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管道插拔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2771发布日期:2020-06-20 15:3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车载管道插拔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管道插拔钳。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充电机产品出厂需经过满载长时间老化测试验证,检验车载电源设备的长时间持续工作后是否仍能正常工作,防止车载电源设备在装上整车后长时间使用发生故障,每次老化测试时需要对车载电源设备的水道接入水管以通水老化,因水管与车载电源设备的接口是用快拔接头连接的,每次测试完拔出水管都很费事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省力且便于拆装车载电子装置上的管道的车载管道插拔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管道插拔钳,所述车载管道插拔钳用于插拔连接于车载电子装置上的管道,所述管道上设有接头,所述管道及所述车载电子装置通过所述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车载管道插拔钳包括钳体及弹性件,所述钳体包括头部及尾部,所述钳体的头部形成用于夹持所述接头的夹持臂,所述钳体的尾部形成用于供操作人员握持的把手,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钳体上并在所述夹持臂未夹持所述接头时复位所述钳体,所述把手受外力移动并带动所述夹持臂夹持所述管道上的接头,以将所述接头从所述车载电子装置上拔下而使所述管道与所述车载电子装置脱开或者将所述接头插入所述车载电子装置而使所述管道与所述车载电子装置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管道插拔钳还包括连接轴,所述钳体包括第一钳体及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钳体的头部及尾部,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钳体的头部及尾部,所述第一钳体的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钳体的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为所述第一钳体的头部形成,所述第二夹持臂为所述第二钳体的头部形成,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用于夹持所述接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弯折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所述第一段倾斜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三段、第四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一端与所述第三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极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段弯折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相对所述第三段倾斜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钳体及所述第二钳体固定时,所述第一夹持臂的第二段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第四段的自由端相对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包括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为所述第一钳体的尾部形成,所述第二把手为所述第二钳体的尾部形成,所述第一把手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位置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把手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位置对应,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管道插拔钳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把手上,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二把手上,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对设置且配合限位所述第一钳体及所述第二钳体的相对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管道插拔钳还包括定位件,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件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以固位所述连接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管道插拔钳一方面通过设置弹性件,使得弹性件产生的弹力可以使管道插拔钳恢复未夹持接头时的自然状态,以便下次使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夹持臂,从而在操作人员握持把手使夹持臂夹持住管道上的接头时,能够将接头从车载电子装置上拔下以使管道与车载电子装置脱开,或者,能够将接头插入车载电子装置以使管道与车载电子装置连接,有效避免手动插拔接头所造成的人身损伤及因耗费大量力气所造成的疲劳问题,能够快速拆装车载电子设备上的管道,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管道插拔钳的一角度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载管道插拔钳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是应用图1所示的车载管道插拔钳的车载电子装置的一角度示意图,其中接头与车载充电机未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管道插拔钳100,车载管道插拔钳100用于插拔连接于车载电子装置(图未示)上的管道,管道上设有接头,管道及车载电子装置通过接头可拆卸连接,车载管道插拔钳100包括钳体10及弹性件50,钳体10包括头部及尾部,钳体10的头部形成用于夹持接头210的夹持臂20,钳体10的尾部形成用于供操作人员握持的把手30,弹性件50设于钳体10上,并用于在夹持臂20未夹持接头210时复位钳体10,把手30受外力移动并带动夹持臂20夹持管道上的接头,以将接头从车载电子装置上拔下而使管道与车载电子装置脱开或者将接头插入车载电子装置而使管道与车载电子装置连接。

一方面通过设置弹性件50,使得弹性件50产生的弹力可以使管道插拔钳100恢复未夹持接头时的自然状态,以便下次使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夹持臂20,从而在操作人员握持把手30使夹持臂20夹持住管道上的接头时,能够将接头从车载电子装置上拔下以使管道与车载电子装置脱开,或者,能够将接头插入车载电子装置以使管道与车载电子装置连接,有效避免手动插拔接头所造成的人身损伤及因耗费大量力气所造成的疲劳问题,能够快速拆装车载电子设备上的管道,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车载电子装置200以车载充电机为例,管道以车载充电机上的水管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车载充电机包括连通内部腔体的水流道,水流道与水管之间通过水管上的接头210进行连接。接头210上设有环形的卡槽211,卡槽211用于供车载管道插拔钳100伸入以卡持,进而通过完成接头210的插拔而将水管与水流道连通或者中断水管与水流道的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图3,钳体10包括第一钳体11及第二钳体12,车载管道插拔钳100还包括连接轴40,第一钳体11包括头部、尾部及第一连接部111,第一连接部111连接第一钳体11的头部及尾部。第二钳体12包括头部、尾部及第二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1连接第二钳体12的头部及尾部,第一钳体11的第一连接部111及第二钳体12的第二连接部121通过连接轴40转动连接。

具体地,钳体10是由两个相同的结构组成,也即为,第一钳体11及第二钳体12形状相对应。第一钳体11的第一连接部111包括第一安装面112,第二钳体12的第二连接部121包括第二安装面122。第一钳体11及第二钳体12安装时,第一安装面112与第二安装面122贴合设置,以形成便于夹持的钳体10形状。

需说明的是,第一钳体11的第一连接部111及第二钳体12的第二连接部121为第一钳体11及第二钳体12的连接部分,当第一钳体11及第二钳体12通过连接轴40转动连接时,通过调整第一钳体11及第二钳体12的相对位置,即第一钳体11相对第二腔体转动的角度或者第二钳体12相对第一钳体11转动的角度,实现第一钳体11与第二钳体12配合以夹持接头210或者松开接头210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钳体11的第一连接部111上设有第一通孔(图未示),第二钳体12的第二连接部121上设有第二通孔(图未示),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应设置,连接轴40转动装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内。其中,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置对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尺寸上对应,以便能快速对位及方便快捷的供连接轴40装入。

此外,连接轴40的轴径尺寸也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孔径尺寸相对应,一方面能够使连接轴40的外壁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孔壁抵接,从而产生摩擦,以提高连接轴40的安装稳固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尺寸不匹配所造成的安装问题。举例而言,当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尺寸相对连接轴40尺寸过小时,连接轴40无法顺利装入,或者当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相对连接轴40尺寸过大时,连接轴40装入但无法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形成紧密配合,容易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中滑落造成第一钳体11及第二钳体12连接松脱。

进一步地,车载管道插拔钳100还包括定位件(图未示)。连接轴40的一端设有顶帽,另一端设有一盲孔,定位件设于安装孔内以固位连接轴40。具体地,顶帽与连接轴40一体成型且顶帽的尺寸大于连接轴40的尺寸,以便当连接轴40转动装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内时,顶帽的周缘能够与第一钳体11的外壁抵接,或者,顶帽的周缘能够与第二钳体12的外壁抵接,增强连接轴40的安装稳固性和可靠性,避免连接轴40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中掉落。本实施例中,顶帽的周缘与第二钳体12的外壁抵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定位件为螺栓,安装孔为螺纹孔,定位件与安装孔螺接,以使连接轴40能够稳固装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内,防止其脱落。

本实施例中,夹持臂20包括第一夹持臂21及第二夹持臂22,第一夹持臂21为第一钳体11的头部形成,第二夹持臂22为第二钳体12的头部形成,第一夹持臂21与第二夹持臂22形成夹持空间,夹持空间用于夹持接头210。

第一夹持臂21包括第一段211、第二段212及第一连接段213。第一连接段213一端与第一段211连接,第一连接段213另一端与第二段212弯折连接,且第一连接段213相对第一段211倾斜设置。第一连接段213与第二段212弯折相连的设置使得便于将第二段212伸入卡槽211内与卡槽211卡持,有利于提高车载管道插拔钳100夹持接头210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第二夹持臂22包括第三段221、第四段222及第二连接段223。第二连接段223一端与第三段221连接,第二连接段223另一端与第四段222弯折连接,且第二连接段223相对第三段221倾斜设置。第二连接段223与第四段222弯折相连的设置使得便于将第四段222伸入卡槽211内与卡槽211卡持,有利于提高车载管道插拔钳100夹持接头210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当第一钳体11与第二钳体12固定时,由于第一连接段213的存在,使第二段212相对第一段211抬升一定高度。同样地,由于第二连接段223的存在,使第四段222相对第三段221降低一定高度。从而第一夹持臂21的第二段212的自由端与第二夹持臂22的第四段222的自由端相对设置。进一步地,车载管道插拔钳100的自然状态(即无夹持且未施加外力作用)下,第一夹持臂21的第二段212的自由端与第二夹持臂22的第四段222的自由端具有间隙。因间隙的存在,使得第二段212与第四段22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避免第一夹持臂21与第二夹持臂22相互碰撞所造成的表面损坏的情况。

进一步地,把手30包括第一把手31及第二把手32,第一把手31为第一钳体11的尾部形成,第二把手32为第二钳体12的尾部形成。当操作人员握持住第一把手31及第二把手32并向第一把手31及第二把手32施力时,第一把手31及第二把手32受力带动第一夹持臂21及第二夹持臂22完成夹持操作或者从夹持操作中放松。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把手31与第二把手32上均可设置防滑纹,以增强操作人员握持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0为弹簧,第一把手31靠近第一连接部111的位置设有第一安装孔311,第二把手32靠近第二连接部121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图未示),第一安装孔311与第二安装孔位置对应,弹簧一端固定于第一安装孔311,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安装孔。弹簧产生的弹力可以使管道插拔钳100恢复自然状态,以使第一夹持臂21的第二段212及第二夹持臂22的第四段222之间形成间隙,进一步避免互相碰撞而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车载管道插拔钳10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60及第二限位件70,第一限位件60设于第一把手31上,第二限位件70设于第二把手32上,第一限位件60与第二限位件70相对设置且配合限位第一钳体11及第二钳体12的相对位置。也即为,当第一把手31及第二把手32相互靠近而使第一限位件60的自由端与第二限位件70的自由端抵持时,第一把手31及第二把手32因第一限位件60及第二限位件70的限位作用不能再相互靠近,从而使第一夹持臂21及第二夹持臂22不能再相互靠近,可以避免在第一把手31及第二把手32上施加过大的力,从而使第一夹持臂21及第二夹持臂22过度挤压接头210上的卡槽211而造成的接头210损坏的情况。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60及第二限位件70均为螺栓,分别固定于第一把手31及第二把手32上,且与弹性件50相对设置。

当需使用车载管道插拔钳100拔下与车载充电机连接的水管的接头210时,操作人员移动车载管道插拔钳100,并使第一夹持臂21的第二段212及第二夹持臂22的第四段222伸入接头210的卡槽211内与卡槽211卡持,此时,操作人员握持住第一把手31及第二把手32并向第一把手31及第二把手32上施力,进而将接头210从车载充电机上的水流道拔下,也即为将水管从车载充电机上拆卸。

当需使用车载管道插拔钳100将水管的接头210插入车载充电机时,操作人员移动车载管道插拔钳100,并使第一夹持臂21的第二段212及第二夹持臂22的第四段222伸入接头210的卡槽211内与卡槽211卡持,此时,操作人员握持住第一把手31及第二把手32并向第一把手31及第二把手32上施力,进而带动接头210移动以将接头210插入车载充电机的水流道中并使其连通,也即为将水管与车载充电机组装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管道插拔钳100一方面通过设置弹性件50,使得弹性件50产生的弹力可以使管道插拔钳100恢复未夹持接头时的自然状态,以便下次使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夹持臂20,从而在操作人员握持把手30使夹持臂20夹持住管道上的接头时,能够将接头从车载电子装置上拔下以使管道与车载电子装置脱开,或者,能够将接头插入车载电子装置以使管道与车载电子装置连接,有效避免手动插拔接头所造成的人身损伤及因耗费大量力气所造成的疲劳问题,能够快速拆装车载电子设备上的管道,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