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除尘装置的扩散板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17794发布日期:2021-07-27 13:18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除尘装置的扩散板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除尘装置的扩散板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扩散板最大的特点是对光造成很大的干涉,不管原来的设计的配光曲线是多少度,只要光经扩散板它会使光束角变为160~176°,所以从侧面看,灯具的板面有层雾雾的感觉,扩散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切割成特定的尺寸,在切割过程产生粉尘,粉尘会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在生产中需要加装除尘装置,目前的除尘装置通常使用抽风式除尘,扩散板在切割过程中会产生静电,扩散板容易吸附粉尘,导致除尘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除尘装置通常使用抽风式除尘,扩散板在切割过程中会产生静电,扩散板容易吸附粉尘,导致除尘效果差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带有除尘装置的扩散板生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除尘装置的扩散板生产装置,包括裁切台,所述裁切台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裁切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第一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裁切刀片,所述裁切台对应裁切刀片的位置开设有通过孔,所述裁切刀片穿过通过孔并向外延伸,所述裁切台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对应裁切刀片的位置固定连通有除尘管,所述除尘管内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防护罩和裁切台上对称连接有除尘机构,所述裁切台上对称连接有输送机构;

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二驱动电机、转动杆、第一皮带轮、往复丝杆、第二皮带轮、皮带、连接孔、螺纹孔、移动块、移动杆、支撑板、除尘槽、软管、若干个除尘孔和若干束刷毛,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裁切台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所述转动杆通过联轴器连接在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皮带轮固定套接在转动杆上,所述往复丝杆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防护罩的外壁上,所述第二皮带轮固定连接在往复丝杆的一端,所述皮带连接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所述螺纹孔开设在移动块上,所述往复丝杆穿过螺纹孔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移动杆固定连接在移动块的底部,所述防护罩对应移动杆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移动杆穿过连接孔并与连接孔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移动杆远离移动块的一端,所述除尘槽开设在固定板的一侧,所述软管固定连接在固定板对应除尘槽的槽口位置,所述软管的一端固定连通在除尘管上,若干个除尘孔均匀等距的开设在除尘槽靠近裁切台的一侧槽壁上,若干束刷毛均匀等距的固定连接在固定板靠近裁切台的一侧板壁上。

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移动槽、驱动辊和传送带,移动槽开设在裁切台上,所述转动杆延伸至移动槽内并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在移动槽的槽壁上,所述驱动辊固定套接转动杆上,所述移动槽的槽壁上均匀等距的转动连接有若干根转动辊,所述传送带连接在驱动辊和转动辊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远离裁切台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t型滑块,所述防护罩对应t型滑块位置的内壁上开设有t型滑槽,两个所述t型滑块均滑动连接在t型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移动杆、防护罩、裁切台、支撑腿和若干束刷毛的材料均为不锈合金材质,所述刷毛为软铝丝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固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上固定连接有散热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除尘装置的扩散板生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带有除尘装置的扩散板生产装置,通过设置固定板、第二驱动电机、转动杆、第一皮带轮、往复丝杆、第二皮带轮、皮带、连接孔、螺纹孔、移动块、移动杆、支撑板、除尘槽、软管、若干个除尘孔和若干束刷毛组成一个除尘机构,可以将扩散板上的粉尘刷下,防止粉尘吸附在扩散板上,除尘效果好,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扩散板上的粉尘刷下,防止粉尘吸附在扩散板上,除尘效果好,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除尘装置的扩散板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裁切台、2支撑腿、3第一驱动电机、4除尘机构、401固定板、402第二驱动电机、403转动杆、404第一皮带轮、405往复丝杆、406第二皮带轮、407皮带、408连接孔、409螺纹孔、410移动块、411移动杆、412支撑板、413除尘槽、414软管、415除尘孔、416刷毛、5输送机构、51移动槽、52驱动辊、53传送带、6散热片、7裁切刀片、8通过孔、9防护罩、10除尘管、11气泵、12t型滑槽、13t型滑槽、14稳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带有除尘装置的扩散板生产装置,包括裁切台1,裁切台1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裁切台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3,第一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远离第一驱动电机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裁切刀片7,裁切台1对应裁切刀片7的位置开设有通过孔8,裁切刀片7穿过通过孔8并向外延伸,裁切台1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罩9,防护罩9对应裁切刀片7的位置固定连通有除尘管10,除尘管10内固定连接有气泵11,防护罩9和裁切台1上对称连接有除尘机构4,裁切台1上对称连接有输送机构5;

除尘机构4包括固定板401、第二驱动电机402、转动杆403、第一皮带轮404、往复丝杆405、第二皮带轮406、皮带407、连接孔408、螺纹孔409、移动块410、移动杆411、支撑板412、除尘槽413、软管414、若干个除尘孔415和若干束刷毛416,支撑板412固定连接在裁切台1的一侧,第二驱动电机402固定连接在支撑板412上,转动杆403通过联轴器连接在第二驱动电机402的输出端,第一皮带轮404固定套接在转动杆403上,往复丝杆405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防护罩9的外壁上,第二皮带轮406固定连接在往复丝杆405的一端,皮带407连接在第一皮带轮404和第二皮带轮406上,螺纹孔409开设在移动块410上,往复丝杆405穿过螺纹孔409并与螺纹孔409螺纹连接,移动杆411固定连接在移动块410的底部,防护罩9对应移动杆411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408,移动杆411穿过连接孔408并与连接孔408滑动连接,固定板401固定连接在移动杆411远离移动块410的一端,除尘槽413开设在固定板401的一侧,软管414固定连接在固定板401对应除尘槽413的槽口位置,软管414的一端固定连通在除尘管10上,若干个除尘孔415均匀等距的开设在除尘槽413靠近裁切台1的一侧槽壁上,若干束刷毛416均匀等距的固定连接在固定板401靠近裁切台1的一侧板壁上,将板材放置在裁切台1上,通过传送机构5带动板材移动,第一驱动电机3带动裁切刀片7转动,裁切刀片7将板材裁切,启动第二驱动电机402,第二驱动电机402带动转动杆403转动,转动杆403带动第一皮带轮404转动,第一皮带轮404带动皮带407转动,皮带407带动第二皮带轮406转动,第二皮带轮406带动往复丝杆405转动,移动块410在往复丝杆405上做往复移动,移动块410带动移动杆411移动,移动杆411带动固定板401反复移动,固定板401带动刷毛416反复移动,刷毛416将板材上的粉尘刷起,通过除尘孔415、除尘槽413、软管414、除尘管10和气泵11抽走,可以将扩散板上的粉尘刷下,防止粉尘吸附在扩散板上,除尘效果好,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输送机构5包括移动槽51、驱动辊52和传送带53,移动槽51开设在裁切台1上,转动杆403延伸至移动槽51内并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在移动槽51的槽壁上,驱动辊52固定套接转动杆403上,移动槽51的槽壁上均匀等距的转动连接有若干根转动辊,传送带53连接在驱动辊52和转动辊上,可以带动扩散板移动,使用更方便,生产效率高。

固定板401远离裁切台1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t型滑块12,防护罩9对应t型滑块12位置的内壁上开设有t型滑槽13,两个t型滑块12均滑动连接在t型滑槽13内,使固定板401更稳固,固定板401不易晃动。

固定板401、移动杆411、防护罩9、裁切台1、支撑腿2和若干束刷毛416的材料均为不锈合金材质,刷毛416为软铝丝设置,可以将静电导出,防止粉尘重新吸附在扩散板上,刷毛416不易磨损,不会将扩散板划伤。

支撑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固板14,使支撑腿2更稳固,不易晃动。

第一驱动电机3上固定连接有散热片6,可以将第一驱动电机3的热量及时散热出去,第一驱动电机3不易高温损坏。

本实用新型中,将板材放置在裁切台1上,通过传送机构5带动板材移动,第一驱动电机3带动裁切刀片7转动,裁切刀片7将板材裁切,启动第二驱动电机402,第二驱动电机402带动转动杆403转动,转动杆403带动第一皮带轮404转动,第一皮带轮404带动皮带407转动,皮带407带动第二皮带轮406转动,第二皮带轮406带动往复丝杆405转动,移动块410在往复丝杆405上做往复移动,移动块410带动移动杆411移动,移动杆411带动固定板401反复移动,固定板401带动刷毛416反复移动,刷毛416将板材上的粉尘刷起,通过除尘孔415、除尘槽413、软管414、除尘管10和气泵11抽走,可以将扩散板上的粉尘刷下,防止粉尘吸附在扩散板上,除尘效果好,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