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7038发布日期:2020-04-21 16:5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消除摩擦异响的汽车外开手柄组件。



背景技术:

外开手柄与手柄基座存在配合关系,如图1所示手柄基座01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基座导轨02,基座导轨02下端部为开放式结构设计,手柄本体03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手柄拉臂04,手柄本体03开启和关闭时带动手柄拉臂04在基座导轨02内部上下滑移,手柄本体03开启后与手柄基座01的限位结构为硬接处,此结构存在缺陷主要是:

1.基座导轨02出模后发生收缩,手柄拉臂04与基座导轨02干涉,手柄本体03开启时存在摩擦异响、开启卡滞、不回位问题。

2.手柄基座01上无缓冲结构,外开手柄开启时,手柄本体03内的控制杆直接与手柄基座01硬接触,存在撞击音。

3.手柄本体03前端与手柄基座01前端未设计防窜动结构,外开手柄x向窜动量大。

4.手柄本体03与手柄基座01前端z向限制结构为小面积接触,外开手柄基座导轨02易变形,z向晃动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手柄拉臂与基座导轨直接发生摩擦运动,避免存在摩擦异响、卡滞和不回位问题的汽车外开手柄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壳、手柄骨架、旋转轴、控制杆和手柄基座,所述手柄壳固定在所述手柄骨架外侧,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手柄骨架前端,所述手柄骨架前端与手柄基座前端通过所述旋转轴旋转连接,所述手柄骨架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手柄拉臂,所述手柄基座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基座导轨,所述手柄拉臂外侧套设有耐磨套,所述耐磨套通过手柄拉臂可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基座导轨内,所述控制杆的轴端与所述手柄基座后端弹性连接,所述手柄拉臂下端部与所述控制杆的杆端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控制杆的杆端与所述手柄基座后端相抵,所述手柄拉臂通过所述控制杆与所述手柄基座后端锁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耐磨套由聚甲醛材料制成。

所述基座导轨下端连接设有搭桥结构,所述手柄拉臂可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搭桥结构上方。

所述手柄基座后端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位于控制杆的杆端与对应的所述手柄基座后端之间,所述控制杆的杆端通过所述缓冲垫与所述手柄基座后端相抵。

所述手柄基座前端设有底座拉钩,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底座拉钩内部。

所述手柄基座前端上下侧分别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手柄骨架前端上下侧分别设有与第一限位结构对应的第一限位缺口,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可解除式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缺口内。

所述手柄基座中前端上下侧分别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后方,所述手柄骨架中前端上下侧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对应的第二限位缺口,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可解除式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缺口内。

所述手柄基座后端上下侧分别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三限位结构,所述手柄骨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对应的第三限位缺口,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可解除式位于所述第三限位缺口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壳、手柄骨架、旋转轴、控制杆和手柄基座,所述手柄壳固定在所述手柄骨架外侧,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手柄骨架前端,所述手柄骨架前端与手柄基座前端通过所述旋转轴旋转连接,所述手柄骨架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手柄拉臂,所述手柄基座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基座导轨,所述手柄拉臂外侧套设有耐磨套,所述耐磨套通过手柄拉臂可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基座导轨内,所述控制杆的轴端与所述手柄基座后端弹性连接,所述手柄拉臂下端部与所述控制杆的杆端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控制杆的杆端与所述手柄基座后端相抵,所述手柄拉臂通过所述控制杆与所述手柄基座后端锁止连接。这样,手柄壳固定在手柄骨架外侧,手柄骨架与手柄基座配合安装,手柄骨架前端通过旋转轴在手柄基座前端上旋转连接,手柄骨架后端与所述手柄基座后端实现开启和闭合,手柄骨架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手柄拉臂,在手柄骨架开启和闭合过程中,手柄拉臂在基座导轨内来回上下滑动,手柄拉臂外侧套设有耐磨套,避免手柄拉臂与基座导轨直接发生摩擦运动,耐磨套外侧光滑,减少与基座导轨摩擦,外开手柄整体在开启时避免存在摩擦异响、卡滞和不回位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避免手柄拉臂与基座导轨直接发生摩擦运动,避免存在摩擦异响、卡滞和不回位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汽车外开手柄组件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的汽车外开手柄组件开启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是实用新型的汽车外开手柄组件开启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4是实用新型的汽车外开手柄组件爆炸图。

图5是实用新型的汽车外开手柄组件开启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6是实用新型的汽车外开手柄组件关闭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7是实用新型的汽车外开手柄组件横向截面图。

图8是实用新型的汽车外开手柄组件纵向截面图。

图9是实用新型的汽车外开手柄组件前部结构图。

图10是实用新型的汽车外开手柄组件的手柄基座与手柄骨架前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用新型的汽车外开手柄组件的手柄基座与手柄骨架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手柄壳2…手柄骨架3…旋转轴

4…控制杆5…手柄基座6…手柄拉臂

7…基座导轨8…耐磨套9…饰盖

10…前垫片11…后垫片12…弹簧

13…轴销14…拉杆卡扣15…搭桥结构

16…缓冲垫17…底座拉钩18…第一限位结构

19…第二限位结构20…第三限位结构21…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至图11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组件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11所示,包括手柄壳1、手柄骨架2、旋转轴3、控制杆4和手柄基座5,所述手柄壳1固定在所述手柄骨架2外侧,所述旋转轴3设置在所述手柄骨架2前端,所述手柄骨架2前端与手柄基座5前端通过所述旋转轴3旋转连接,所述手柄骨架2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手柄拉臂6,所述手柄基座5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基座导轨7,所述手柄拉臂6外侧套设有耐磨套8,所述耐磨套8通过手柄拉臂6可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基座导轨7内,所述控制杆4的轴端与所述手柄基座5后端弹性连接,所述手柄拉臂6下端部与所述控制杆4的杆端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控制杆4的杆端与所述手柄基座5后端相抵,所述手柄拉臂6通过所述控制杆4与所述手柄基座5后端锁止连接。具体而言,手柄壳1固定在手柄骨架2外侧,手柄骨架2与手柄基座5配合安装,手柄骨架2前端通过旋转轴3在手柄基座5前端上旋转连接,手柄骨架2后端与所述手柄基座5后端实现开启和闭合,手柄骨架2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手柄拉臂6,在手柄骨架2开启和闭合过程中,手柄拉臂6在基座导轨7内来回上下滑动,手柄拉臂6外侧套设有耐磨套8,避免手柄拉臂6与基座导轨7直接发生摩擦运动,耐磨套8外侧光滑,减少与基座导轨7摩擦,外开手柄整体在开启时避免存在摩擦异响、卡滞和不回位问题。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避免手柄拉臂6与基座导轨7直接发生摩擦运动,避免存在摩擦异响、卡滞和不回位问题。还可以手柄基座5后端上侧固定设有饰盖9,手柄骨架2下侧与手柄基座5之间设有前垫片10和后垫片11,控制杆4的轴端与手柄基座5后端通过弹簧12及轴销13弹性连接,还可以手柄基座5后端设有拉杆卡扣14,所述控制杆4与所述手柄基座5后端通过拉杆卡扣14锁止连接。还可以控制杆4配置配重块2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1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耐磨套8由聚甲醛材料制成。这样,由聚甲醛(p0m)材料制成的耐磨套8,耐磨套8密度相对较高,材质更加细腻,橡胶材料自身带有润滑特性,进一步避免手柄拉臂6与基座导轨7直接发生摩擦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1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基座导轨7下端连接设有搭桥结构15,所述手柄拉臂6可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搭桥结构15上方。这样,在基座导轨7的下端设有搭桥结构15,搭桥结构15能有效控制基座导轨7的收缩,消除外开手柄开启摩擦异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1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手柄基座5后端设有缓冲垫16,所述缓冲垫16位于控制杆4的杆端与对应的所述手柄基座5后端之间,所述控制杆4的杆端通过所述缓冲垫16与所述手柄基座5后端相抵。这样,外开手柄整体在开启和关闭时手柄拉臂6带动控制杆4的杆端旋转运动,控制杆4的杆端与手柄基座5后端实现解锁,在外开手柄运动到控制杆4的杆端与手柄基座5之间的限位位置时,通过手柄基座5与控制杆4的杆端之间增加缓冲垫16,使控制杆4提前软限位,消除外开手柄开启时产生撞击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1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手柄基座5前端设有底座拉钩17,所述旋转轴3位于所述底座拉钩17内部。这样,如图9所示,旋转轴3位于底座拉钩17内部,旋转轴3位于底座拉钩17内部转动,底座拉钩17卡紧手柄骨架2的旋转轴3,底座拉钩17有效防止手柄骨架2窜动,避免外开手柄x向窜动量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1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手柄基座5前端上下侧分别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限位结构18,所述手柄骨架2前端上下侧分别设有与第一限位结构18对应的第一限位缺口,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8可解除式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缺口内。这样,(图10和图11虚线方框中所示),手柄基座5前端上下侧分别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限位结构18,在手柄骨架2前端上下侧分别设有与第一限位结构18一一对应的第一限位缺口,第一限位结构18卡入第一限位缺口内,手柄骨架2装配到手柄基座5后,手柄基座5前端通过第一限位结构18卡入手柄骨架2前端的第一限位缺口内,增加z向限位结构,减少外开手柄z向晃动。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手柄基座5中前端上下侧分别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限位结构19,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9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8后方,所述手柄骨架2中前端上下侧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9对应的第二限位缺口,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9可解除式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缺口内。这样,手柄基座5中前端上下侧分别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限位结构19,手柄骨架2中前端上下侧设有与第二限位结构19对应的第二限位缺口,第二限位结构19卡入第二限位缺口内,手柄骨架2装配到手柄基座5后,手柄基座5中前端通过第二限位结构19卡入手柄骨架2中前端的第二限位缺口内,增加限位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z向限位结构,减少外开手柄z向晃动。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手柄基座5后端上下侧分别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三限位结构20,所述手柄骨架2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20对应的第三限位缺口,所述第三限位结构20可解除式位于所述第三限位缺口内部。这样,手柄基座5后端上下侧分别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三限位结构20,手柄骨架2上设有与该限位结构对应的第三限位缺口,第三限位结构20卡入第三限位缺口内,手柄骨架2装配到手柄基座5后,手柄基座5后端上下侧通过第三限位结构20卡入手柄骨架2后端上下侧的第三限位缺口内,增加限位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z向限位结构,减少外开手柄z向晃动。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