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6537发布日期:2019-06-22 01:1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火灾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



背景技术:

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数据,我国2018年的火灾起因主要集中在电气过热和用火不慎,导致人员伤亡的地点多发生在家庭和仓库,多数安全隐患的前期往往和人类的可疑或不当行为有关,目前对火灾的预警装置方法常见的有烟雾报警,根据经验设置报警阈值,存在误报、漏报等现象,一般烟雾出现的时候往往已经进入初期火灾阶段了,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所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智能巡逻机器人,现有的巡逻机器人将某一范围内的人类可疑行为通过高速网络传输到深度学习服务和图像识别技术进行智能预判是否和安全风险有关,同时利用热成像仪采集观察对象的像素点温度的变化速率和强度数据通过高速网络(如5g通信技术)传输到云端进行险情预判,整个系统的智能感知层基于树莓派构建,采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本地安全控制中心,再由安全控制中心进行消息队列分拣转发到华为云端深度学习服务完成行为预判工作,对高清红外热成像实时获取图谱进行分析,使用色温变化速率和强度作为预警阈值的关键依据,实现热敏温度阈值最低可以达到15摄氏度,借助华为云深度学习服务(dls),在陌生人识别方面,1000人规模的小区或企业人脸检测学习1小时内完成,在识别色温变化速率和强度,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智能学习从而提高预警精度,在5g环境下可远程分析每个像素点的温度数据,结合人类历史可疑行为智能判断超温预警,对线路、表计、刀闸等设备异常预报警可以识别出可能导致安全风险的人类不当行为或极端行为,根据小区活动人员的行为和人脸识别出可疑人物供安防部门参考,并且在短的时间内根据色温变化速率和变化强度预判火灾发生趋势,将居民小区或工厂仓库的火灾隐患降消灭在萌芽状态;现有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一般固定在使用区域的顶墙上,不能对使用区域进行多角度的巡检,导致其使用局限性较高;同时现有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不能根据使用区域的高度进行纵向高度调节,由于使用区域的高度不同,导致墙顶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不同,若智能巡检机器人安装位置较高时,容易影响对较低位置的火灾情况进行预判,适应能力较差;并且当使用区域现场发生火灾时,智能巡检机器人容易受火灾的影响而损坏,进而不能继续工作向安全控制中心传输火灾情况信息,使用时间较短,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使用区域进行多角度的巡检,降低使用局限性;同时可以根据使用区域的高度进行纵向高度调节,提高适应能力;并且当使用区域现场发生火灾时,可以延长智能巡检机器人受火灾的影响而损坏的时间,提高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使用时间,便于向安全控制中心提供较多的火灾数据,提高实用性的智能巡检机器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包括环形连接板、支撑板、带动电机、上滑轮和下滑轮,所述环形连接板的外壁上侧设置有环形安装板,并且环形安装板上均布设置有多组安装通孔,环形连接板的外壁左侧设置有环形圆轨,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环形连接板的左侧区域,并且所述带动电机的右端与支撑板的左端上侧连接,带动电机的右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并且传动轴的右端穿过支撑板的内部并伸出至支撑板的右端上侧与所述上滑轮的左端同心连接,支撑板的右端下侧设置有转轴,并且转轴的右端与所述下滑轮的左端可转动同心连接,所述环形圆轨位于上滑轮有下滑轮之间,并且上滑轮的底端与环形圆轨的顶端接触,支撑板的左端设置有蓄电池,并且蓄电池与所述带动电机电连接,所述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安装在支撑板的底端;还包括安装架、调节轴、四组调节管、四组丝杆和调节板,所述安装架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连接,并且所述四组调节管的顶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架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可转动连接,并且四组调节管内部均设置有旋向相同的内部螺纹,所述四组丝杆的顶端分别螺装插入至四组调节管的底端内部,四组丝杆的底端分别与所述调节板顶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的顶端与所述调节板的底端连接,所述调节轴的顶端与所述安装架的底端中部可转动连接,并且调节轴的外部同心设置有带动齿轮,所述四组调节管的外部均固定套装有型号一致的从动齿轮,带动齿轮与四组从动齿轮可啮合传动;还包括水箱、电磁阀和环形水管,所述水箱的右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左端下侧连接,并且所述环形水管套设在支撑板的外部,环形水管的底端通过多组连接杆与所述安装架的顶端连接,环形水管的底端均布连通设置有多组喷嘴,并且环形水管的顶端与所述水箱的底端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电磁阀连通设置在连通管上,并且电磁阀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安装架的左端设置有与电磁阀相适配的烟雾传感器。

为了方便将整体与环形圆轨之间进行拆卸和安装,本发明改进有,所述转轴的左端设置有挡板,并且挡板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右端可滑动接触,所述支撑板的右端纵向设置有多组燕尾滑槽,并且挡板的左端对应设置有多组燕尾滑块,多组燕尾滑块分别可滑动设置在多组燕尾滑槽内部,支撑板的右端下侧设置有固定板,并且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螺栓通孔,螺栓通孔内部螺装设置有螺栓杆,并且螺栓杆的顶端与挡板的底端接触。

为了提高对从动齿轮与带动齿轮的保护,同时减少人工转动调节轴时被从动齿轮与带动齿轮划伤,本发明改进有,所述安装架底端设置有安全罩,并且四组从动齿轮与带动齿轮均位于安全罩内部,并且安全罩的底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使四组螺纹转动的通孔。

为了防止四组丝杆在四组调节管内部旋出脱落,本发明改进有,所述安全罩的左端和调节板的左端均设置有左连接环,并且安全罩的右端和调节板的右端均设置有右连接环,两组左连接环和两组右连接环之间均通过金属连接链连接。

为了方便转动调节轴,本发明改进有,所述调节轴的底端同心设置有调节手轮。

为了提高下滑轮的缓冲性,本发明改进有,所述挡板与固定板之间纵向设置有支撑弹簧,并且所述螺栓杆的上半区域位于支撑弹簧内部。

为了方便转动螺栓杆,本发明改进有,所述螺栓杆的底端设置有转杆。

为了提高对蓄电池的保护,本发明改进有,所述蓄电池的外部设置有保护罩,并且保护罩的右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左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新型结构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通过环形安装板上的安装通孔,将环形安装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安装在使用区域的墙顶,并且可以通过带动电机的转动,带动上滑轮转动,从而带动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可以沿着环形圆轨的方向循环转动巡检,通过下滑轮与上滑轮的配合设置,防止整体与环形圆轨在滑动过程中脱落,提高使用可靠性,从而可以带动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对使用区域进行多角度的巡检,降低使用局限性;同时可以根据使用区域的高度,通过转动调节轴,使带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四组从动齿轮转动,带动四组调节管同步转动,从而可以使四组丝杆可以同时在四组调节管内部旋进和旋出,进而改变安装架与调节板之间的距离,便于进行纵向高度调节来调节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的安装使用高度,提高适应能力;并且可当使用区域现场发生火灾时,首先将水箱内部蓄满水,可以通过烟雾传感器将烟雾信号传递给电磁阀,使电磁阀开启,从而可以将水箱内部的水在重力下子连通管进入环形水管内部,并且通过多组喷嘴将水向下喷出,对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的外围四周进行水雾喷淋,减少火对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的燃烧,可以延长智能巡检机器人受火灾的影响而损坏的时间,提高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使用时间,便于向安全控制中心提供较多的火灾数据,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安装架、带动齿轮和四组从动齿轮连接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环形连接板、环形安装板和环形圆轨连接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2-环形连接板;3-支撑板;4-带动电机;5-上滑轮;6-下滑轮;7-环形安装板;8-环形圆轨;9-转轴;10-蓄电池;11-安装架;12-调节轴;13-调节管;14-丝杆;15-调节板;16-带动齿轮;17-从动齿轮;18-水箱;19-电磁阀;20-环形水管;21-烟雾传感器;22-挡板;23-燕尾滑块;24-固定板;25-螺栓杆;26-安全罩;27-左连接环;28-金属连接链;29-调节手轮;30-支撑弹簧;31-转杆;32-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白,结合以下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1;包括环形连接板2、支撑板3、带动电机4、上滑轮5和下滑轮6,所述环形连接板2的外壁上侧设置有环形安装板7,并且环形安装板7上均布设置有多组安装通孔,环形连接板2的外壁左侧设置有环形圆轨8,所述支撑板3位于所述环形连接板2的左侧区域,并且所述带动电机4的右端与支撑板3的左端上侧连接,带动电机4的右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并且传动轴的右端穿过支撑板3的内部并伸出至支撑板3的右端上侧与所述上滑轮5的左端同心连接,支撑板3的右端下侧设置有转轴9,并且转轴9的右端与所述下滑轮6的左端可转动同心连接,所述环形圆轨8位于上滑轮5有下滑轮6之间,并且上滑轮5的底端与环形圆轨8的顶端接触,支撑板3的左端设置有蓄电池10,并且蓄电池10与所述带动电机4电连接,所述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1安装在支撑板3的底端;还包括安装架11、调节轴12、四组调节管13、四组丝杆14和调节板15,所述安装架11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3的底端连接,并且所述四组调节管13的顶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架11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可转动连接,并且四组调节管13内部均设置有旋向相同的内部螺纹,所述四组丝杆14的顶端分别螺装插入至四组调节管13的底端内部,四组丝杆14的底端分别与所述调节板15顶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1的顶端与所述调节板15的底端连接,所述调节轴12的顶端与所述安装架11的底端中部可转动连接,并且调节轴12的外部同心设置有带动齿轮16,所述四组调节管13的外部均固定套装有型号一致的从动齿轮17,带动齿轮16与四组从动齿轮17可啮合传动;还包括水箱18、电磁阀19和环形水管20,所述水箱18的右端与所述支撑板3的左端下侧连接,并且所述环形水管20套设在支撑板3的外部,环形水管20的底端通过多组连接杆与所述安装架11的顶端连接,环形水管20的底端均布连通设置有多组喷嘴,并且环形水管20的顶端与所述水箱18的底端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电磁阀19连通设置在连通管上,并且电磁阀19与所述蓄电池10电性连接,安装架11的左端设置有与电磁阀19相适配的烟雾传感器21;可以通过环形安装板7上的安装通孔,将环形安装板7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安装在使用区域的墙顶,并且可以通过带动电机4的转动,带动上滑轮5转动,从而带动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1可以沿着环形圆轨8的方向循环转动巡检,通过下滑轮6与上滑轮5的配合设置,防止整体与环形圆轨8在滑动过程中脱落,提高使用可靠性,从而可以带动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1对使用区域进行多角度的巡检,降低使用局限性;同时可以根据使用区域的高度,通过转动调节轴12,使带动齿轮16转动,从而使四组从动齿轮17转动,带动四组调节管13同步转动,从而可以使四组丝杆14可以同时在四组调节管13内部旋进和旋出,进而改变安装架11与调节板15之间的距离,便于进行纵向高度调节来调节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1的安装使用高度,提高适应能力;并且可当使用区域现场发生火灾时,首先将水箱18内部蓄满水,可以通过烟雾传感器21将烟雾信号传递给电磁阀19,使电磁阀19开启,从而可以将水箱18内部的水在重力下子连通管进入环形水管20内部,并且通过多组喷嘴将水向下喷出,对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1的外围四周进行水雾喷淋,减少火对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1的燃烧,可以延长智能巡检机器人受火灾的影响而损坏的时间,提高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使用时间,便于向安全控制中心提供较多的火灾数据,提高实用性。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将整体与环形圆轨8之间进行拆卸和安装,所述转轴9的左端设置有挡板22,并且挡板22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板3的右端可滑动接触,所述支撑板3的右端纵向设置有多组燕尾滑槽,并且挡板22的左端对应设置有多组燕尾滑块23,多组燕尾滑块23分别可滑动设置在多组燕尾滑槽内部,支撑板3的右端下侧设置有固定板24,并且固定板24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螺栓通孔,螺栓通孔内部螺装设置有螺栓杆25,并且螺栓杆25的顶端与挡板22的底端接触。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对从动齿轮17与带动齿轮16的保护,同时减少人工转动调节轴12时被从动齿轮17与带动齿轮16划伤,所述安装架11底端设置有安全罩26,并且四组从动齿轮17与带动齿轮16均位于安全罩26内部,并且安全罩26的底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使四组螺纹转动的通孔。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四组丝杆14在四组调节管13内部旋出脱落,所述安全罩26的左端和调节板15的左端均设置有左连接环27,并且安全罩26的右端和调节板15的右端均设置有右连接环,两组左连接环27和两组右连接环之间均通过金属连接链28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转动调节轴12,所述调节轴12的底端同心设置有调节手轮29。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下滑轮6的缓冲性,所述挡板22与固定板24之间纵向设置有支撑弹簧30,并且所述螺栓杆25的上半区域位于支撑弹簧30内部。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转动螺栓杆25,所述螺栓杆25的底端设置有转杆31。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对蓄电池10的保护,所述蓄电池10的外部设置有保护罩32,并且保护罩32的右端与所述支撑板3的左端连接。

工作过程:首先选择合适的使用区域,然后将环形安装在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安装在使用区域的墙顶上,然后使用转杆31向下旋转螺栓杆25,使挡板22可以沿着多组燕尾滑槽的方向向下移动,增大上滑轮5与下滑轮6之间的距离,然后将整体提起,使上滑轮5挂设在环形圆轨8上,然后松开挡板22,使下滑轮6在支撑弹簧30的弹力下向上移动,然后反向转动螺栓杆25,将下滑轮6固定至使用位置,然后根据使用区域高度,转动调节手轮29,调整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1的安装使用高度,同时向水箱18内部蓄满水,使用时,打开带动电机4,带动上滑轮5转动,带动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1沿着环形圆轨8进行环形循环转动,对使用区域进行全面巡检,当出现火灾时,通过烟雾传感器21将烟雾信号传递给电磁阀19,使电磁阀19开启,从而可以将水箱18内部的水在重力下子连通管进入环形水管20内部,并且通过多组喷嘴将水向下喷出,对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1的外围四周进行水雾喷淋,减少火对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1的燃烧,可以延长智能巡检机器人受火灾的影响而损坏的时间,提高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使用时间,便于向安全控制中心提供较多的火灾数据即可。

该文中出现的未与蓄电池电连接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