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9399发布日期:2020-08-21 15:5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丝批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螺钉是常用的连接件;目前对于需要大量用到螺钉连接的场合多是将螺丝的螺头置于电批的批头的前端,再对准要螺合的地方旋入,完成一次螺接或者螺固作业;现有的电批在需要手动拿住螺丝,然后批头对准螺丝将其旋入,如果批头打滑,可能会导致批头划伤手指的情况,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其结构包括电批、卡槽、补给装置、批头、散热孔、按钮,所述电批的顶端设有卡槽,所述补给装置设于卡槽中,所述批头设于电批的前端,所述散热孔设置在电批的侧端,所述按钮安装在电批的底部前端;所述补给装置中设有补给夹、第一卡板、第二卡板,所述补给夹的前端上端嵌固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二卡板嵌固在第一卡板下端;所述补给夹中设有弹簧、把手、进料孔、滑动槽,所述弹簧的一端嵌固在补给夹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有把手,所述进料孔设于补给夹的顶部一端,所述滑动槽设于补给夹的顶部;所述第一卡板中设有定位块、导向槽,所述定位块设于第一卡板的末端,所述导向槽设于第一卡板的中部;所述第二卡板中设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焊接在第二卡板的末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定位块为圆环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夹紧块为圆环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弹簧与把手活动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把手与滑动槽活动卡合。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螺丝从进料孔加入补给夹中,再利用弹簧带动把手推动螺丝,使得螺丝落在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上,最后通过导向槽将螺丝导向定位孔,可实现自动补给螺丝与定位的功能,不用手动扶住螺丝,不会因为螺丝打滑而发生批头划伤手指的情况。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的补给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批1、卡槽2、补给装置3、批头4、散热孔5、按钮6、补给夹a、第一卡板b、第二卡板c、弹簧a1、把手a2、进料孔a3、滑动槽a4、导向槽b2,所述定位块b1、夹紧块c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其结构包括电批1、卡槽2、补给装置3、批头4、散热孔5、按钮6,所述电批1的顶端设有卡槽2,所述补给装置3设于卡槽2中,所述批头4设于电批1的前端,所述散热孔5设置在电批1的侧端,所述按钮6安装在电批1的底部前端;所述补给装置3中设有补给夹a、第一卡板b、第二卡板c,所述补给夹a的前端上端嵌固有第一卡板b,所述第二卡板c嵌固在第一卡板b下端;所述补给夹a中设有弹簧a1、把手a2、进料孔a3、滑动槽a4,所述弹簧a1的一端嵌固在补给夹a上,所述弹簧a1的另一端设有把手a2,所述进料孔a3设于补给夹a的顶部一端,所述滑动槽a4设于补给夹a的顶部;所述第一卡板b中设有定位块b1、导向槽b2,所述定位块b1设于第一卡板b的末端,所述导向槽b2设于第一卡板b的中部;所述第二卡板c中设有夹紧块c1,所述夹紧块c1焊接在第二卡板c的末端。

所述定位块b1为圆环状。

所述夹紧块c1为圆环状。

所述弹簧a1与把手a2活动配合。

所述把手a2与滑动槽a4活动卡合。

工作原理:拉动把手a2将把手a2拉到进料孔a3的内端,将螺丝从补给夹a中的进料孔a3一次添加到补给夹a中,再利用弹簧a1推动把a2手,将螺丝推送到第一卡板b与第二卡板c中,即可完成自动补给;螺丝下端的体积较小可以落入到第一卡板b的导向槽b2中,然后通过第二卡板c将螺丝夹住使得螺丝不会脱落,再利用导向槽b2将螺丝导向定位块b1中,即可完成定位,然后下压电批1,补给装置3在卡槽2活动卡合,使得批头4与螺丝接触,让批头4旋转即可完成螺钉连接,不用手动拿螺丝进行定位,也不会发生划伤手指的情况。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电批(1)、卡槽(2)、补给装置(3)、批头(4)、散热孔(5)、按钮(6),所述电批(1)的顶端设有卡槽(2),所述补给装置(3)设于卡槽(2)中,所述批头(4)设于电批(1)的前端,所述散热孔(5)设置在电批(1)的侧端,所述按钮(6)安装在电批(1)的底部前端;所述补给装置(3)中设有补给夹(a)、第一卡板(b)、第二卡板(c),所述补给夹(a)的前端上端嵌固有第一卡板(b),所述第二卡板(c)嵌固在第一卡板(b)下端;所述补给夹(a)中设有弹簧(a1)、把手(a2)、进料孔(a3)、滑动槽(a4),所述弹簧(a1)的一端嵌固在补给夹(a)上,所述弹簧(a1)的另一端设有把手(a2),所述进料孔(a3)设于补给夹(a)的顶部一端,所述滑动槽(a4)设于补给夹(a)的顶部;所述第一卡板(b)中设有定位块(b1)、导向槽(b2),所述定位块(b1)设于第一卡板(b)的末端,所述导向槽(b2)设于第一卡板(b)的中部;所述第二卡板(c)中设有夹紧块(c1),所述夹紧块(c1)焊接在第二卡板(c)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b1)为圆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块(c1)为圆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a1)与把手(a2)活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a2)与滑动槽(a4)活动卡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钉定位补给装置,其结构包括电批、卡槽、补给装置、批头、散热孔、按钮;补给装置中设有补给夹、第一卡板、第二卡板;补给夹中设有弹簧、把手、进料孔、滑动槽,进料孔设于补给夹的顶部一端,滑动槽设于补给夹的顶部;第一卡板中设有定位块、导向槽,定位块设于第一卡板的末端,导向槽设于第一卡板的中部;第二卡板中设有夹紧块,夹紧块焊接在第二卡板的末端;本实用新型将螺丝从进料孔加入补给夹中,再利用弹簧带动把手推动螺丝,使得螺丝落在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上,最后通过导向槽将螺丝导向定位孔,可实现自动补给螺丝与定位的功能,不用手动扶住螺丝,不会因为螺丝打滑而发生批头划伤手指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戴甲洪;吴席文;王明号;赖环宇;李月;何云敖;龚彭娜;王松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江师范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