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率定扭矩扳手的辅助装置及扭矩扳手率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7138发布日期:2020-09-23 01:4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率定扭矩扳手的辅助装置及扭矩扳手率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率定扭矩扳手的辅助装置及扭矩扳手率定结构。



背景技术:

预应力锚杆能够通过锚头产生的锚固力对围岩施加一定的预压应力,对不稳定围岩进行锚固,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预应力锚杆在锚固时,需要采用张拉工具进行预应力张拉,目前工程中越来越多的采用扭矩扳手进行张拉。扭矩扳手带有一定的刻度,其通过六角套筒拧紧戴在锚杆自由端上的螺帽而进行预应力的施加,当螺帽拧紧的扭矩达到扭矩扳手的设定值时,扳手会发出“咔嗒”的声响,表示施加的预应力已经达到设定的要求。目前扭矩扳手的刻度单位是“n.m”,而锚杆的预应力设计值一般为t或kn,这与扭矩扳手的扭矩示值相差甚远,这使得扭矩扳手在进行预应力张拉之前,需要对扭矩扳手进行率定,得到扭矩扳手的扭矩示值与预应力的对应关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率定扭矩扳手的辅助装置。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扭矩扳手率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率定扭矩扳手的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承载梁和承载板,所述承载梁固定在底座上,承载板固定在承载梁的两端,沿承载梁长度方向开设有供锚杆穿过的通道,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供锚杆穿过的孔。

进一步,所述承载板包括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固定设置在承载梁的一端,所述第二承载板固定设置在承载梁的另一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承载板上开设有供锚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承载板上开设有u型缺口。

进一步,所述承载梁为两根,两根承载梁间隔设置,在两根承载梁之间形成供锚杆穿过的通道。

进一步,还包括定位角铁,该定位角铁的一侧固定在承载板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底座包括相对设计的第一梁座和第二梁座,第一梁座和第二梁座首尾相连,形成矩形结构;所述承载板固定在相对设置的第一梁座或第二梁座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梁座或第二梁座上固定设有吊耳。

进一步,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扭矩扳手率定结构,包括千斤顶、锚杆、螺母、辅助装置和扭矩扳手,所述辅助装置采用上述的率定扭矩扳手的辅助装置,所述锚杆穿过辅助装置上的通道和孔,所述千斤顶固定在锚杆的一端,所述螺母螺纹配合在锚杆的另一端,所述扭矩扳手通过六角套筒套设在螺母上。

进一步,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设置在承载板的外侧壁上,其下端定位在定位角铁上,在垫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与承载板上的孔同心。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底座上固定设置承载梁,在承载梁的两端设置承载板,在承载梁和承载板上分别设置供锚杆穿过的通道和孔,锚杆可穿过通道和孔,其一端连接千斤顶,另一端连接扭矩扳手,实现对扭矩扳手的率定,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率定扭矩扳手的辅助装置俯视图;

图2为申请实施例第二承载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率定扭矩扳手的辅助装置侧视图;

图4为图3沿a-a剖视图;

图5为图3沿b-b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扭矩扳手率定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锚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垫板1、第一承载板2、第一通孔21、第二承载板3、u型缺口31、承载梁4、定位角铁5、第一座梁6、第二座梁7、吊耳8、锚杆9、千斤顶10、螺母11、扭矩扳手12。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参见图1~图5,本申请一种率定扭矩扳手的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承载梁4和承载板,承载梁4固定在底座上,承载板固定在承载梁4的两端,沿承载梁4长度方向开设有供锚杆9穿过的通道,承载板上开设有供锚杆9穿过的孔。

本申请通过在底座上固定设置承载梁4,在承载梁4的两端设置承载板,在承载梁4和承载板上分别设置供锚杆9穿过的通道和孔,锚杆9可穿过通道和孔,其一端连接千斤顶10,另一端连接扭矩扳手12,实现对扭矩扳手12的率定,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优选的,承载板包括第一承载板2和第二承载板3,第一承载板2固定设置在承载梁4的一端,第二承载板3固定设置在承载梁4的另一端。第一承载板2上开设有供锚杆9穿过的第一通孔21,第二承载板3上开设有u型缺口31。

第一承载板2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承载梁4上,在第一承载板2上开设有供锚杆9穿过的第一通孔21,锚杆9的一端穿过该第一通孔21后与扭矩扳手12连接。第二承载板3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承载梁4上,在第二承载板3上开设有u型缺口31,千斤顶10可固定在第二承载板3上,通过该u型缺口31与锚杆9另一端连接。第一承载板2和第二承载板3均可采用钢板制成。

优选的,承载梁4为两根,两根承载梁4间隔设置,在两根承载梁4之间形成供锚杆9穿过的通道。

具体的,承载梁4采用两根工字钢制成,两根承载梁4间隔平行设置,在两根承载梁4之间形成分别与第一通孔21和u型缺口31对应的通道,锚杆9可依次穿过u型缺口31、通道和第一通孔21。

优选的,还包括定位角铁5,该定位角铁5的一侧固定在承载板的外侧壁上。

将定位角铁5的一侧固定在承载板的外侧壁上,使承载板的外侧壁形成一定位台阶,方便后期垫板1的安装定位。

优选的,底座包括相对设计的第一梁座和第二梁座,第一梁座和第二梁座首尾相连,形成矩形结构;承载板固定在相对设置的第一梁座或第二梁座上。

承载板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相对设置的第一梁座或第二梁座上。通过设置底座,便于本申请辅助装置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安装和配重,以保持辅助装置平衡。

优选的,第一梁座或第二梁座上固定设有吊耳8。

吊耳8采用钢板制成,其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梁座或第二梁座上,在吊耳8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吊绳的通孔。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吊耳8在第一梁座上间隔设置四个,以便于移动辅助装置。

进一步,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扭矩扳手率定结构,包括千斤顶10、锚杆9、螺母11、辅助装置和扭矩扳手12,辅助装置采用本申请所述的率定扭矩扳手12的辅助装置,锚杆9穿过辅助装置上的通道和孔,千斤顶10固定在锚杆9的一端,螺母11螺纹配合在锚杆9的另一端,扭矩扳手12通过六角套筒套设在螺母11上。

优选的,还包括垫板1,所述垫板1设置在承载板的外侧壁上,其下端定位在定位角铁5上,在垫板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与承载板上的孔同心。

垫板1可设置一块或多块,防止在扭矩扳手12率定过程中损坏承载板。

本申请采用的原理为牛顿第三定律(newton’sthirdlaw),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扭矩扳手作用在数显千斤顶(或测力计)上的力,等于千斤顶(或测力计)对扭矩扳手施加的力。扭矩扳手的率定方法:

(1)率定前,将预应力锚杆、数显千斤顶、垫板、螺母等按顺序安装到位,数显千斤顶升起2~5cm,安装就位后,数显千斤顶清零,稍微扭紧螺母,调整同心度,设定扭矩扳手扭矩值在较小的刻度上(50或者100n.m)。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扭矩扳手,待扭矩扳手发出报警响声时,停止操作,记录数显千斤顶显示的示值。以后每隔一定间隔(100n.m或者250n.m,具体视扭矩扳手的示值而定)设定扭矩扳手力矩值,进行操作,重复以上操作,直至达到扭矩扳手最大扭力矩,并同时记录相对应的力值。

(2)达到最大值后,按照同样的操作方法再复测一次,取两次的测值的平均值作为代表值。当两次测值超出平均值5%时,重新进行率定。

(3)利用一元回归对率定结果进行计算分析,采用的数学模型为y=ax+b;回归分析的结果整理成公式或图表供测试时使用。

实验例:采用本申请辅助装置及结构进行扭矩扳手进行率定,数据整理如下: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