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匣装置及锁具的致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018072发布日期:2021-10-23 03:4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锁匣装置及锁具的致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锁具,特别指一种锁匣装置及锁具的致动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逃生门为了避免小偷入侵,通常会于门内采用钥匙锁上该逃生门。
3.然而,现有逃生门于逃生过程中,需先寻找钥匙,再解除该逃生门,故于逃生时,使用者需浪费时间进行解锁,再推开逃生门,造成浪费许多逃生时间,因而不利于逃生。
4.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种种问题,实已成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提供一种锁匣装置及锁具的致动方法,平时可使用目标钥匙锁固逃生门,并于逃生时只需转动操控结构即可开门,而不需以目标钥匙开锁。
6.本发明的锁匣装置,包括:外壳,其具有容置空间;主锁头,其配置于该外壳的一侧,以可滑动的方式进出该容置空间;以及锁组件,其配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以作动该主锁头,且包含一固接该主锁头的主动件、一可致动该主动件的带动件、一与该带动件连动的操控结构、一以可位移的方式设于该外壳上的被动结构、及一与该被动结构连动的作用件。
7.前述的锁匣装置中,该带动件轴接该外壳。
8.前述的锁匣装置中,该操控结构具有操控端口,以轴接该外壳。
9.前述的锁匣装置中,该被动结构为往复结构。
10.前述的锁匣装置中,该作用件轴接该外壳,且该作用件的其中一侧作为对应该被动结构作动的作用部,而另一侧作为对应该主动件作动的限位部。
11.前述的锁匣装置中,还包括一配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的空转组件,其包含一以可位移方式设于该外壳上的致动件、一轴接该外壳的拨动件、一以可位移的方式设于该操控结构上的推动件及一设于该操控结构上的被动件。例如,该被动件形成有一可接合或可分离该推动件的空转口。
12.前述的锁匣装置中,还包括一配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的保险组件,以令该外壳上配置保险锁头及副锁头,且该保险组件包含一以可位移的方式设于该外壳上以带动该保险锁头一并位移的第一主动件、一以可位移的方式设于该外壳上以带动该副锁头一并位移的第二主动件、及一连动该第一与第二主动件的凸轮件。例如,该凸轮件具有钩部,以松开或卡制该第一主动件。或者,该带动件形成有一带动挡块,其抵靠该凸轮件,以致动或止动该凸轮件。
13.本发明提供一种锁具的致动方法,包括:提供一锁具,其具有一外壳及至少一设于该外壳上的锁栓,且于该锁具的相对两侧分别配置有第一目标把手与第二目标把手;于第一时间点,将该第一目标把手朝第一目标方向转动,以锁固伸出该外壳的该锁栓而使该锁栓处于上锁状态;于第二时间点,朝第二目标方向转动该第一目标把手,以释除该锁栓的上
锁状态,致使该锁栓缩入该外壳而令该锁栓处于解锁状态,其中,该第一目标方向与该第二目标方向为相反方向;以及于第三时间点,朝第三目标方向转动该第二目标把手,带动该锁栓伸出该外壳,以锁固该锁栓而使该锁栓处于该上锁状态,其中,该第一目标方向与该第三目标方向为相同方向。
14.前述的方法中,该第一目标把手为室内把手,且该第二目标把手为室外把手。
15.前述的方法中,该第一目标把手为室外把手,且该第二目标把手为室内把手。例如,还包括于该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借由目标钥匙操控该锁具。
16.前述的方法中,还包括借由目标钥匙操控该锁具。
17.前述的方法中,该第一目标方向为朝上扳动该第一目标把手。
18.前述的方法中,该第二目标方向为朝下扳动该第一目标把手。
19.前述的方法中,该第三目标方向为朝上扳动该第二目标把手。
2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锁具的致动方法,包括:提供一锁具,其具有一外壳及至少一设于该外壳上的锁栓;于第一时间点,以电控方式作动该锁栓伸出该外壳,以锁固该锁栓而令该锁栓处于上锁状态;于第二时间点,以电控方式释除该锁栓,使该锁栓缩入该外壳而令该锁栓处于解锁状态;以及于第三时间点,以电控方式作动该锁栓伸出该外壳,以锁固该锁栓而令该锁栓处于该上锁状态。
21.前述的方法中,该锁具配置一连动该锁栓的感应组件。
22.前述的两种方法中,该锁具为前述的锁匣装置。
23.由上可知,本发明的锁匣装置及锁具的致动方法中,主要借由该锁组件的设计,平时可使用目标钥匙锁固该逃生门,以防止不肖人士由外界侵入,且于逃生时,逃生者只需转动该操控结构即可开门,以快速由室内向外界逃生,而不需以该目标钥匙开锁,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锁匣装置应用于逃生门时,不仅可防盗,且有利于逃生。
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25.图1a为本发明的锁匣装置的前视立体示意图。
26.图1b为图1a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27.图1c为图1a的后视平面示意图。
28.图1d为图1a所配合的目标钥匙的立体示意图。
29.图2a为图1a的局部前视立体示意图。
30.图2b为图2a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31.图2b’为图2a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32.图2c为图2a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33.图2d及图2d’为图2a的锁组件于作动时的示意图。
34.图3a为本发明的锁匣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前视立体示意图。
35.图3a’为图3a的作动状态的示意图。
36.图3b为图3a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37.图3c为图3b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38.图4a为本发明的锁匣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前视立体示意图。
39.图4b为图4a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40.图4c为图4a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41.图4d为图4c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42.图4e为图4a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43.图5a为本发明的锁匣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前视立体示意图。
44.图5b为图5a的局部立体前视示意图。
45.图5c为图5b的局部立体前视示意图。
46.图5d为图5a的调控组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47.图5e为图5a的调控组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48.图6为本发明的锁具的致动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方块图。
49.图6a至图6d为图6的图说示意图。
50.图7为本发明的锁具的致动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方块图。
51.图7a至图7d为图7的图说示意图。
52.图8为本发明的锁具的致动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方块图。
53.图8’为图8的电子锁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54.符号说明
55.1:锁匣装置
[0056]1’
:外壳
[0057]
1a:匣体
[0058]
1b:侧板
[0059]
1c:盖板
[0060]
10:主锁头
[0061]
100:钥匙孔
[0062]
101,101’:把手孔
[0063]
102:主导轨
[0064]
103,103’:导引杆
[0065]
104:第一往复杆
[0066]
104a:第一往复弹簧
[0067]
105:操控杆
[0068]
106:第二往复杆
[0069]
106a:第二往复弹簧
[0070]
107:副导轨
[0071]
108:保险导轨
[0072]
109:固定拱墙
[0073]
109’:定位杆
[0074]
11:保险锁头
[0075]
12:副锁头
[0076]
2:锁组件
[0077]
2a:操控结构
[0078]
2b:被动结构
[0079]
2c:辅助结构
[0080]
20:主动件
[0081]
20a:止动部
[0082]
20b:主往复孔部
[0083]
20c:连动槽
[0084]
200:主导柱
[0085]
21:带动件
[0086]
210:带动转轴
[0087]
210a:带动扭簧
[0088]
211:第一臂部
[0089]
211a:带动板块
[0090]
212:第二臂部
[0091]
213:带动挡块
[0092]
22:操控端口
[0093]
22a:第一轮盘
[0094]
22b:第二轮盘
[0095]
220:操控凸块
[0096]
221:第一操控柱
[0097]
221’:第二操控柱
[0098]
222:操控沟
[0099]
23a,23a’:导引件
[0100]
23b,23b’:弹性元件
[0101]
230,230’:导引槽
[0102]
231:导控部
[0103]
24:作用件
[0104]
240:作用转轴
[0105]
240a:作用扭簧
[0106]
241:作用部
[0107]
242:限位部
[0108]
3:空转组件
[0109]
30:致动件
[0110]
30a:齿部
[0111]
30b:致动部
[0112]
300:齿口
[0113]
301:致动槽
[0114]
31:伸缩弹簧
[0115]
31a:基柱
[0116]
32:拨动件
[0117]
320:拨动转轴
[0118]
321:第一臂体
[0119]
322:第二臂体
[0120]
33:推动件
[0121]
33a:推拉弹簧
[0122]
330:嵌卡部
[0123]
331:受力部
[0124]
34:被动件
[0125]
340:空转口
[0126]
4:保险组件
[0127]
40:凸轮件
[0128]
40a:保险扭簧
[0129]
400:轴接部
[0130]
401:定位部
[0131]
402:钩部
[0132]
41:第一主动件
[0133]
410:副导柱
[0134]
411:副往复孔部
[0135]
412:配合柱
[0136]
42:第二主动件
[0137]
42a保险弹簧
[0138]
420:保险导块
[0139]
43:立架
[0140]
5a:调控组件
[0141]
50:调控件
[0142]
50a,50b:端部
[0143]
51:调控柱
[0144]
53:止挡壁
[0145]
6:门板
[0146]
8:室外把手
[0147]8’
:室内把手
[0148]
8”:感应组件
[0149]
80:电路板
[0150]
81:马达
[0151]
9:目标钥匙
[0152]
90:齿块
[0153]
a1,a1’:第一目标方向
[0154]
a2,a2’:第二目标方向
[0155]
a3,a3’:第三目标方向
[0156]
b1,b2:推动方向
[0157]
c,c’:致动方向
[0158]
c1:第一致动方向
[0159]
c2:第二致动方向
[0160]
d,d’,f1,f2,f4,p,p’:作用方向
[0161]
r,r’,r1,r2,r3,r4:旋转方向
[0162]
s:容置空间
[0163]
x,y,z:箭头方向
[0164]
s60~s63:步骤
[0165]
s70~s73:步骤
[0166]
s80~s83: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0167]
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习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优点及功效。
[0168]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也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也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169]
图1a、图1b及图1c为将本发明的锁匣装置1的示意图。如图1a及图1b所示,该锁匣装置1为金属制品,其包括:一外壳1’、至少一主锁头10以及一锁组件2。
[0170]
于本实施例中,是将进出门口(或插入一如图1a及图1d所示的目标钥匙9)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如箭头方向x),且将该主锁头10的伸缩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如箭头方向y),而将沿门板侧边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如箭头方向z)。应可理解地,该箭头方向x,y,z的方位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配置,并无特别限制。
[0171]
所述的外壳1’包含有一匣体1a、一设于该匣体1a上的侧板1b及一封盖该匣体1a的盖板1c。
[0172]
于本实施例中,该匣体1a呈长方形槽体,其具有一容置空间s,以容置该锁组件2。例如,该匣体1a的底面形成有一钥匙孔100,以供该目标钥匙9插拔进出该匣体1a。
[0173]
此外,该侧板1b设于该匣体1a的左侧,以配置该主锁头10,使该主锁头10能可滑动的方式进出该容置空间s。例如,该侧板1b呈长方形片条状,其两端处分别凸出该匣体1a的上、下表面。具体地,该侧板1b上可依需求配置至少一保险锁头11与至少一副锁头12。
[0174]
另外,该盖板1c呈长方形板体,其盖设于该匣体1a的前方,以封盖该容置空间s。例如,该盖板1c具有相分离的钥匙孔100(也可供该目标钥匙9插拔进出该匣体1a)及把手孔101,且该把手孔101供安装一转动型把手,其作为室外把手8。
[0175]
所述的主锁头10为复数个柱体,且该保险锁头11呈舌状(即锁舌),而该副锁头12
呈三角体形状(即锁舌)。
[0176]
于本实施例中,该主锁头10、保险锁头11与该副锁头12依据欧盟规定作配置,将该保险锁头11与副锁头12配置于该些主锁头10之间,且于该保险锁头11的下方处与该副锁头12的上方处分别配置两个主锁头10。应可理解地,有关锁头的种类繁多,如美规或其它规格,并不限于上述。
[0177]
如图2a至图2d所示,所述的锁组件2包含一固接该主锁头10的主动件20、一可致动该主动件20的带动件21、一与该带动件21连动的操控结构2a、一以可位移的方式设于该匣体1a上的被动结构2b、及一与该被动结构2b连动的作用件24,且该锁组件2可依需求配置一与该操控结构2a连动的辅助结构2c。
[0178]
于本实施例中,该主动件20以可位移的方式设于该匣体1a上,以带动该主锁头10一并位移,且该主动件20的其中一边角处形成有一如缺角状的止动部20a(如图2b所示)。例如,该主动件20例如为具有2脚板的马蹄形或ㄇ字形片体(如图2b所示),于其中一脚板设有一主导柱200,且该匣体1a的底面上形成有一接合该主导柱200的直线沟槽状的主导轨102(如图2b所示),而该止动部20a位于该主动件20的另一脚板的边角处。具体地,该匣体1a的侧面上设有一配置有一第一往复弹簧104a的第一往复杆104,且该第一往复杆104套合该主动件20的另一脚板上的主往复孔部20b,使该主动件20的主往复孔部20b可沿该第一往复杆104移动并配合该第一往复弹簧104a的伸缩以进行往复运动。
[0179]
此外,该带动件21为摆臂状(如图2b及图2c所示),其轴接于该匣体1a的底面上,且该操控结构2a为堆叠轮盘结构,其以轮盘中间处的矩形操控端口22作为轴心处而轴接于该匣体1a的底面上。例如,该带动件21于其带动转轴210(配置有如图2b所示的带动扭簧210a,以进行往复运动)向外延伸出较短的第一臂部211与较长的第二臂部212,且该操控结构2a包含复数堆叠锁固于相对高低位置的第一轮盘22a与第二轮盘22b(如图2b及2b’图所示),而该操控端口22外露于该把手孔101以安装该室外把手8(如图1a所示)。具体地,该第一轮盘22a与第二轮盘22b以对称方式堆叠(如图2b’所示的最外侧均为该第一轮盘22a,使室内与室外的解锁及上锁的作动原理大致相同),该第一臂部211朝直立方向延伸形成一直立状带动板块211a,且该第一轮盘22a自其周面向外延伸形成一抵靠该带动板块211a的操控凸块220,以当该室外把手8经由该操控端口22转动该操控结构2a时,可借由该操控凸块220推动该带动板块211a,而使该带动件21摆动。
[0180]
另外,该被动结构2b为往复结构,其包含至少一导引件23a及至少一如弹簧的弹性元件23b,该弹性元件23b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该导引件23a与该匣体1a的壁面,使该导引件23a能产生往复运动。例如,该导引件23a具有至少一导引槽230,如图2b’及图2c所示,且该匣体1a的底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接合该导引槽230的导引杆103,以令该导引槽230配合该导引杆103而使该导引件23a直线位移,且借由该弹性元件23b限位该导引件23a,以产生直线往复运动。
[0181]
另外,该辅助结构2c也为往复结构,其组成相同于该被动结构2b,即包含导引件23a’、弹性元件23b’、导引槽230’及导引杆103’等配置,如图2a、图2b’及图2c所示,使该室外把手8借由该操控结构2a与该辅助结构2c能进行开关的往复动作。例如,该操控结构2a于该第一轮盘22a的周面上形成有一延伸横跨该第二轮盘22b的第一操控柱221(或者,该操控结构2a具有一直接连动该操控端口22且对应该第一操控柱221的第二操控柱221’,以抵靠
该辅助结构2c),如图2b’所示,故当该室外把手8朝向其中一方向转动时,该操控结构2a会转动而使该第一操控柱221(或第二操控柱221’)推动(如图2b’所示的推动方向b1)该辅助结构2c进行直线运动,而当该室外把手8朝向另一方向转动时,该操控结构2a会转动而使该第一操控柱221(或第二操控柱221’)推动(如图2b’所示的推动方向b2)该被动结构2b进行直线运动。
[0182]
另一方面,该作用件24大致呈等腰三角形体,其于中心处配置一作用转轴240(如图2c所示)以轴接于该匣体1a的底面上。例如,该作用件24的其中一边角作为作用部241,而另一边角作为限位部242。具体地,该作用转轴240配置有往复机构(如图2c所示的作用扭簧240a),且该限位部242对应该主动件20的止动部20a作动,而该作用部241对应该被动结构2b的导引件23a作动,故该导引件23a可形成有一配合该作用部241的导控部231(如图2d所示的缺角状,以作为滑道)。
[0183]
于使用该目标钥匙9作动该锁组件2时(即平时使用状态),将该目标钥匙9插入该钥匙孔100并转动,以扳动该主动件20,此时,该主导柱200沿该主导轨102直线位移,使该主动件20连动该第一往复杆104的第一往复弹簧104a以连同该主锁头10一并直线位移,故该主锁头10能相对于该侧板1b进行伸缩动作,以进出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以令该主锁头10的位置位于如图2d所示的上锁位置或如图2d’所示的解锁位置。
[0184]
此外,当使用该目标钥匙9上锁后(即该主锁头10位于如图2d所示的上锁位置时),可使用该室外把手8解锁而不需使用该目标钥匙9,即可开门。具体地,使用者转动该室外把手8,以转动(如图2d所示的旋转方向r1)该操控结构2a并推压该辅助结构2c,令该操控凸块220推动该带动板块211a以摆动该带动件21,使该带动件21的第二臂部212推动(如图2d所示的作用方向f1)该主导柱200,致使该主导柱200沿该主导轨102直线位移,因而该主动件20得以压缩该第一往复杆104的第一往复弹簧104a连同该主锁头10一并直线位移,故该主锁头10能缩入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中(如图2d’所示)。当该主锁头10缩入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中时,该主动件20的止动部20a会顺势通过该作用件24,该作用件24的限位部242会卡制该止动部20a(如图2d’所示)以制止该主动件20运动,故当使用者松开该室外把手8后,借由往复运动的机制,即该辅助结构2c连动该室外把手8与该操控结构2a及该带动转轴210连动该带动件21,该室外把手8、该操控结构2a与该带动件21会回复原位,但该主动件20保持不动(该限位部242卡制该止动部20a)而不会回复原位,使该主锁头10仍缩入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中,以呈现如图2d’所示的解锁状态,因而后续使用者不需操作该室外把手8即可开门而进出门口。
[0185]
应可理解地,室内与室外的解锁及上锁的作动原理大致相同,故室内把手8’(如图1a所示)带动该锁组件2的方式为相同。
[0186]
因此,将本发明的锁组件2应用于逃生门时,平时可使用该目标钥匙9锁固该逃生门,以防止不肖人士由外界侵入,且于逃生时,逃生者只需转动该室内把手8’即可开门,以快速由室内向外界逃生,而不需以该目标钥匙9开锁,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锁匣装置1应用于逃生门时,不仅可防盗,且有利于逃生。
[0187]
另一方面,于逃生后,欲将该主锁头10回复上锁位置,可使用该操控端口22操控即可锁门,而不需使用该目标钥匙9。具体地,使用者(如逃生者)于室外(或回到室内)关上该逃生门后,再借由该室外把手8(或室内把手8’)操控该操控端口22以朝一特定方向转动该
操控端口22(如图2d’所示的旋转方向r2),令该操控结构2a的第一操控柱221(或第二操控柱221’)推动(如图2d’所示的推动方向b2)该被动结构2b进行直线运动,以带动该导引件23a的导控部231推动该作用件24的作用部241,使该作用件24摆动(如图2d’所示的作用方向f2),致使该限位部242内缩而松开应该主动件20的止动部20a,因而该主动件20得以配合该第一往复杆104的第一往复弹簧104a连同该主锁头10一并直线回弹至原位,故该主锁头10能伸出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如图2d所示的状态)。当该主锁头10伸出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后,该作用转轴240的回复机制会回复该作用件24,且使用者可回转该操控端口22,使该弹性元件23b回复该导引件23a,以回到如图2d所示的状态。
[0188]
图3a、图3b及图3c为本发明的锁匣装置1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增设一制止该操控结构2a运作的空转组件3,其它构造大致相同,故不再赘述相同处。
[0189]
如图3a至图3c所示,所述的空转组件3包含一以可位移方式设于该匣体1a底面上的致动件30、一轴接于该匣体1a底面上的拨动件32、一以可位移的方式设于该操控结构2a上的推动件33及一设于该操控结构2a上的被动件34。
[0190]
于本实施例中,该致动件30为片体,其与该主动件20相堆叠,如图2b所示,以由该目标钥匙9操控。例如,该致动件30的一侧设有直立的齿部30a,而另一侧设有直立片状的致动部30b,以借由该齿部30a上的齿口300配合该目标钥匙9的齿块90(如图1d所示)而调动该致动件30。具体地,该致动件30于两侧之间形成有至少一致动槽301(如两个),其延伸方向垂直该主导轨102的方向,且该匣体1a的底面上立设至少一接合该致动槽301的操控杆105,以借由该操控杆105与该致动槽301的相互配合,使该致动件30能沿该侧板1b的布设方向位移(如图3b所示的第一致动方向c1)。另一方面,该操控杆105也配合该主动件20的连动槽20c(如图2b所示),使该主动件20能配合该操控杆105沿该主锁头10的伸缩方向位移(如图3b所示的第二致动方向c2),其中,该第一与第二致动方向c1,c2为相互垂直。
[0191]
此外,该拨动件32为摆臂状,其抵靠该致动部30b,以借由该致动部30b推动该拨动件32而摆动该拨动件32。例如,该拨动件32于其拨动转轴320向外延伸出大致相互垂直的第一臂体321与第二臂体322,该第一臂体321抵靠该致动部30b,且该第二臂体322抵靠该推动件33。具体地,该第二臂体322借由一伸缩弹簧31连接一设于该匣体1a底面上的基柱31a,使该拨动件32产生往复运动。
[0192]
另外,该推动件33为蘑菇状或螺丝状,其以可位移方式连接该操控结构2a的第二轮盘22b,且如图3c所示,该推动件33具有一如矩形柱状的嵌卡部330及一设于该嵌卡部330端处的帽状受力部331。例如,该第二轮盘22b为环体,其具有一配合该推动件33的操控沟222(如图3b所示),以令该第二臂体322作动该受力部331,使该嵌卡部330沿该操控沟222的方向(如图3b所示的第二致动方向c2)位移以相对该第二轮盘22b进出该操控沟222。具体地,该嵌卡部330上套接一推拉弹簧33a(如图3b所示),且该推拉弹簧33a的其中一端固接该受力部331,而另一端固接该第二轮盘22b,使该推动件33沿该操控沟222产生往复运动。
[0193]
另外,该被动件34大致呈圆柱体(如图3c所示),其置放于该第二轮盘22b的环内,且中间处形成有该操控端口22,并于其周面上形成有一接合或分离该嵌卡部330的空转口340。例如,该被动件34的周面上可形成对应该第一操控柱221的第二操控柱221’。具体地,该空转口340与该第二操控柱221’于该被动件34的周面上配置于垂直方位上,如图3c所示。
[0194]
因此,使用者可借由该目标钥匙9推动该致动件30朝靠近该操控结构2a的方向(如图3a所示的致动方向c)移动,使该致动部30b推移该拨动件32的第一臂体321,以转动(如图3a所示的旋转方向r)该拨动件32,致使该第二臂体322推动(如图3a所示的作用方向p)该推动件33的受力部331,此时,该嵌卡部330会伸出(如图3a所示的作用方向p)该操控沟222而卡入该被动件34的空转口340,使该被动件34借由该推动件33可与该第一轮盘22a与第二轮盘22b相连接成一连动机构(如图3a’所示),故当使用者借由该操控端口22转动该被动件34时,将依序连动该推动件33、第二轮盘22b与第一轮盘22a(如图2b’所示),使该第一轮盘22a转动而带动该操控凸块220摆动(如图2d所示)该带动件21,因而该室外把手8(或室内把手8’)可借由该操控结构2a操控该带动件21。
[0195]
此外,若欲使该室外把手8呈空转(如上锁后,使该室外把手8呈空转),即无法借由该操控结构2a操控该带动件21,使用者可借由该目标钥匙9带动该致动件30朝远离该操控结构2a的方向(如图3a’所示的致动方向c’)移动,使该致动部30b回移,而该拨动件32借由该伸缩弹簧31进行往复运动而反转(如图3a’所示的旋转方向r’),致使该推动件33借由其上的推拉弹簧33a进行往复运动而退移(如图3a’所示的作用方向p’),此时,该嵌卡部330会脱离该被动件34的空转口340而缩回该操控沟222中,使该被动件34与该第二轮盘22b相脱离(如图3a所示的空转状态),故当使用者借由该操控端口22转动该被动件34时,该被动件34只能带动该第二操控柱221’朝该推动方向b1移动,但因无法连动该推动件33而无法连动该第二轮盘22b与第一轮盘22a,致使该第一轮盘22a无法转动,因而该操控凸块220无法摆动该带动件21,进而使该操控结构2a呈现空转状态,即该室外把手8无法借由该操控结构2a操控该带动件21。
[0196]
由上可知,该操控结构2a借由该推动件33及被动件34的配置,以设计出空转机制,故若无需空转机制(如适用于该室内把手8’),可移除该拨动件32,且将该推动件33永久卡接该被动件34,即可取消空转功能;或者,将该第一轮盘22a、第二轮盘22b与该被动件34一体成形(使第一与第二操控柱221,221’合为一柱体),即无空转机制(如适用于该室内把手8’)。
[0197]
图4a、图4b、图4c、图4d及图4e为本发明的锁匣装置1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针对该保险锁头11与副锁头12增设一保险组件4,其它构造大致相同,故不再赘述相同处。
[0198]
如图4a至图4e所示,所述的保险组件4包含一固设该保险锁头11的第一主动件41、一固接该副锁头12的第二主动件42及一连动该第一与第二主动件41,42的凸轮件40。
[0199]
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主动件41以可位移的方式设于该匣体1a上,以带动该保险锁头11一并位移。例如,该第一主动件41为长方形片体,其立设有至少一副导柱410与配合柱412,且该匣体1a的底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接合该副导柱410与配合柱412的直线沟槽状的副导轨107(如图4c所示),使该第一主动件41可直线位移。具体地,如图4b及图4c所示,该匣体1a的侧面上固设一配置有一第二往复弹簧106a的第二往复杆106,且该第二往复杆106套合该第一主动件41的另一端侧上的副往复孔部411,使该第一主动件41的副往复孔部411可沿该第二往复杆106移动并配合该第二往复弹簧106a的伸缩以进行往复运动。
[0200]
此外,该第二主动件42以可位移的方式设于该匣体1a上,以带动该副锁头12一并位移。例如,该第二主动件42为杆体,其一端部固接该副锁头12,而另一端部立设有至少一
保险导块420,且该匣体1a的底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接合该保险导块420的直线沟槽状的保险导轨108(如图4d所示),使该第二主动件42可直线位移。具体地,该匣体1a的底面上立设一跨过该第二主动件42的固定拱墙109,以令该保险导块420与该副锁头12位于该固定拱墙109的不同侧,其中,该第二主动件42于该副锁头12与该固定拱墙109之间套合一保险弹簧42a,且该保险弹簧42a的两端分别固接该副锁头12与该固定拱墙109,使该第二主动件42可穿过该固定拱墙109移动并配合该保险弹簧42a的伸缩以进行往复运动。
[0201]
另外,该凸轮件40为条片体,其轴接于该匣体1a的底面上,以松开或卡制该第一主动件41。例如,该凸轮件40的轴接部400的其中一端为定位部401,以抵靠于该第二主动件42的保险导块420与该固定拱墙109之间,且该凸轮件40的轴接部400的另一端为钩部402。具体地,该凸轮件40的轴接部400设有一保险扭簧40a,且该保险扭簧40a的其中一端固定于该钩部402的立架43上,而另一端固定于该匣体1a的底面上的定位杆109’,使该凸轮件40可借由该保险扭簧40a的扭力进行往复运动,以令该定位部401配合该第二主动件42作动。
[0202]
另外,该带动件21的第二臂部212上形成有一豌豆形的带动挡块213,其抵靠该凸轮件40的轴接部400,以致动或止动该凸轮件40。
[0203]
因此,使用者转动该室外把手8,以转动(如图2d所示的旋转方向r1)该操控结构2a,令该操控凸块220推动该带动板块211a以摆动该带动件21,使该带动件21的第二臂部212推动(如图2d及图4c所示的作用方向f1)该主导柱200与该副导柱410,使该副导柱410连动该配合柱412沿该些副导轨107直线位移,因而该第一主动件41得以压缩该第二往复杆106的第二往复弹簧106a连同该保险锁头11一并直线位移,故该保险锁头11能缩入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中。此时,该第二臂部212上的带动挡块213分离该凸轮件40的轴接部400,以借由该保险扭簧40a转动(如图4c所示的旋转方向r3)该凸轮件40,使该钩部402钩住该副导柱410而定位该第一主动件41(或该保险锁头11)。同时,该凸轮件40的定位部401会推压(如图4c及图4e所示的作用方向d)该第二主动件42的保险导块420远离该固定拱墙109,使该保险导块420沿该保险导轨108直线位移,致使该第二主动件42带动该副锁头12直线位移,故该副锁头12会缩入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中。
[0204]
此外,使用者松开该室外把手8,该操控结构2a会回复原位,但该带动件21不会作动(因该钩部402钩住该副导柱410,使该第一主动件41无法移动,致使该配合柱412挡住该带动件21回弹),故需由该匣体1a的底面外部(如室内)经由该保险导轨108调动(如图1c所示所示的作用方向d’)该保险导块420,以令该第二主动件42带动该副锁头12伸出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且压迫(如图4c所示的作用方向d’)该凸轮件40的定位部401靠近该固定拱墙109,致使该凸轮件40借由该保险扭簧40a转动(如图4c所示的旋转方向r4),因而该钩部402得以脱离该副导柱410,此时,该带动件21的回转力(即该带动转轴210的带动扭簧210a的扭力)可推压(如图4c及图4e所示的作用方向f4)该配合柱412,使该第一主动件41得以将该保险锁头11弹出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应可理解地,该带动件21回转至一定位置,该带动挡块213会抵靠该凸轮件40的轴接部400,以止动该凸轮件40及其该保险扭簧40a。
[0205]
因此,当该带动件21带动该主锁头10与该保险锁头11缩入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中时,可调动该保险导块420,以致动该第二主动件42而连动该凸轮件40脱钩,因而致动该带动件21,使该保险锁头11弹出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故即使该主锁头10未伸出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如图2d’所示的状态),该保险锁头11与该副锁头12仍可伸出该匣体1a的容置
空间s。
[0206]
另一方面,由于该副锁头12与该第二主动件42可自行运动,即未连动该室外把手8或目标钥匙9,故于上锁状态(如图4a所示的状态)时,使用者若从该匣体1a的保险导轨108调动该保险导块420,只会带动该副锁头12缩入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中,并无法带动该凸轮件40钩住该副导柱410(因该定位部401位于该第二主动件42的保险导块420与该固定拱墙109之间),因而该室外把手8(或该室内把手8’)仍可运作,故可避免该室外把手8卡死(或该室内把手8’而无法逃生)。
[0207]
图5a、图5b、图5c、图5d及图5e为本发明的锁匣装置1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针对该匣体1a的室内把手8’的逃生设计,其它构造大致相同,故不再赘述相同处。
[0208]
所述的室内把手8’(如图1a所示)轴接该匣体1a的底面外部的另一把手孔101’(如图1c所示的对应该操控结构2a配置),以令该室内把手8’能永久控制该操控结构2a,而不会产生如图3a至图3c所述的空转机制,即该空转机制无法作用该室内把手8’,使该室内把手8’能带动该带动件21作动该主锁头10(如图2d及图2d’所示的作动方式)、该保险锁头11(如图4a至图4e所示)与该副锁头12缩入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中,以产生快速逃生机制。
[0209]
如图5a、图5b、图5c、图5d及图5e所示,该匣体1a内配置一调控组件5a。
[0210]
于本实施例中,该调控组件5a包含一同轴(如该带动转轴210)配置于该带动件21上的调控件50(如图5d所示)及至少一对应该调控件50而形成于该致动件30上的调控柱51(如图5e所示),以令该调控件50同步该带动件21转动,且该调控件50于转动时推动该调控柱51而位移该致动件30(如图3a或图5b所示的致动方向c)。例如,该调控件50为弧形杆体,其一端部50a抵靠该带动件21的第一臂部211的带动板块211a,而另一端部50b抵靠该调控柱51,且该调控柱51为圆柱体,以于该调控件50推动该调控柱51后,可沿该调控柱51的周面绕行。
[0211]
此外,若无该调控机制(即没有该调控件50与该调控柱51的配置),由于该空转机制不会作动,且该目标钥匙9不会从该室内操控该致动件30,导致该主动件20于位移(如图2d或图5a所示的作用方向f1)时会碰触该致动件30的制动部30b的止挡壁53(如图5e所示),使该主动件20无法位移,因而该主锁头10连同该副锁头12与该保险锁头11无法动作(即卡住),导致该主锁头10、该保险锁头11与该副锁头12仍凸出该匣体1a外。
[0212]
因此,借由该调控件50推动该调控柱51而位移该致动件30,使该制动件30的制动部30b的止挡壁53不会止挡该主动件20的位移路径,故该主动件20能顺利位移,以令该主锁头10、该保险锁头11与该副锁头12缩回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中。
[0213]
应可理解地,该调控件50只需将该致动件30的制动部30b推离该主动件20的位移路径即可,故该制动部30b只需短距离移动(未致动该空转机制),而不需如该目标钥匙9的长距离作动该制动部30b(如图3a至图3c所示的致动该空转机制)。
[0214]
另外,使用者松开该室内把手8’,该操控结构2a会回复原位,且借由该带动转轴210的带动扭簧210a回转该调控件50,使该调控件50推动该钩部402的立架43而顺势将该钩部402推离该副导柱410(配合参阅图4a至图4e),以令该凸轮件40的定位部401靠近该固定拱墙109而带动该副锁头12伸出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此时,该带动件21的回转力(带动转轴210的带动扭簧210a的回转)可推压(如图4c及图4e所示的作用方向f4)该配合柱412,使
该保险锁头11弹出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故无需调动该保险导轨108处的保险导块420,即可将该保险锁头11与该副锁头12弹出该匣体1a的容置空间s。
[0215]
图6为本发明的锁具的致动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方块图,且图6a至图6d为图6的图说示意图。
[0216]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锁具的致动方法针对使用者从室内往室外移动,如外出、离开室内或逃生等状况。
[0217]
于步骤s60中,提供一锁具,如该锁匣装置1,其具有一外壳1’及至少一设于该外壳1’上的锁栓(如主锁头10、保险锁头11与副锁头12),且于该锁具的相对两侧分别配置有第一目标把手与第二目标把手。
[0218]
于本实施例中,该锁具配置于一门板6上,且该门板6呈关门状态,如图6a所示。
[0219]
此外,如图6a所示,该第一目标把手为室内把手8’,其能永久控制该操控结构2a,而该第二目标把手为室外把手8,其受控该空转机制。
[0220]
于步骤s61中,于第一时间点(使用者进入室内后),该锁栓伸出该外壳1’,且将该室内把手8’朝第一目标方向a1转动,以锁固该锁栓而呈上锁状态,使该室外把手8无法使该锁栓缩入该外壳1’。
[0221]
于本实施例中,且该第一目标方向a1为朝上(如图6b所示的基于使用者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扳动该室内把手8’。应可理解地,该室内把手的种类繁多,如按压式(其第一目标方向为基于使用者呈上提把手的方向),并无特别限制。
[0222]
此外,该室内把手8’于锁固该锁栓后会回复至原位(如图6a所示的水平位置)。
[0223]
于步骤s62中,于第二时间点(使用者欲离开室内),朝第二目标方向a2转动该室内把手8’,以释除该锁栓的上锁状态,使该锁栓缩入该外壳1’而呈解锁状态,此时,使用者可推开该门板6而离开室内。
[0224]
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目标方向a1与该第二目标方向a2为相反方向。具体地,该第二目标方向a2为朝下(如图6c所示的基于使用者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扳动该室内把手8’。应可理解地,该室内把手的种类繁多,如按压式(其第二目标方向为基于使用者呈下压把手的方向),并无特别限制。
[0225]
此外,该室内把手8’于解锁该锁栓后会回复至原位(如图6a所示的水平位置)。
[0226]
于步骤s63中,于第三时间点(使用者已离开室内且于室外关上该门板6),朝第三目标方向a3转动该室外把手8,使该锁栓伸出该外壳1’,以锁固该锁栓而呈上锁状态。
[0227]
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目标方向a1与该第三目标方向a3为相同方向。具体地,该第三目标方向a3为朝上(如图6d所示的基于使用者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扳动该室外把手8。应可理解地,该室外把手的种类繁多,如按压式(其第三目标方向为基于使用者呈上提把手的方向),并无特别限制。
[0228]
此外,该室外把手8于锁固该锁栓后会回复至原位(如同图6a所示的室内把手8’的水平位置)。
[0229]
另外,当该锁匣装置1上锁后,将启动该空转机制,使该室外把手8无法解锁。
[0230]
图7为本发明的锁具的致动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方块图,且图7a至图7d为图7的图说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使用者的使用情境,故以下不再赘述相同处。
[0231]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锁具的致动方法针对使用者从室外往室内移动,如回家、进入室内或其它等状况,且该第一目标把手为室外把手8,且该第二目标把手为室内把手8’。
[0232]
于步骤s70中,于第一时间点(使用者已离开室内且于室外关上该门板6),该锁栓伸出该外壳1’,且将该室外把手8朝第一目标方向a1’转动(如图7a所示),以锁固该锁栓而呈上锁状态。
[0233]
于本实施例中,当该锁匣装置1上锁后,将启动该空转机制,使该室外把手8无法解锁。
[0234]
于步骤s71中,借由目标钥匙9(如图7b所示)操控该锁匣装置1,以解除该锁匣装置1的空转机制,使该室外把手8能控制该操控结构2a。
[0235]
于步骤s72中,于第二时间点(使用者欲进入室内),朝第二目标方向a2’转动(如图7c所示)该室外把手8,以释除该锁栓的上锁状态,使该锁栓缩入该外壳1’而呈解锁状态,此时,使用者可拉开该门板6而进入室内。
[0236]
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目标方向a1’与该第二目标方向a2’为相反方向。
[0237]
于步骤s73中,于第三时间点(使用者已进入室内且于室内关上该门板6),朝第三目标方向a3’(如图7d所示)转动该室内把手8’,使该锁栓伸出该外壳1’,以锁固该锁栓而呈上锁状态。
[0238]
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目标方向a1’与该第三目标方向a3’为相同方向。
[0239]
因此,本发明的锁匣装置1可用于居家门锁,其于相对两侧配置该室外把手8与室内把手8’,以将该目标钥匙9的钥匙孔100与其配合的室外把手8的侧置于室外,且将该室内把手8’置于室内,故当使用者于该锁匣装置1呈上锁状态后,可借由下压(如图6c所示的第二目标方向a2)该室内把手8’由室内快速逃生,而无需钥匙或转扭进行开门。
[0240]
图8为本发明的锁具的致动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方块图,且图8’为图8的图说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锁具的态样,故以下不再赘述相同处。
[0241]
于步骤s80中,提供一电子锁作为该锁具。
[0242]
于本实施例中,该锁匣装置1于其容置空间s中配置一感应组件8”,以令该锁匣装置1成为电子锁,使其以该感应组件8”连动该锁栓。例如,该感应组件8”包含一电路板80、一由该电路板80电控的马达81及由该马达81连动的相关机构(图未示),如图8’所示。应可理解地,有关电子锁的配置种类繁多,并无特别限制。
[0243]
于步骤s81中,于第一时间点,以电控方式(如图未示的感应式钥匙)作动该锁栓伸出该外壳1’,以锁固该锁栓而呈上锁状态。
[0244]
于步骤s82中,于第二时间点,以电控方式(如图未示的感应式钥匙)释除该锁栓,使该锁栓缩入该外壳1’而呈解锁状态。
[0245]
于步骤s83中,于第三时间点,以电控方式(如图未示的感应式钥匙)作动该锁栓伸出该外壳1’,以锁固该锁栓而呈上锁状态。
[0246]
应可理解地,有关电子锁的作动方式繁多,并不限于感应式钥匙,且于步骤s81~步骤s83中,使用者可用于离开室内或进入室外的状况。
[0247]
因此,本发明的电子锁中,可依据逃生需求,而以感应式钥匙取代该室外把手8的作动功能,而于室内仍配置该室内把手8’,即可于该锁匣装置1呈上锁状态后,借由下压(如图6c所示的第二目标方向a2)该室内把手8’由室内快速逃生,而无需感应式钥匙进行开门。
[0248]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锁匣装置1,主要借由该锁组件2的设计,平时可借由锁固该逃生门,以防止不肖人士由外界侵入,且于逃生时,逃生者只需转动该室内把手8’(即转动该操控结构2a)即可开门,以快速由室内向外界逃生,而不需以该目标钥匙9、转扭或感应式钥匙解锁,故本发明的锁匣装置1应用于逃生门或房门时,不仅可防盗,且有利于逃生。
[0249]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0250]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