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膜识别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0521发布日期:2020-07-14 16:56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虹膜识别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识别智能锁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虹膜识别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的家用生物识别类的智能门锁大多数使用指纹识别或者人脸识别进行开锁。指纹门锁存在安全性低,易复制等缺点。人脸识别虽然也是非接触性使用,但是具有安全性低,识别率不高,当人的面部发生较大变化,则会导致系统识别失败。虹膜在婴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将是保持不变的。这些特征决定了虹膜特征的唯一性,同时也决定了身份识别的唯一性。因此,虹膜识别门锁具有精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的优点。

现有技术中的虹膜识别门锁,主要为单面认证,一般将用于虹膜识别的装置安装在门的外侧,当识别通过后即可自动打开锁具,从而进入到室内空间。但是,对于像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露天平台等场所,现有的虹膜识别门锁无法对出入人员数据进行准确收集和监控,如果有人员滞留也无法得知,不便于人员管理,甚至可能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虹膜识别智能门锁,以解决现有的虹膜识别门锁无法实现双面收集出入人员虹膜信息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虹膜识别智能门锁,包括虹膜识别装置以及与所述虹膜识别装置配合的锁体,所述锁体用于布置在门板的开合侧边,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包括两个虹膜识别锁头,两个所述虹膜识别锁头分别用于布置在所述门板的外侧和内侧,各所述虹膜识别锁头对应设置有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与对应侧的所述虹膜识别锁头电连接,所述离合机构均与所述锁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虹膜识别智能门锁还包括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用于布置在所述门板的开合侧边,所述电池盒内置有用于为所述虹膜识别锁头供电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虹膜识别智能门锁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用于安装在对应侧的所述门板上,所述虹膜识别锁头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虹膜识别锁头包括:虹膜图像识别器、把手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离合机构传动结合或分离的主控板,所述虹膜图像识别器和所述离合机构均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所述把手与所述离合机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离合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锁体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虹膜识别锁头还包括密码开锁模块,所述虹膜图像识别器、密码开锁模块以及把手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密码开锁模块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虹膜图像识别器包括:摄像组件和虹膜图像回显屏,所述摄像组件布置在所述虹膜图像回显屏的下方,所述摄像组件和所述虹膜图像回显屏均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组件包括虹膜采集模组和红外滤光片,所述红外滤光片布置在所述虹膜采集模组的镜头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盒内的电池为两组,每组所述电池与每个所述虹膜识别锁头一一对应供电。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膜识别智能门锁,通过在门板的两侧分别设置能够开启锁体的虹膜识别锁头,方便收集出入人员的信息,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出入人员进行管理和查找,防止人员滞留,避免出现财产损失或人身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虹膜识别智能门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虹膜识别智能门锁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虹膜识别智能门锁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中:1、门板;2、固定板;3、虹膜识别锁头;4、盖板;5、电池盒;6、虹膜图像回显屏;7、把手;8、电池;9、锁体;10、密码开锁模块;11、摄像组件;12、锁舌;13、离合机构;14、方轴;15、主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虹膜识别智能门锁,包括:虹膜识别装置和锁体9,锁体9与虹膜识别装置配合使用。其中,虹膜识别装置为整个虹膜识别智能门锁的核心部件,通过识别人的虹膜信息控制锁体9执行开锁操作。

具体地,锁体9布置在门板1的开合侧边,虹膜识别装置固定安装在门板1上,本实施例中的锁体9可采用国标通用的6068a机械锁体即可。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双面虹膜识别,虹膜识别装置具体包括两个虹膜识别锁头3,两个虹膜识别锁头3分别布置在门板1的外侧和内侧。

每个虹膜识别锁头3均对应设置有离合机构13,离合机构13安装在对应的虹膜识别锁头3内部,离合机构13与对应的虹膜识别锁头3电连接,各离合机构13与锁体9之间均通过方轴14实现传动。离合机构13用于控制锁体9的开合,离合机构13接收开锁指令信号后,发出清脆滴音(可在虹膜识别锁头3内设置)的同时传动结合,然后通过手动转动把手7实现锁舌12的收缩,从而实现开锁,锁舌12与现有的常规机械锁具的锁舌结构基本相同。

具体地,以电子阅览室大门应用该虹膜识别智能门锁为例进行说明,由于能够通过虹膜识别开锁进入电子阅览室的用户需要事先将虹膜信息录入到后台系统。当用户通过外侧的虹膜识别锁头3或内侧的虹膜识别锁头3识别开锁进入电子阅览室时,后台监控系统可获取到相关人员的信息。

用户在外侧进行虹膜识别,虹膜认证通过,离合机构13传动结合,转动把手7开锁。用户通过后,自动关门,离合机构13传动分离。用户在内侧进行虹膜识别,虹膜认证通过,离合机构13传动结合,转动把手7开锁,用户通过后,自动关门,离合机构13传动分离。类似地铁进站出站的闸机,自动关门时间可以依情况设置。

如果未监控到该用户通过内侧虹膜识别锁头开锁离开电子阅览室时,表明该用户还在电子阅览室内,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在下班后能够很容易了解电子阅览室内的留存人员信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膜识别智能门锁,通过在门板的两侧分别设置能够开启锁体的虹膜识别锁头,方便收集出入人员的信息,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出入人员进行管理和查找,防止人员滞留,避免财产损失;同时当人员出入信息不符时,需要重点排查,避免出现人身安全隐患。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虹膜识别智能门锁还包括电池盒5,电池盒5用于布置在门板1的开合侧边,可在门板1内预先开设相应的安装槽,方便电池盒5的安装和拆卸,电池盒5具体位于锁体9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可通过螺钉对其进行安装固定。

其中,电池盒5包括有盖板4和用于放置电池8的盒体,盖板4与盒体为卡扣封装,方便电池8的取放。盒体内的电池8能够为各虹膜识别锁头供电,本实施例中的电池8可采用普通的碳性干电池,也可采用可充电的锂电池。电池盒5内的电池8可为两组,每组电池8单独对一个虹膜识别锁头3进行供电,这样便于设备维护,而且即使其中某一组电池8损坏,另外一侧的虹膜锁还可以进行开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虹膜识别智能门锁还包括固定板2,固定板2作为虹膜识别锁头3的安装基座,其一般直接固定安装在对应侧的门板1上,对应侧的虹膜识别锁头3安装在对应侧的固定板2上。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为两个,分别安装在门板1的外侧和内侧,用于外侧的虹膜识别锁头3和内侧的虹膜识别锁头3的安装。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虹膜识别锁头3具体包括:虹膜图像识别器、把手7和主控板15,主控板15用于控制离合机构13的传动结合或分离,把手7的转轴与离合机构13的输入端相连接,离合机构13的输出端通过方轴14与锁体9内的锁舌12实现传动连接,固定板2上开设有安装孔,方轴14穿过安装孔将离合机构13与锁舌12相连接。虹膜图像识别器与离合机构13通过主控板实现电连接,虹膜图像识别器采用现有的虹膜识别组件,只要能够实现虹膜认证后触发离合机构13的传动结合或分离动作即可。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防止虹膜识别损坏时门锁无法开启,本实施例中的虹膜识别锁头3还包括密码开锁模块10,密码开锁可作为虹膜识别开锁的备用开锁方式。其中,为了便于操作,将虹膜图像识别器、密码开锁模块10以及把手7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密码开锁模块10与离合机构13相连接,管理人员或者维修人员可通过输入密码来实现对离合机构13的控制。

开锁时,虹膜图像采集比对准确或者键盘区密码输入正确时,主控板15上的蜂鸣器发生清脆滴音的同时回馈开锁指令信号至离合机构13,离合机构13的传动结合,用户通过转动把手7操作离合机构13输出端上的方轴14,由方轴14驱动锁体9的锁舌12收缩,实现开锁。

其中,虹膜图像识别器具体包括:摄像组件11和虹膜图像回显屏6,摄像组件11布置在虹膜图像回显屏6的下方。摄像组件11可包括光学镜头和红外滤光片等部件,用于获取虹膜图像信息。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采用现有通用的虹膜采集模组即可,便于设备安装和后期维护,红外滤光片布置在虹膜采集模组的镜头外表面。主控板15包括相应的虹膜识别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均可采用现有的虹膜锁所采用的主控板即可。虹膜图像回显屏6与主控板15电连接,可显示人眼虹膜与识别区域的偏离位置,方便快速识别,提高开锁效率。

具体地,虹膜采集模组先摄像采集图像,虹膜图像回显屏6显示图像采集比对过程,当比过认证通过,主控板15给开锁指令信号至离合机构13,发出清脆滴音的同时离合机构13传动结合,转动把手7,离合机构13输出端孔中的方轴14转动驱动锁体9的锁舌12收缩,实现开锁。

此外,主控板15上还可设置无线信号传输模块,用于与后台服务器实现无线数据传输,方便远程监控和人员管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