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孔系条杆状工件的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8138发布日期:2020-04-03 13:4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多孔系条杆状工件的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孔系条杆状工件的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在纺织机械中,会有较多的条杆状工件需要装配,这些条杆状工件包括具有一定长度的横梁、安装在横梁两端内的支臂,以及设置在支臂上端的轴承孔等结构,在装配式,需要将支臂安装在横梁的两端。对于外形呈多边形、同轴度要求很高、相距很长、有多孔系的对装孔的条杆状工件来讲,需要在装配过程中采用百分表、销孔定位的办法以尽量满足其同轴度要求。但是,现有的工具无法满足较高的同轴度要求,装配困难比较大;并且,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反复测量,装配效率低,且测量难度大,精度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孔系条杆状工件的装配工装,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为横梁支撑面,所述横梁支撑面为平面;

支座,所述支座包括均固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上开设有第一定位轴孔,所述第二支座上开设有第二定位轴孔,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在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

定位轴,所述定位轴包括插装于所述第一定位轴孔内的第一定位轴,和插装于所述第二定位轴孔内的第二定位轴,所述第一定位轴与所述第二定位轴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轴与所述第二定位轴的轴线与所述底座的横梁支撑面相平行。

在对条杆状工件进行装配时,将工件的左侧支臂上端的轴承安装孔与第一定位轴插接固定,将其右侧支臂上端的轴承安装孔与第二定位轴插装固定,将工件的连接横梁放到横梁支撑面上,用螺钉将左侧支臂与连接横梁、右侧支臂与连接横梁拧紧后,打定位销孔,并打入定位销,以完成工件装配;装配完成后,将工件自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中拔出后,即可卸下工件。

这样,该装配工装的两端定位轴具有合格的同轴度,则在装配过程中,通过工件与定位轴的安装即可保证工件两侧轴承安装孔的同轴度,无需在装配中反复测量,既满足了工件较高的同轴度要求,又降低了工件的装配困难;并且,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反复测量,从而提高了装配,提高了工件的装配精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托架,所述托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支座的第一托架,和安装于所述第二支座的第二托架;

所述第一托架的托举面与所述第二托架的托举面处于同一平面,且所述托举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横梁支撑面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架上安装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二托架上安装有第二销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座上安装于第一角钢,所述第二支座上安装有第二角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座和/或所述第二支座在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上位置可变地安装于所述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支撑面上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各所述螺栓孔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支座通过任一所述螺栓孔与所述底座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座通过其余的任一所述螺栓孔与所述底座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支撑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标志,所述定位标志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标志为开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定位销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轴可活动地插装于所述第一定位轴孔,所述第二定位轴可活动地插装于所述第二定位轴孔。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配工装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图3为图2中b向局部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

21-第一支座22-第二支座

31-第一定位轴32-第二定位轴

41-第一托架42-第二托架421-第二销轴

51-第一角钢52-第二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丝箱,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设备集成性能较差,工艺流程复杂,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请参考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配工装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视图;图3为图2中b向局部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工装用于多孔系条杆状工件的装配,该条杆状工件的结构通常为,工件包括连接横梁、需要安装在连接横梁一端的左侧支臂和需要安装在连接横梁另一端的右侧支臂,其中两侧的支臂上均开设有销孔和轴承安装孔,在安装中需要保证两侧轴承安装孔的同轴度,从而保证后续装配的位置精准度。

该装配工装包括底座1、支座和定位轴。其中,底座1的上表面为横梁支撑面,所述横梁支撑面为平面,以便用于在装配过程中支撑和放置连接横梁。底座1可以为具有适当的厚度钢板,以保证足够的支撑强度,底座1也可以为箱体的形式,以便在强度足够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材料消耗量。底座1的底部支撑在地面或设备工作台等基础面上,其底部可设置有支脚或垫板,以提高支撑稳定性,并避免与地面或工作台发生刚性碰撞。

所述支座包括均固接于所述底座1的第一支座21和第二支座22,第一支座21安装于所述底座1的一端,用于与上述工件的左侧支臂相配合,第二支座22安装在底座1的另一端,用于与上述工件的右侧支臂相配合。所述第一支座21上开设有第一定位轴31孔,所述第二支座22上开设有第二定位轴32孔,第一定位轴31孔与第二定位轴32孔的同轴度应满足装配需要。所述第一支座21与所述第二支座22在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根据需要装配的工件规格确定,以便与上述工件的连接横梁的长度相匹配。

上述定位轴包括插装于所述第一定位轴31孔内的第一定位轴31,和插装于所述第二定位轴32孔内的第二定位轴32,在装配时,上述工件的左侧支臂与第一定位轴31相配合,工件的有右侧支臂与第二定位轴32相配合。所述第一定位轴31与所述第二定位轴32同轴设置,其同轴度应满足装配要求,且所述第一定位轴31与所述第二定位轴32的轴线与所述底座1的横梁支撑面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轴31可活动地插装于所述第一定位轴31孔,所述第二定位轴32可活动地插装于所述第二定位轴32孔。以便在工件装配完毕后,可拆除两定位轴,以降低工件下线难度。

在对条杆状工件进行装配时,将工件的左侧支臂上端的轴承安装孔与第一定位轴31插接固定,将其右侧支臂上端的轴承安装孔与第二定位轴32插装固定,将工件的连接横梁放到横梁支撑面上,用螺钉将左侧支臂与连接横梁、右侧支臂与连接横梁拧紧后,打定位销孔,并打入定位销,以完成工件装配;装配完成后,将工件自第一定位轴31和第二定位轴32中拔出后,即可卸下工件。

这样,该装配工装的两端定位轴具有合格的同轴度,则在装配过程中,通过工件与定位轴的安装即可保证工件两侧轴承安装孔的同轴度,无需在装配中反复测量,既满足了工件较高的同轴度要求,又降低了工件的装配困难;并且,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反复测量,从而提高了装配,提高了工件的装配精度。

为了提高工件支撑的稳定性,保证在装配过程中不会发生攒动,该装配工装还包括托架,所述托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支座21的第一托架41,和安装于所述第二支座22的第二托架42,所述第一托架41的托举面与所述第二托架42的托举面处于同一平面,且所述托举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横梁支撑面相平行,即通过两托架的托举面来替代底座1上的横梁支撑面对工件的连接横梁进行支撑和托举,以提高支撑稳定性,并降低底座1的磕碰几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架41上安装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二托架42上安装有第二销轴421,所述第一支座21上安装于第一角钢51,所述第二支座22上安装有第二角钢52。在装配过程中,将工件的左侧支臂下端的销孔插入第一销轴内并搭接在第一角钢51上支撑,将工件的右侧支臂下端的销孔插入第二销轴421内并搭接在第二角钢52上支撑。这样,可通过销轴对工件的下端进行限位,并利用角钢对工件下端进行支撑,从而提高工件的装配稳定性和精度。

对于不同规格的工件来讲,连接横梁的长度可能会有所区别,为了适应不同长度的连接横梁,用于定位两支臂的定位轴之间的距离应能够调整。具体地,可将第一支座21和/或第二支座22在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上位置可变地安装于所述底座1,当连接横梁的长度较短时,可将第一支座21和第二支座22之间的距离调近,当连接横梁的长度较长时,可将第一支座21和第二支座22之间的距离调远。

具体地,第一支座21和第二支座22位置可调的安装在底座1上的结构可以为:所述横梁支撑面上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各所述螺栓孔沿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支座21通过任一所述螺栓孔与所述底座1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座22通过其余的任一所述螺栓孔与所述底座1螺栓连接,通过选择不同位置的螺栓孔,即可调整两支座的相对位置。理论上,可以将第一支座21和第二支座22均设置为活动连接的方式,也可以仅将第一支座21设计为活动连接的方式,而第二支座22与底座1之间的位置固定;同样地,也可以仅将第二支座22设计为活动连接的方式,而第一支座21与底座1之间的位置固定。

第一支座21和第二支座22位置可调的安装在底座1上的结构还可以为:在底座1上设置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第一支座21和第二支座22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滑块可沿导轨运动,且两者之间设置阻尼结构,以便在滑块运动至导轨适当位置时固定,从而调整两支座支架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支撑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标志,所述定位标志沿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布置,以提高工件在底座1上的定位准确性。具体地,所述定位标志为开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定位销孔。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装配工装的自身组装过程为,在底座1上预先加工好螺栓孔和定位销孔,调整好第一定位轴31孔和第二定位轴32孔的同轴度后,将第一支座21和第二支座22后用m16x50内六角螺钉、∮16弹性垫圈、∮16垫圈和8x40销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而后,将第一托架41通过m10x20内六角螺钉、∮10弹性垫圈、∮10垫圈安装到第一支座21上,将第二托架42通过m10x20内六角螺钉、∮10弹性垫圈、∮10垫圈安装到第二支座22上。随后,将第一角钢51通过m10x20内六角螺钉和8x20销固定安装在第一支座21上,将第二角钢52通过m10x20内六角螺钉和8x20销固定安装在第二支座22上;将第一销轴插入第一角钢51上的销孔内,将第二销轴421插入第二角钢52上的销孔内,第一定位轴31插入第一定位轴31孔并与之滑动配合,第二定位轴32插入第二定位轴32孔并与之滑动配合,即完成该装配工装的组装。

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仅是为了区分相同名称的不同结构,仅为了描述方便,不表示某种顺序,更不应理解为任何限定。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