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层箱包的拉链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7956发布日期:2019-08-30 22:5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多层箱包的拉链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多层箱包的拉链密码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两层的箱包已无法满足部分人们的需求,于是市面上逐渐出现了三层甚至三层以上的多层箱包。目前,针对这些多层箱包,一般每相邻两层之间安装一把密码锁,也就是说对于多层箱包需要安装至少两把的相互独立的密码锁,对于箱包商家来说成本高,对于使用者来说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多层箱包的拉链密码锁,达到降低成本,且使用方便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多层箱包的拉链密码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钥匙组件、推扭和两组限位组件,所述推扭与所述钥匙组件联动联接,两组所述限位组件均与所述推扭联动联接;

该拉链密码锁上锁后,两组所述限位组件分别对多层箱包的不同层之间的拉链限位上锁,两组所述限位组件均被所述推扭限位上锁,所述推扭被所述钥匙组件限位上锁;

所述钥匙组件解锁后,解除对所述推扭的限位,推动所述推扭可带动所述限位组件运动从而解除对多层箱包的拉链的限位实现解锁。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推扭套设在所述钥匙组件外,两组所述限位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推扭的两侧,所述推扭可向两侧移动,所述推扭向一侧移动时带动一组限位组件运动实现解锁。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推扭向一侧移动时,带动位于所述推扭的另一侧的限位组件运动实现解锁。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每组限位组件均包括两组限位组,每组限位组均包括勾件和勾件复位弹簧,勾件包括限位勾部和联动杆部,所述联动杆部与所述推扭联动联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位于左侧的限位组件的两组限位组的两个勾件的两个联动杆部的端部勾住推扭的右侧壁,推扭向右移动时带动左侧的两个勾件向右移动而右侧的两个勾件不移动;位于右侧的限位组件的两组限位组的两个勾件的两个联动杆部的端部勾住推扭的左侧壁,推扭向左移动时带动右侧的两个勾件向左移动而左侧的两个勾件不移动。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钥匙组件包括锁仁和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锁仁联动联接,所述挡板与所述联动杆部之间设有限位块,所述联动杆部设有限位口,所述挡板设有让位口;

该拉链密码锁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限位块插入在所述限位口,所述让位口与所述限位块错开,所述推扭和所述勾件均被限位上锁;通过所述钥匙组件进行解锁时,将解锁钥匙插入所述锁仁且带动所述锁仁转动,所述挡板跟随所述锁仁一起转动,所述让位口转动至与所述限位块对齐,推动所述推扭移动时,所述限位块脱离所述限位口且进入所述让位口。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推扭可移动的两个方向对应的两个侧面均设有斜面,所述限位口的形状与所述限位块相对应。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挡板对称设有两个所述让位口,所述锁仁可双向转动实现解锁。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包括锁壳,所述挡板的底部设有钢珠和钢珠复位弹簧,所述锁壳的内底部对应所述挡板的位置设有至少两个感位槽;

该拉链密码锁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钢珠位于一个所述感位槽内,所述让位口与所述限位块错开;所述拉链密码锁解锁后,所述钢珠位于另一个所述感位槽内,所述推扭移动时,所述钢珠沿感位槽移动。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每组限位组包括顶出块和顶出块复位弹簧;

该拉链密码锁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顶出块被多层箱包的拉链内下压,所述顶出块复位弹簧产生弹性形变;所述勾件远离多层箱包的拉链移动至所述限位勾部脱离多层箱包的拉链后,所述顶出块复位弹簧驱动所述顶出块向上移动复位且将多层箱包的拉链向外顶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拉链密码锁只需一副锁具就能实现对多层箱包的不同层之间的上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安装至少两把锁具,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同时使得上锁和解锁时更加地方便;两侧的限位组件可以有选择性地分别解锁,便于箱包的使用者依据需要进行单独解锁而不必要每次实现全部的解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拉链密码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的拉链密码锁部分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拉链密码锁去除锁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的拉链密码锁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壳;11、感位槽;12、锁孔;2、钥匙组件;21、锁仁;22、挡板;221、让位口;23、钢珠;3、推扭;4、限位组件;41、限位组;411、勾件;4111、限位勾部;4112、联动杆部;41121、限位口;412、勾件复位弹簧;413、顶出块;414、顶出块复位弹簧;5、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多层箱包的拉链密码锁包括锁壳1,锁壳1内安装有钥匙组件2、推扭3和两组限位组件4,推扭3与钥匙组件2联动联接,两组限位组件4均与推扭3联动联接,两组限位组件4分别对多层箱包的不同层之间的拉链进行限位上锁。该拉链密码锁上锁后,两组限位组件4分别对不同层之间的拉链限位上锁,两组限位组件4均被推扭3限位上锁,推扭3被钥匙组件2限位上锁,钥匙组件2处于上锁状态;钥匙组件2解锁后,解除对推扭3的限位,推动推扭3即可带动限位组件4运动从而解除对拉链的限位实现解锁。例如将该拉链密码锁安装在三层箱包的中间层,两组限位组件4可分别对位于上一层与中间层之间的拉链和位于下一层与中间层之间的拉链进行上锁。本实施例中的拉链密码锁只需一副锁具就能实现对多层箱包的不同层之间的上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安装至少两把锁具,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同时使得上锁和解锁时更加地方便。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推扭3套设在钥匙组件2外,推扭3移动时带动钥匙组件2整体一起移动。钥匙组件2包括锁仁21和挡板22,挡板22安装在锁仁21下方,且挡板22与锁仁21联动联接,挡板22跟随锁仁21一起转动。两组限位组件4分别位于推扭3的左右两侧,推扭3向一侧移动时带动一组限位组件4运动实现解锁。在本实施例中,推扭3向左侧移动时带动右侧的限位组件4运动实现解锁,推扭3向右侧移动时带动左侧的限位组件4运动实现解锁,使得两侧的限位组件4可以有选择性地分别解锁,便于箱包的使用者依据需要进行单独解锁而不必要每次实现全部的解锁。每组限位组件4均包括两组限位组41,每组限位组41均包括勾件411和勾件复位弹簧412,勾件411移动实现解锁时勾件复位弹簧412产生弹性形变。勾件411包括限位勾部4111和联动杆部4112,联动杆部4112与推扭3联动联接。具体的,位于左侧的限位组件4的两组限位组41的两个勾件411的两个联动杆部4112的端部勾住推扭3的右侧壁,推扭3向右移动带动左侧的两个勾件411向右移动而右侧的两个勾件411不移动;位于右侧的限位组件4的两组限位组41的两个勾件411的两个联动杆部4112的端部勾住推扭3的左侧壁,推扭3向左移动时带动右侧的两个勾件411向左移动而左侧的两个勾件411不移动。同一限位组件4的两组限位组41的两个勾件411的两个联动杆部4112,一个位于推扭3的前侧,另一个位于推扭3的后侧,不同限位组41件4的位于同一侧(前侧或后侧)的两个勾件411的两个联动杆部4112上下错开。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挡板22与联动杆部4112之间设有限位块5,联动杆部4112设有限位口41121,挡板22设有让位口221。该拉链密码锁处于上锁状态时,限位块5插入同一侧的两个联动杆部4112的限位口41121,挡板22的让位口221与限位块5错开,由于限位块5与限位口41121的配合限位,使得推扭3和勾件411均无法移动,推扭3被限位上锁;通过钥匙组件2进行解锁时,将解锁钥匙插入锁仁21且带动锁仁21转动,挡板22跟随锁仁21一起转动,让位口221转动至与限位块5对齐,推扭3被解锁,推动推扭3移动时,限位块5进入让位口221,推扭3带动勾件411移动。作为优化,限位块5的左右两侧面均设有斜面,限位口41121的形状与限位块5相对应,通过斜面便于推动限位口41121移动进入让位口221。作为优化,挡板22对称设有两个让位口221,锁仁21可双向转动。作为优化,锁壳1的内底部对于挡板22的位置设有三个感位槽11,挡板22的底部设有钢珠23和钢珠复位弹簧。该拉链密码锁处于上锁状态时,钢珠23位于其中一个感位槽11,让位口221与限位块5错开;该拉链密码锁处于解锁状态后,钢珠23位于另一个感位槽11中,推扭3移动时钢珠23沿感位槽11移动。感位槽11和钢珠23的配合,使得带动锁仁21转动时,便于感应是否已转动到位,而不是完全凭感觉转动。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作为优化,每组限位组41还包括顶出块413和顶出块复位弹簧414,顶出块413位于对应锁壳1上锁孔12的位置。该拉链密码锁处于上锁状态时,顶出块413被箱包的拉链向锁壳1内下压,顶出块复位弹簧414产生弹性形变,由于箱包的拉链被勾件411的限位勾部4111限位,顶出块413保持被下压状态;勾件411远离箱包的拉链移动至限位勾部4111脱离拉链后,顶出块复位弹簧414驱动顶出块413向上移动复位且同时将箱包的拉链向外顶出,使得解锁更加地方便。

结合图3和图4所示,该拉链密码锁处于上锁状态时,限位块5插入在联动杆部4112的限位口41121内,推扭3和四个勾件411相互限位上锁,钥匙组件2处于上锁状态;通过钥匙组件2进行解锁时,将解锁钥匙插入锁仁21且带动锁仁21转动,挡板22跟随锁仁21转动,其中一个让位口221转动至与限位块5对齐,钢珠23从位于一个感位槽11转动至位于另一个感位槽11,向左推动推扭3,右侧的两个勾件411跟随推扭3移动,限位块5被推入让位口221,右侧的两个勾件411的限位勾部4111脱离多层箱包的拉链后,右侧的顶出块复位弹簧414推动顶出块413向上移动复位且将多层箱包的拉链顶出;向右推动推扭3,左侧的两个勾件411跟随推扭3移动,限位块5被推入让位口221,左侧的两个勾件411的限位勾部4111脱离多层箱包的拉链后,左侧的顶出块复位弹簧414推动顶出块413向上移动复位且将多层箱包的拉链顶出。

以上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以上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