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存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0331发布日期:2020-08-25 19:5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带存放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带存放架。



背景技术:

精冲机通过送料机构与其搭配的开卷矫直机相连,使用中的钢带被固定在开卷机上。当生产产品切换时,可能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钢带,所以需要行吊将未使用完毕的钢带从开卷机上卸下,并有人员辅助暂存在存放架上,待下次使用前重新安装在矫直机上。这个使用需要使用特殊的存放架,有效的存储未使用完毕的钢带,并保证其表面质量不受影响,同时提升装卸效率,降低装卸过程中的事故风险。

现有技术中的存放架中,用于支撑钢带底部的支撑部为弧形结构,而随着钢带的使用,其外径尺寸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弧形结构的支撑部的尺寸固定,使得钢带在放置于该存放架后易于沿弧形结构发生滚动,稳定性差并可能导致与该存放架的其它结构发生碰撞而总成损伤。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钢带存放架,能够适用于存放各种不同规格的钢带,保证钢带存放的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钢带存放架,能够适用于存放各种不同规格的钢带,保证钢带存放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带存放架,其包括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底座的支撑部和至少两个分隔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面设有两个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为倾斜设置的平面,两个所述支撑面由下至上渐扩,各所述分隔部沿两个所述支撑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支撑面的上方和相邻两个所述分隔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钢带的放置空间。

该支撑部的两个支撑面呈倒八字形或v字型布置,在两个支撑面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分隔部,各分隔部间隔设于两个支撑面的上方并将该支撑面的上方分隔成用于放置钢带的放置空间,每个放置空间内可放置一个钢带。

具体的,当将钢带放置于该放置空间内后,由于放置空间的两侧均设有分隔部,以对钢带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钢带在两个分隔部之间仅能发生滚动而不会倾倒。当钢带与支撑面接触后,该钢带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该支撑面滚动至稳定位置,此时。两个支撑面能够从该钢带的下部两侧对其提供与支撑面垂直的支撑力,该支撑力包括竖直方向的分力和水平方向的分力,其中,竖直方向的分力能够对钢带提供支撑以抵抗其重力,而两个支撑面所提供的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以从两侧对钢带的水平方向进行限制,避免钢带发生滚动,从而使得钢带的位置稳定。

也就是说,无论钢带的余量为多少(外径多大),将其放置于放置空间内后,无需人工操作调整,该钢带将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找准其稳定位置,该钢带将不再发生滚动,稳定性好,可避免其与该钢带存放架的其它结构发生碰撞而导致损伤。

各分隔部依次间隔设置于两个支撑面的上方,所形成的放置空间的数量比分隔部的数量少一个,如当分隔部的数量为两个时,放置空间的数量为一个,当分隔部的数量为三个时,放置空间的数量为两个,分隔部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要求。并且,对于相邻两个分隔部之间的间距也不做要求,如各分隔部可依次等间隔设置,也可以是根据钢带的不同宽度设置对应不同尺寸的放置空间均可。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分隔部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设于所述分隔部的底部。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的接油槽,所述接油槽设于两个所述支撑面之间,所述钢带的防锈油能够沿所述支撑面滑落至所述接油槽内。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倾斜设置的两块平板,所述平板与所述底座和所述分隔部固定,所述平板的上端面形成所述支撑面。

可选地,所述底座、所述平板和所述分隔部之间均设有加强结构。

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框架结构及与所述框架结构固定的底板和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与两块所述平板的内侧壁连接,以在两块所述平板之间形成所述接油槽。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面的防护垫。

可选地,所述分隔部的顶端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距所述放置空间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钢带的中心孔的孔径。

可选地,所述分隔部包括顶部支架和两根端部支架,所述顶部支架呈v型结构并形成所述凹槽,所述顶部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端部支架的顶端固定,所述端部支架的底端与所述底座固定。

可选地,所述分隔部还包括中部支架,所述中部支架固接于所述v型结构的折弯和所述底座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钢带放置于钢带存放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钢带存放架的前视图;

图3是钢带存放架的侧视图;

图4是钢带存放架的俯视图;

图5钢带存放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1-5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座,11-框架,12-底板,13-挡板;2-支撑部,21-平板,22-防护垫;3-分隔部,31-凹槽,32-顶部支架,33-端部支架,34-中部支架;4-放置空间;5-加强梁;6-钢带,61-中心孔;7-加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5,图1是钢带放置于钢带存放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钢带存放架的前视图;图3是钢带存放架的侧视图;图4是钢带存放架的俯视图;图5钢带存放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带存放架,如图1所示,该钢带存放架包括底座1、支撑部2和至少两个分隔部3,其中,支撑部2设于底座1并设有两个支撑面,支撑面是倾斜设置的平面,两个支撑面由下至上渐扩,各分隔部3沿两个支撑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支撑面的上方和相邻两个分隔部3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钢带6的放置空间4。

也就是说,该支撑部2的两个支撑面呈倒八字形或v字型布置,在两个支撑面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分隔部3,各分隔部3间隔设于两个支撑面的上方并将该支撑面的上方分隔成用于放置钢带6的放置空间4,每个放置空间4内可放置一个钢带6。

具体的,当将钢带6放置于该放置空间4内后,由于放置空间4的两侧均设有分隔部3,以对钢带6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钢带6在两个分隔部3之间仅能发生滚动而不会倾倒。当钢带6与支撑面接触后,该钢带6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该支撑面滚动至稳定位置,此时。两个支撑面能够从该钢带6的下部两侧对其提供与支撑面垂直的支撑力,该支撑力包括竖直方向的分力和水平方向的分力,其中,竖直方向的分力能够对钢带6提供支撑以抵抗其重力,而两个支撑面所提供的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以从两侧对钢带6的水平方向进行限制,避免钢带6发生滚动,从而使得钢带6的位置稳定。

也就是说,无论钢带6的余量为多少(外径多大),将其放置于放置空间4内后,无需人工操作调整,该钢带6将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找准其稳定位置后,该钢带6将不会再发生滚动,稳定性好,可避免其与该钢带存放架的其它结构发生碰撞而导致损伤。

各分隔部3依次间隔设置于两个支撑面的上方,所形成的放置空间4的数量比分隔部3的数量少一个,如当分隔部3的数量为两个时,放置空间4的数量为一个,当分隔部3的数量为三个时,放置空间4的数量为两个,分隔部3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要求。并且,对于相邻两个分隔部3之间的间距也不做要求,如各分隔部3可依次等间隔设置(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根据钢带6的不同宽度设置对应不同尺寸的放置空间4(如图5所示)均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相邻两个分隔部3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梁5,使得相邻两个分隔部3之间通过底座1和加强梁5连接,以保证各分隔部3的稳定性,使得钢带6在取放过程中与分隔部3抵接时,能够保证分隔部3的强度,避免其发生倾斜的情况。具体的,该加强梁5设于分隔部3的底部,也就是说,各分隔部3的顶端之间无连接件,即放置空间4的侧边和顶部开口连通,从而可以使得放置空间4能够从侧边进行取放钢带6的操作,加强梁5设于分隔部3的底部,不会对钢带6的取放造成影响。

具体在操作时,当钢带6脱离支撑面后,辅助人员就可以参与配合行吊将钢带6移出存放架即可,无需起吊较高的高度使得当钢带6起吊至该钢带存放架的上方之后再移动,进而可提高钢带6的取放效率,并降低了发生事故的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钢带存放架还包括设于底座1的接油槽,该接油槽设于两个支撑面之间,存放过程中钢带6内部的防锈油会低落至支撑面并沿支撑面下落至接油槽内,从而保持底座1以及地面的清洁,并可避免防锈油落至地面对作业人员造成滑倒的隐患。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部2包括倾斜设置的两块平板21,平板21与底座1和分隔部3固定,平板21的上端面形成上述支撑面。具体的,平板21的内侧壁与底座1焊接固定,其中,平板21的内侧是指朝向两个平板21之间的一侧,相应的,平板21的外侧是指朝向两个平板21外的一侧,平板21的其它部位与分隔部3焊接固定。

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底座1和支撑部2设置为一个整体,支撑部2的横截面的顶端设置v形槽或梯形槽时,槽壁即可形成上述支撑面,而将底座1和平板21设置为分体的结构时,取材方便并可实现整体结构的轻量化。

进一步的,在底座1、平板21和分隔部3之间均设有加强结构7,以增加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该钢带存放架的整体稳定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于各加强结构7的形状不做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底座1包括框架11、底板12和两个挡板13,其中,底板12与框架11固定,两个挡板13分别固接于底板12的两端,该底板12的两侧分别与两块平板21的内侧壁连接,从而在两块平板21之间形成了上述接油槽。如此设置,可简化整体结构并实现轻量化的目的。底板12的两侧边分别与两块平板21的内侧边对接并固定,防锈油能够沿平板21的支撑面下落至底板12上,底板12的两端设有挡板13,能够阻挡防锈油漏出,当该接油槽内的油液达到一定液位时,可统一清理。

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接油槽设置为一个独立的槽结构,将该槽结构放置于两个支撑面之间的下方,而通过底板12、挡板13和平板21之间形成接油槽时,可简化整体结构,并且,当底座1包括框架11时,底板12的设置还能够增强挡板13和底座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部2还包括设于支撑面的防护垫22,以对钢带6提供防护,避免钢带6与支撑面直接刚性接触导致发生变形或划伤,长时间使用会氧化锈蚀,影响钢带6质量。当支撑部2包括两块平板21时,两块平板21的上端面分别设有上述防护垫2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于该防护垫22的具体材质不做要求,如可将其设置为与支撑面粘接或螺栓连接等固定的聚氨酯板,聚氨酯板易加工且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氧化稳定性,较高的柔曲性和回弹性,具有优良的耐油性、耐溶剂性、耐水性和耐火性,可长时间使用,保证其使用寿命。或者,还可以将该防护垫22设置为橡胶垫、木板等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分隔部3的顶端中部设有凹槽31,该凹槽31的槽底距放置空间4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钢带6的中心孔61的孔径。也就是说,该分隔部3顶端的最低位置的高度尺寸要小于钢带6的中心空的孔径,目前市面上的钢带6的中心孔61的尺寸均为500mm左右,因此,该凹槽31的槽底距放置空间4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小于500mm即可,如此设置,使得将钢带6放置于放置空间4内时,钢带6的中心孔61漏出于分隔部3的上方,便于吊装操作。

具体的,凹槽31设于分隔部3的顶端中部,该凹槽31可以设于分隔部3的正中的位置,也可以设于两端之间的任意位置均可,只要是将钢带6放置于放置空间4内后,分隔部3不会封堵钢带6的中心孔61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分隔部3包括顶部支架32和两根端部支架33,其中,顶部支架32呈v型结构,该v型结构形成上述凹槽31,该分隔部3类似于一个m型的结构,其顶部支架3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端部支架33的顶端固定,端部支架33位于支撑面的外侧并且该端部支架33的底端与底座1固定。

平板21的内侧壁与底板12固定,外侧壁与各端部支架33固定,平板21、端部支架33和底座1之间均设有上述加强结构7,具体的,该加强结构7可以是分别连接于端部支架33和底座1之间、端部支架33和平板21之间以及平板21和底座1之间的分体式结构,也可以是三角形板或多边形板,有三条侧边分别与端部支架33、底座1和平板21固定均可,保证该钢带存放架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分隔部3设置为分隔板,该分隔板的底壁与支撑面焊接固定,分隔板的上端中部设置有凹槽31。而将分隔部3设置为包括顶部支架32和两根端部支架33的方案可简化整体结构、实现轻量化,并便于观察各放置空间4内的情况。并且,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其设置为u型结构或者类似于倒置的ω型结构均可,而将其设置为v型结构时,可直接通过两根钢管呈一定角度焊接连接即可,取材方便并可有效简化制作工艺。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分隔部3还包括中部支架34(如图2所示),该中部支架34固接于v型结构的折弯和底座1之间,以对该顶部支架32提供支撑,保证该分隔部3的整体结构强度。具体的,该中部支架34的底端与上述底板12固定。

另外,本实施例中,分隔部3中的端部支架33、顶部支架32和中部支架34之间、底座1的框架11和底板12之间、以及平板21和分隔部3及底板12之间均可通过焊接实现固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