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柜门门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8480发布日期:2020-02-21 20:58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柜门门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柜门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柜门门撑。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10321226.6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份名称为“家具上翻门的阻尼悬停结构”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技术特征:包括连接臂组件、阻尼缓冲装置、固定座,其中,连接臂组件上具有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第四连接臂、中间臂,而阻尼缓冲装置上具有摆杆元件、杠杆元件、缓冲阻尼器,上述各构件是通过该技术方案公开的组装方式安装在固定座上的。由于缓冲阻尼器是与杠杆元件相铰接的,且连接臂组件与阻尼缓冲装置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样在组装阻尼悬停结构时,常常需要对缓冲阻尼器进行压缩或拉伸。由于缓冲阻尼器的压缩与拉伸都需要施加较大的力,这给阻尼悬停结构的组装带来了许多不便,从而会导致阻尼悬停结构的组装效率降低。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缓冲阻尼器上一般会受到较大的作用力。而该阻尼悬停结构中的缓冲阻尼器仅仅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固定座上的,因此,该缓冲阻尼器安装定位的可靠性存在较低的情况,从而会影响到阻尼悬停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柜门门撑,该柜门门撑具有结构可靠、组装方便、组装效率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柜门门撑,其特点在于包括壳体、阻尼装置、门撑机构、快装装置,其中阻尼装置包括定位座、限位盖、阻尼器、撞块,所述定位座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阻尼器的阻尼缸嵌装在定位槽中,并使阻尼器的阻尼杆穿置于定位座外,所述限位盖盖装在定位槽的槽口上;所述撞块固定在门撑机构上,所述门撑机构安装在壳体上,并在门撑机构收折后,能使撞块紧压于阻尼杆的外端端面上;所述快装装置连接在门撑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门撑机构包括前支撑臂、主支撑臂、前摆臂、后摆臂、前连杆、后连杆、弹簧、若干销钉、挂装轴、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三固定轴,所述前支撑臂的右端通过销钉与快装装置的左下端相铰接,所述主支撑臂的右端通过销钉与快装装置的左上端相铰接,所述前支撑臂的左端通过销钉与前摆臂的底端相铰接,所述前摆臂的上端通过第一固定轴铰接于壳体上,该前摆臂的中部通过销钉铰接于主支撑臂的中部,所述后摆臂的底端通过销钉与主支撑臂的左端相铰接一起,所述后摆臂的上端通过第二固定轴铰接于壳体上;所述前连杆的右端通过销钉铰接在后摆臂的中下部上,所述后连杆的右端通过挂装轴铰接在前连杆的后端上,所述后连杆的左端通过第三固定轴铰接在壳体上,所述弹簧一端挂装在挂装轴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挂装在挂装轴右下方的壳体上,所述撞块设置在主支撑臂的左端上,所述定位座固定在后摆臂左侧的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柜门门撑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座体、调节螺杆、滑块,所述座体上开设有导向油槽,所述滑块上设有挂钩部,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导向油槽中,所述弹簧另一端挂装在挂钩部上,所述调节螺杆能转动地安装在座体上,并使调节螺杆穿置于导向油槽中,还使调节螺杆的长度方向与导向油槽的引导方向同向,以及使调节螺杆与滑块相螺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加强块,所述第三固定轴设置在加强块上。

优选地,所述阻尼杆的外端端部上设有撞击头,在门撑机构收折后,能使撞击头与撞块紧压一起。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外板、内板、若干连接轴,所述外板与内板呈平行布置,各连接轴布置在外板与内板之间,并使各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板与内板上,所述阻尼装置夹装在外板与内板之间,所述门撑机构也夹装在外板与内板之间,并使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与第三固定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外板、内板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穿孔,所述限位盖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穿孔,并使两个第二穿孔分别与两个第一穿孔相对接连通,两个第一穿孔中分别穿置有固定轴,并使固定轴穿过对应的第二穿孔,还使固定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板与内板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轴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穿套轴,并使连接轴两端的穿套轴分别固定穿置于外板、内板上,还使连接轴的两端端部分别紧贴在外板与内板的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阻尼器是通过定位座安装于壳体上的,且阻尼器与门撑机构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这样在组装柜门门撑过程中,不需要压缩或拉伸阻尼器,这能有效地提高柜门门撑组装的便利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柜门门撑的组装效率。由于阻尼装置上具有定位座与限位盖,且在定位座上开设有定位槽,而阻尼器的阻尼缸是嵌装在定位槽中的,再加上限位盖是盖装在定位槽的槽口上的;这样能对阻尼器起到很好的定位、限位作用,而且能有效地提高阻尼器安装定位的可靠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柜门门撑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阻尼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门撑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柜门门撑,包括壳体1、阻尼装置2、门撑机构3、快装装置4,其中,如图4与图5所示,所述阻尼装置2包括定位座21、限位盖22、阻尼器23、撞块24,所述定位座21固定在壳体1上,所述定位座21上开设有定位槽211,所述阻尼器23包括阻尼缸231、阻尼杆232,所述阻尼杆232一端活动穿置于阻尼缸231上,所述阻尼器23的阻尼缸231嵌装在定位槽211中,并使阻尼器23的阻尼杆232穿置于定位座21外,所述限位盖22盖装在定位槽211的槽口上;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撞块24固定在门撑机构3上,所述门撑机构3安装在壳体1上,并在门撑机构3收折后,能使撞块24紧压于阻尼杆232的外端端面上;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快装装置4连接在门撑机构3上。由于阻尼器23是通过定位座21安装于壳体1上的,且阻尼器23与门撑机构3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这样在组装柜门门撑过程中,不需要压缩或拉伸阻尼器23,这能有效地提高柜门门撑组装的便利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柜门门撑的组装效率。由于阻尼装置2上具有定位座21与限位盖22,且在定位座21上开设有定位槽211,而阻尼器23的阻尼缸231是嵌装在定位槽211中的,再加上限位盖22是盖装在定位槽211的槽口上的;这样能对阻尼器23起到很好的定位、限位作用,而且能有效地提高阻尼器23安装定位的可靠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柜门门撑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所述快装装置4直接采用传统的柜门门撑上的快装装置。

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门撑机构3包括前支撑臂31、主支撑臂32、前摆臂33、后摆臂34、前连杆35、后连杆36、弹簧37、若干销钉38、挂装轴39、第一固定轴310、第二固定轴320、第三固定轴330,所述前支撑臂31的右端通过销钉38与快装装置4的左下端相铰接,所述主支撑臂32的右端通过销钉38与快装装置4的左上端相铰接,所述前支撑臂31的左端通过销钉38与前摆臂33的底端相铰接,所述前摆臂33的上端通过第一固定轴310铰接于壳体1上,该前摆臂33的中部通过销钉38铰接于主支撑臂32的中部,所述后摆臂34的底端通过销钉38与主支撑臂32的左端相铰接一起,所述后摆臂34的上端通过第二固定轴320铰接于壳体1上;所述前连杆35的右端通过销钉38铰接在后摆臂34的中下部上,所述后连杆36的右端通过挂装轴39铰接在前连杆35的后端上,所述后连杆36的左端通过第三固定轴330铰接在壳体1上,所述弹簧37一端挂装在挂装轴39上,所述弹簧37的另一端挂装在挂装轴39右下方的壳体1上,所述撞块24设置在主支撑臂32的左端上,所述定位座21固定在后摆臂34左侧的壳体1上。该门撑机构3的结构设计十分简单可靠,从而有助于提高柜门门撑的可靠性。

如图2、图3与图6所示,所述主支撑臂32由互为镜像的内片条321、外片条322构成,所述外片条322布置在内片条321外侧,所述前支撑臂31布置在内片条321与外片条322之间,所述前摆臂33也布置在内片条321与外片条322之间,并使穿置于前摆臂33中部的销钉38的两端分别穿置于内片条321、外片条322上;所述撞块24一端夹装于内片条321与外片条322之间,并使撞块24另一端位于主支撑臂32的左下方;所述后摆臂34由互为镜像的内连接片341、外连接片342构成,对应的销钉38依次穿置在外连接片342、外片条322、内片条321、内连接片341上来使后摆臂34与主支撑臂32实现铰接。该结构设计,能有效地提高门撑机构3的结构强度与可靠性。

如图1至图3、图7至图9所示,所述柜门门撑还包括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座体51、调节螺杆52、滑块53,所述座体51上开设有导向油槽511,所述滑块53上设有挂钩部531,所述滑块53滑动设置在导向油槽511中,所述弹簧37另一端挂装在挂钩部531上,所述调节螺杆52能转动地安装在座体51上,并使调节螺杆52穿置于导向油槽511中,还使调节螺杆52的长度方向与导向油槽511的引导方向同向,以及使调节螺杆52与滑块53相螺接。通过调节机构5的设置,可以对弹簧37的弹力进行调节,这有助于扩大柜门门撑的适用范围;由于通过在座体51上开设出导向油槽511,并且滑块53滑动设置在导向油槽511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滑块53滑动时的噪音与磨损量,从而有助于延长调节机构5的使用寿命。

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加强块101,所述第三固定轴330设置在加强块101上。通过加强块101的设置,能有效地提高第三固定轴330安装处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助于提高后连杆36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4与图5所示,所述阻尼杆232的外端端部上设有撞击头233,在门撑机构3收折后,能使撞击头233与撞块24紧压一起。通过撞击头233的设置,可增大撞击的面积,从而有助于提高阻尼装置2的可靠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外板11、内板12、若干连接轴13,所述外板11与内板12呈平行布置,各连接轴13布置在外板11与内板12之间,并使各连接轴1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板11与内板12上,所述阻尼装置2夹装在外板11与内板12之间,所述门撑机构3也夹装在外板11与内板12之间,并使第一固定轴310、第二固定轴320与第三固定轴33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外板11、内板12上,并使门撑机构3能收折于外板11与内板12之间。通过外板11与内板12的设置,并使阻尼装置2与门撑机构3安装于外板11与内板12之间,这样能对阻尼装置2与门撑机构3起到很好的遮蔽保护的作用;且还能减少人手直接接触到阻尼装置2与门撑机构3的几率,从而有助于提高柜门门撑的安全性。

所述调节机构5夹装在外板11与内板12之间。

所述加强块101也夹装在外板11与内板12之间。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定位座2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穿孔212,所述限位盖22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穿孔221,并使两个第二穿孔221分别与两个第一穿孔212相对接连通,两个第一穿孔212中分别穿置有固定轴213,并使固定轴213穿过对应的第二穿孔221,还使固定轴21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板11与内板12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阻尼装置2安装的便利性。

如图2、图3与图10所示,所述连接轴13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穿套轴131,并使连接轴13两端的穿套轴131分别固定穿置于外板11、内板12上,还使连接轴13的两端端部分别紧贴在外板11与内板12的表面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壳体1的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左”、“右”等等方向性用语,仅用于限定各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不是用于柜门门撑使用状态的。在使用过程中,其可以根据柜门需要的打开方向,掉转柜门门撑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