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间隔断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4230发布日期:2020-10-09 18:4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区间隔断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防工程用防护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间隔断门。



背景技术:

人民防空作为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隐蔽指挥所,也可作为储存物资和装备的重要场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防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地铁工程建设要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做到平战结合,综合利用。平时作为城市地下交通干道,战时成为城市人民防空疏散干道、物资储存库、人员待蔽部或人员掩蔽部等用途,从而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提升整个城市的综合防护能力、可靠性和有效性。而地铁工程是由许多车站通过隧道连接而成的大型人防工程,为了不影响相邻车站的防护功能,根据要求应当在车站之间的隧道设置密闭防护隔断门,且设置于轨道上的区间盾构两端,从而起到分隔防护的作用,以保证战时某个隔断门遭到破坏时不影响其他隔断门的防护功能,而目前大多数隔断门都采用电动驱动机构,考虑到战争时,外部电源可能引起的断电现象发生,从而导致隔断门则不能及时闭锁;若采用人工闭锁,现有的闭锁机构通常都较为费力,同样达不到及时闭锁的目的,而且打开速慢,结构也相对较为复杂,防护密闭性差,影响了正常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间隔断门,本实用新型的隔断门不依赖于电力驱动,能够适应紧急状况下快速地完成关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区间隔断门,包括门框、大密封门扇、小密封门扇、穿越门和第一闭锁驱动机构,所述门框置于地铁隧道的内壁上,在大密封门扇的一侧分别通过多个铰页与门框的一侧连接,在大密封门扇的上部转角处设有缺口,所述小密封门扇置于该缺口处密封所述大密封门扇与门框之间的缺口部分,在该缺口的侧面的大密封门扇上设置有汇流排孔,在大密封门扇的下部中间处设置有穿越口,所述穿越门密封铰接置于该穿越口处,在大密封门扇的内表面固定有所述第一闭锁驱动机构,在所述小密封门扇的内表面固定有第二闭锁驱动机构,在所述门框的内表面的两侧边缘设置有若干闭锁座,所述大密封门扇的内表面边缘两侧滑动设置有与所述闭锁座对应的锁销,所述第一闭锁驱动机构与所述锁销传动连接,所述小密封门扇闭合时通过第二闭锁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门框和大密封门扇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闭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手轮、第一蜗轮减速机构、第一竖直连杆、第二竖直连杆、水平导杆、换向组件和水平分支连杆,所述第一竖直连杆竖直固定在所述大密封门扇的内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二竖直连杆设置在大密封门扇的左右两侧边缘,在大密封门扇左右两侧边缘的第二竖直连杆的外侧分别水平设置有多个由上至下排列的锁销座,在每个锁销座内设置所述锁销;在接近第一竖直连杆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换向组件,所述第一手轮和第一蜗轮减速机构设置在两个换向组件之间且接近第一竖直连杆的下端位置,所述第一手轮的转矩输出端通过蜗杆与所述第一蜗轮减速机构的转矩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蜗轮减速机构的转矩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竖直连杆传动连接,在第一竖直连杆的上下两端的两侧设置所述水平导杆,该水平导杆的一端通过所述换向组件与所述换向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水平导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直连杆固定连接,每个锁销座内的锁销的一端穿出至闭锁座内,每个锁销座内的锁销的另一端从锁销座穿出后分别通过水平分支连杆与对应侧的第二竖直连杆进行固定连接。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水平导杆上至少套设有两个水平设置的第一直线轴承。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十字形换向座和弧形转臂,所述换向座滑动嵌入在大密封门扇的表面,所述第一竖直连杆的端部穿过十字形换向座的上下两端后,将该十字形换向座与第一竖直连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转臂的中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大密封门扇的表面上,所述十字形换向座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弧形转臂连接水平导杆,所述第一竖直连杆推动十字形换向座沿大密封门扇表面上下滑动。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十字形换向座的左右两端的下侧分别设置有水平伸出的限位块,在十字形换向座的上方和下方的第一竖直连杆上套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直线轴承。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限位孔,在所述第二直线轴承中部设置有插销孔。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汇流排孔内设置有汇流排密封装置,在汇流排孔的上下边缘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换向器,在汇流排密封装置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仿形橡胶密封块,在汇流排孔的左右边缘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换向器,所述第一换向器和第二换向器的输入轴通过法兰连接有手摇柄,所述第二换向器的输出轴通过丝杆与所述仿形橡胶密封块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换向器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轴与所述汇流排密封装置的外壳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大密封门扇的一侧的上下两端且靠近铰页处还设置有复位组件和承重组件,该门框通过复位组件与所述大密封门扇铰接,大密封门扇通过承重组件与门框进行转动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大密封门扇的外表面上且位于小密封门扇下方设置有倒l形爬梯,在所述门框上还设置有安全检测装置。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隔断门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关闭和开启,隔断门开合操作都设计为手动形式,通拔动第二手轮旋转,经第一竖直连杆传动带动换向组件,经过换向及减速后驱动水平分支连杆,将锁销插入闭锁座内,实现隔断门的关闭,反方向旋转第二手轮则为开门操作,无需通电的,而且在发生战争时,即使外部电源停电,依靠人工较为省力地及时闭锁,操作轻松方便,且开闭速度快。

(2)、本实用新型的隔断门立转式地封闭于地铁隧道内,能够有效的进行开启和密封,通过在大密封门扇上设置转动开启的小密封门扇和穿越门,使其在密封作业时能够不受汇流排密封装置的干涉,而且方便操作和维护方便,能够适应快速地完成关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区间隔断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区间隔断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汇流排密封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换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门框1,大密封门扇2,小密封门扇3,穿越门4,汇流排孔5,第一换向器6,第二换向器7,倒l形爬梯8,安全检测装置9,铰页10,闭锁座11,复位组件12,承重组件13,锁销20,锁销座21,密封门槛22,第二手轮30、第二蜗轮减速机构31、水平连杆32、第二换向组件33、竖直连杆34、第一锁销座35和第一锁销36,锁扣40,汇流排密封装置50,手摇柄67,千斤顶220,第一手轮600,第一蜗轮减速机构601,第一竖直连杆602,第二竖直连杆603,水平导杆604,换向组件605,水平分支连杆606,第一直线轴承607,十字形换向座605a,弧形转臂605b,限位块605c,限位孔605d,轴承座6700,直线轴承本体6701,螺栓6702,限位螺栓6703,滚珠67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区间隔断门,包括门框1、大密封门扇2、小密封门扇3、穿越门4和第一闭锁驱动机构,所述门框1置于地铁隧道的内壁上,所述大密封门扇2设置于门框1内,在大密封门扇2的一侧分别通过多个铰页10与门框1的一侧连接,在大密封门扇2的上部转角处设有缺口,所述小密封门扇3置于该缺口处密封所述大密封门扇2与门框1之间的缺口部分,在该缺口的侧面的大密封门扇2上设置有汇流排孔5,在大密封门扇2的下部中间处设置有穿越口,所述穿越门4密封铰接置于该穿越口处,所述穿越门4的一侧通过铰页与大密封门扇2铰接,所述穿越门4的另一侧通过锁扣40进行扣接,维护人员一般可通过该穿越门4进入到地铁隧道内,从而方便对整个隔断门进行维护;在大密封门扇2的内表面固定有所述第一闭锁驱动机构,在所述小密封门扇3的内表面固定有第二闭锁驱动机构,在所述门框1的内表面的两侧边缘设置有若干闭锁座11,所述大密封门扇2的内表面边缘两侧滑动设置有与所述闭锁座11对应的锁销20,所述第一闭锁驱动机构与所述锁销20传动连接,所述小密封门扇3闭合时通过第二闭锁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门框1和大密封门扇2连接,通过手动进行转动所述第一闭锁驱动机构使锁销20插入或离开闭锁座11,从而方便实现对整个隔断门进行关闭或打开,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门框1下方(隧道侧壁与地铁轨道之间)连接有可向下升降的密封门槛22,该密封门槛22为槽型结构且咬合在所述大密封门扇2下端的两侧,密封门槛22通过千斤顶220连接设置在隧道底部内,所述千斤顶220为螺旋千斤顶,地铁运行时,所述密封门槛22与地铁轨道下方平齐,当进行关闭大密封门扇2进行密封时,密封门槛22通过千斤顶220将其从隧道底部向上伸出与所述大密封门扇2下端紧密接触,从而使大密封门扇2的底端得到进一步密封,同时使密封门槛22与地铁轨道、隧道以及大密封门扇2结合处密闭良好。当地铁列车正常通行,只需千斤顶将密封门槛收于隧道底部内,而采用千斤顶的顶升密封门槛于大密封门扇2的底端,可以大大减少大密封门扇2铰页和承重组件13的载荷。

如图3所示,在所述汇流排孔5内设置有汇流排密封装置50,在汇流排孔5的上下边缘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换向器6,在汇流排密封装置5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仿形橡胶密封块51,在汇流排孔5的左右边缘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换向器7,所述第一换向器6和第二换向器7的输入轴通过法兰连接有手摇柄67,所述第二换向器7的输出轴通过丝杆70与所述仿形橡胶密封块5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换向器7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轴与所述汇流排密封装置50的外壳固定连接,当不启用汇流排密封装置50时,通过摇动手摇柄67使仿形橡胶密封块51远离汇流排密封装置50的外壳进行通风,当需要进行密封时,摇动手摇柄67使使仿形橡胶密封块51与流排密封装置50的外壳接触而不透气,从而使流排密封装置50在工作时能进行较好的密封,通过摇动所述手摇柄67使第一换向器6与所述汇流排密封装置50进一步定位和固定,使其在工作中不晃动;在所述大密封门扇2的一侧的上下两端且靠近铰页10处还设置有复位组件12和承重组件13,当推动大密封门扇2时打开时,同时在复位组件12的驱动作用下驱动大密封门扇2,从而省力地打开门扇,由于隔断门自身质量较重,通过设置称重组件,减少了铰页的受力,该门框1通过复位组件12与所述大密封门扇2铰接,大密封门扇2通过承重组件13与门框1进行转动连接。在所述大密封门扇2的外表面上且位于小密封门扇3下方设置有用于检修的倒l形爬梯8,方便维护人员通过倒l形爬梯8到达大密封门扇2的上方对汇流排密封装置50以及小密封门扇3进行检修,在所述门框1上还设置有安全检测装置9,该安全检测装置9设置在门框1内用于检测大密封门扇2是否关闭到规定的具体位置,该安全检测装置9为行程开关(触碰开关)或压力传感器,当进行关门操作时将会触碰到所述安全检测装置9,所述千斤顶220伸出并推动所述密封门槛22向上伸出,即所述千斤顶220将其从隧道底部向上伸出使所述大密封门扇2下端紧密接触且咬在合地铁轨道之间以及地铁轨道与隧道之间的大密封门扇2下端的两侧,从而使大密封门扇2的底端得到进一步密封。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闭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手轮600、第一蜗轮减速机构601、第一竖直连杆602、第二竖直连杆603、水平导杆604、换向组件605和水平分支连杆606,所述第一竖直连杆602竖直固定在所述大密封门扇2的内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二竖直连杆603设置在大密封门扇2的左右两侧边缘,在大密封门扇2左右两侧边缘的第二竖直连杆603的外侧分别水平设置有多个由上至下排列的锁销座21,在每个锁销座21内设置所述锁销20;在接近第一竖直连杆602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换向组件605,所述第一手轮600和第一蜗轮减速机构601设置在两个换向组件605之间且接近第一竖直连杆602的下端位置,所述第一手轮600的转矩输出端通过蜗杆与所述第一蜗轮减速机构601的转矩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蜗轮减速机构601的转矩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竖直连杆602传动连接,在第一竖直连杆602的上下两端的两侧设置所述水平导杆604,该水平导杆604的一端通过所述换向组件605与所述换向组件605传动连接,所述水平导杆60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直连杆603固定连接,每个锁销座21内的锁销20的一端穿出至闭锁座11内,每个锁销座21内的锁销20的另一端从锁销座21穿出后分别通过水平分支连杆606与对应侧的第二竖直连杆603进行固定连接;手动转动第一手轮600时,由于第一手轮600通过蜗杆与第一蜗轮减速机构601连接,此时第一蜗轮减速机构601(涡轮减速器)也发生相应的转动,从而驱使第一竖直连杆602在沿大密封门扇2的竖直方向往返滑动,继而通过换向组件605两端连接的水平导杆604沿水平方向往返滑动,水平导杆604对应连接的第二竖直连杆603带动对应的水平分支连杆606所连接的锁销20从锁销座21伸出或收回,即可插入或者离开相应的闭锁座11,实现对大密封门扇2的关闭或者开启。在水平导杆604上至少套设有两个水平设置的第一直线轴承607,所述换向组件605包括十字形换向座605a和弧形转臂605b,如图4所示,所述换向座605a滑动嵌入设置在大密封门扇2的表面,所述第一竖直连杆602的端部穿过十字形换向座605a的上下两端后,将该十字形换向座605a与第一竖直连杆602进行固定连接,第一竖直连杆602沿十字形换向座605a的上下两端进行焊接固定并随十字形换向座605a上滑动,在十字形换向座605a的上方和下方的第一竖直连杆602上套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直线轴承608,在十字形换向座605a的左右两端的下侧分别设置有水平伸出的限位块605c,在所述限位块605c上设置有限位孔605d,在所述第二直线轴承608中部设置有插销孔608a,水平导杆604在第一直线轴承607内左右水平滑动过程中以及第一竖直连杆602在第二直线轴承608内竖直上下滑动过程中,两个直线轴承不仅起到了导向作用,还减少了第一竖直连杆602在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所述第一直线轴承607和第二直线轴承608的结构相同,其包括轴承座6700和设置在轴承座6700上的直线轴承本体6701,如图5所示,轴承座6700通过螺栓6702固定在所述大密封门扇2上,直线轴承本体6701的顶端设置有穿入直线轴承本体6701内的限位螺栓6703,当第一竖直连杆602或水平导杆604穿过直线轴承本体6701内时,与直线轴承本体6701的底壁上的滚珠6704进行滚动接触,当第一竖直连杆602或水平导杆604运动时并在该滚珠6704上滑动(滚动),第一竖直连杆602和水平导杆604滑动到使锁销20插入或者离开相应的闭锁座11时,通过限位螺栓6703对第一竖直连杆602和水平导杆604进行固定,使整个第一闭锁驱动机构在闭锁或开锁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下不发送移动。当在第一竖直连杆602的驱动下使十字形换向座605a在大密封门扇2的表面上下滑动时,并对第一竖直连杆602往返移动过程中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所述弧形转臂605b的中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大密封门扇2的表面上,当十字形换向座605a上下滑动时,使弧形转臂605b以中部为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所述十字形换向座605a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弧形转臂605b连接水平导杆604,该十字形换向座605a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弧形转臂605b,弧形转臂605b的一端与十字形换向座605a固定连接,所述十字形换向座605a的另一端与水平导杆604铰接,当所述第一竖直连杆602推动十字形换向座605a沿大密封门扇2表面向上滑动时,十字形换向座605a的两端分别驱动对应的弧形转臂605b以中部为中心进行转动,此时,在第一竖直连杆602的左侧,十字形换向座605a左端的弧形转臂605b带动水平导杆604向第一竖直连杆602一侧作水平运动,在第一竖直连杆602的右侧,十字形换向座605a右端的弧形转臂605b带动水平导杆604向第一竖直连杆602一侧作水平运动,大密封门扇2两侧边缘的第二竖直连杆603带动与水平分支连杆606连接的锁销20从锁销座21离开,从而实现了开锁操作,当十字形换向座605a向上滑动一定距离后进行闭锁操作时,两侧的弧形转臂605a在转动过程中将会触碰到限位块605c,从而阻止了十字形换向座605a向上滑动,起到了限制十字形换向座605a滑动行程的作用,并在限位块605c上的限位孔605d内拆入螺杆,从而使十字形换向座605a定位在大密封门扇2上。同理,当所述第一竖直连杆602推动十字形换向座605a沿大密封门扇2表面向下滑动时,十字形换向座605a的两端分别驱动对应的弧形转臂605b以中部为中心转动,此时,在左侧,左侧的弧形转臂605b带动左侧的水平导杆604远离第一竖直连杆602一侧作水平运动,右侧的弧形转臂605b带动右侧的水平导杆604远离第一竖直连杆602一侧作水平运动,第二竖直连杆603带动与水平分支连杆606连接的锁销20伸入锁销座21内,从而实现了闭锁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闭锁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手轮30、第二蜗轮减速机构31、水平连杆32、第二换向组件33、竖直连杆34、第一锁销座35和第一锁销36,所述第二手轮30和第二蜗轮减速机构31设置在小密封门扇3的内表面中心,所述第二手轮30的转矩输出端通过蜗杆与所述第二蜗轮减速机构31的转矩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水平连杆32水平固定在所述小密封门扇3的内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二蜗轮减速机构31的转矩输出端与所述水平连杆32传动连接,第二换向组件33的结构与换向组件605的结构相同,而尺寸不相同,在第二手轮30的左右两侧的小密封门扇3上竖直设置一根或两根以上与所述水平连杆32呈垂直状态的所述竖直连杆34,所述水平连杆32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换向组件33与所述竖直连杆34传动连接,在所述竖直连杆34的端部分别设置所述第一锁销座35,每个第一锁销座35内的第一锁销36的一端穿出,每个第一锁销座35内的第一锁销36的另一端从第一锁销座35穿出后分别与对应侧的竖直连杆34进行固定连接,第一锁销36从第一锁销座35伸出后插入至门框1上的和大密封门扇2的闭锁座内,从而实现了小密封门扇3关闭,当转动第二手轮30时,第二蜗轮减速机构31(涡轮减速器)驱动水平连杆32向左滑动,水平连杆32带动第二换向组件33转动从而驱动竖直连杆34连接的第一锁销座35离开门框1上的和大密封门扇2的闭锁座,从而可将小密封门扇3向内或向外推开(与大密封门扇2打开的方向相同或相反),从而实现了开锁操作,本实用新型在大密封门扇2上设置向内或向外推开的小密封门扇3,使其在密封作业时能够不受汇流排密封装置50工作的干涉,确保地铁隧道内的密封隔断效果,而且第二闭锁驱动机构不依赖于电力驱动,通过人工进行关闭或打开,也较为省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