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6872发布日期:2020-03-17 16:30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门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扳手。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阀门阀杆通常采用三变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制成,而现有的阀门扳手一般只能扳开特定形状的阀杆,不能过不同形状的阀杆通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阀门扳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阀门扳手,该扳手包括第一轮盘、第二轮盘、固定连接该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的连接杆,该第一轮盘中部设有第一通孔,该第一轮盘上环绕于该第一通孔外设有复数个第一螺纹孔,该第一轮盘上还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一螺纹孔内与该第一螺纹孔螺接的第一扳动杆,该第一轮盘外壁面上设有与该第一通孔连通的复数个第二螺纹孔,该第二螺纹孔内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二螺纹孔内与该第二螺纹孔螺接、并可伸入至该第一通孔内的第一锁紧螺栓,该第二轮盘中部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轮盘上环绕于该第二通孔外设有复数个第三螺纹孔,该第二轮盘上还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三螺纹孔内与该第三螺纹孔螺接的第二扳动杆,该第二轮盘外壁面上设有与该第二通孔连通的复数个第四螺纹孔,该第四螺纹孔内设有可插入至该第四螺纹孔内与该第四螺纹孔螺接、并可伸入至该第二通孔内的第二锁紧螺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阀门扳手中,该第一轮盘表面积大于该第二轮盘表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阀门扳手中,该复数个第一螺纹孔中每相邻两个第一螺纹孔等间距设置于该第一轮盘上,该复数个第二螺纹孔中每相邻两个第二螺纹孔等间距设置于该第一轮盘外壁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阀门扳手中,该复数个第三螺纹孔中每相邻两个第三螺纹孔等间距设置于该第二轮盘上,该复数个第四螺纹孔中每相邻两个第四螺纹孔等间距设置于该第二轮盘外壁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阀门扳手中,该连接杆与该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一体成型形成。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阀门扳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阀门扳手时,在应对不同形状的阀杆时,可选择将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套设于阀杆上,然后转动不同角度的第一锁紧螺栓或第二锁紧螺栓从阀杆的不同方向将阀杆抵紧,然后旋转连接杆带动第一轮盘或第二轮盘转动,即可拧开阀杆。进一步的,对于手轮式阀门,可将多个第一扳动杆或第二扳动杆插入至不同角度位置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内,然后将多个第一扳动杆或第二扳动杆卡入至手轮式阀门上,扳动连接杆带动第一轮盘或第二轮盘转动,即可拧开阀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阀门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阀门扳手第一实施例中,该扳手1包括第一轮盘2、第二轮盘3、固定连接该第一轮盘2和第二轮盘3的连接杆4,该第一轮盘2中部设有第一通孔13,该第一轮盘2上环绕于该第一通孔13外设有复数个第一螺纹孔5,该第一轮盘2上还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一螺纹孔5内与该第一螺纹孔5螺接的第一扳动杆6,该第一轮盘2外壁面上设有与该第一通孔13连通的复数个第二螺纹孔9,该第二螺纹孔9内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二螺纹孔9内与该第二螺纹孔9螺接、并可伸入至该第一通孔13内的第一锁紧螺栓10,该第二轮盘3中部设有第二通孔14,该第二轮盘3上环绕于该第二通孔14外设有复数个第三螺纹孔7,该第二轮盘3上还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三螺纹孔7内与该第三螺纹孔7螺接的第二扳动杆8,该第二轮盘3外壁面上设有与该第二通孔14连通的复数个第四螺纹孔11,该第四螺纹孔11内设有可插入至该第四螺纹孔11内与该第四螺纹孔11螺接、并可伸入至该第二通孔14内的第二锁紧螺栓12。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阀门扳手1时,在应对不同形状的阀杆时,可选择将第一通孔13或第二通孔14套设于阀杆上,然后转动不同角度的第一锁紧螺栓10或第二锁紧螺栓12从阀杆的不同方向将阀杆抵紧,然后旋转连接杆4带动第一轮盘2或第二轮盘3转动,即可拧开阀杆。进一步的,对于手轮式阀门,可将多个第一扳动杆6或第二扳动杆8插入至不同角度位置的第一螺纹孔5和第三螺纹孔7内,然后将多个第一扳动杆6或第二扳动杆8卡入至手轮式阀门上,扳动连接杆4带动第一轮盘2或第二轮盘3转动,即可拧开阀门。

优选的,该第一轮盘2表面积大于该第二轮盘3表面积,第一通孔13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14的孔径。

具体的,该复数个第一螺纹孔5中每相邻两个第一螺纹孔5等间距设置于该第一轮盘2上,该复数个第二螺纹孔9中每相邻两个第二螺纹孔9等间距设置于该第一轮盘2外壁面上。该复数个第三螺纹孔7中每相邻两个第三螺纹孔7等间距设置于该第二轮盘3上,该复数个第四螺纹孔11中每相邻两个第四螺纹孔11等间距设置于该第二轮盘3外壁面上。

优选的,该连接杆4与该第一轮盘2和第二轮盘3一体成型形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