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阻尼结构的闭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2345发布日期:2021-05-07 19:3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具有阻尼结构的闭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用五金,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阻尼结构的闭门器。



背景技术:

闭门器是门头上一个类似弹簧的液压器,当门开启后能通过压缩后释放,将门自动关上,有像弹簧门的作用,可以保证门被开启后,准确、及时的关闭到初始位置。目前最常见的类型是液压闭门器,液压闭门器的基本构件有支承导向件、传动齿轮、复位弹簧、单向阀、齿条柱塞、节流阀芯和壳体、端盖、密封圈以及连杆。壳体和连杆起着固定闭门器和连接门扇和门框的作用。目前的闭门器一般都具有阻尼效果,也就是随着门打开的角度具有一定的暂停功能,避免门快速反弹,如图1所示,是一种组合闭门器,其包装了正向和反向两种形态,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是利用液压缓冲,弹簧复位的原理进行开关门的自动闭门。其缺陷在于,当门在自动关门的过程中,包括三个行程,第一个行程是一个缓冲行程,也就是开始关门时去速度较慢,第二个行程是一个加速行程,门扇快速关闭,第三个行程是锁门行程,该行程关门速度下降,但是由于第二行程的快速关门,已经具备了一个较大的速度,而锁门行程距离短,因此会造成门扇与门框的剧烈撞击,形成较大的噪声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阻尼结构的闭门器,主要针对门在自动关闭过程中形成阻尼效果,以降低关门时的噪声污染,同时不影响门的正常完成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具有阻尼结构的闭门器,包括:

固定在门扇上的调速组件,调速组件上铰接一根连杆,以及用于固定在门框上的底座和铰接在底座上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末端与连杆末端铰接;

所述液压杆与连杆的相向侧分别固定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置一个阻尼元件,所述阻尼元件与一根支撑杆连接,所述支撑杆铰接在液压杆与连杆的铰接处;

所述阻尼元件的长度满足门关闭状态下,阻尼元件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并形成过盈配合且不影响门的正常锁闭。

本方案利用门关闭状态下,液压杆与连杆之间形成的固定夹角,在两者之间加入一个阻尼元件,用于缓冲液压杆与连杆达到固定角度时的速度,从而间接降低了门锁闭瞬间对门框的撞击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噪声,且随着阻尼元件过盈配合尺寸越大该噪声就越低,基本上可以消除噪声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元件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一段弧形橡胶柱。设计为弧形,首先是增强阻尼元件自身的弹性使其具有阻尼效果,采用橡胶材料则进一步提升了其阻尼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为金属板,其中第二挡板通过转轴铰接在底座上,所述液压杆固定在第二挡板外侧形成与底座之间的间接铰接。采用金属板作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连杆和液压杆的抗压强度,避免关门过程中阻尼元件导致连杆和液压杆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在高度相同。该设计可保证阻尼元件在关门状态下,可以稳定的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使其受两侧压力均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与连杆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或第一挡板焊接在连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和传统的闭门器相比,本方案在闭门器的连杆和液压杆之间增加一个阻尼元件,利用闭门器关门状态下连杆和液压杆形成的固定夹角,对该夹角的形成设计缓冲,也就是引入阻尼元件,从而降低了该固定夹角形成的速度,间接降低了关门瞬间的速度,降低了门扇撞击门框的力度,即减小了噪声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闭门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关门状态示意图;

图3是阻尼元件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开门状态示意图;

图5是一种调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2所示,一种具有阻尼结构的闭门器,包括固定在门扇上的调速组件1,调速组件1上铰接一根连杆4,以及用于固定在门框上的底座3,铰接在底座3上的液压杆2,液压杆2末端与连杆4末端铰接。其中调速组件1其结构多种多样,本方案并未对其进行改进,凡是本领域公知的闭门器调速结构均可用于本方案中,例如图5就公开了一种常见的调节结构,其包括调速盒13,铰接在调速盒13内的转轴12,该转轴12余连杆4铰接,以及用于实现转轴12调速的棘轮组件11,以及由弹簧和调节杆组成的调速机构14。除本实施例举例的调速组件以外,还可以采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利用液压调速的调速组件。

作为本方案的改进,为了降低甚至消除噪声,在一方面,本方案在液压杆2与连杆4的相向侧分别固定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也就是在图2中连杆4右侧沿轴向固定第一挡板5,在液压杆2左侧沿轴向固定第二挡板6,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所在高度相同,其结构可参考图3所示。

在另一方面,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之间设置一个阻尼元件9,阻尼元件9与一根支撑杆8连接,支撑杆8铰接在液压杆2与连杆4的铰接处,也就是说阻尼元件9在支撑杆8是支撑作用下位于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之间,阻尼元件9的长度满足门关闭状态下,阻尼元件9位于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之间并形成过盈配合且不影响门的正常锁闭。也就是说,阻尼元件9的长度应该稍微大于门关闭状态下阻尼元件9所在位置所对应的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形成的圆弧长度。该长度可以根据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形成的固定夹角进行计算。更为优选的,阻尼元件9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一段弧形橡胶柱,其中开门状态下可参考图4所示,此时阻尼元件9处于自由伸缩状态。

在另一方面,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为金属板,其中第二挡板6通过转轴7铰接在底座3上,液压杆2固定在第二挡板6外侧形成与底座3之间的间接铰接。第一挡板5与连杆4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或第一挡板5焊接在连杆4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阻尼结构的闭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在门扇上的调速组件(1),调速组件(1)上铰接一根连杆(4),以及用于固定在门框上的底座(3)和铰接在底座(3)上的液压杆(2),所述液压杆(2)末端与连杆(4)末端铰接;

所述液压杆(2)与连杆(4)的相向侧分别固定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所述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之间设置一个阻尼元件(9),所述阻尼元件(9)与一根支撑杆(8)连接,所述支撑杆(8)铰接在液压杆(2)与连杆(4)的铰接处;

所述阻尼元件(9)的长度满足门关闭状态下,阻尼元件(9)位于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之间并形成过盈配合且不影响门的正常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尼结构的闭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9)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一段弧形橡胶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阻尼结构的闭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为金属板,其中第二挡板(6)通过转轴(7)铰接在底座(3)上,所述液压杆(2)固定在第二挡板(6)外侧形成与底座(3)之间的间接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阻尼结构的闭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所在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阻尼结构的闭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5)与连杆(4)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或第一挡板(5)焊接在连杆(4)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阻尼结构的闭门器,包括固定在门扇上的调速组件,调速组件上铰接一根连杆,以及用于固定在门框上的底座,铰接在底座上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末端与连杆末端铰接;所述液压杆与连杆的相向侧分别固定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置一个阻尼元件,所述阻尼元件与一根支撑杆连接,所述支撑杆铰接在液压杆与连杆的铰接处;所述阻尼元件的长度满足门关闭状态下,阻尼元件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并形成过盈配合且不影响门的正常锁闭,本方案主要针对门在自动关闭过程中形成阻尼效果,以降低关门时的噪声污染,同时不影响门的正常完成关闭。

技术研发人员:官军;佘万书;尹显涛;王继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申力门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4
技术公布日:2021.05.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