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导流网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6721发布日期:2021-05-07 19:4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导流网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导流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导流网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在真空灌注工艺中,由于铺层是人工操作,之前是铺设完有孔隔离膜后再铺设导流网,将有孔隔离膜和导流网提前用机器复合成一体后,会方便铺设,减少工时,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号为cn2015107529966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有孔隔离膜及其生产设备。包括聚氨酯材质的、厚度为1mm的隔离膜基体,在隔离膜基体上采用矩阵式加热针加工有圆孔,圆孔的开设密度为8000-10000点/平方米。生产设备包括将隔离膜基体横向撑开的放卷辊轮和收卷辊轮,在放卷辊轮与收卷辊轮之间设有托架辊轮,在托架辊轮的正上方设有开孔辊轮,开孔辊轮、放卷辊轮、托架辊轮和收卷辊轮四者采用皮带关联传动;开孔辊轮包括辊体,在辊体的外表面设有矩阵式排列的凸点,在开孔辊轮内还设有对各凸点进行加热升温的加热元件。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开孔辊轮在对隔离膜进行加热打孔时,可能会出现打孔不充分,有个别膜没有与凸点充分接触,而打完孔的隔离膜立即收卷,人工不易检查是否打孔完全,降低产品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转动的开孔件驱动传动件传动,传动的传动件驱动上顶件间断式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开孔件的凸点每次进行开孔工作则驱动上顶件上抬,进而实现隔离膜的并排打孔工作完全性;同时,实现开孔件每次完成开孔工作至下一道开孔件上的凸点进行打孔工作,则驱动上顶件下落,进而实现有孔隔离膜的自动传输,从而解决了开孔辊轮在对隔离膜进行加热打孔时,可能会出现打孔不充分,有个别膜没有与凸点充分接触,而打完孔的隔离膜立即收卷,人工不易检查是否打孔完全,降低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导流网生产系统,包括打孔设备,所述打孔设备包括压合辊件、设置在所述压合辊件后方的打孔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打孔组件后方的收卷辊件;

所述打孔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设置的开孔件以及上顶件,所述开孔件通过传动件驱动所述上顶件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开孔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一机架上的开孔辊轮,在辊体的外表面设有矩阵式排列的凸点,在开孔辊轮内还设有对各凸点进行加热升温的加热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开孔辊轮与所述压合辊件以及收卷辊件同向且同步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上顶件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上的第一伸缩单元、与所述第一伸缩单元的上端固定连接的顶撑辊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撑辊两侧的导向轨道,所述顶撑辊的两端通过限位环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轨道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伸缩单元包括伸缩杆以及套设在所述伸缩杆外的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件包括与所述开孔辊轮同轴且固定连接的大齿轮、转动设置在支架上且与所述大齿轮啮合设置的小齿轮、偏心设置在所述小齿轮上的转动轴以及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环转动连接的连杆。

作为又优选,所述压合辊件包括两组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二机架上的压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转动的开孔件驱动传动件传动,传动的传动件驱动上顶件间断式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开孔件的凸点每次进行开孔工作则驱动上顶件上抬,进而实现隔离膜的并排打孔工作完全性;同时,实现开孔件每次完成开孔工作至下一道开孔件上的凸点进行打孔工作,则驱动上顶件下落,进而实现有孔隔离膜的自动传输,其结构简单、巧妙;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传动件,使得开孔辊轮每次由上一个完成打孔的凸点转动至下一个待完成打孔的凸点时,顶撑辊沿竖直方向实现一个升降工作,一方面实现凸点与顶撑辊接触时打孔完全充分,且凸点与顶撑辊非接触时有空隔离膜自动输出;另一方面,两个工作连动性高,前后联系紧密,同时利用一个驱动力实现两个工作的连续,节省额外动力输出。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打孔完全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复合导流网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复合导流网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开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开孔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打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打孔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压合辊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导流网生产系统,包括打孔设备,所述打孔设备包括压合辊件1、设置在所述压合辊件1后方的打孔组件2以及设置在所述打孔组件2后方的收卷辊件3;

所述打孔组件2包括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设置的开孔件31以及上顶件32,所述开孔件31通过传动件33驱动所述上顶件32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转动的开孔件31驱动传动件33传动,传动的传动件33驱动上顶件32间断式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开孔件31的凸点313每次进行开孔工作则驱动上顶件32上抬,进而实现隔离膜的并排打孔工作完全性;同时,实现开孔件31每次完成开孔工作至下一道开孔件31上的凸点313进行打孔工作,则驱动上顶件32下落,进而实现有孔隔离膜的自动传输,其结构简单、巧妙。

需要说明的是,复合导流网通过专用设备将熔融后的粘接树脂涂布到导流网有孔隔离膜之间而形成;其中,编织/挤出导流网主要材质为pp或pe,有孔隔离膜主要材质是pe,粘接树脂主要材质是peva。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开孔件31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一机架311上的开孔辊轮312,在辊体的外表面设有矩阵式排列的凸点313,在开孔辊轮312内还设有对各凸点313进行加热升温的加热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压合辊件1和收卷辊件3实现了连续式生产加工,生产效率高,并利用内部通电加热矩阵式凸点313、凸点313在隔离膜基体上热成型出矩阵式分布的圆孔,避免了在圆孔边缘产生毛刺,提升了隔离膜的外观质量。

进一步,所述开孔辊轮312与所述压合辊件1以及收卷辊件3同向且同步转动。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上顶件32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311上的第一伸缩单元321、与所述第一伸缩单元321的上端固定连接的顶撑辊322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撑辊322两侧的导向轨道323,所述顶撑辊322的两端通过限位环324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轨道323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向轨道323,进而驱动顶撑辊322在传动件33的驱动下只能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伸缩单元321包括伸缩杆3211以及套设在所述伸缩杆3211外的弹簧3212。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杆3211起到对弹簧3212的支撑及导向作用。

进一步,如图5、图6所示,所述传动件33包括与所述开孔辊轮312同轴且固定连接的大齿轮331、转动设置在支架332上且与所述大齿轮331啮合设置的小齿轮333、偏心设置在所述小齿轮333上的转动轴334以及一端与所述转动轴334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环324转动连接的连杆335。

值得说明的是,相邻两组凸点313与开孔辊轮312的圆心形成角度为5°;并利用大齿轮331与小齿轮333啮合且齿牙配比,实现大齿轮331每转动5°,顶撑辊322完成一个往复上下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传动件33,使得开孔辊轮312每次由上一个完成打孔的凸点转动至下一个待完成打孔的凸点时,顶撑辊322沿竖直方向实现一个升降工作,一方面实现凸点313与顶撑辊322接触时打孔完全充分,且凸点313与顶撑辊322非接触时有空隔离膜自动输出;另一方面,两个工作连动性高,前后联系紧密,同时利用一个驱动力实现两个工作的连续,节省额外动力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件33设置两组,进而保证顶撑辊322的两端受到驱动一齐上下移动,进而实现顶撑辊322稳定的水平升降工作。

进一步,如图7所示,所述压合辊件1包括两组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二机架11上的压辊12。

工作过程:

首先隔离膜与导流网在压合辊件1处进行压合工作,复合导流网传送至开孔辊轮312,开孔辊轮312每转动5°,大齿轮331与小齿轮333啮合且大齿轮331驱动小齿轮333转动一圈,进而完成顶撑辊322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顶撑辊322时配合凸点313完成压孔工作;

完成打孔工作后的复合导流网传送至收卷辊件3进行收卷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