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铁生产用钢材摆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9473发布日期:2019-10-19 02:38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铁生产用钢材摆放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铁生产用钢材摆放架。



背景技术:

在人类发明炼铁之后不久,就学会了炼钢,由于钢较之最初的生铁有更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对钢的应用一直受到钢的产量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后,钢的应用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钢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钢铁进行存放。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钢铁生产用钢材摆放架的结构较为单一,在进行钢材存放时,钢材均在水平方向进行存放,占用面积较大,无法充分利用竖直方向上的空间;

2、现有的钢铁生产用钢材摆放架的结构较为单一,在进行钢材取用运输时,由于钢材的存放混乱,导致钢材的取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铁生产用钢材摆放架,具有便于分类存放和取用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铁生产用钢材摆放架,包括支撑组件和盛放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以及固定在其上方的动力提升柱,所述动力提升柱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动力提升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传动箱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辊的顶面放置有盛放板,所述盛放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转动辊、第二电机和第二传动箱,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动力提升柱之间,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动力提升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面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壁,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箱与所述第二转动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底面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滚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面四角。

优选的,所述动力提升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动力提升柱分别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面,且所述动力提升柱开设有滑槽。

优选的,所述动力提升柱的底面安装有动力箱,所述动力箱与所述动力提升柱固定连接,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动力提升柱转动连接,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动力提升柱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动力箱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盛放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盛放组件沿竖直方向等距固定在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动力提升柱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分别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分布方向及转动方向均为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对生产的钢材进行摆放存储时,将捆扎好的钢材放置在盛放板的顶面,动力提升柱将其向上提升,直至其提升至相对应高度的盛放组件,第一转动辊将盛放有钢材的盛放板移动至相对应高度的第二转动辊,同时,第二转动辊将盛放板完全移动至第二固定板上方,可将不同种类的钢材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分类存放,减少空间的占用,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2、在需要对钢材进行取出运输时,动力提升柱将第一固定板向上提升,直至将盛放板提升至相对应高度的盛放组件,相对应高度的第二转动辊逆向转动,同时第一转动辊逆向转动,将盛放相对应钢材的盛放板完全移动至第一固定板上方,动力提升柱将第一固定板下降至与运输车相同的高度,第一转动辊逆向转动,将盛放相对应钢材的盛放板移动至运输车,取用时较为便利。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提升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滑块连接示意图;

图中:1、支撑组件;11、支撑架;111、滚轮;12、动力提升柱;1201、滑槽;121、动力箱;122、螺杆;123、滑块;13、第一固定板;14、第一转动辊;15、第一电机;16、第一传动箱;17、盛放板;2、盛放组件;21、第二固定板;22、第二转动辊;23、第二电机;24、第二传动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铁生产用钢材摆放架,包括支撑组件1和盛放组件2,支撑组件1包括支撑架11以及固定在其上方的动力提升柱12,动力提升柱12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固定板13,第一固定板13与动力提升柱12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13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14,第一固定板1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5,第一电机15的输出端与第一固定板13通过第一传动箱16传动连接,第一转动辊14的顶面放置有盛放板17,盛放组件2包括第二固定板21、第二转动辊22、第二电机23和第二传动箱24,第二固定板21位于支撑架11和动力提升柱12之间,且第二固定板21的两端分别于支撑架11和动力提升柱1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21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22,第二电机23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1的外侧壁,且第二电机23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传动箱24与第二转动辊22传动连接,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23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5带动第一转动辊14转动(第一电机15型号Y2-90S-2)。

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23带动第二转动辊22转动(第二电机23型号Y2-90S-2)。

本实施方案中:在对生产的钢材进行摆放存储时,将捆扎好的钢材放置在盛放板17的顶面,动力提升柱12将其向上提升,直至其提升至相对应高度的盛放组件2,第一转动辊14将盛放有钢材的盛放板17移动至相对应高度的第二转动辊22,同时,第二转动辊22将盛放板17完全移动至第二固定板21上方,可将不同种类的钢材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分类存放,减少空间的占用,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在需要对钢材进行取出运输时,动力提升柱12将第一固定板13向上提升,直至将盛放板17提升至相对应高度的盛放组件2,相对应高度的第二转动辊22逆向转动,同时第一转动辊14逆向转动,将盛放相对应钢材的盛放板17完全移动至第一固定板13上方,动力提升柱12将第一固定板13下降至与运输车相同的高度,第一转动辊14逆向转动,将盛放相对应钢材的盛放板17移动至运输车,取用时较为便利。

具体的,支撑架11的底面安装有滚轮111,滚轮111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滚轮111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1的底面四角;可通过滚轮111将装置移动至工作地点,便于调整位置。

具体的,动力提升柱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动力提升柱12分别对称固定在支撑架11的顶面,且动力提升柱12开设有滑槽1201;通过四个动力提升柱12可对钢材进行有效平稳的提升。

具体的,动力提升柱12的底面安装有动力箱121,动力箱121与动力提升柱12固定连接,滑槽1201的内部安装有螺杆122,螺杆122与动力提升柱12转动连接,滑槽1201的内部安装有滑块123,滑块123与动力提升柱12滑动连接,且滑块123与螺杆122螺纹连接,动力箱121的输出端与螺杆122连接;动力箱121带动螺杆122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滑块123在滑槽1201的约束下带动第一固定板13进行升降。

具体的,盛放组件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盛放组件2沿竖直方向等距固定在支撑架11和动力提升柱12之间;可将不同种类的钢材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分类存放,减少空间的占用,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具体的,第一转动辊14和第二转动辊22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第一转动辊14和第二转动辊22分别均匀分布在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21的顶面;通过若干个第一转动辊14和第二转动辊22,可对盛放有钢材的盛放板17进行有效的支撑及移动。

具体的,第一转动辊14和第二转动辊22分布方向及转动方向均为一致;便于第一转动辊14和第二转动辊22将盛放有钢材的盛放板17进行位置转换,实现钢材的存放的取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对生产的钢材进行摆放存储时,将捆扎好的钢材放置在盛放板17的顶面,动力提升柱12将第一固定板13向上提升,直至将盛放板17提升至相对应高度的盛放组件2,第一电机15带动第一转动辊14转动,第一转动辊14将盛放有钢材的盛放板17移动至相对应高度的第二转动辊22,同时,相对应高度的第二电机23带动第二转动辊22转动,第二转动辊22将盛放板17完全移动至第二固定板21上方,可将不同种类的钢材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分类存放,减少空间的占用,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在需要对钢材进行取出运输时,动力提升柱12将第一固定板13向上提升,直至将盛放板17提升至相对应高度的盛放组件2,相对应高度的第二电机23带动第二转动辊22逆向转动,同时第一电机15带动第一转动辊14逆向转动,将盛放相对应钢材的盛放板17完全移动至第一固定板13上方,动力提升柱12将第一固定板13下降至与运输车相同的高度,第一电机15带动第一转动辊14逆向转动,将盛放相对应钢材的盛放板17移动至运输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