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柜体翻转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1825发布日期:2021-08-24 12:0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柜体翻转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柜体翻转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卧式大型冷藏冷冻柜分为平柜口和弧形柜口结构,发泡时通常采用正向柜口侧向上发泡方式,发泡后需要对柜体进行180度翻转使柜口向下便于后工序操作。

现有技术中卧式大型冷藏冷冻柜180度翻转采用的翻转设备,虽然能够实现大型柜体的翻转,但是由于柜体较重,由此在翻转的过程中会出现晃动等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柜体翻转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柜体翻转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无法稳定的实现大型柜体翻转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柜体翻转设备,包括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的两端相对设置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

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

第一配重组件,所述第一配重组件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两侧;

第一夹紧翻转装置,所述第一夹紧翻转装置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配重组件之间;在柜体翻转前,所述第一夹紧翻转装置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配重组件相接且能够同步向上移动;在柜体翻转后,所述第一夹紧翻转装置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配重组件相接且能够同步向下移动;

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

第二配重组件,所述第二配重组件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两侧;

第二夹紧翻转装置,所述第二夹紧翻转装置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配重组件之间;在柜体翻转前,所述第二夹紧翻转装置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配重组件相接且同步向上移动;在柜体翻转后,所述第二夹紧翻转装置与另一个所述第二配重组件相接且同步向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包括第一配重块和第一承重件,所述第一配重块与所述第一承重件之间通过第一链条进行连接;且在柜体向上或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一承重件与所述第一夹紧翻转装置相接;

所述第二配重组件包括第二配重块和第二承重件,所述第二配重块与所述第二承重件之间通过第二链条进行连接;且在柜体向上或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承重件与所述第二夹紧翻转装置相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包括,

第一翻转组件,所述第一翻转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且与所述第一配重组件相对应设置;

第一夹紧组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与所述第一翻转组件固定相接,且能够随着所述第一翻转组件的转动而转动;

所述第二夹紧翻转装置包括,

第二翻转组件,所述第二翻转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且与所述第二配重组件相对应设置;

第二夹紧组件,所述第二夹紧组件与所述第二翻转组件固定相接,且能够随着所述第二翻转组件的转动而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转组件包括,

第一翻转动力件,所述第一翻转动力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

第一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与所述第一翻转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接,且在所述第一翻转动力件的带动下,实现来回转动;

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一转动臂固定相接;且在柜体上下移动时,所述第一卡接件卡于所述第一承重件上;

所述第二翻转组件包括,

第二翻转动力件,所述第二翻转动力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

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二转动臂与所述第二翻转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接,且在所述第二翻转动力件的带动下,实现来回转动;

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卡接件与所述第二转动臂固定相接;且在柜体翻转时,所述第二卡接件卡于所述第二承重件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滚动轮,所述第一链条搭接于所述第一滚动轮上;且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重件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配重块相接;

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滚动轮,所述第二链条搭接于所述第二滚动轮上;且所述第二链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承重件相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配重块相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包括,

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转动臂固定相接,且能够随着所述第一转动臂的转动而转动;

第一夹紧件,所述第一夹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包括,

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转动臂固定相接,且能够随着所述第一转动臂的转动而转动;

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二夹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优选的,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沿着所述承载台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滑动件使得所述第一安装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

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滑动件使得所述第二安装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体翻转设备,其包括承载台,承载台的两端相对设置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通过在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上分别设置第一配重组件和第二配重组件,且第一配重组件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两侧;第二配重组件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两侧。

同时,第一夹紧翻转装置设置于两个第一配重组件之间,第二夹紧翻转装置设置于两个第二配重组件之间。在柜体翻转前,第一夹紧翻转装置与其中一个第一配重组件相接,第二夹紧翻转装置与第二配重组件相接,且同步向上移动;在柜体翻转后,第一夹紧翻转装置与另一个第一配重组件相接,第二夹紧翻转装置与另一个第二配重组件相接,且同步向下移动,从而消除了夹紧翻转装置的自重;由此,使得配重组件对两个夹紧翻转装置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避免了因柜体较重而导致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过程不稳定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无法稳定的实现大型柜体翻转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箱体翻转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箱体翻转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箱体翻转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箱体翻转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3;

以上各图中:

1、承载台;11、滑轨;12、第一安装架;13、第二安装架;

2、第一翻转组件;21、第一翻转动力件;211、第一电机;212、第一传动轮;22、第一转动臂;

3、第一夹紧组件;31、第一安装板;32、第一夹紧件;

4、第二翻转组件;41、第二翻转动力件;411、第二电机;412、第二传动轮;42、第二转动臂;

5、第二夹紧组件;51、第二安装板;52、第二夹紧件;

6、第一配重组件;61、第一配重块;62、第一承重件;63、第一滚动轮;

7、第二配重组件;71、第二配重块;72、第二承重件;73、第二滚动轮;

8、传送台;9、调节机构;91、调节架;911、底板;912、支撑板;92、滚动调节件;93、升降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无法简单有效的实现大型柜体翻转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体翻转设备,其包括承载台,承载台上滑动设置有夹紧翻转机构,该夹紧翻转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和第二夹紧翻转装置,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包括第一翻转组件和第一夹紧组件,第一夹紧组件与第一翻转组件相接,且能够随着第一翻转组件的转动而转动;第二夹紧翻转装置包括第二翻转组件和第二夹紧组件,第二夹紧组件与第二翻转组件相接,且能够随着第二翻转组件的转动而转动。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柜体能够放置于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和第二夹紧翻转装置之间,当柜体需要翻转时,第一夹紧翻转装置与第二夹紧翻转装置均朝向柜体处移动,直至第一夹紧组件与第二夹紧组件夹紧柜体两侧的外壁,然后第一翻转组件与第二翻转组件的带动下柜体同步进行翻转,从而实现了柜体的自动翻转,此设备结构简单且易操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简单有效的实现大型柜体翻转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柜体翻转设备,包括承载台1,承载台1上滑动设置有夹紧翻转机构,夹紧翻转机构包括,

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其设置于承载台1的一端;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包括,

第一翻转组件2,第一翻转组件2设置于承载台1上;

第一夹紧组件3,第一夹紧组件3与所述第一翻转组件2固定相接,且能够随着第一翻转组件2的转动而转动;

第二夹紧翻转装置,设置于承载台1的另一端,且第二夹紧翻转装置与第一夹紧翻转装置相对设置;第二夹紧翻转装置包括,

第二翻转组件4,所述第二翻转组件4设置于承载台1上;

第二夹紧组件5,所述第二夹紧组件5与第二翻转组件4固定相接,且能够随着第二翻转组件4的转动而转动;

其中,柜体位于第一夹紧翻转装置与第二夹紧翻转装置之间,且被第一夹紧组件3与第二夹紧组件5夹紧,在第一翻转组件2与第二翻转组件4的作用下,实现柜体的翻转。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体翻转设备包括承载台1、夹紧翻转机构、传送台8、调节机构9。

承载台1,用于起到承载的作用。承载台1优选为矩形结构,且承载台1是由多个长杆拼接固定而成的,从而使得承载台1能够承载夹紧翻转机构。需要说明是,承载台1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

进一步承载台1上设置有滑轨11,其用于对夹紧翻转机构起到导向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滑轨11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11和第二滑轨11,且第一滑轨11和第二滑轨11均沿承载台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进一步,滑轨11上滑动设置有所述夹紧翻转机构,且夹紧翻转机构能够沿着滑轨11的延伸方向来回滑动。

继续参照图1,承载台1上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架12和第二安装架13。第一安装架12和第二安装架13均滑动设置于承载台1的滑轨1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12和第二安装架13的两侧还设置有滑动动力件,其优选为气缸(图中未示出),在气缸的作用下能够推动第一安装架12和第二安装架13在承载台1上来回滑动。

具体地说,第一安装架12上设置有第一滑动件,第一滑动件与滑轨11滑动连接,由此通过设置此第一滑动件使得第一安装架12能够滑动设置于滑轨11上,且能够沿着滑轨11来回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优选为滑块结构,此滑块设置于第一安装架12底部,且第一滑动件上设置有第一滑槽,通过此第一滑槽使得第一滑动件与滑轨11滑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安装架12能够在滑轨11上实现来回滑动。

第二安装架13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第二滑动件与滑轨11滑动连接,由此通过设置第二滑动件使得第二安装架13能够滑动设置于滑轨11上,且能够沿着滑轨11来回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动件优选为滑块结构,此滑块设置于第二安装架13的底部,且第二滑动件上设置有第二滑槽,通过此第二滑槽使得第二滑动件与滑轨11滑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二安装架13能够在滑轨11上实现来回滑动。

夹紧翻转机构,用于夹紧柜体并对柜体进行翻转。具体地说,夹紧翻转机构包括相对设置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和第二夹紧翻转装置,即第一夹紧翻转装置滑动设置于承载台1的一端,第二夹紧翻转装置滑动设置于承载台1的另一端。当柜体需要进行翻转时,柜体被放置于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和第二翻转装置之间,通过将两个夹紧翻转装置滑动至柜体处,对柜体进行夹紧后进行翻转,从而实现了柜体的自动化翻转,无需人工进行操作,从而使得柜体翻转易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简单有效的实现大型柜体翻转的技术问题。

第一夹紧翻转装置设置于第一安装架12上,第二夹紧翻转装置设置于第二安装架13上。

具体地说,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包括第一翻转组件2和第一夹紧组件3。

如图2所示,第一翻转组件2包括第一翻转动力件21和第一转动臂22。第一翻转动力件21设置于承载台1上,第一转动臂22与第一翻转动力件21的动力输出端相接,且在第一翻转动力件21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转动臂22能够旋转,实现来回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转动力件21包括第一电机211和第一传动轮212,第一传动轮212通过皮带与第一电机211的动力输出端相接,且第一传动轮212与第一转动臂22相接。更具体地说,第一电机211设置于第一安装架12的底端部,第一传动轮212与第一安装架12相对设置,且第一传动轮212设置于第一安装架12的上端部,由此通过皮带将第一电机211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轮212相连接。从而,在第一电机211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转动臂22能够随着第一传动轮212进行旋转。第一转动臂22优选为棱柱结构,且其一端为连接端,此端部设置有通孔,通过此通孔使得第一转动臂22与第一传动轮212相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夹紧组件3相接。

继续参照图2,第一夹紧组件3包括第一安装板31和第一夹紧件32,第一安装板31与第一转动臂22固定相接,且能够随着第一转动臂22的转动而转动;第一夹紧件32设置于第一安装板3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31优选为圆弧板状结构,第一安装板31的一端面与第一转动臂22固定相接,其另一端端面设置有多个夹紧件,且夹紧件优选为真空吸盘结构,由此通过抽真空,使得真空吸盘能够牢固的吸住柜体的外侧壁,使得柜体能够被夹紧,从而能够保证柜体能够稳定的被翻转。

具体地说,第二夹紧翻转装置包括第二翻转组件4和第二夹紧组件5。

第二翻转组件4包括第二翻转动力件41和第二转动臂42。第二翻转动力件41设置于承载台1上,第二转动臂42与第二翻转动力件41的动力输出端相接,且在第二翻转动力件41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转动臂42能够旋转,实现来回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二翻转动力件41包括第二电机411和第二传动轮412,第二传动轮412通过皮带与第二电机411的动力输出端相接,且第二传动轮412与第二转动臂42相接。更具体地说,第二电机411设置于第二安装架13的底端部,第二传动轮412与第二安装架13相对设置,且第二传动轮412设置于第二安装架13的上端部,由此通过皮带将第二电机411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传动轮412相连接连接。从而,在第二电机411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转动臂42能够随着第二传动轮412进行旋转。第二转动臂42优选为棱柱结构,且其一端为连接端,此端部设置有通孔,通过此通孔使得第二转动臂42与第二传动轮412相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夹紧组件5相接。

如图1所示,第二夹紧组件5包括第二安装板51和第二夹紧件52,第二安装板51与第二转动臂42固定相接,且能够随着第二转动臂42的转动而转动;第二夹紧件52设置于第二安装板51上。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板51优选为圆弧板状结构,第二安装板51的一端面与第二转动臂42固定相接,其另一端端面设置有多个夹紧件,且夹紧件优选为真空吸盘结构,由此通过抽真空,使得真空吸盘能够牢固的吸住柜体的外侧壁,使得柜体能够被夹紧,从而能够保证柜体能够稳定的被翻转。

通过以上结构,当柜体需要进行翻转时,将柜体运送至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和第二夹紧翻转装置之间,然后在滑动动力件的作用下,推动两个夹紧翻转装置均朝向柜体处移动,当其运动至相应位置时,夹紧组件与柜体的外侧壁相接,并开启抽真空,从而使得夹紧组件夹紧柜体。然后在翻转动动力件的作用下,使得两个转动臂分别带动相对应的夹紧组件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柜体在夹紧组件的作用下,同时发生翻转,从而实现了柜体的翻转。

进一步,为了降低柜体翻转设备的运行功率并提高其运行可靠性,还设置了配重机构,通过设置配重机构能够消除两个转动臂的自重,同时起到缓冲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无法稳定的实现大型柜体翻转的技术问题。

如图3所示,配重机构包括第一配重组件6和第二配重组件7。

具体的,第一配重组件6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架12的两侧。第一夹紧翻转装置设置于两个第一配重组件6之间;在柜体翻转前,第一夹紧翻转装置与其中一个第一配重组件6相接且能够同步向上移动;在柜体翻转后,第一夹紧翻转装置与另一个第一配重组件6相接且能够同步向下移动。更具体地说,第一配重组件6包括第一配重块61和第一承重件62,第一配重块61与第一承重件62之间通过第一链条进行连接;且在柜体向上或向下移动时,第一承重件62与第一夹紧翻转装置相接。同时,第一安装架12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滚动轮63,第一链条搭接于第一滚动轮63上;且第一链条的一端与第一承重件62相接,其另一端与第一配重块61相接,从而使得第一承重件62与第一配重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滚动轮63的两侧。且第一承重件62位于靠近第一夹紧翻转装置的一侧,第一配重块61位于远离第一夹紧翻转装置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承重件62能够与第一夹紧翻转装置之间实现相接或分离。

进一步,第一翻转组件2上设置有第一卡接件,第一卡接件与第一转动臂22固定相接,且在柜体上下移动时,第一卡接件卡于第一承重件62上,从而使得第一配重组件6对第一转动臂22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了因柜体较重而导致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过程不稳定,从而使得第一承重件62对柜体的翻转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为板状结构,其设置于第一转动臂22的一侧;第一承重件62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承重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链条相连接,第一承重部水平设置,用于承载第一卡接件。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当柜体向上移动时,第一卡接件位于第一承重部处,使得第一配重组件6对第一转动臂22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在第一翻转动力件21及第一配重组件6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第一夹紧翻转装置能够稳定的将柜体夹紧并进行翻转。

具体的,第二配重组件7与第一配重组件6对称设置。第二配重组件7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二安装架13的两侧。第二夹紧翻转装置设置于两个第二配重组件7之间;在柜体翻转前,第二夹紧翻转装置与其中一个第二配重组件7相接且能够同步向上移动;在柜体翻转后,第二夹紧翻转装置与另一个第二配重组件7相接且能够同步向下移动。更具体地说,第二配重组件7包括第二配重块71和第二承重件72,第二配重块71与第二承重件72之间通过第二链条进行连接;且在柜体向上或向下移动时,第二承重件72与第二夹紧翻转装置相接。同时,第二安装架13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滚动轮73,第二链条搭接于第二滚动轮73上;且第二链条的一端与第二承重件72相接,其另一端与第二配重块71相接,从而使得第二承重件72与第二配重件分别设置于滚轮的两侧。且第二承重件72位于靠近第二夹紧翻转装置的一侧,第二配重块71位于远离第二夹紧翻转装置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二承重件72能够与第二夹紧翻转装置之间实现相接或分离。

进一步,第二翻转组件4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件,第二卡接件与第二转动臂42固定相接,且在柜体上下移动时,第二卡接件卡于第二承重件72上,从而使得第二配重组件7对第二转动臂42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了因柜体较重而导致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过程不稳定,从而使得第二承重件72对柜体的翻转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接件为板状结构,其设置于第二转动臂42的一侧;第二承重件72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承重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链条相连接,第二承重部水平设置,用于承载第二卡接件。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当柜体向上移动时,第二卡接件位于第二承重部处,使得第二配重组件7对第二转动臂42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在第二翻转动力件41及第二配重组件7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第二夹紧翻转装置能够稳定的将柜体夹紧并进行翻转。

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配重组件对两个夹紧翻转装置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避免了因柜体较重而导致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过程不稳定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无法稳定的实现大型柜体翻转的技术问题。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柜体翻转的效率,还设置了传送台8和调节机构9。传送台8设置于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和第二夹紧翻转装置之间,且述传送台8的传送方向与承载台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用于对柜体进行传送。调节机构9设置于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和第二夹紧翻转装置之间,且调节机构9位于靠近柜体进入所述传送台8的一端,当柜体放置于所述传送台8上时,通过调节机构9对柜体的方向进行调整,使得柜体能够被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和第二夹紧翻转装置夹紧后进行翻转。

继续参照图4,调节机构9包括调节架91、滚动调节件92、升降件93。调节架91设置于靠近柜体进入传送台8的一端,滚动调节件92为多个且相互平行设置于调节架91上,滚动调节件92的滚动方向与传送台8的传送方向相垂直;升降件93的动力输出端与调节架91相连接。在升降件93的作用下,使得调节架91能够带动滚动调节件92向上移动至高于所述传送台8所在的水平面,且能够向下移动至低于所述传送台8所在的水平面。由此,当柜体的方向需要调整时,通过升降件93将滚动调节件92升高至传送台8的上方,从而使得柜体位于滚动调节件92上,由于滚筒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发生转动,从而能够对柜体的方向起到辅助调节的作用。当柜体调正后,升降件93带动滚动调节件92向下移动至传送台8的下方,从而避免滚动调节件92对传送柜体产生影响。

具体地说,调节架91包括底板911,底板911与升降件93的动力输出端相接;底板911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板912;滚动调节件92为滚筒,滚筒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板912固定相接;其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板912相接。从而使得滚动组件能够均匀固定设置于调节架91上,由于滚筒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发生转动,从而能够对柜体的方向起到辅助调节的作用。

更具体地说,传送台8包括多个间隔平行设置的传送带,多个传送带贯穿设置于所述承载台1的上方,且多个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承载台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同时,多个滚动调节件92与多个传送带之间相互交替设置,且滚动调节件92的长度短于传送带的长度。

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柜体在翻转前,即可通过此调节机构9对柜体的方向进行调整,从而将柜体的方向调整至相应的位置,使得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和第二夹紧翻转装置能够有效的夹紧柜体后并进行翻转,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因柜体放置位置不正而导致翻转设备对柜体翻转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以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就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的说明:

当柜体进行翻转时,首先将柜体送入传送台8上,通过传送台8将柜体运送至第一夹紧翻转装置和第二夹紧翻转装置之间,此时调节机构9中的升降件93将调节架91抬起至高于传动台的水平面处,此时柜体被滚动调节件92抬起,第一夹紧组件3和第二夹紧组件5将柜体夹紧。由于滚动调节件92为滚筒,所以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发生滚动,由此当柜体方向倾斜时,则在第一夹紧组件3和第二夹紧组件5的推动作用下,使得柜体在滚动调节件92的辅助作用下很容易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柜体的方向得到调正,由此能够使得第一夹紧组件3与第二夹紧组件5能够更稳定的夹住柜体。当柜体被夹紧后,在翻转组件和配重机构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柜体开始翻转。首先,柜体先向上移动至一定高度,在此过程中配重机构与翻转组件同步运动,从而起到支撑与缓冲的作用,使得柜体能够更加稳定的向上移动。当柜体移动至一定高度后,柜体进行180度翻转,翻转完成后,柜体开始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翻转组件与安装架另一端的配重机构相接,使得此端部的配重机构对翻转组件起到支撑与缓冲的作用,从而使得柜体能够更加稳定的向下移动,最后柜体向下移动至传送台8上,在传送台8的作用下将翻转完成的柜体运送至下一工序处。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实现了柜体的自动高效且稳定的翻转,并且设备结构简单且易操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简单有效的实现大型柜体翻转的技术问题。

上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时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简介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