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抱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3616发布日期:2021-02-03 18:5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抱箍工装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抱箍工装。


背景技术:

[0002]
在对抱箍加工时,由于其具有用于相互连接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对两者上安装孔的加工需要精确定位,以确保通过安装孔组装后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能够相互配合的抱紧管体。现有技术一般是先分别对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上的安装孔进行加工,之后再组装两者的。这种加工方式容易导致组装后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之间的抱合出现问题,即其内侧的圆弧面不能完全贴合在管体侧面。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抱箍工装,能够同时对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的安装孔进行加工,加工精度较高;组装后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在抱合时,其内侧的圆弧面能够完全贴合在管体侧面。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抱箍工装,抱箍包括用于相互连接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工装包括安装板以及依次间隔排列的:固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固定件、可沿排列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抱柱、固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固定件;
[0006]
所述工装还包括可沿所述排列方向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滑块、设于所述滑块上的且用于将所述第二分部抵紧在所述抱柱上的抵接件、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上的且用于驱动所述滑块滑动的弹性驱动机构;
[0007]
所述抱柱,用于将所述第一分部抵紧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所述工装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三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三固定件和所述抱柱之间的且用于驱动所述抱柱弹性抵紧所述第一分部的弹性件;
[0008]
所述抱柱具有用于贴合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内侧圆弧面的外圆周面。
[0009]
优选地,所述工装还包括设于所述抱柱和所述安装板两者中:其中一者上的滑轨以及另一者上的滑槽,所述滑轨和所述滑槽均平行于所述排列方向。
[0010]
更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平行于所述排列方向的长孔,所述抱柱包括从上往下依次排列的第一本体、抵设于所述安装板上表面的第一连接部、抵设于所述安装板下表面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用于固定连接以上三者的且穿设于所述长孔中的第一连接轴。
[0011]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具有螺纹内孔,所述第一连接轴具有用于配合所述螺纹内孔安装的外螺纹。
[0012]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件设于所述抱柱背离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且设于所述安装板下方,所述弹性件为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三固定件之间的压簧。
[0013]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滑轨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滑槽分
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件中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抱柱的盲孔,所述滑块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盲孔中。
[0015]
更优选地,所述弹性驱动机构包括一端固设于所述滑块中的且另一端穿出所述盲孔端部的第二连接轴、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上的且两端分别抵设于所述滑块和所述盲孔内端面的弹簧、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另一端的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外侧的调节手柄。
[0016]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抱箍工装,通过抱柱与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内侧的圆弧面相互贴合,抱柱将第一分部抵紧在第一固定件上,将第二分部抵紧在抵接件上,能够同时对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的安装孔进行加工,加工精度较高;组装后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在抱合时,其内侧的圆弧面能够完全贴合在管体侧面。
附图说明
[0017]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正视图;
[0019]
附图3为附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0020]
附图4为附图2沿bb线的剖视图。
[0021]
其中:1、第一分部;2、第二分部;3、第一固定件;4、抱柱;41、第一本体;42、第一连接部;43、第二连接部;44、第一连接轴;5、第二固定件;6、滑块;7、抵接件;8、第三固定件;9、弹性件;10、滑轨;11、盲孔;12、第二连接轴;13、弹簧;14、调节手柄;15、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0023]
参见图1-4所示,上述一种抱箍工装,抱箍包括用于相互连接的第一分部1和第二分部2,第一分部1和第二分部2的内侧均具有圆弧面。上述一种抱箍工装,包括安装板15以及依次间隔排列的:固设于安装板15上的第一固定件3、可沿排列方向(参见图2所示,即图2中的左右方向)来回滑动地设于安装板15上的抱柱4、固设于安装板15上的第二固定件5。第一分部1抵设于抱柱4和第一固定件3之间,第二分部2则抵设于抱柱4和第二固定件5之间。抱柱4具有用于贴合第一分部1和第二分部2内侧圆弧面的外圆周面。参见图3所示,c处即为第一分部1和第二分部2相互重合的且用于同步加工出安装孔的位置。
[0024]
上述一种抱箍工装,还包括可沿排列方向(即图2中的左右方向)滑动地穿设于第二固定件5中的滑块6、设于滑块6上的且用于将第二分部2抵紧在抱柱4上的抵接件7、设于第二固定件5上的且用于驱动滑块6滑动的弹性驱动机构。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抵接件7固定连接在滑块6的左侧,用于抵紧第二分部2弧形段向外延伸的两端。
[0025]
上述一种抱箍工装,还包括固设于安装板15上的第三固定件8、设于第三固定件8和抱柱4之间的且用于驱动抱柱4弹性抵紧第一分部1的弹性件9。
[0026]
为了确保抱柱4在安装板15上滑动的稳定性,上述一种抱箍工装,还包括设于抱柱4和安装板15两者中:其中一者上的滑轨10以及另一者上的滑槽,滑轨10和滑槽均平行于排列方向(即图2中的左右方向)。
[0027]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安装板15上开设有平行于排列方向(即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长孔,抱柱4包括从上往下依次排列的第一本体41、抵设于安装板15上表面的第一连接部42、抵设于安装板15下表面的第二连接部43以及用于固定连接以上三者的且穿设于长孔中的第一连接轴44。第一本体41和第一连接部42设于安装板15上方,且一体成型,第二连接部43设于安装板15下方。第一本体41、第一连接部42和第二连接部43中均开设有同轴排列的螺纹内孔,第一连接轴44具有用于配合该螺纹内孔进行安装的外螺纹。将第一连接轴44从下往上依次穿入第二连接部43、长孔、第一连接部42和第一本体41中,通过螺纹连接使第一连接轴44、第二连接部43、第一连接部42和第一本体41组成一个整体。第一本体41为圆柱体,第一连接部42和第二连接部43均为长方体,第一分部1和第二分部2均抵紧在第一本体41上。
[0028]
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轨10有四条,两条凸设于安装板15的上表面,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长孔的两侧;两条凸设于安装板15的下表面,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长孔的两侧。对应的,滑槽也有四条,两条凹设于第一连接部42的底面;两条凹设于第二连接部43的顶面。
[0029]
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件8设于抱柱4背离第一固定件3的一侧(即抱柱4的右侧),且设于安装板15下方。弹性件9为连接在第一连接轴44下端和第三固定件8下端之间的压簧。当放入第一分部1时,向右移动抱柱4,压簧被压缩;第一分部1放入到位后,压簧驱动抱柱4向左移动,通过抱柱4将第一分部1抵紧在第一固定件3上。
[0030]
参见图3所示,上述第二固定件5中开设有开口朝向抱柱4的盲孔11,滑块6则滑动的穿设于该盲孔11中。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驱动机构包括左端固设于滑块6中的且右端穿出盲孔11端部的第二连接轴12、套设于第二连接轴12上的且两端分别抵设于滑块6和盲孔11内端面的弹簧13、设于第二连接轴12右端的且位于第二固定件5外侧的调节手柄14。通过该调节手柄14,能够调节第二连接轴12进入或退出盲孔11的长度,以在加工前驱动滑块6通过抵接件7将第二分部2抵紧在抱柱4上,并在加工完成后驱动滑块6带动抵接件7远离第二分部2,以取出第二分部2。
[0031]
参见图2-3所示,压簧和弹簧13的弹性伸缩方向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由于第一分部1和第二分部2相互独立,安装时,先通过压簧和抱柱4配合第一固定件3固定第一分部1,再通过弹簧13和抵接件7配合抱柱4固定第二分部2。
[0032]
通过该抱箍工装,能够分别对相互独立的第一分部1和第二分部2进行固定,并同步加工出安装孔;由于工装对两者固定时,第一分部1和第二分部2均通过其内侧的圆弧面贴合在抱柱4上,因此,组装后的第一分部1和第二分部2在抱合时,其内侧的圆弧面能够完全贴合在管体(与抱柱4等直径)侧面。
[0033]
实际加工时,根据抱箍加工后需要抱合的管体直径来更换相应直径的抱柱4(即更换相应直径的第一本体41)即可。
[0034]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