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0455发布日期:2021-10-09 11:1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启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启闭装置。进一步而言,本新型是关于一种具备电子驱动模块与非电驱动模块的启闭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卖场、校园、车站、健身房等公共场所,为了展示或暂时存放物品,橱窗柜、置物柜等会加装锁具以防止蓄意偷窃或无意误取。用于上述公共场锁的锁具,常见有钥匙锁及号码锁。钥匙锁需要搭配钥匙使用,号码锁必须记忆或记录密码,使用上较为不便。相较之下,指纹锁可由使用者自行设定开关用的指纹,在使用时提供指纹以感应/辨识即可,无需配备钥匙或记忆密码。
3.然而,如果电量耗尽,或指纹的感应/辨识出现问题,则指纹锁将无法开启。此外,对于需要特别开锁权限的状况,例如海关行李检查、公共场合置物柜管理等,指纹锁无法提供特殊权限。综上所述,现有指纹锁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启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遭遇到的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启闭装置包含壳体、位移限制件、电子驱动模块、以及非电驱动模块。位移限制件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内,且可相对壳体移动。电子驱动模块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内。非电驱动模块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内,并设置有手动件。其中,当电子驱动模块为解锁状态时,位移限制件可相对壳体移动。当电子驱动模块为上锁状态时,电子驱动模块可限制位移限制件相对壳体移动。当非电驱动模块为解锁状态时,非电驱动模块可通过手动件解除电子驱动模块对位移限制件相对壳体移动的限制。
6.在本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具有限位孔,位移限制件包含杆部以及弯钩部。杆部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内,杆部具有卡合部。弯钩部与杆部相连的另一端具有自由端,杆部可移动使自由端插入限位孔。电子驱动模块包含设置于壳体中的卡合件,当位移限制件移动至上锁位置且电子驱动模块为上锁状态时,卡合件可与卡合部卡合以限制位移限制件相对壳体移动。
7.在本新型的实施例中,电子驱动模块进一步包含耦接的指纹辨识模块及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壳体内。其中,指纹辨识模块可感应指纹供决定该电子驱动模块为解锁状态或上锁状态,当位移限制件移动至上锁位置且电子驱动模块为上锁状态时,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卡合件与卡合部卡合。当电子驱动模块为解锁状态时,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卡合件与卡合部解除卡合。
8.在本新型的实施例中,卡合件的底部具有卡合件受力部。第一驱动装置的顶部具有伸入卡合件受力部的驱动凸块,第一驱动装置可旋转使驱动凸块驱动卡合件移动。
9.在本新型的实施例中,位移限制件可沿z轴方向移动,卡合件可沿x轴方向移动,第一驱动装置可旋转使驱动凸块沿平行于x

y平面的平面旋转,其中x轴、y轴、及z轴为正交。
10.在本新型的实施例中,卡合件受力部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凹槽。
11.在本新型的实施例中,当非电驱动模块为解锁状态时,非电驱动模块可解除卡合件与卡合部的卡合。
12.在本新型的实施例中,非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一锁体以及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锁体设置于壳体内,具有锁杆。第二驱动装置部分设置于壳体内,具有位于相反端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可与锁杆的一端抵接,第二端部可与卡合件抵接,手动件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间且延伸至壳体外。当第一锁体为上锁状态时,锁杆限制第二驱动装置的移动。当第一锁体为解锁状态时,锁杆对第二驱动装置的移动的限制解除,第二驱动装置可移动使第二端部解除卡合件与卡合部的卡合。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卡合件具有卡合件延伸部。当卡合件卡合于卡合部,卡合件延伸部位于第二端部往锁杆移动的路径上。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位移限制件可沿z轴方向移动,当第一锁体为解锁状态时,第二驱动装置可沿z轴方向移动,第一端部抵接锁杆的一端使锁杆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端部抵接卡合件延伸部使卡合件沿 x轴方向移动,其中x轴、y轴、及z轴为正交。
15.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启闭装置,可避免电量耗尽或指纹的感应/辨识出现问题时无法开启的状况,从而得以解决现有技术所述及的问题。
16.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例示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主张的范围。
附图说明
17.图1a及1b为本实用新型启闭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18.图2a及2b为本实用新型启闭装置的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19.图3a及3b为本实用新型启闭装置中电子驱动模块为上锁状态的实施例示意图。
20.图4a至5b为本实用新型启闭装置中电子驱动模块为解锁状态的实施例示意图。
21.图6a至7b为本实用新型启闭装置中第二驱动装置移动解除卡合件与卡合部的卡合的实施例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启闭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
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4.100 壳体
25.100
’ꢀ
壳体
26.101 限位孔
27.102 孔
28.200 位移限制件
29.200
’ꢀ
位移限制件
30.210 杆部
31.211 卡合部
32.220 弯钩部
33.221 自由端
34.300 电子驱动模块
35.300
’ꢀ
电子驱动模块
36.310 卡合件
37.320 指纹辨识模块
38.340 第一驱动装置
39.344a 驱动凸块
40.400 非电驱动模块
41.400
’ꢀ
非电驱动模块
42.410 第一锁体
43.411 锁杆
44.411a 锁杆的一端
45.420 第二驱动装置
46.420a 第一端部
47.420b 第二端部
48.421 手动件
49.421
’ꢀ
手动件
50.900 启闭装置
51.900
’ꢀ
启闭装置
52.x x轴
53.y y轴
54.z z轴
具体实施方式
55.如图1a至2b所示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启闭装置900包含壳体100、位移限制件200、电子驱动模块300、以及非电驱动模块400。位移限制件200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内100,且可相对壳体100移动。电子驱动模块300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100内。非电驱动模块400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100内,且设置有手动件421。其中,当电子驱动模块300为解锁状态时,位移限制件200可相对壳体100移动。当电子驱动模块300为上锁状态时,电子驱动模块300可限制位移限制件200相对壳体100移动。当非电驱动模块400为解锁状态时,非电驱动模块400可通过手动件421解除电子驱动模块300对位移限制件200相对壳体100移动的限制。
56.进一步而言,在如图2a及2b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00具有限位孔101,位移限制件200为锁钩,包含杆部210以及弯钩部220。杆部21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0内,杆部210具有卡合部211。弯钩部220 与杆部210相连的另一端具有自由端221,杆部210可移动使自由端221插入限位孔101。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位移限制件200可根据设计、制造或使用需求而有不同变化,不限为锁钩。
57.如图2a及2b所示的实施例,电子驱动模块300包含设置于壳体100中的卡合件310,当位移限制件200移动至上锁位置(即自由端221 插入限位孔101)且电子驱动模块300为上锁状态时,卡合件310可与卡合部211卡合以限制位移限制件200相对壳体100移动。进一步而言,电子驱动模块300还包含指纹辨识模块320以及第一驱动装置340。指纹辨识模块 320可经由孔102暴露于壳体100之表面。第一驱动装置340,设置于壳体 100内,与指纹辨识模
块320耦接。其中,指纹辨识模块320为已知,可感应指纹供决定电子驱动模块300为解锁状态或上锁状态以使第一驱动装置 340做动,在此不另说明。如图3a及3b所示的实施例,当位移限制件200 移动至上锁位置且电子驱动模块300为上锁状态时,第一驱动装置340可驱动卡合件310与卡合部211卡合。如图4a及4b所示的实施例,当电子驱动模块300为解锁状态时,第一驱动装置340可驱动卡合件310与卡合部211 解除卡合。此时,如图5a及5b所示的实施例,杆部210可移动使自由端 221脱离限位孔101(参见图2a)。
58.更具体而言,如图2a及2b所示的实施例,卡合件310的底部具有卡合件受力部311。第一驱动装置340具有驱动凸块344a。第一驱动装置340可旋转使驱动凸块344a驱动卡合件310移动以与卡合部211卡合或解除卡合。
59.在上列实施例中,位移限制件200可沿z轴方向移动,卡合件310可沿x轴方向移动,第一驱动装置340可旋转使驱动凸块344a沿平行于x

y平面之平面旋转,其中x轴、y轴、及z轴为正交。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可根据设置、制造或使用需求调整各元件的配置及运动方向。
60.当非电驱动模块400为解锁状态时,非电驱动模块400可解除卡合件310与卡合部211的卡合。更具体而言,如图3a至3b所示的实施例,非电驱动模块400包含第一锁体410以及第二驱动装置420。第一锁体 410设置于壳体100内,具有锁杆411。第二驱动装置420部分设置于壳体 100(参见图2a)内,具有位于相反端的第一端部420a及第二端部420b。其中,第一端部420a可与锁杆411的一端411a抵接,第二端部420b可与卡合件310抵接。当第一锁体410为上锁状态时,锁杆411的移动受到限制,因而限制第二驱动装置420往下的移动。
61.如图6a至6b所示的实施例,当第一锁体410为解锁状态时,锁杆411可自由移动,故其对第二驱动装置420的移动的限制解除,第二驱动装置420可往下移动使第二端部420b解除卡合件310与卡合部211的卡合。进一步而言,卡合件310具有卡合件延伸部310b。当卡合件310卡合于卡合部211,卡合件延伸部310b位于第二端部420b往锁杆411移动的路径上。因此,当第一锁体410为解锁状态时,锁杆411对第二驱动装置420 的移动的限制解除,第二驱动装置420可往锁杆411移动,第二端部420b 由此可往锁杆411移动抵接卡合件延伸部310b,将卡合件310推离杆部210,从而解除卡合件310与卡合部211的卡合。而后,如图7a至7b所示的实施例,位移限制件200可移动使自由端221离开限位孔101。其中,手动件421 设置于第一端部420a及第二端部420b之间且延伸至壳体100外,手动件 421例如为拨块,便于使用者推动第二驱动装置420往锁杆411移动。
62.在上列实施例中,位移限制件200可沿z轴方向移动,当第一锁体410为解锁状态时,第二驱动装置420可沿z轴方向移动,第一端部 420a抵接锁杆411的一端411a使锁杆411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端部420b 抵接卡合件延伸部310b使卡合件310沿x轴方向移动,其中x轴、y轴、及z轴为正交。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可根据设置、制造或使用需求调整各元件的配置及运动方向。另一方面,第一锁体410不限为密码锁,可为钥匙锁或其他锁体。
63.在上述实施例中,启闭装置为挂锁,其中位移限制件为锁钩,电子驱动模块为指纹锁模块,非电驱动模块为号码锁模块。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根据设计、制造或使用需求,启闭装置可以为其他锁装置,并有不同的元件设置。如图8所示的不同实施例,启闭装置900’为行李箱锁,位移限制件200’为钩件,电子驱动模块300’为无线信号感应锁,非电驱动模块400’为钥匙锁模块,手动件421’为推片。当使用者使用卡片感应等方式让无线信号感应锁
为解锁状态时,钩件可移动让拉链头脱出;当无线信号感应锁为上锁状态时,无线信号感应锁可限制钩件相对壳体移动,从而限制拉链头脱出;当使用者以钥匙将钥匙锁解锁时,可通过推动推片解除无线信号感应锁对钩件移动的限制。
64.基于上述,本新型中的启闭装置,在电子驱动模块为上锁状态时,仍可通过非电驱动模块解除位移限制件移动的限制。因此,可避免电量耗尽或指纹的感应/辨识出现问题时无法开启的状况,对于需要特别开锁权限的状况,例如海关行李检查、公共场合置物柜管理等,还可提供特殊钥匙、密码等特殊权限,从而得以解决现有技术所述及的问题。
65.虽然前述的描述及图式已揭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必须了解到各种增添、许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不会脱离如所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本新型原理的精神及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体会,本新型可使用于许多形式、结构、布置、比例、材料、元件和组件的修改。因此,本文于此所揭示的实施例应被视为用以说明本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由后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并涵盖其合法均等物,并不限于先前的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