隐藏式防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67118发布日期:2020-07-04 04:4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隐藏式防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隐藏式防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产品的防拆装置一般是在产品外部增加防拆机构或使用外加防盗锁或其他特规固定零件,例如特殊螺丝等来增加产品拆解的复杂度。其伴随而来的缺点常有:外部防拆机构设计占有产品外多余的体积,对外观造成美观的限制;外部防拆机构与防盗锁暴露于机壳外需承受环境因素限制,需要考虑外部防拆机构与防盗锁的抗日照、耐腐蚀性等等性能,必然影响成本;外部防拆机构与防盗锁暴露于机壳外,较容易遭到破坏,内部零件容易被盗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隐藏式防拆装置。

一种隐藏式防拆装置,所述隐藏式防拆装置包括:一产品外壳,包括一贯通孔及一卡槽;一设置在所述产品外壳内的防拆机构,所述防拆机构包括:至少一固定在所述产品外壳上的防拆卡钩组件,所述防拆卡钩组件包括一卡钩,所述卡钩正对所述卡槽;至少一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正对所述防拆卡钩组件,所述防拆卡钩组件可移动连接在所述产品外壳上,及至少一复位元件,所述复位元件固定在所述防拆卡钩组件上;一钥匙,所述钥匙与所述传动组件相配对;从所述贯通孔插入所述钥匙并旋转所述钥匙,所述钥匙带动所述传动组件旋转直至所述传动组件挤压所述防拆卡钩组件,所述防拆组件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卡合进所述卡槽内,实现上锁;反方向旋转所述钥匙,所述钥匙带动所述传动组件远离所述防拆卡钩组件,所述复位元件带动所述防拆卡钩组件脱离所述卡槽,实现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外壳包括一上盖,所述上盖包括一第一收容槽,所述贯通孔形成在所述上盖上且连通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防拆卡钩组件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槽内且包括一固定在所述上盖上的基座,所述基座上形成有一抽牙孔,所述抽牙孔内壁上形成有第一螺纹;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从动齿轮连接杆,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包括一螺纹部,所述螺纹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啮合的第二螺纹,所述螺纹部收容在所述抽牙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还包括一与固定在所述螺纹部一端的从动齿轮部,所述从动齿轮部上形成有多个从动齿轮,所述钥匙包括一主动齿轮部,所述主动齿轮部上形成有多个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一弹性件及一连接导管,所述连接导管包括中空的一第一导管部及一第二导管部,所述第一导管部固定在所述贯通孔内,所述第二导管部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从动齿轮部收容在所述第二导管部内,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螺纹部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导管部与所述抽牙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防拆卡钩组件还包括一斜面卡钩件,所述斜面卡钩件包括一定位连接段、一倾斜段及所述卡钩,所述倾斜段连接所述定位连接段及所述卡钩,所述定位连接段可移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呈拱形,所述基座包括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相背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形成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两端分别向背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方向弯折形成两个第一固定部,两个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上盖上,每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上形成有一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连接段包括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相背的两端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形成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分别向背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方向弯折形成两个第二限位部,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上形成有一个长槽孔,两个定位销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长槽孔,将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在所述基座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定位销与所述长槽孔配合限制所述斜面卡钩件的移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隐藏式防拆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防拆机构,所述复位元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斜面卡钩件的第二固定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元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斜面卡钩件的第二固定部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还包括一顶针部,所述倾斜段包括一斜面,所述顶针部正对所述斜面,所述倾斜段与所述卡钩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旋转所述钥匙,所述钥匙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旋转直至所述顶针部挤压所述倾斜段的斜面,所述卡钩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卡合进所述卡槽内,实现上锁;反方向旋转所述钥匙,所述钥匙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远离所述倾斜段的斜面,所述复位元件带动所述卡钩脱离所述卡槽,实现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还包括至少一与所述贯通孔相对应的孔盖及至少一防伪标签,所述孔盖固定在所述贯通孔内,用于堵住所述贯通孔,所述防伪标签贴在所述孔盖上,用于隐藏所述孔盖的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隐藏式防拆装置,加工所述防拆机构设置在所述产品外壳的内部,并利用内部机构设计(传动组件及复位元件)搭配斜面致动原理(基座、斜面卡钩件)达成隐藏式防拆效果,其优势特性有下列几点:1)防拆机构隐藏于产品内,不影响外观;2)所述防拆机构位于产品外壳内,不需要考虑防拆机构抗日照、抗蚀性等能力,从而可以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所述防拆机构的使用寿命;3)配置一与所述防拆机构的传动组件的从动齿轮连接杆相配对的钥匙,借助所述钥匙实现所述防拆机构的上锁与解锁,不仅可以有效区隔组装、维护人员与一般使用者;还可以防止有心人员盗取内部零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隐藏式防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去除图1所述的隐藏式防拆机构的下盖之后,留下的上盖及上盖内的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隐藏式防拆机构的爆炸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基座的放大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斜面卡钩件的放大图。

图6是图3所示的从动齿轮连接杆的放大图。

图7是图3所示的连接导管的放大图。

图8是图1所示的处于解锁状态的隐藏式防拆机构沿viii-viii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处于上锁状态的隐藏式防拆机构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9,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隐藏式防拆装置100,所述隐藏式防拆装置100包括一产品外壳110、一防拆机构120及一钥匙130。所述防拆机构120收容在所述产品外壳110内,所述钥匙130与所述防拆机构120相配合,以实现所述防拆机构120与所述产品外壳110的解锁与上锁。

请参阅图1-2,所述产品外壳110包括一上盖10及一下盖20,所述上盖10通过所述防拆机构120固定在所述下盖20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2,所述上盖10包括一底壁11、一第一侧壁12、一第二侧壁13、一第三侧壁14及一第四侧壁15。所述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及第四侧壁15固定在所述底壁11上,所述第一侧壁12与第二侧壁13相接,所述第二侧壁13与第三侧壁14相接,所述第三侧壁14与第四侧壁15相接,所述第四侧壁15与第一侧壁12相接。具体地,所述第一侧壁12与第三侧壁14位置相对,所述第二侧壁13与第四侧壁15位置相对。所述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第四侧壁15及底壁11共同构成一第一收容槽16,所述第一收容槽16用于收容并固定所述防拆机构120。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及第四侧壁15垂直固定在所述底壁11上,所述第一侧壁12与第二侧壁13垂直相接,所述第二侧壁13与第三侧壁14垂直相接,所述第三侧壁14与第四侧壁15垂直相接,所述第四侧壁15与第一侧壁12垂直相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及第四侧壁15之间也可以是平滑连接或是锐角或钝角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11的形状大体呈方形。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10的所述底壁11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11、所述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及第四侧壁15之间是一体成型的。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11、所述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及第四侧壁15之间也可以分开成型且通过粘胶、螺丝等固定在所述底壁11上。

所述上盖10还包括至少一贯通孔17,所述贯通孔17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及第四侧壁15中的至少一个上且连通所述第一收容槽1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10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贯通孔17,两个所述贯通孔17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12及第三侧壁14上,两个所述贯通孔17分别贯穿所述第一侧壁12及第三侧壁14。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若所述上盖10的一端与所述下盖20相连接,则所述贯通孔17也可以只有一个。当然,所述贯通孔17的数量及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请参阅图3,所述底壁11上还形成有两组定位柱阵列18,每组所述定位柱阵列18分别对应一个所述贯通孔17。

具体地,每组定位柱阵列18包括一第一定位柱181、一第二定位柱182及一第三定位柱183。所述第一定位柱181、第二定位柱182及第三定位柱183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槽16内。所述第一定位柱181与所述贯通孔17位置相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柱181、第二定位柱182及第三定位柱183呈品字形排列,所述第一定位柱181更靠近所述贯通孔17。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柱181、第二定位柱182及第三定位柱183的位置及排列方式也可以并不局限于上述位置及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请参阅图1-2,所述上盖10还包括至少一孔盖19,所述孔盖19与所述贯通孔17相契合,用于在所述隐藏式防拆装置100上锁后,堵住所述贯通孔17。优选地,当所述孔盖19堵住所述贯通孔17之后,所述孔盖19的外露表面与所述第一侧壁12的外露表面平齐。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10包括两个所述孔盖19,两个所述孔盖19与两个贯通孔17一一对应。

所述上盖10还包括至少一防伪标签191,所述防伪标签191贴在所述孔盖19的外露表面上,以堵住所述贯通孔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10还包括两个防伪标签191,两个所述防伪标签191与两个所述孔盖19一一对应,所述防伪标签191用于隐藏所述孔盖19的位置。

请参阅图8,所述下盖20包括一第二收容槽21,所述第二收容槽21的内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卡槽22,所述卡槽22用于收容所述防拆机构120的卡钩32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收容槽21的内壁上形成有两个所述卡槽22,两个所述卡槽22与两个所述贯通孔17一一对应。

请参阅图2-7,所述防拆机构120包括至少一防拆卡钩组件30及至少一传动组件4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拆机构120包括两组防拆卡钩组件30及两组传动组件40。

具体地,每个所述防拆卡钩组件30包括一固定在所述底壁11上的基座31、一与所述基座31可滑动连接的斜面卡钩件32及多个定位销33。所述基座31通过两个所述定位销33固定在所述底壁11上,所述斜面卡钩件32通过两个所述定位销33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基座31上。

请参阅图4,每个所述基座31上形成有一抽牙孔314,所述抽牙孔314用于收容所述传动组件40中的从动齿轮连接杆41的螺纹部412(见图6)。所述抽牙孔314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螺纹(图未示)。

所述基座31大体呈拱形。每个所述基座31包括一第一限位部311,所述第一限位部311的相背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形成两个第一连接部312,两个第一连接部312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311的两端分别向背离所述第一限位部311的方向弯折形成两个第一固定部313,其中,“向下弯折”是指自下盖20向上盖10的方向弯折;“向上弯折”是指自上盖10向下盖20的方向弯折。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312与所述第一限位部311及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313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311、第一连接部312及第一固定部313一体成型。

每个所述第一固定部313上还形成有一第一定位孔315及一第二定位孔316。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定位孔315位于每个所述第一固定部313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312的一端,每个所述第二定位孔316正对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312。

自所述第一限位部311的连接相背两端的一侧延伸形成有一抽牙部317,所述抽牙部317背离所述第一限位部311,所述抽牙孔314形成在所述抽牙部317上。所述抽牙孔314贯穿所述抽牙部317。

所述抽牙孔314与所述第一定位柱181位置相对,每个所述第二定位孔316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柱182及第三定位柱183位置相对。具体地,两个所述定位销33穿过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孔316将所述第一固定部313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柱182及第三定位柱183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5及图8,所述斜面卡钩件32包括一定位连接段321、一倾斜段322及一卡钩323。所述倾斜段322连接所述定位连接段321及所述卡钩323。所述定位连接段321可移动连接在所述基座31上。所述倾斜段322包括一斜面3221,所述斜面3221与所述卡钩32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卡钩323正对所述卡槽22。

具体地,所述定位连接段321包括一第二固定部3211,所述第二固定部3211包括相背的两端部3216及相背的两侧部3217,所述两端部3216连接两侧部3217。所述第二固定部3211的两端部3216分别向下弯折形成两个第二连接部3212,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3212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3211的一端分别向背离所述第二固定部3211的方向弯折、形成两个第二限位部3213,所述第二固定部3211的其中一侧部3217向上弯折形成一第三连接部3214,所述第三连接部3214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3211的一端向背离所述第二固定部3211的方向弯折形成一过渡段3215,所述过渡段3215远离所述第三连接部3214的一端斜向下弯折形成所述倾斜段322,所述倾斜段322远离所述过渡段3215的一端向背离所述第三连接部3215的方向弯折形成所述卡钩323,其中,“向下弯折”是指自下盖20向上盖10的方向弯折,“向上弯折”是指自上盖10向下盖20的方向弯折。

所述第二固定部3211平行于所述底壁11,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3212垂直于所述第二固定部3211,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3213垂直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3212,所述第三连接部3214垂直于所述第二固定部3211,所述过渡部3215垂直于所述第三连接部3214,所述倾斜段322与所述过渡部3215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3211、第二连接部3212、第二限位部3213、第三连接部3214、过渡部3215、倾斜段322及卡钩323一体成型。

在所述第二固定部3211上还形成有一第三定位孔324,所述第三定位孔324用于固定所述复位元件50。

在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3213上还形成有一长槽孔325,所述长槽孔325贯穿所述第二限位部3213。两个所述定位销33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长槽孔325,以将所述斜面卡钩件32的所述第二限位部3213连接在所述基座31的所述第一固定部313上。具体地,所述定位销33穿过所述长槽孔325及与长槽孔325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一定位孔315,以将所述第二限位部3213连接在所述基座31的所述第一固定部313上。所述定位销33与所述长槽孔325配合,以限制所述斜面卡钩件32在x方向上的移动范围。

请参阅图3、图6及图8,所述传动组件40包括一从动齿轮连接杆41。

具体地,请参阅图6,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41包括一顶针部411、一螺纹部412及一从动齿轮部413。所述顶针部411及所述从动齿轮部413分别固定在所述螺纹部412的两端。优选地,所述顶针部411、螺纹部412及从动齿轮部413一体成型。

所述顶针部411的直径小于所述螺纹部412的直径。所述述螺纹部412的直径小于所述从动齿轮部413的直径。

所述螺纹部412上形成有第二螺纹4121,所述第二螺纹4121与所述抽牙孔314内的第一螺纹相啮合。所述螺纹部412与所述抽牙孔314相配合,以固定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41,使得所述顶针部411保持在挤压或远离所述倾斜段322的状态,从而保证所述防拆机构120处于稳定的上锁或解锁状态。

具体地,所述从动齿轮部413包括一第一表面4131、一伞面4132及一第二表面4133。所述第一表面4131与所述第二表面4133相背,所述伞面4132连接所述第一表面4131及所述第二表面4133。所述螺纹部412的远离所述顶针部41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4133上。所述伞面4132与所述第一表面413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伞面4132与所述第二表面413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伞面4132上还形成有多个从动齿轮4134。每个所述从动齿轮413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伞面4132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41的螺纹部412固定在所述基座31的抽牙孔314内。

请参阅图3及图8,所述传动组件40还包括一弹性件42。所述弹性件42套设在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41的螺纹部412上且位于所述抽牙孔314与所述从动齿轮部413之间。优选地,所述弹性件42可以为一压缩弹簧。

请参阅图3、图7及图8,所述传动组件40还包括一连接导管43,所述连接导管43收容并固定在所述贯通孔17内。

具体地,请参阅图3及图8,所述连接导管43包括中空的一第一导管部431及一第二导管部432。所述第一导管部431及第二导管部432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部431的远离所述第二导管部43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贯通孔17内,所述第一导管部431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导管部432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槽16内。

所述第一导管部431作为所述钥匙130进出所述产品外壳110的通道。

具体地,请参阅图7及图8,所述第二导管部432上形成有一第一开口4321及一第二开口4322,所述第一开口4321与所述第二开口4322位置相对。所述第一开口4321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一定位柱181的直径,所述第二开口4322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部412的直径且小于所述从动齿轮部413的直径。所述第一定位柱181通过所述第一开口4321收容在所述第二导管部432内。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41的从动齿轮部413收容在所述第二导管部432内且正对所述第一导管部431,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41的顶针部411、螺纹部412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口4322,所述顶针部411的远离所述螺纹部412的一端正对所述倾斜段322的斜面3221。

所述弹性件42位于所述连接导管43的第二导管部432及所述基座31的第一限位部311之间,用于支撑所述连接导管43,以使得所述连接导管43始终保持水平。

所述连接导管43可以为但并不局限于塑料导管。

请参阅图2、图3、图5,所述防拆机构120还包括一复位元件50,所述复位元件50用于带动所述斜面卡钩件32回归至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元件5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斜面卡钩件32的定位连接段321的第二固定部3211上。具体地,所述复位元件50的两端通过一所述定位销33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211上的第三定位孔324配合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部3211上。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若所述防拆机构120仅包括一组防拆卡钩组件30,则所述复位元件50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部3211上,另一端可以固定在与所述贯通孔17所在的侧壁相对的侧壁或其他部件上。

当所述防拆机构120上锁时,所述钥匙130带动所述传动组件40旋转,所述传动组件40带动所述斜面卡钩件32移动,所述斜面卡钩件32带动所述复位元件50向两边拉伸,此时所述复位元件50处于拉伸状态。当所述防拆机构120解锁时,所述钥匙130带动所述传动组件40反方向旋转,带动所述传动组件40远离所述斜面卡钩件32,所述复位元件50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斜面卡钩件32回归至初始位置。

所述复位元件50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气动负压杆及拉伸弹簧。只要能够满足在外力作用下会被拉伸,在解除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至原来的形态即可。

优选地,所述复位元件50为拉伸弹簧。选择拉伸范围及受力范围均得当的拉伸弹簧,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避免零件疲劳的问题。

请参阅图3及图8,所述钥匙130包括一握持部61、一延长部62及一主动齿轮部63,所述握持部61及主动齿轮部63分别位于延长部62的两端。上锁或解锁时,所述握持部61凸出于所述第一导管部431外,所述延长部62收容在所述第一导管部431内,所述主动齿轮部63收容在所述第二导管部432内。

所述主动齿轮部63的远离所述握持部61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从动齿轮4134相啮合的主动齿轮632。上锁或解锁时,所述主动齿轮632与所述从动齿轮4134相抵接。

所述钥匙13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管部431的长度。所述延长部62及主动齿轮部63的外径均小于所述第一导管部431的内径。优选地,所述握持部6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导管部431的内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部61的直径大于所述延长部62的直径,所述延长部62的直径大于所述主动齿轮部63的直径。

请参阅图8-9,上锁的步骤为:首先,将所述钥匙130插入所述连接导管43内,所述钥匙130的主动齿轮部63上的主动齿轮632与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41的所述从动齿轮部413的所述从动齿轮4134相啮合;其次,旋转所述钥匙130,所述钥匙130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41旋转,从而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41旋转向下,以使得所述顶针部411抵接在所述倾斜段322的斜面3221上,继续旋转所述钥匙130,所述顶针部411挤压所述倾斜段322,以使得所述斜面卡钩件32向所述卡槽22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卡钩323卡合在所述卡槽22内,完成上锁。此时,所述复位元件50处于拉伸状态。解锁时,反方向旋转所述钥匙130,所述钥匙130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41旋转向上,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杆41的顶针部411远离所述倾斜段322,所述复位元件50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斜面卡钩件回归至原始位置,从而带动所述卡钩323脱离所述卡槽22,实现解锁。

本发明提供的隐藏式防拆装置,加工所述防拆机构设置在所述产品外壳的内部,并利用内部机构设计(传动组件及复位元件)搭配斜面致动原理(基座、斜面卡钩件)达成隐藏式防拆效果,其优势特性至少有下列几点:1)防拆机构隐藏于产品内,不影响外观;2)所述防拆机构位于产品外壳内,不需要考虑防拆机构抗日照、抗蚀性等的能力,从而可以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所述防拆机构的使用寿命;3)配置一与所述防拆机构的传动组件的从动齿轮连接杆相配对的钥匙,借助所述钥匙实现所述防拆机构的上锁与解锁,不仅可以有效区隔组装、维护人员与一般使用者;还可以防止有心人员盗取内部零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是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