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扇防夹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5723发布日期:2020-07-07 14:04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扇防夹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窗扇防夹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窗扇关闭时由于滑轮滑动顺畅并产生惯性过快,极易对手指造成夹伤,为了解决夹手问题,通常需要给窗扇装上缓冲器,防止移门快速关闭对侧板的强烈撞击,防止移门夹击手指,可以让移门在即将到达侧板时会自动缓冲下来;

现有的防夹手装置,在安装时大多需要将窗扇框体拆下,并在滑轨内侧安装相应的缓冲器及定位器,操作过于复杂,并且拆装过程中可能会对窗扇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窗扇防夹手装置,通过第二齿轮、转动轴、第一齿轮、丝杠轴、丝杠套管、第一滑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相互配合,可根据不同窗扇边沿型材的厚度,对装置进行固定,可直接进行加装,且无需对窗扇框体进行拆卸,拆装更加的安全,通过矩形框体、阻尼缓冲轮、第二滑轨、滑动板、限位板、安装罩、缓冲弹簧和通孔的相互配合,让窗扇框体在即将到达侧板时自动缓冲下来,降低窗扇框体对侧板的强烈撞击,并防止窗扇框体夹击手指。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窗扇防夹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两侧的顶部设置有丝杠轴,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丝杠轴外侧的一侧套设有与其相互配合的丝杠套管,所述丝杠套管与第一滑轨相互配合,所述丝杠轴外侧远离丝杠套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壳体顶部靠近第一齿轮的一侧安装有调节仓,所述调节仓内部的两侧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安装有延伸至壳体内部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顶部贯穿调节仓的内部,所述调节仓一侧的顶部设置有限位螺栓,且限位螺栓延伸至调节仓的内部,所述丝杠套管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夹板,所述壳体远离第一齿轮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壳体底部靠近缓冲组件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夹板。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矩形框体、阻尼缓冲轮、第二滑轨、滑动板、限位板、安装罩和缓冲弹簧,所述矩形框体位于壳体远离第一齿轮一侧的底部,所述矩形框体的内部设置有阻尼缓冲轮,所述矩形框体内部的顶端和底部皆安装有第二滑轨,所述阻尼缓冲轮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滑动板,且滑动板与第二滑轨相互配合,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和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皆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壳体内部靠近矩形框体一侧的底部安装有安装罩,所述滑动板外侧远离第二滑轨的一侧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安装罩远离矩形框体一侧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与滑动板相互适配的通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防腐蚀涂层。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罩内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海绵。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阻尼缓冲轮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圈。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由内凹结构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齿轮、转动轴、第一齿轮、丝杠轴、丝杠套管、第一滑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相互配合,可根据不同窗扇边沿型材的厚度,对装置进行固定,可直接进行加装,无需对窗扇框体进行拆卸,拆装更加的安全,通过矩形框体、阻尼缓冲轮、第二滑轨、滑动板、限位板、安装罩、缓冲弹簧和通孔的相互配合,让窗扇框体在即将到达侧板时自动缓冲下来,降低窗扇框体对侧板的强烈撞击,并防止窗扇框体夹击手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结构放大图。

其中:1-壳体,2-丝杠轴,3-第一滑轨,4-丝杠套管,5-第一齿轮,6-调节仓,7-转动轴,8-第二齿轮,9-限位螺栓,10-第一夹板,11-第二夹板,12-矩形框体,13-阻尼缓冲轮,14-第二滑轨,15-滑动板,16-限位板,17-安装罩,18-缓冲弹簧,1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根据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窗扇防夹手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两侧的顶部设置有丝杠轴2,壳体1的顶部安装设置有第一滑轨3,丝杠轴2外侧的一侧套设有与其相互配合的丝杠套管4,丝杠套管4与第一滑轨3相互配合,丝杠轴2外侧远离丝杠套管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齿轮5,壳体1顶部靠近第一齿轮5的一侧安装有调节仓6,调节仓6内部的两侧设置有转动轴7,转动轴7的外侧安装有延伸至壳体1内部的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8与第一齿轮5相互啮合,第二齿轮8的顶部贯穿调节仓6的内部,调节仓6一侧的顶部设置有限位螺栓9,对第二齿轮8进行限位,避免转动,且限位螺栓9延伸至调节仓6的内部,丝杠套管4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夹板10,壳体1远离第一齿轮5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缓冲组件,壳体1底部靠近缓冲组件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夹板11,缓冲组件包括矩形框体12、阻尼缓冲轮13、第二滑轨14、滑动板15、限位板16、安装罩17和缓冲弹簧18,矩形框体12位于壳体1远离第一齿轮5一侧的底部,矩形框体12的内部设置有阻尼缓冲轮13,通过阻尼缓冲轮13外侧的橡胶圈与窗扇框体的外壁相接触,并形成一定的摩擦力,可以让窗扇框体在即将到达侧板时自动缓冲下来,降低窗扇框体对侧板的强烈撞击,并防止窗扇框体夹击手指;

矩形框体12内部的顶端和底部皆安装有第二滑轨14,阻尼缓冲轮13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滑动板15,且滑动板15与第二滑轨14相互配合,滑动板15的顶部和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皆安装有限位板16,壳体1内部靠近矩形框体12一侧的底部安装有安装罩17,滑动板15外侧远离第二滑轨14的一侧套设有缓冲弹簧18,安装罩17远离矩形框体12一侧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与滑动板15相互适配的通孔19,可以让窗扇框体在即将到达侧板时自动缓冲下来,降低窗扇框体对侧板的强烈撞击,并防止窗扇框体夹击手指,壳体1的外侧设置有防腐蚀涂层,防止腐蚀,安装罩17内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海绵,对阻尼缓冲轮进行防护,阻尼缓冲轮13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圈,增大摩擦力,第一齿轮5的外侧由内凹结构制成,防止脱齿,啮合效果更好。

该窗扇防夹手装置安装时,首先将第一夹板10和第二夹板11放于窗扇边沿型材上,通过转动第二齿轮8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通过第一齿轮5同步带动丝杠轴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夹板10向第二夹板11的方向进行移动,进而第一夹板10和第二夹板11对窗扇边沿型材进行夹持,通过限位螺栓9对第二齿轮8的位置进行固定,夹持完毕后,当窗扇需关闭,通过阻尼缓冲轮13外侧的橡胶圈与窗扇框体的外壁相接触,并形成一定的摩擦力,可以让窗扇框体在即将到达侧板时自动缓冲下来,降低窗扇框体对侧板的强烈撞击,并防止窗扇框体夹击手指,窗扇框体对阻尼缓冲轮13进行挤压,通过滑动板15与第二滑轨14的相互滑动,带动滑动板15向安装罩17的方向进行移动,同步限位板16对缓冲弹簧18进行压缩,当窗扇框体解除对阻尼缓冲轮13的挤压力时,通过缓冲弹簧18的弹性恢复力对阻尼缓冲轮13进行复位操作。

通过第二齿轮8、转动轴7、第一齿轮5、丝杠轴2、丝杠套管4、第一滑轨3、第一夹板10和第二夹板11的相互配合,可根据不同窗扇边沿型材的厚度,对装置进行固定,可直接进行加装,且无需对窗扇框体进行直接拆卸,拆装更加的安全,通过矩形框体12、阻尼缓冲轮13、第二滑轨14、滑动板15、限位板16、安装罩17、缓冲弹簧18和通孔19的相互配合,让窗扇框体在即将到达侧板时自动缓冲下来,降低窗扇框体对侧板的强烈撞击,并防止窗扇框体夹击手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