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握开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5898发布日期:2020-10-30 20:5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握开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一握开智能锁。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并在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智能锁通常具备指纹识别、磁卡识别、密码识别等多种功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锁领域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发展,同时,让用户在使用智能锁时操作更为便捷成为一种需要。

现有的智能锁的指纹识别模块与手柄上通常都是分开的,用户开门时需要将手指放置于指纹识别处,待指纹识别成功后再转动手柄开门,操作非常不便,而且在室内开门时,如果门已经上锁,用户无法直接转动手柄将门打开,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握开智能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握开智能锁,包括门外面板、锁体和门内面板,所述门外面板上安装有门外执手,所述门内面板上安装有门内手柄,所述门外执手的外侧设置有指纹识别模块,所述门外面板内设置有卡片识别模块和按键模块,所述门内面板内设置有pcb主板和电池盒,所述锁体内设置有电机、驱动机构、上转轴、下转轴、斜舌和主锁舌,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主锁舌连接,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分别与所述斜舌传动连接,所述门外执手和所述门内手柄分别与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卡片识别模块、按键模块、电池盒、电机均与所述pcb主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齿轮以及与电机传动齿轮相啮合的拨轮驱动齿轮,所述拨轮驱动齿轮上设置有拨轮,所述拨轮驱动齿轮上设置有驱动凸台,所述拨轮上设置有拨轮扇环槽和拨轮臂,所述拨轮臂上设置有拨轮斜台,所述驱动凸台置于所述拨轮扇环槽内,所述锁体内设置有主锁舌驱动板,所述主锁舌驱动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条形镂空,所述条形镂空内对位插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固定于所述锁体的内壁,所述主锁舌均固定于主锁舌驱动板上,所述主锁舌驱动板的末端设置有主锁舌驱动槽,所述拨轮臂的末端位于所述主锁舌驱动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斜舌的后端连接有拉动杆,所述拉动杆的末端设置有斜舌拉片,所述拉动杆上套设有弹簧,相对应的所述锁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斜舌抵触、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相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门外执手通过门外传动机构连接有门外方轴,所述上转轴上设置有第一方形孔和第一拨动部,所述门外方轴的末端对位插入所述第一方形孔内,所述门内手柄连接有门内方轴,所述下转轴上设置有第二方形孔和第二拨动部,所述门内方轴的末端对位插入所述第二方形孔内,所述第一拨动部和所述第二拨动部均位于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斜舌拉片之间并与所述斜舌拉片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体内设置有轴杆,所述上转轴、下转轴均套设于所述轴杆上,所述轴杆上位于所述上转轴和所述下转轴之间还套设有逃生拨片,所述下转轴通过定向螺丝与所述逃生拨片锁固,所述逃生拨片上设置有拨动槽,所述锁体内轴连有快开传动片,所述快开传动片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臂和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臂位于所述拨动槽内,所述第二传动臂搭接于所述拨轮斜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门外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片和复位扭簧,所述门外执手的末端设置有卡嵌部,相对应的所述传动片上设置有嵌合槽,所述卡嵌部对位嵌入所述嵌合槽内,所述传动片上固定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方轴孔,所述门外方轴对位插入所述方轴孔内,所述传动片与所述转动块之间还设置有换向片,所述换向片上设置有挡片,所述门外面板与所述门外执手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门外面板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换向片上的挡片相抵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指纹识别模块设置于在门外执手上,在握住手柄的同时,母指可直接自然放在指纹识别模块的位置处进行指纹验证,指纹验证成功后,电机启动控制驱动机构将主锁舌缩入锁体内,直接下压门外执手,门外执手通过门外传动机构控制门外方轴转动驱动斜舌缩入锁体内,从而达到一握开门的效果,解锁开门一握到位,而无需先验证指纹再将手放于执手上操作开门,简化了开门步骤,保证安全的同时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通过逃生拨片与下转轴的连接设置,使门内方轴可以同时控制主锁舌和斜舌的收缩,用户在室内时,操作门内手柄达到一握开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门板上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门外面板和门外执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门内面板和门内手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锁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锁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锁体内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另一侧观察视角的锁体内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逃生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拨轮驱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快开传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锁舌和主锁舌驱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门外传动机构的爆炸图;

门外面板1;门内面板2;锁体3;门外执手4;卡嵌部400;门内手柄5;门外方轴6;门内方轴7;指纹识别模块8;卡片识别模块9;按键模块10;电机11;上转轴12;第一方形孔120;第一拨动部121;下转轴13;第二方形孔130;第二拨动部131;斜舌14;主锁舌15;电机传动齿轮16;拨轮驱动齿轮17;驱动凸台170;拨轮18;拨轮扇环槽180;拨轮臂181;拨轮斜台182;主锁舌驱动板19;条形镂空190;主锁舌驱动槽191;限位杆20;电池盒21;传动片23;嵌合槽230;复位扭簧24;拉动杆25;斜舌拉片26;弹簧27;限位板28;逃生拨片29;拨动槽290;快开传动片30;第一传动臂300;第二传动臂301;转动块31;方轴孔310;换向片32;挡片33;平面轴承3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15所示,一种一握开智能锁,包括门外面板1、锁体3和门内面板2,所述门外面板1上安装有门外执手4,所述门内面板2上安装有门内手柄5,所述门外执手4的外侧设置有指纹识别模块8,所述门外面板1内设置有卡片识别模块9和按键模块10,所述门内面板2内设置有pcb主板(图中未示出)和电池盒21,所述锁体3内设置有电机11、驱动机构、上转轴12、下转轴13、斜舌14和主锁舌15,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主锁舌15连接,所述上转轴12和下转轴13均与所述斜舌14传动连接,所述门外执手4和所述门内手柄5分别通过门外方轴6和门内方轴7与所述上转轴12和下转轴13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8、卡片识别模块9、按键模块10、电池盒21、电机11均与所述pcb主板电性连接。指纹识别模块设置于在门外执手上,在握住手柄的同时,大拇指可直接自然放在指纹识别模块的位置处进行指纹验证,指纹验证成功后,转动门外执手就可将门打开。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齿轮16以及与电机传动齿轮16相啮合的拨轮驱动齿轮17,所述拨轮驱动齿轮17上设置有拨轮18,所述拨轮驱动齿轮17上设置有驱动凸台170,所述拨轮18上设置有拨轮扇环槽180和拨轮臂181,所述拨轮臂181上设置有拨轮斜台182,所述驱动凸台170置于所述拨轮扇环槽180内,所述锁体3内设置有主锁舌驱动板19,所述主锁舌驱动板19上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条形镂空190,所述条形镂空190内对位插设有限位杆20,所述限位杆20固定于所述锁体3的内壁,所述主锁舌15均固定于主锁舌驱动板19上,所述主锁舌驱动板19的末端设置有主锁舌驱动槽191,所述拨轮臂181的末端位于所述主锁舌驱动槽191内。电机11启动通过减速箱和锥齿轮的传动带动电机传动齿轮16旋转,拨轮驱动齿轮17转动时通过驱动凸台170在拨轮扇环槽180内转动推动拨轮18转动,拨轮臂181在主锁舌驱动槽191内转动,推动主锁舌15的伸缩。

所述斜舌14的后端连接有拉动杆25,所述拉动杆25的末端设置有斜舌拉片26,所述拉动杆25上套设有弹簧27,相对应的所述锁体3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板28,所述弹簧27的一端与所述斜舌14抵触、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28相抵触。在弹簧27的作用下,第一拨动部121和第二拨动部131均与斜舌拉片26相抵触。

所述门外执手4通过门外传动机构连接有门外方轴6,所述上转轴12上设置有第一方形孔120和第一拨动部121,所述门外方轴6的末端对位插入所述第一方形孔120内,所述门内手柄5连接有门内方轴7,所述下转轴13上设置有第二方形孔130和第二拨动部131,所述门内方轴13的末端对位插入所述第二方形孔130内,所述第一拨动部121和所述第二拨动部131均位于所述限位板28和所述斜舌拉片26之间并与所述斜舌拉片26相抵接。上转轴12或下转轴13在门外方轴6或门内方轴13的作用下转动,使第一拨动部121或第二拨动部131推动斜舌拉片26,从而使斜舌14缩入锁体3内。

所述锁体3内设置有轴杆(图中未示出),所述上转轴12、下转轴13均套设于所述轴杆上,所述轴杆上位于所述上转轴12和所述下转轴13之间还套设有逃生拨片29,所述下转轴13通过定向螺丝与所述逃生拨片29锁固,所述逃生拨片29上设置有拨动槽290,所述锁体3内轴连有快开传动片30,所述快开传动片30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臂300和第二传动臂301,所述第一传动臂300位于所述拨动槽290内,所述第二传动臂301搭接于所述拨轮斜台182上。所述下转轴13通过定向螺丝与所述逃生拨片29锁固,使得只有门内手柄5转动时可以带动逃生拨片29转动。

所述门外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片23和复位扭簧24,所述门外执手4的末端设置有卡嵌部400,相对应的所述传动片23上设置有嵌合槽230,所述卡嵌部400对位嵌入所述嵌合槽230内,所述传动片23上固定有转动块31,所述转动块31上设置有方轴孔310,所述门外方轴6对位插入所述方轴孔310内,所述传动片23与所述转动块31之间还设置有换向片32,所述换向片32上设置有挡片33,所述门外面板1与所述门外执手4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34,所述复位扭簧24的一端与所述门外面板1的内壁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换向片32上的挡片33相抵触。转动门外执手4时会带动门外方轴6转动,当门外执手4失去外力作用后,复位扭簧24会在回弹力的作用下将门外执手4复位。

在室外开锁:当密钥(指纹、密码、卡片)验证成功后,电机11启动,电机11通过减速箱和锥齿轮的传动,带动拨轮驱动齿轮17转动,当拨轮驱动齿轮17上的驱动凸台170转动到拨轮扇环槽180的端部时,驱动凸台170会推动拨轮18转动,拨轮,181在主锁舌驱动槽191内运动,到达主锁舌驱动槽191的端部时,会推动主锁舌驱动板19缩回,完成主锁舌15解锁;此时,通过往下压门外执手4,联动门外方轴6转动,门外方轴6带动锁体内的上转轴转动,第一拨动部121推动斜舌拉片26转动,将斜舌14拉回,此时完成所有解锁动作。在室内开锁:通过下压门内手柄5,联动门内方轴7转动,门内方轴7带动锁体3上的下转轴13转动,下转轴13带动逃生拨片29转动,逃生拨片29带动快开传动片30转动,快开传动片30上的第二传动臂301推动拨轮斜台182,使得拨轮18转动,拨轮,181在主锁舌驱动槽191内运动,到达主锁舌驱动槽191的端部时,会推动主锁舌驱动板19缩回,完成主锁舌15解锁;同时,第二拨动部131转动推动斜舌拉片26移动,将斜舌14拉回,此时完成所有解锁动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