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开门吸及防误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0812发布日期:2021-03-30 21:1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误开门吸及防误开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门吸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误开门吸及防误开门。



背景技术:

目前,门吸的应用比较普及。但是现有门吸在使用中,还是因为吸力不足带来以下影响:1、由于风力或人为误碰的力过大导致门突然关上,引发巨大的噪音,对心脏功能较弱的婴幼儿和老年人易造成生理健康的影响;2、由于外力过大导致门被关上时导致门上的玻璃碎裂,造成财产损失;3、由于外力过大导致门上的锁芯等精密结构损坏;4、由于门被外力误关,使门关闭的动作成为不可预测因素,门在突然关上的同时易伤害门周围的小孩及老人;5、由于门被外力误关,使门关闭的动作成为不可预测因素,可能把人关在门外造成意外事件和不必要的的损失。

市场上的防误开门通常会加大门吸间的磁性,提高打开门的最小力度,但如此做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开关门需求。

申请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误开门吸,它可以实现门体在受到强风吹动或人为误碰后,无法被意外推动,它可以实现操作者可通过简单操作使门体正常摆动,不影响人们正常的开关门需求,它可以实现部件在受到外力撞击时不易折断,提高使用寿命,它可以实现降低部件开发费用,它可以实现减小空间占有率,避免婴幼儿及老人绊倒。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误开门吸,包括母门吸和子门吸。

母门吸包括同轴的上转动杆和下转动杆。

上转动杆可绕远离下转动杆端在一圆周象限内转动。

下转动杆可绕远离上转动杆端在一圆周象限内转动。

上转动杆和下转动杆在外力作用下的可转动方向相反,上转动杆和下转动杆转动范围位于不同象限。

子门吸可套设在上转动杆或下转动杆外侧。

进一步的,母门吸还包括上固定杆、下固定杆、上弹性件、下弹性件和母底板,上转动杆与上固定杆转动连接,下转动杆与下固定杆转动连接,上弹性件位于上转动杆和上固定杆之间,下弹性件位于下转动杆和下固定杆之间,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均固定在母底板左端。

进一步的,母门吸还包括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上限位块位于上转动杆右侧,下限位块位于下转动杆左侧。

进一步的,上弹性件位于上转动杆左侧,下弹性件位于下转动杆右侧,上弹性件和下弹性件为具有相同结构的可伸缩部件。

进一步的,子门吸包括u形杆和子底板,u形杆两端均固设于子底板右端。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误开门吸结构的防误开门,包括母门吸、子门吸和门体。

门体内部开设有底板槽,母底板位于底板槽内并与底板槽之间具有滑动连接。

门体右端开设有滑槽,滑槽贯穿底板槽及门体,上转动杆和下转动杆均位于滑槽内。

进一步的,母底板右端可拆卸连接有把手,把手位于滑槽内。

进一步的,底板槽底端与母底板底端之间固设有底板弹簧。

进一步的,子底板右端下侧固设有卡接件,u形杆右端与卡接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u形杆为弹性杆,u形杆具有保持水平状态的趋势。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下转动杆只在第一象限转动,当子门吸位于下转动杆所在高度范围内时,门体转动后带动母门吸向子门吸靠拢,下转动杆接触u形杆后向右侧转动,母门吸可继续向子门吸靠拢,直至u形杆不再接触下转动杆,下转动杆回位后位于u形杆内侧,由于下限位块位于下转动杆左侧,下转动杆无法向左侧转动,此时若推动门体,下转动杆被u形杆阻挡,母门吸无法继续向远离子门吸方向运动,子门吸与母门吸扣接后,达到锁死状态,使与母门吸固连的门体在受到强风吹动或人为误碰后,无法被意外推动。

(2)本方案上转动杆只在第三象限转动,当子门吸与母门吸锁死时,u形杆套设在下转动杆外侧,将母门吸下移直至u形杆位于上转动杆外侧,由于上限位块位于上转动杆右侧,上转动杆无法向右侧转动,但可以向左侧转动,此时若推动门体,母门吸向远离子门吸方向运动,u形杆接触上转动杆后,上转动杆向左侧转动,母门吸及门体可继续转动不受阻力,当u形杆不再接触上转动杆后,上转动杆回位,子门吸与母门吸锁死后,需要将母门吸向下移动,才能使子门吸与母门吸可正常脱离,在保证门吸不被外力误开的情况下,操作者可通过简单操作使门体正常摆动,不影响人们正常的开关门需求。

(3)本方案上限位块固设于上转动杆的右侧,上限位块上端与上固定杆之间留有间隙,下限位块固设于下转动杆的左侧,下限位块下端与下固定杆之间留有间隙,上转动杆在受到左侧的外力推动时,具有向右侧方向一定角度的旋转空间,下转动杆在受到右侧的外力推动时,具有向左侧方向一定角度的旋转空间,保证上转动杆和下转动杆在受到外力撞击时不易折断,提高了部件的使用寿命。

(4)本方案上弹性件固设在上转动杆左侧,下弹性杆固设在下转动杆右侧,可驱使上转动杆和下转动杆回位,上弹性件和下弹性件为结构相同的可伸缩部件,可降低部件开发费用。

(5)本方案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于子底板上,横向杆与子底板右端下侧卡接,u形杆始终具有与子底板右侧垂直即水平状态的趋势,u形杆可转动至与子底板右侧平行,推动门体时,母门吸靠近子门吸运动,下固定杆接触卡接件,使横向杆与子底板间连接断开,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向水平方向运动,横向杆在转动过程中接触下转动杆,使下转动杆向右侧转动直至u形杆套设在下转动杆外侧,实现子门吸与母门吸锁死的功能,在保证防误开功能的情况下,关门状态时,子门吸处于与墙壁平行的状态,减小了空间占有率,有效避免婴幼儿及老人绊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防误开门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母门吸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子门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u形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u形杆驱使下转动杆转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防误开门吸锁死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母门吸向下移动后防误开锁死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u形杆驱使上转动杆转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防误开门吸打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防误开门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门体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防误开门吸锁死时防误开门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防误开门吸锁死时母门吸下移后的防误开门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二的母门吸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三的防误开门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三的u形杆驱使下转动杆转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三的防误开门吸锁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母门吸1、上固定杆101、下固定杆102、上转动杆103、下转动杆104、上限位块105、下限位块106、上弹性件107、下弹性件108、母底板109、把手110、子门吸2、u形杆201、第一连接杆201-1、第二连接杆201-2、横向杆201-3、子底板202、卡接件203、门体3、滑槽301、底板槽302、底板弹簧303。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13的一种防误开门吸,母门吸1和子门吸2。

母门吸1包括上固定杆101、下固定杆102、上转动杆103、下转动杆104、上限位块105、下限位块106、上弹性件107、下弹性件108和母底板109。

上转动杆103和下转动杆104同轴,上转动杆103与上固定杆101转动连接,下转动杆104与下固定杆102转动连接。

上弹性件107和下弹性件108为具有相同结构的弹性杆,上弹性件107固定连接于上转动杆103右侧并位于上固定杆101下侧,下弹性件108固定连接于下转动杆104左侧并位于下固定杆102上侧,上固定杆101和下固定杆102的右端均固定在母底板109左端。

上转动杆103可绕上端在外力作用下可向左侧转动。

下转动杆104可绕下端在外力作用下可向右侧转动。

子门吸2包括u形杆201和子底板202,u形杆201包括第一连接杆201-1、第二连接杆201-2和横向杆201-3,第一连接杆201-1和第二连接杆201-2的右端固连于横向杆201-3两端,第一连接杆201-1和第二连接杆201-2的左端均固连于子底板202右端。

母门吸1朝向子门吸2运动时,横向杆201-3接触到下转动杆104,下转动杆104可向右侧转动,下弹性件108被压缩,直至横向杆201-3不再接触下转动杆104,下转动杆104无外力作用,因下弹性件108的弹性作用回位,此时u形杆201套设在下转动杆104外侧,因下限位块106的限制作用,下转动杆104无法向左侧转动,母门吸1只能向靠近子门吸2方向运动,无法向远离子门吸2方向运动,实现母门吸1和子门吸2的锁死。

将母门吸1下移,直至横向杆201-3处于上转动杆103高度范围内,此时母门吸1向远离子门吸1的方向运动,横向杆201-3接触上转动杆103,上转动杆103可向左侧转动,上弹性件107被压缩,直至横向杆201-3不再接触上转动杆103,上转动杆103无外力作用,因上弹性件107的弹性作用回位,此时u形杆201位于上转动杆103左侧,因上限位块105的限制作用,上转动杆103无法向右侧转动,母门吸1只能想远离子门吸2方向运动,无法再向靠近子门吸2方向运动,实现母门吸1和子门吸2脱离。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误开门吸结构的防误开门,包括母门吸1、子门吸2和门体3。

门体3内部开设有底板槽302,母底板109位于底板槽302内并与底板槽302之间具有滑动连接。

门体3右端开设有滑槽301,滑槽301贯穿底板槽302及门体3,上转动杆103和下转动杆104均位于滑槽301内。

母底板109右端可拆卸连接有把手110,把手110位于滑槽301内。

底板槽302底端与母底板109底端之间固设有底板弹簧303。

子门吸2可拆卸连接于墙壁上。

门体3可绕右端转动,门体3转动可带动母门吸1转动,母门吸1在常态下,u形杆2位于下转动杆104高度范围内。

当门体3靠近子门吸2转动时,子门吸2与母门吸1实现锁死,当操作者下压把手110后,母门吸1下移,底板弹簧303被压缩,当u形杆201位于上转动杆103高度范围内时,拉动门体3可实现子门吸2与母门吸1的分离,在保证门吸不被外力误开的情况下,操作者通过简单操作使门体3正常摆动,不影响人们正常的开关门需求。

具体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4的一种防误开门,上限位块105固设于上转动杆103的右侧,上限位块105上端与上固定杆102之间留有间隙,下限位块106固设于下转动杆104的左侧,下限位块106下端与下固定杆102之间留有间隙,上转动杆103在受到左侧的外力推动时,具有向右侧方向一定角度的旋转空间,下转动杆104在受到右侧的外力推动时,具有向左侧方向一定角度的旋转空间,保证上转动杆103和下转动杆104在受到外力撞击时不易折断,提高了部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例三:请参阅图15-16的一种防误开门吸,子底板202右端下侧固设有卡接件203,u形杆201右端与卡接件203之间可拆卸连接。

第一连接杆201-1和第二连接杆201-2连接于子底板202上,横向杆201-3与子底板202右端下侧卡接。

u形杆201为弹性杆,u形杆201始终具有与子底板202右侧垂直即水平状态的趋势。

下固定杆102高度与卡接件203高度一致,当母门吸1靠近子门吸2方向运动时,下固定杆102触碰卡接件203,使横向杆201-3与子底板202间连接断开,第一连接杆201-1和第二连接杆201-2向水平方向运动,横向杆201-3在转动过程中接触下转动杆104,驱使下转动杆104向右侧转动直至u形杆201不再接触下转动杆104,此时u形杆201套设在下转动杆104外侧,实现子门吸与母门吸锁死的功能,在保证防误开功能的情况下,关门状态时,子门吸处于与墙壁平行的状态,减小了空间占有率,有效避免婴幼儿及老人绊倒。

工作原理:由于下转动杆104在外力作用下只能向右侧转动,当u形杆201套设在下转动杆104外侧时,u形杆201受到下转动杆104的阻挡无法向左侧移动,子门吸2与母门吸1形成锁死,此时外力作用门体3,门体3无法被推动,有效避免了因强风吹动或人为误碰导致的门体3误关。

母门吸1可在门体3内上下滑动,改变与子门吸2的相对高度,当子门吸2进入上转动杆103高度范围内时,由于上转动杆103在外力作用下只能向左侧转动,此时推动门体3,上转动杆103做远离子门吸2运动,上转动杆103接触u形杆201,后可被转动直至脱离u形杆201范围,实现子门吸2与母门吸1的分离,在保证门体3的防误开基础上,保证操作者正常开关门的需求。

本申请可以实现门体3在受到强风吹动或人为误碰后,无法被意外推动,操作者可通过简单操作使门体3正常摆动,不影响人们正常的开关门需求,部件在受到外力撞击时不易折断,提高使用寿命,降低部件开发费用,减小空间占有率,避免婴幼儿及老人绊倒。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