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门驱动装置及塞拉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8277发布日期:2021-07-20 16:4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塞拉门驱动装置及塞拉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塞拉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塞拉门驱动装置及塞拉门。



背景技术:

目前,公交车门、地铁门或高铁门通常使用塞拉门,塞拉门封闭性良好,占用空间少,使得整体车型美观大方,塞拉门的门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塞拉门的安全性和封闭性,为了提高塞拉门的安全性,领域内的研究人员主要将研究的对象放在塞拉门锁的结构上。

目前使用的塞拉门锁结构通常是在车门关闭时,通过车架上的一个导槽,将门锁上的一个导轮导入该导槽内,通过这个导槽来限制门锁的移动,而门锁固定在车门上,这样就限制车门的移动,从而达到锁门的目的。一方面,这种门锁结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路面坑坑洼洼的情况时有出现,门锁上的导轮会在导槽内来回滚动,这样会导致车门封闭性较差,在高速运行时气流会从门缝中进入车内,影响乘客乘车体验;震动较大时甚至会出现导轮从导槽内原路返回滑出的现象,这样就导致车门会被自动打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这种门锁结构中,其动力源固定在门框上,动力源的驱动端固定在导轮上,在车门关闭或打开时,动力源施加的力全部施加到导轮上,导轮是唯一的受力点,容易由于应力集中导致导轮受损加速,且由于只有这个受力点,在关门或开门时,无法保证两侧的门板绝对同步,这样就会导致两侧们关闭或打开时不能保证绝对的平衡,容易造成门板晃动。

为了解决上述安全隐患的问题,普遍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增加一个气缸或者电机在车门关闭后拉住导轮,使导轮被限制在导槽内,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在车门关闭后一直需要一个较大的拉力对导轮进行限位;而上述关门或开门时不平稳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不符合当今社会绿色环保的理念。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塞拉门驱动装置及塞拉门,本塞拉门驱动装置中通过设置连轴驱动机构和变换塞拉门动力源的安装位置,就能够将原本集中在导轮上的力分散到导轮及其两侧的连轴驱动机构中,使得塞拉门在打开或关闭时,两侧的门板能够保证绝对的同步打开或关闭,非常平稳可靠,有效避免出现导轮自动脱离导槽的现象,而且能够大大降低导轮的损毁,节省动力,绿色环保。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塞拉门驱动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组连轴驱动机构,两组所述连轴驱动机构通过滑杆固定连接、通过拉杆转动连接,所述滑杆上套设有至少一个滑动套管,其中一个所述滑动套管上转动连接的导轮限位在所述基座上的导槽内;塞拉门的动力源固定在所述拉杆上,且所述动力源的驱动端与连接有所述导轮的滑动套管固定连接;所述连轴驱动机构能够在所述动力源的驱动下,相对所述基座做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连轴驱动机构中,滑动支架通过所述滑杆固定连接,驱动臂通过所述拉杆转动连接;两组所述连轴驱动机构中,至少一组中的滑动支架通过导向机构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能够在外力和所述导向机构的作用下相对所述基座作往复运动;所述驱动臂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臂的中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支架转动连接。在动力源拉动或推动拉杆时,拉杆与两侧连轴驱动机构中的驱动臂之间的转动连接点远离或靠近连接臂与滑动支架之间的转动连接点,进而驱动臂绕其与基座之间的转动连接点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连接臂绕其与驱动臂之间的转动连接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进而迫使滑动支架在导向机构的作用下相对基座作往复运动;当滑动支架在导向机构的导向下移动到极限位置时,两侧的连轴驱动机构均处于自锁状态,此时拉杆与驱动臂的转动连接点、驱动臂与基座的转动连接点、驱动臂与连接臂的转动连接点以及连接臂与滑动支架的转动连接点四点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此时即使释放拉杆上的动力源的外力,上述四点由于位于同一直线上也不会轻易的脱离该直线;而设置在滑动套筒上的导轮是与滑动套筒一同沿滑杆移动的,而滑杆又是与两侧的滑动支架为一体结构,所以当门板关闭时,导轮刚好位于导槽内,刚好上述四点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就可以在门板关闭时,可以释放动力源的拉力或推力,或者动力源只需施加较小的拉力或推力就能够保证上述四点不脱离同一直线,就能够有效防止导轮从导槽内滑出,起到有效的车门自锁效果,节省动力,绿色环保。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为导向轮或导向块,所述导向轮或导向块安装在所述滑动支架上,且所述导向轮或导向块限位在所述基座上的开设的支架导槽内;在所述动力源的驱动和所述支架导槽的导向作用下,所述导向轮或导向块能够在所述支架导槽内作往复运动。动力源拉动或推动拉杆时,通过驱动臂驱动连接臂,进而驱动滑动支架在滑动滚轮或导向块以及支架导槽的配合下,相对基座上下往复直线运动,进而两组连轴驱动机构、拉杆、动力源、滑杆、滑动套筒以及导轮能够绝对同步相对基座上下往复直线运动,保证两侧门板打开或闭合绝对同步,有效保证关闭或打开门板时的两侧门板的平衡性;实际应用中,至少一组连轴驱动机构设置导向轮或导向块与支架导槽配合,也可以两组连轴驱动机构中都设置导向轮或导向块和支架导槽配合。

优选地,所述支架导槽为腰型槽。腰型的支架导槽使得滑动支架上的导向轮或导向块能够沿支架导槽作直线往复运动。

优选地,靠近所述导轮的一组所述连轴驱动机构中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拉杆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臂的两侧;所述拉杆与所述驱动臂的转动连接点向一侧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限位块抵住所述驱动臂与所述拉杆的转动连接点一侧;所述拉杆与所述驱动臂的转动连接点向另一侧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驱动臂互不接触。限位块的设置使得当拉杆与驱动臂的转动连接点向一侧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此时门板关闭),限位块抵住驱动臂与拉杆的转动连接点的一侧;假如使用的动力源为驱动气缸,则此时拉杆与驱动臂的转动连接点、驱动臂与基座的转动连接点、驱动臂与连接臂的转动连接点以及连接臂与滑动支架的转动连接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此时通过限位块抵住驱动臂与拉杆的转动连接点的一侧则可以将上述四点保持在同一直线,即使释放拉杆上的动力源的外力,上述四点由于位于同一直线上也不会轻易的脱离该直线;而设置在滑动套筒上的导轮是与滑动套筒一同沿滑杆移动的,而滑杆又是与两侧的滑动支架为一体结构,所以当门板关闭时,导轮刚好位于导槽内,刚好上述四点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就可以在门板关闭时,可以释放动力源的拉力或推力,或者动力源只需施加较小的拉力或推力就能够保证上述四点不脱离同一直线,就能够有效防止导轮从导槽内滑出,起到有效的车门自锁效果,节省动力,绿色环保;假如使用的动力源为驱动电机,上述四点要超过上述直线后向限位块一侧倾斜一点,这样驱动电机才具有自锁功能,此时将限位块抵在驱动臂与拉杆的转动连接点的一侧,也能够起到有效的车门自锁效果。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上。这样设计后,限位块的与驱动臂之间的间距可调,在门板关闭后,若动力源为驱动气缸,则通过调节调节螺栓调节限位块在上述四点刚好位于同一直线时抵住驱动臂与拉杆的转动连接点;若动力源为驱动电机,则通过调节调节螺栓调节限位块在上述四点刚刚超过上述直线后抵住驱动臂与拉杆的转动连接点。进一步地,两组所述连轴驱动机构中的滑动支架一侧还分别安装有滑动滚轮,所述滑动滚轮与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滑轨配合。滑动滚轮和滑轨的设置是为了使得两侧的连轴驱动机构的往复直线运动更加平稳。

优选地,所述滑轨为u型滑轨。

进一步地,若所述滑动套管为两个,则所述塞拉门为双塞拉门,则所述塞拉门驱动装置还包括拉丝和分别固定在两组所述连轴驱动机构上的两个拉丝轮,所述拉丝的两端分别绕过后与两个所述拉丝轮后与其中一个所述滑动套管连接。本塞拉门驱动装置既可以是单塞拉门驱动装置,也可以是双塞拉门驱动装置,单塞拉门驱动装置上只需要增加一根拉丝、两个拉丝轮以及一个滑动套筒既可以变成双塞拉门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动力源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固定在所述拉杆上,其伸缩杆与连接有所述导轮的滑动套管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动力源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拉杆上,其输出轴上固定有丝杠,丝杠上螺纹连接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与连接有所述导轮的滑动套管固定连接。驱动电机正转或反转带动丝杆正转或反转,进而丝杠螺母带动连接有导轮的滑动套管沿滑杆右移或左移或右移,进而导轮移入或移出导槽。

进一步地,若所述动力源为驱动电机,则塞拉门总成中还包括应急解锁气缸,所述应急解锁气缸固定在所述拉杆上,其伸缩杆上固定的解锁弹簧与所述丝杠平行且正对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滑动套管的固定连接片设置。正常情况下,当塞拉门关闭后,应急解锁气缸收缩,解锁弹簧一直处于被固定连接片压缩的状态,当遇到紧急情况驱动电机没电且门板又是关闭状态时,驱动电机无法带动丝杠反转,就无法通过丝杠螺母带动连接有导轮的滑动套管沿滑杆平移,无法将导轮从导槽内移出,但是驱动电机没电时不会自锁,此时就可以通过手动拉动应急解锁气缸,其伸缩杆上被压缩的解锁弹簧就会迅速推开伸出推动固定连接片,进而推动丝杠螺母沿丝杠向远离驱动电机的方向移动,进而丝杠螺母带动连接有导轮的滑动套管移动至导轮从导槽内移出,此时车内的乘客就可以推开两侧门板逃生。

优选地,所述滑杆与所述拉杆相互平行。这样设计才能实现滑杆、拉杆、两组连轴驱动机构、滑动套管、动力源以及导轮同进同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塞拉门,包括上述的塞拉门驱动装置。

工作原理:本塞拉门驱动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动力源的驱动端拉动或推动至少一个滑动套管时,滑动套管沿滑杆分别滑动,进而导轮移入或移出导槽。与此同时,动力源也会对拉杆具有与对滑动套管相对的作用力,带动拉杆拉动或推动两侧连轴驱动机构连同滑杆相对基座做往复运动;在上述双重作用下,滑动套管通过携门架带动门板关闭或打开。

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塞拉门驱动装置具有如下优势:

(1)由于本塞拉门驱动装置中的动力源是固定在拉杆上且其驱动端与滑动套管固定连接的,所以在动力源拉动或推动滑动套管将其沿滑杆滑动以关闭或打开门板的同时,动力源也会跟随两侧的连轴驱动机构一起相对基座做往复运动,这样就导致动力源在拉动或推动滑动套管移动的同时,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动力源还会拉动或推动拉杆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这就使得在关闭或打开门板时,动力源向滑动套管施加的力(即动力源向导轮施加的力)不会仅仅被施加到导轮上,而且会向两侧的连轴驱动机构上分散,能够大大降低导轮的损毁,节省动力,绿色环保。

(2)由于本塞拉门驱动装置的结构设置,两侧的连轴驱动机构、中间的导轮、滑杆、拉杆以及动力源均能够绝对同步相对基座做往复运动,使得分散到导轮和两侧的连轴驱动机构上的力能够在三点保持平衡,从而保证了本塞拉门在关闭或打开时能够非常平稳。

(3)将本塞拉门驱动装置应用到塞拉门中,由于塞拉门上的导轮能够与滑动支架同步相对基座作往复运动,当门板在连轴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关闭时,导轮刚好位于导槽内,若动力源为驱动气缸,此时刚好上述四点位于同一直线上,若动力源为驱动电机,上述四点则刚刚超过上述直线,这样就可以在门板关闭时,可以释放拉杆上的拉力或推力(驱动源为驱动电机时),就能够实现车门自锁效果;或者只需施加较小的拉力或推力在拉杆上(驱动源为驱动气缸),就能够保证上述四点不脱离同一直线,就能够有效防止导轮从导槽内滑出,起到有效的车门自锁效果,节省动力,绿色环保。

(4)本塞拉门驱动装置既可以是单塞拉门驱动装置,也可以是双塞拉门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双塞拉门驱动装置关闭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虚线圈s1内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虚线圈s2内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双塞拉门驱动装置打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虚线圈s1内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虚线圈s2内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双塞拉门驱动装置安装到双塞拉门上后关闭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虚线圈s1内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虚线圈s2内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双塞拉门驱动装置关闭时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11为图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双塞拉门驱动装置打开时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13为图1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连轴驱动机构在门板完全关闭时的俯视图;

图15为连轴驱动机构在门板半开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16为连轴驱动机构在门板完全打开时的俯视图;

图17为动力源为驱动电机时的双塞拉门驱动装置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为中虚线圈s1内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动力源为驱动电机时的双塞拉门驱动装置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基座1、支架导槽101、导槽102、滚轮导槽103、连轴驱动机构2、滑动支架201、驱动臂202、连接臂203、限位块204、调节螺栓205、滑杆3、拉杆4、滑动套管5、拉丝6、拉丝轮7、导轮8、驱动气缸9、携门架10、门板11、滑动滚轮12、滑轨13、导向轮或导向块14、驱动电机21、丝杠22、丝杠螺母23、应急解锁气缸24、固定连接片25、解锁弹簧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塞拉门驱动装置,如图1至6、10至16所示,主要由基座1、两组连轴驱动机构2、滑杆3、拉杆4、两个滑动套管5、拉丝6、两个拉丝轮7、导轮8以及动力源和携门架10组成。

两组连轴驱动机构2分别安装在基座1上部两端,两组连轴驱动机构2主要由滑动支架201、驱动臂202、连接臂203和滑动支架204组成,两组连轴驱动机构2中的滑动支架201通过滑杆3固定连接、驱动臂202通过拉杆4转动连接,滑杆3与拉杆4相互平行。每组连轴驱动机构2中,有一组中的滑动支架201通过导向机构安装在基座1上,并能够在外力和导向机构的作用下相对基座1作往复运动,导向机构为导向轮或导向块14,导向轮或导向块14安装在滑动支架201上,且导向轮或导向块14限位在基座1上的开设的腰型支架导槽101内;在动力源的驱动和支架导槽101的导向作用下,导向轮或导向块14能够在支架导槽101内作往复运动。两组连轴驱动机构2中的滑动支架201一侧还分别安装有滑动滚轮12,滑动滚轮12与设置在基座1上的u型滑轨13配合。连轴驱动机构2中的驱动臂202的一端与基座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拉杆4转动连接;连接臂203的一端与驱动臂202的中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支架201转动连接。靠近导轮8的一组连轴驱动机构2中还包括通过调节螺栓205固定在基座1上的限位块204,且限位块204与拉杆4分别位于驱动臂202的两侧。

拉杆4与驱动臂202的转动连接点向一侧运动到极限位置时,限位块204抵住驱动臂202与拉杆4的转动连接点一侧;此时,拉杆4与驱动臂202的转动连接点、驱动臂202与基座1的转动连接点、驱动臂202与连接臂203的转动连接点以及连接臂203与滑动支架201的转动连接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拉杆4与驱动臂202的转动连接点向另一侧运动到极限位置时,限位块204与驱动臂202互不接触。

滑杆3上套设有两个滑动套管5,拉丝6的两端分别绕过固定在两个滑动支架201上的两个拉丝轮7后与两个滑动套管5连接;其中一个滑动套管5上转动连接的导轮8限位在基座1上的导槽102内,两个滑动套管5上分别通过携门架10固定连接有门板11;塞拉门的动力源固定在拉杆4上,动力源优选使用驱动气缸和驱动电机,若动力源为驱动气缸9,驱动气缸9固定在拉杆4上,其伸缩杆与连接有导轮8的滑动套管5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的塞拉门驱动装置应用在双塞拉门上时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7至9):

将基座1固定到双塞拉门的门框20上,将两侧门板11的上部通过携门架10固定在两个滑动套管5上,在两侧门板11需要关闭时,通过驱动气缸9的驱动端拉动一侧的滑动套管5,两侧的滑动套管5在拉丝6的作用下沿滑杆3分别相对滑动,进而导轮8跟随滑动套管5并在导槽102的导向作用下移入导槽102。与此同时,驱动气缸9也会对拉杆4具有与对连接有导轮8的滑动套管5相对的作用力,带动拉杆4推动两侧连轴驱动机构2连同滑杆3做靠近车内侧的直线移动,具体过程如下:

驱动气缸9带动拉杆4与两侧连轴驱动机构2中的驱动臂202之间的转动连接点靠近连接臂203与滑动支架201之间的转动连接点,进而驱动臂202绕其与基座1之间的转动连接点顺时针旋转、连接臂203绕其与驱动臂202之间的转动连接点逆时针旋转,进而迫使一侧连轴驱动机构2中的滑动支架201在导向轮14与支架导槽101以及滑动滚轮12与滑轨13的双重导向作用下、另一侧连轴驱动机构2中的滑动支架201在滑动滚轮12与滑轨13的作用下相对支架导槽101向车内侧做直线移动;而设置在滑动套管5上的导轮8和携门架10都是与滑动套管5一同沿滑杆3移动的,而滑杆3、拉杆4又是与两侧的滑动支架201连接在一起,所以当滑动支架201移动到支架导槽101靠近车内侧的极限位置时,滑杆3、拉杆4、驱动气缸9、滑动套管5及其上的导轮8和携门架10,以及固定在携门架10下方两侧门板11均会随滑动支架201一起向靠近车内侧作直线移动,在上述双重作用下,两侧门板11实现关闭。

在上述过程中,当滑动支架201的导向轮14移动到支架导槽101靠近车内侧的极限位置时,两侧的连轴驱动机构2均处于自锁状态,此时拉杆4与驱动臂202的转动连接点、驱动臂202与基座1的转动连接点、驱动臂202与连接臂203的转动连接点以及连接臂203与滑动支架201的转动连接点四点均位于同一直线上,限位块204刚好抵住拉杆4与驱动臂202的转动连接点一侧,此时即使释放拉杆4上的驱动气缸9的外力,上述四点由于位于同一直线上也不会轻易的脱离该直线,这样在门板11关闭时,就可以释放驱动气缸9的拉力,或者驱动气缸9只需施加较小的拉力就能够保证上述四点不脱离同一直线,就能够有效防止导轮8从导槽102内滑出,起到有效的车门自锁效果,节省动力,绿色环保。

在本塞拉门驱动装置中的两侧门板11需要打开时,通过驱动气缸9的驱动端推动一侧的滑动套管5,两侧的滑动套管5在拉丝6和拉丝轮7的作用下沿滑杆3分别相向滑动,进而导轮8跟随滑动套管5并在导槽102的导向作用下移出导槽102。与此同时,驱动气缸9也会对拉杆4具有与对滑动套管5相对的作用力,带动拉杆4推动两侧连轴驱动机构2连同滑杆3向远离车内侧的直线移动,具体过程如下:

驱动气缸9带动拉杆4与两侧连轴驱动机构2中的驱动臂202之间的转动连接点远离连接臂203与滑动支架201之间的转动连接点,进而驱动臂202绕其与基座1之间的转动连接点逆时针旋转、连接臂203绕其与驱动臂202之间的转动连接点顺时针旋转,进而迫使一侧连轴驱动机构2中的滑动支架201在导向轮14与支架导槽101以及滑动滚轮12与滑轨13的双重导向作用下、另一侧连轴驱动机构2中的滑动支架201在滑动滚轮12与滑轨13的作用下相对支架导槽101向车外侧做直线移动;当滑动支架201移动到支架导槽101远离车内侧的极限位置时,滑杆3、拉杆4、驱动气缸9、滑动套管5及其上的导轮8和携门架10,以及固定在携门架10下方两侧门板11均会随滑动支架201一起向远离车内侧作直线移动,在上述双重作用下,两侧门板11实现打开。

由于本塞拉门驱动装置中的驱动气缸9是固定在拉杆4上且其驱动端与滑动套管5固定连接的,所以在驱动气缸9拉动或推动一侧滑动套管5将两侧滑动套管5沿滑杆3相对或相向滑动以关闭或打开门板11的同时,驱动气缸9也会跟随两侧的连轴驱动机构2中的滑动支架201一起相对基座1做往复运动,这样就导致驱动气缸9在拉动或推动滑动套管5移动的同时,根据力的相互作用,驱动气缸9还会拉动或推动拉杆4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这就使得在关闭或打开两侧门板11时,驱动气缸9向滑动套管5施加的力(即驱动气缸9向导轮8施加的力)不会仅仅被施加到导轮8上,而且会向两侧的连轴驱动机构2上分散,且由于本塞拉门驱动装置的结构设置,两侧的连轴驱动机构2、中间的导轮8、滑杆3、拉杆4以及驱动气缸9均能够同时相对基座1做往复运动,使得分散到导轮8和两侧的连轴驱动机构2上的力能够在三点保持平衡,从而保证了本塞拉门在关闭或打开时能够非常平稳。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单塞拉门驱动装置,与实施方式1中的双塞拉门驱动装置的结构大致相同,只需要将双塞拉门驱动装置中的一个滑动套管、拉丝和两个拉丝轮去掉即可,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实施方式1中的塞拉门总成中,动力源是驱动气缸9,而本实施方式中,动力源为驱动电机21。

如图17和18所示,驱动电机21固定在拉杆4上,其输出轴上固定有丝杠22,丝杠22上螺纹连接有丝杠螺母23,丝杠螺母23与连接有导轮8的滑动套管5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1的正转或反转带动丝杠22正转或反转,进而丝杠螺母23带动连接有导轮8的滑动套管5沿滑杆3右移或左移或右移,进而导轮8移入或移出导槽102。同理,由于驱动电机21固定在拉杆4上,驱动电机21也会对拉杆4具有与对连接有导轮8的滑动套管5相对的作用力,带动拉杆4推动两侧连轴驱动机构2连同滑杆3向远离车内侧做直线移动。

与动力源为驱动气缸9不同的是,动力源为驱动电机21时,当门板11关闭时,拉杆4与驱动臂202的转动连接点、驱动臂202与基座1的转动连接点、驱动臂202与连接臂203的转动连接点以及连接臂203与滑动支架201的转动连接点四点要超过上述同一直线时,驱动电机21才能达到自锁效果,即动力源为驱动电机21时,门板11关闭时上述四点并不是位于同一直线,而是刚刚超过上述同一直线后由限位块204抵住驱动臂202与拉杆4的转动连接点限位。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3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实施方式3中的塞拉门总成中,当塞拉门关闭后出现紧急情况至使驱动电机21没电时,丝杠22无法反转,无法通过丝杠螺母23带动连接有导轮8的滑动套管5沿滑杆3平移,无法将导轮8从导槽102内移出,导致车内的乘客逃生困难。而本实施方式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具体地说,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塞拉门总成中还包括应急解锁气缸24,应急解锁气缸24固定在拉杆4上,其伸缩杆上固定的解锁弹簧26与丝杠22平行且正对丝杠螺母23与滑动套管5的固定连接片25设置。

当塞拉门关闭后出现紧急情况至使驱动电机21没电无法开门时,就可以通过手动拉动应急解锁气缸24,其伸缩杆上被压缩的解锁弹簧26就会迅速推开固定连接片25,进而推动丝杠螺母23沿丝杠22向远离驱动电机21的方向移动,进而丝杠螺母23带动连接有导轮8的滑动套管5移动至导轮8从导槽102内移出,此时车内的乘客就可以推开两侧门板11逃生。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3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