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励磁系统信号接口板卡复合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0301发布日期:2021-01-15 14:3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励磁系统信号接口板卡复合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卡拆装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励磁系统信号接口板卡复合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电路系统日趋复杂,为了便于搭建方便,人们将部分电路制作成板卡,板卡上设置有插芯,可以通过插芯将板卡插入主电路板的插槽中,从而为主电路板增添相应的功能。为了有效的固定板卡,在板卡上通常还设置有多种用于固定的螺丝及螺母,因此,在拆装板卡时需要用到多种不同种类的拆装工具,导致工作人员需要携带复数个拆装工具,一方面加重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使用后的拆装工具容易人为遗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励磁系统信号接口板卡复合拆装工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励磁系统信号接口板卡复合拆装工具,包括:把手、切换装置;切换装置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拆装工具;把手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切换装置套接在转动轴上,拆装工具分别位于转动轴的两侧;把手上还设置有固定卡榫,固定卡榫可摆动的与把手连接;把手、切换装置上设置有与固定卡榫相对应的固定凹槽。

在实际使用时,将拆装工具套接在将要拆装的零件上,向把手施加力,施加在把手上的力便可通过固定卡榫传递至切换装置上,进而传递至拆装工具上,从而通过拆装工具带动零件转动,由此对零件进行拆装。当需要使用另一个拆装工具时,则拨动固定卡榫,使得固定卡榫进行摆动,从而使得固定卡榫从切换装置上的固定凹槽中脱离,此时便可转动切换装置,从而通过切换装置将另一个拆装工具转动至相应的位置处,当切换完成后,反向拨动固定卡榫,使得固定卡速再次嵌在切换装置的固定凹槽内,从而使得固定卡榫对切换装置再次进行固定。此时,便可使用另一个拆装工具进行拆装。综上,本装置集成了多种拆装工具,使用人员可依据实际需要对拆装工具进行切换,从而使得使用人员无需携带复数个工具,一方面降低了使用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有效的避免了工具使用后的人为遗失。

进一步的,把手上设置有夹板;转动轴穿过夹板;夹板分别设置在切换装置的两侧;切换装置与夹板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承。

进一步的,把手上还设置有与切换装置对应的容纳通口。

进一步的,转动轴上设置有多边形通口;转动轴与切换装置之间设置有棘轮结构。

进一步的,棘轮结构包括棘轮齿、拨动凸起;棘轮齿环绕在转动轴四周,棘轮齿与切换装置的内壁相贴合;拨动凸起设置在切换装置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拆装工具包括套筒、螺丝刀;套筒、螺丝刀分别设置在切换装置的两端。

进一步的,螺丝刀包括固定部、转动部;固定部的一端与切换装置固定连接,固定部的另一端与转动部连接;固定部与转动部之间的连接面为一倾斜的斜面;固定部与转动部之间设置有切换轴。

进一步的,螺丝刀还包括切换卡榫;切换卡榫的一端可摆动与固定部连接;切换卡榫嵌在固定部内;转动部上设置有与切换卡榫相对应的切换槽。

进一步的,切换卡榫与固定部连接的一端凸出于固定部外;切换卡榫的另一端由固定部向转动部延伸。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切换装置连接了两种不同的拆装工具,在使用不同的拆装工具时,无需更换其他的零部件,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集成度,减小了本装置的体积。

利用容纳通口,一方面可以用于容纳备用的拆装工具,另一方面为切换装置的转动提供了转动空间,使得本装置无需为切换装置的转动提供其他的转动空间,从而减小了本装置的体积。

螺丝刀分为固定部、转动部,利用转动部的转动,在不更换其他零部件的前提下,可将普通螺丝刀转换为直角螺丝刀,一方面提高了本装置的集成度,另一方面减小了本装置的体积。

转动轴还承担了扳手及棘轮结构的部分功能,切换装置还承担了棘轮结构的部分功能,通过转动轴与切换装置的配合,使得本装置集成了棘轮扳手的功能。

本装置集成了棘轮扳手、螺丝刀、普通螺丝刀、套筒多种不同的功能,使得工作人员无需携带复数个工具,一方面减小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有效的防止了人为遗失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整体结构图。

图2:棘轮结构图。

图3:螺丝刀结构爆炸图。

图4:螺丝刀使用示意图。

图中:1-把手、11-固定卡榫、12-转动轴、13-容纳通口、14-夹板、111-固定凹槽、121-多边形通口、122-棘轮结构、1221-棘轮齿、1222-拨动凸起、2-切换装置、21-拆装工具、211-套筒、212-螺丝刀、2121-固定部、2122-转动部、2123-切换轴、2124-切换卡榫、2125-切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励磁系统信号接口板卡复合拆装工具,包括:把手1、切换装置2。拆装工具21包括套筒211、螺丝刀212,套筒211、螺丝刀212分别固定设置在切换装置2的两端。把手1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12,切换装置2套接在转动轴12上,从而与把手1可转动的连接。把手1上设置有切换装置2相对应的容纳通口13,套筒211与螺丝刀212位于同一直线上,套筒211与螺丝刀212所在的直线穿过切换装置2的圆心,使得套筒211与螺丝刀212总是有一个容纳在容纳通口13内,另一个位于容纳通口13外。通过容纳通口13一方面可对备用的拆装工具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容纳通口13提供了切换装置2的转动空间,无需再为切换装置2的转动设置其他的转动空间,从而使得本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有效的减小了本装置的体积。把手1上还设置有夹板14,转动轴12穿过夹板14,夹板14分别设置在切换装置2的两侧,从而通过夹板14对转动轴12、切换装置2进行限位,使得本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切换装置2与夹板14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承,从而降低切换装置2与夹板14之间的转动摩擦。夹板14上还设置有固定卡榫11,固定卡榫11可摆动的与夹板14连接,固定卡榫11的一端凸出于夹板14外。夹板14、切换装置2上设置有与固定卡榫11相对应的固定凹槽111,使得固定卡榫11能够与夹板14、切换装置2卡接。

在实际使用时,以套筒211位于容纳通口13外,螺丝刀212位于容纳通口13内为例。若需要使用套筒211,则将套筒211套接在需要拆除的零件上,手握把手1以向把手1施加力,此时,固定卡榫11嵌在夹板14与切换装置2的固定凹槽111内,从而防止切换装置2相对于把手1进行转动,使得施加在把手1上的力能够通过固定卡榫11传递至切换装置2上进而传递至套筒211上,使得套筒211能够带动需要拆除的零件进行转动,直至将零件拆除。当需要使用螺丝刀212时,则拨动固定卡榫11,使得固定卡榫11进行摆动,从而使得固定卡榫11从切换装置2的固定凹槽111中脱离,进而使得切换装置2能够相对于保守1进行转动。拨动切换装置2,使得切换装置2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螺丝刀212从容纳通口13中脱出,套筒211进入容纳通口13内。其中,固定卡榫11分别设置在切换装置2的两侧,两个固定卡榫11之间的连线通过切换装置2的圆心,使得切换装置2转动半周后,固定卡榫11仍能够嵌在切换装置2的固定凹槽111内。在切换装置2转动半周后,松开固定卡榫11,从而使得固定卡榫11重新将切换装置2与夹板14进行固定。此时,便可使用螺丝刀212拆卸零件。由此,本装置将套筒211与螺丝刀212集成至一起。

螺丝刀212包括固定部2121、转动部2122。固定部2121的一端与切换装置2固定连接,固定部2121的另一端与转动部2122连接,固定部2121与转动部2122之间的连接面为一倾斜的斜面,连接面与固定部2121的长轴之间的夹角为45°,固定部2121与转动部2122之间还设置有切换轴2123,使得转动部2122能够以切换轴2123为轴进行转动。其中,切换轴2123与连接面之间的夹角为90°。螺丝刀212还包括切换卡榫2124,切换卡榫2124的一端可摆动的与固定部2121连接,切换卡榫2124嵌在固定部2121内,切换卡榫2124与固定部2121连接的一端凸出于固定部2121外,切换卡榫2124的另一端由固定部2121向转动部2122延伸。转动部2122上设置有与切换卡榫2124相对应的切换槽2125。当切换卡榫2124嵌在切换槽2125内时,切换卡榫2124可对转动部2122进行固定,以防止转动部2122转动。

在实时使用时,向把手1施加力,施加在把手1上的力通过切换装置2传递至固定部2121上,最终通过切换卡榫2124将力传递至转动部2122上,从而带动转动部2122以固定部2121的长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将要拆装的零件进行转动,进而对零件进行拆装。当需要使用直角螺丝刀时,则拨动切换卡榫2124。使得切换卡榫2124进行摆动,从而使得切换卡榫2124从转动部2122上的切换槽2125脱离,此时,另转动部2122以切换轴2123为轴进行转动,受切换轴2123与连接面之间的夹角的影响,转动部2122能够转动至与固定部2121垂直的状态,此时拨动切换卡榫2124,使得切换卡榫2124嵌在转动部2122上另一个切换槽2125内,从而对转动部2122进行再次固定。由此,本装置将普通螺丝刀与直角螺丝刀集成至一起。

转动轴12上设置有多边形通口121,作为优选,多边形通口121为六边形通口。转动轴12与切换装置2之间设置有棘轮结构122。棘轮结构122包括棘轮齿1221、拨动凸起1222。棘轮齿1221环绕在转动轴12的四周,拨动凸起1222设置在切换装置2的内壁上,拨动凸起1222由切换装置2的内壁伸入相邻的两个棘轮齿1221之间的间隙内。

在实际使用时,将多边形通口121套接在多边形螺母上,向把手1施加力,施加在把手1上的力便可通过固定卡榫11传递至切换装置2上,从而使得切换装置2相对于转动轴12转动,此时,拨动凸起1222不断拨动棘轮齿1221。向把手1施加反方向的力,反方向的力将促使拨动凸起1222与棘轮齿1221抵触,从而将力传递至转动轴12上,进而使得转动轴12带动多边形螺母转动,从而对多边形螺母进行拆装。其中,棘轮齿1221与切换装置2的内壁相贴合,使得拨动凸起1222与棘轮齿1221相抵触时,切换装置2的内壁对棘轮齿1221进行支撑,从而避免棘轮齿1221因过度变形而断裂。由此,本装置还集成了棘轮扳手。

综上,本装置集成了棘轮扳手、套筒、普通螺丝刀、直角螺丝刀,四种不同的功能,一方面有效减小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有效避免的工具的丢失。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