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人机器人的躯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3903发布日期:2019-11-15 22:47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人机器人的躯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仿人机器人的躯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加快了对无法涉及的区域,例如洞穴、荒漠、极地、海底等,甚至外太空环境。但这些未知的区域充满着危险性,如果探索者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或稍有不慎,便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虽然如此,但是往往这些地方可能蕴藏着大量的资源,驱动着人们前去探索。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探索者通过利用机器人进行探索,如此便可让机器人代替人类活动,降低人身的危险性。

当仿生机器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其周围的地理环境容易使得机器人受到重物的压迫等情况,现有的机器人躯体结构顶面通常采用平面设计,这样一来,重物压迫到躯体结构的顶面时,容易受损;另外,现有的仿生机器人躯体结构,其内部容纳空间的设计也不够理想,导致机器人的电子元器件的安装及布置均不够理想,无法在节省空间的同时合理地布置相应的电子元器件,因此,如何设计仿生机器人的躯体结构,在满足运动和作业的条件下尽可能地精简,以达到减少控制复杂度和提高控制精度的要求,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仿人机器人的躯体结构,该躯体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在满足运动和作业的条件下尽可能地精简,可以很好地分担来自顶部受到的压力,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仿人机器人的躯体结构,包括下支板、上支板和外壳,所述上支板设置在所述下支板上,上支板与下支板之间形成第一容腔,且上支板与下支板组合形成躯体主体,该躯体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舵机安装座;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上支板上,外壳与上支板之间形成第二容腔,该第二容腔与所述第一容腔连通设置。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下支板的两侧向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上凹槽,所述上支板的两侧向下分别设置与下支板的上凹槽相配合的下凹槽,且所述上凹槽与下凹槽共同组合成所述舵机安装座。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下支板上设有电源安装槽,该电源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容腔中。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下支板的底部中部为镂空结构。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上支板中部开有方形口,该方形口的四个角上均设有安装孔。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外壳为拱形外壳,该拱形外壳的顶部设有多个螺丝孔。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外壳的侧面设有透明板。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下凹槽上开有至少一个圆孔。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躯体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三个舵机安装座,该三个舵机安装座分别设置在躯体主体一侧的两端以及中间部位。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舵机安装座为一端开口的腔体结构。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仿人机器人的躯体结构,在外壳的设计上考虑到了机器人容易受到重物压迫的情况,因此采用了拱形外壳,可以很好地分担来自顶部受到的压力;其次,利用外壳与上支板之间形成的第二容腔可以安放主控电路和相关传感器,并且利用上支板与下支板之间形成的第一容腔可以安放电源;再者,由于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互相连通,使得机器人在搭配电路时能够在满足运动和作业的条件下尽可能地精简机器人的结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躯体结构设计精简又合理,且安装便捷灵活、通用性强,具有很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仿人机器人的躯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仿人机器人的下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仿人机器人的上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仿人机器人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得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

一种仿人机器人的躯体结构,包括下支板10、上支板20和外壳30,所述上支板20设置在所述下支板10上,上支板20与下支板10之间形成第一容腔a,且上支板20与下支板10组合形成躯体主体,该躯体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舵机安装座40;所述外壳30设置在所述上支板20上,外壳30与上支板20之间形成第二容腔b,该第二容腔b与所述第一容腔a连通设置。

具体地,所述下支板10的两侧向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上凹槽11,所述上支板20的两侧向下分别设置与下支板10的上凹槽11相配合的下凹槽21,且所述上凹槽11与下凹槽21共同组合成所述舵机安装座40,该舵机安装座40用于安放仿生机器人的舵机。

其中,下支板10的上凹槽11为向上凸起的u形结构,上支板20的下凹槽21为向下凸起的u形结构,下凹槽21配合设置在上凹槽11的上端并形成舵机安装座40的结构,且该舵机安装座40为向外开口的腔体结构。另外,本实施例中,下凹槽21上开有至少一个圆孔,该圆孔用于固定仿生机器人的舵机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躯体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三个舵机安装座40,该三个舵机安装座40分别设置在躯体主体一侧的两端以及中间部位。其中,每个舵机安装座40的开口一端均向外设置,从而方便安装固定舵机,进一步安装仿生机器人的膝关节舵机30。

本实用新型的下支板10上设有电源安装槽12,该电源安装槽12位于所述第一容腔a中。具体地,该电源安装槽12为一u型向上凸起的结构设置在下支板10上方,并且电源安装槽12上方与第二容腔b连通设置,从而方便仿生机器人的电源与控制电路的电连接。另外,上支板20中部开有方形口c,该方形口c的四个角上均设有安装孔22,通过安装孔22的设计,方便安装固定仿生机器人的主控电路。而本实用新型的外壳30为拱形外壳,该拱形外壳的顶部设有多个螺丝孔31。进一步地,外壳30的侧面设有透明板32。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透明板32采用透明塑料板,并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壳30上。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下支板10、上支板20和外壳30的设计均采用镂空的设计结构,在不改变功能和可靠性的情况下减少了材料使用,增加设计美观性的同时也降低了仿生机器人的重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仿人机器人的躯体结构,在外壳的设计上考虑到了机器人容易受到重物压迫的情况,因此采用了拱形外壳,可以很好地分担来自顶部受到的压力;其次,利用外壳与上支板之间形成的第二容腔可以安放主控电路和相关传感器,并且利用上支板与下支板之间形成的第一容腔可以安放电源;再者,由于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互相连通,使得机器人在搭配电路时能够在满足运动和作业的条件下尽可能地精简机器人的结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躯体结构设计精简又合理,且安装便捷灵活、通用性强,具有很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仿人机器人的躯体结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