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及夹具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00505发布日期:2022-11-09 01:0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夹具及夹具制造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手动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具及夹具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夹具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手工工具,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夹臂,用于对目标物体夹紧从而方便进行弯扭、拉拔、固定或转移目标物体等操作。
3.现有的夹具存在无法对目标物体施加足够的夹紧力的问题。当采用由形变能力较弱的硬质材料制成的夹臂时,夹臂无法产生适度弹性形变以进一步增大作用在目标物体的压力,用户停止对夹臂施力后,夹臂与目标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便会减小甚至消除。因而现有的夹具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具,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为金属件,二者间形成夹持开口;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具有相对转动与相对锁止状态;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中的一者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夹持部及第一加强部,第一夹持部连接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中的另一者,第一加强部凸设于第一夹持部相对远离夹持开口的一侧。
5.本发明提供的夹具,使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具有了适度弹性形变的能力,并提高了二者的结构强度和抗断裂的性能。用户夹持物体时,目标物体对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施加的反向作用力会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产生相对远离外扩的形变趋势,在这种趋势下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产生了相对靠近收缩的形变趋势,从而能够对目标物体维持足够大的压力;而第一加强部可以在第一夹持部背离目标物体的一侧提供足够的支撑和抵抗力,承受并传导压应力,以减小第一夹持部靠近目标物体一侧的的拉应力,可以防止第一夹持件或第二夹持件出现塑形形变甚至弯折失效。
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及第一加强部,第一夹持部包括互成夹角的第一连接段及第一夹持段,第一连接段铰接于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段用于夹持物体;第一加强部包括凸设于第一连接段相对远离夹持开口一侧的第一加强筋,以及凸设于第一夹持段相对远离夹持开口一侧的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加强筋的高度。
7.如此设置,互成角度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一夹持段可以使第一夹持件获得更为显著的弹性形变能力;并且第一加强筋可以为第一连接段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作用,相较于第二加强筋具有更高的承力极限和强度,从而更好地避免第一连接段在其与第二夹持件的铰接点附近出现显著塑性破坏。
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还包括第一过渡圆角,第一过渡圆角位于第一连接段与第一夹持段之间,且相对靠近夹持开口;第一加强部还包括第一过渡凸筋,第一过渡凸筋连接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第一过渡凸筋背离第一过渡圆角的一侧设有第一
圆弧面。
9.如此设置,第一过渡圆角可以避免第一连接段与第一夹持段之间出现应力集中,从而提高第一连接段与第一夹持段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过渡凸筋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将第一连接段与第一夹持段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压应力传递至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渡凸筋的高度小于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的高度。
11.如此设置,第一过渡凸筋既能够提高第一连接段与第一夹持段的连接强度,还可以保证第一连接段和第一夹持段之间具有足够的弹性以产生适度的相对弯折形变。
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件还包括第一压紧段及第一加强肋,第一压紧段连接于第一夹持段相对远离第一连接段的端部,并沿靠近第二夹持件的方向相对于第一夹持段弯折设置;第一加强肋凸设于第一压紧段相对远离第二夹持件的一侧,并连接第二加强筋。
13.如此设置,第一压紧段与第一夹持段相对弯折可以使目标物体对第一压紧段的反作用压力带动第一夹持段相对于第一连接段弹性弯折形变;第一加强肋则可以提高第一压紧段与第一夹持段的连接强度,保护第一压紧段和第一夹持段不会出现塑性形变或强度破坏失效。
1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夹具还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包括第一夹持件及第一握持件,第二夹臂包括第二夹持件及第二握持件,第一握持件与第一夹持件一体锻压成型,第二握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一体锻压成型。
15.如此设置,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整体强度和刚性更好,更加耐用;并且加工成本更低,可以一次性制得第一握持件及第一夹持件,以及第二握持件及第二夹持件,减少夹具生产工时和物料成本。
1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及第一加强部,第一握持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握持部及第二加强部,第一握持部连接第一夹持部,第二加强部凸设于第一握持部相对靠近第二握持件的一侧,并连接第一加强部。
17.如此设置,用户在对夹具施力时,第二加强部可以承担第一加强部的压应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握持部的刚性和承力性能,保证用户对夹具施加足够大的外力,避免第一握持部受力后产生塑性形变或强度破坏。
1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件与第一握持件的材质为弹簧钢;及/或,第二夹持件与第二握持件的材质为弹簧钢。
19.如此设置,弹簧钢的整体的强度更高,抗疲劳性能和抗弹性衰减性能均突出,多次使用也不会造成夹具出现疲劳损坏塑形形变,能够更好地维持夹具的初始形状以及尺寸,因而夹具具有更高的使用寿命。
2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夹具还包括固设于第一夹持件的第一限位部,以及固设于第二夹持件的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从第一夹持件相对靠近第二夹持件的一侧向外凸出,第二限位部从第二夹持件相对靠近第一夹持件的一侧向外凸出;在第一限位部抵接于第二夹持件或第二握持件的状态下,第二限位部抵接于第一夹持件或第一握持件,以限制夹持开口的大小。
21.如此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能够分别同时抵接第二夹臂和第一夹臂,防
止夹具连接松脱。
2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夹具还包括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伸缩件、套接件及调节件,伸缩件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握持件,套接件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握持件,并与伸缩件滑动配合,调节件连接套接件且套设伸缩件的外周;伸缩件能够相对于套接件在预设范围内连续滑动,调节件与伸缩件在卡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以使伸缩件与套接件在相对固定状态和相对滑动状态之间切换。
23.如此设置,锁止机构分别与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刚性连接,能够切换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的相对转动和相对锁止的状态,进而能够实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相对转动和相对锁止的状态。
2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夹具制造方法,夹具包括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夹持件与第一握持件,第二夹臂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夹持件及第二握持件,夹具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获得毛坯,锻压毛坯获得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
26.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进行等温淬火处理,获得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使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获得预设弹性性能及预设强度性能;
27.组装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获得夹具。
2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进行等温淬火处理,获得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使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获得预设弹性性能及预设强度性能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29.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退火处理;
30.分别在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上加工通孔。
3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获得毛坯,锻压毛坯获得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包括以下步骤:
32.截取棒状型材,获得毛坯;
33.将毛坯加热至800℃;
34.在毛坯温度不低于500℃的条件下,锻打毛坯;
35.切除毛坯的废料并校正毛坯的外形和尺寸,获得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
3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进行等温淬火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37.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进行盐浴等温淬火处理。
3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进行盐浴等温淬火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39.将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加热至800℃~820℃,并保温至少30分钟;
40.将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放入盐浴炉中,在320℃~350℃的条件下保温至少120分钟,以使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的硬度达到48-52hrc;
41.取出并清洗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获得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
42.进一步地,预设弹性性能包括: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的弹性模量为207900mpa,且弹性极限为1550mpa;
43.预设强度性能包括: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的屈服强度为1680mpa。
附图说明
44.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夹具在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
45.图2为图1所示的夹具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46.图3为图1所示的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7.附图标记说明:
48.100、夹具;101、第一夹臂;10、第一夹持件;11、第一连接段;111、第一加强筋;12、第一夹持段;121、第二加强筋;13、第一压紧段;131、第一加强肋;14、第一过渡圆角;15、第一过渡凸筋;16、第二过渡圆角;17、第一限位部;20、第一握持件;21、第一握持部;22、第二加强部;102、第二夹臂;30、第二夹持件;31、第二连接段;311、第三加强筋;32、第二夹持段;321、第四加强筋;33、第二压紧段;331、第二加强肋;34、第三过渡圆角;35、第二过渡凸筋;36、第四过渡圆角;37、第二限位部;40、第二握持件;41、第二握持部;42、第四加强部;103、夹持开口;51、第一接触部;52、第二接触部;60、连接轴;70、锁止机构;71、伸缩件;72、套接件;73、调节件;74、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1.夹具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手工工具,用于对目标物体夹紧从而方便进行弯扭、拉拔、固定或转移目标物体等操作。
52.请参阅图1至图2,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夹具100在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夹具100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53.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具100,包括通过连接轴60相互铰接的第一夹臂101及第二夹臂102,二者交叉设置。第一夹臂10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夹持件10及第一握持件20,第二夹臂10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夹持件30及第二握持件40。第一夹臂101在第一夹持件10和第一握持件20之间开设有供连接轴60穿设的第一通孔,第二夹臂102在第二夹持件30和第二握持件40之间开设有供连接轴60穿设的第二通孔。
54.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30具有相对转动和相对锁止的状态,二者之间形成大小可调节的夹持开口103。在相对转动状态下,第一夹臂101和第二夹臂102能够分别带动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30之间的角度连续变化,夹持开口103的大小在预设范围内能够连续调整;在相对锁止状态下,第一夹臂101与第二夹臂102之间的转动自由度被限制,此时第一夹持件10及第二夹持件30均无法绕连接轴60的轴线转动。
5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夹具100还包括锁止机构70,锁止机构70具有对应相对锁止状态的锁紧状态和对应相对转动的解锁状态,能够实现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30在
相对转动和相对锁止状态之间切换。
56.具体地,锁止机构70包括伸缩件71、套接件72以及调节件73。伸缩件71为一端铰接于第一握持件20的杆件,套接件72为一端铰接于第二握持件40的套管件,伸缩件71伸入套接件72内并与套接件72形成沿其轴线方向的滑动配合;调节件73连接于套接件72,并套设伸缩件71的外周。调节件73上开设有套设伸缩件71的配合通孔,伸缩件71在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上的截面面积小于配合通孔的面积,且配合通孔在垂直于伸缩件71轴向平面上的形状与伸缩件71在该平面上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57.伸缩件71能够相对于套接件72在套接件72的轴向长度范围内连续滑动,调节件73能够相对套接件72活动从而与伸缩件71在卡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当调节件73带动配合通孔相对于伸缩件71运动,使得配合通孔内壁与伸缩件71外周卡接时,锁止机构70处于锁紧状态,伸缩件71相对于套接件72的轴向相对滑动自由度被限制,此时第一夹臂101和第二夹臂102之间的转动自由度被限制;当调节件73带动配合通孔的内壁与伸缩件71的外周分离时,锁止机构70处于解锁状态,伸缩件71相对于套接件72的轴向相对滑动自由度恢复,此时第一夹臂101和第二夹臂102之间的转动自由度恢复。
58.进一步地,锁止机构70还包括弹性。弹性件74分别弹性连接于套接件72及调节件73,并储存有弹性势能,在弹性件74的弹力作用下,调节件73带动配合通孔的内壁抵接于伸缩件71的外周,使得锁止机构70保持锁紧状态。
59.当用户对调节件73施加外力时,锁止机构70处于解锁状态,用户对调节件73的外力作用卸载后,锁止机构70便能通过弹性件74自发切换至锁紧状态。
60.如此设置,在用户停止对第一握持件20及第二握持件40施加外力作用后,锁止机构70能够保持固定的尺寸,也即伸缩件71连接于第一握持件20的一端与套接件72连接于第二握持件4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从而限制第一夹臂101和第二夹臂102之间相对转动,因而使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30处于相对锁止状态,能够保持对目标物体的长时间夹持作用。
6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夹具100还可以设置其他类型的结构来实现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30在相对转动和相对锁止状态之间的切换,而不仅限于设置锁止机构70。
62.现有的夹具存在无法对目标物体施加足够的夹紧力的问题。当采用由形变能力较弱的硬质材料制成的夹臂时,夹臂无法产生适度弹性形变以进一步增大作用在目标物体的压力,用户停止对夹臂施力后,夹臂与目标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便会减小甚至消除。因而现有的夹具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63.鉴于此,在本发明提供的夹具100中,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30均为金属件,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30中的一者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夹持部及第一加强部,第一夹持部铰接于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30中的另一者,第一加强部凸设于第一夹持部相对远离夹持开口103的一侧;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30中的另一者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夹持部及第三加强部。在连接轴60的轴向上,第一加强部的厚度小于第一夹持部的厚度,且第三加强部的厚度小于第二夹持部的厚度。
64.本发明提供的夹具100,使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30具有了适度弹性形变的能力,并提高了二者的结构强度和抗断裂的性能。用户夹持物体时,目标物体对第一夹持件
10和第二夹持件30施加的反向作用力会使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30产生相对远离外扩的形变趋势,在这种趋势下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30产生了相对靠近收缩的形变趋势,从而能够对目标物体维持足够大的压力;而第一加强部可以在第一夹持部背离目标物体的一侧提供足够的支撑和抵抗力,承受并传导压应力,以减小第一夹持部靠近目标物体一侧的的拉应力,可以防止第一夹持件10或第二夹持件30出现塑形形变甚至弯折失效。
65.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件10包括上述一体成型的第一夹持部及第一加强部,第二夹持件3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夹持部及第三加强部。其中,第一夹持部包括互成夹角的第一连接段11及第一夹持段12,第一连接段11通过连接轴60铰接于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段12用于夹持物体;第二夹持部包括互成夹角的第二连接段31及第二夹持段32,第二连接段31通过连接轴60铰接于第一连接段11,第二夹持段32用于夹持物体。
66.具体地,第一加强部包括凸设于第一连接段11相对远离夹持开口103的第一加强筋111,以及凸设于第一夹持段12相对远离夹持开口103一侧的第二加强筋121,第一加强筋11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加强筋121的高度。第一加强筋111或第二加强筋121的高度,是指第一加强筋111相对于第一连接段11背离夹持开口103一侧表面的高度,或者第二加强筋121相对于第一夹持段12背离夹持开口103一侧表面的高度。
67.与第一加强部类似地,第三加强部包括凸设于第二连接段31相对远离夹持开口103的第三加强筋311,以及凸设于第二夹持段32相对远离夹持开口103一侧的第四加强筋321,第三加强筋31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四加强筋321的高度。第三加强筋311或第四加强筋321的高度,是指第三加强筋311相对于第二连接段31背离夹持开口103一侧表面的高度,或者第四加强筋321相对于第二夹持段32背离夹持开口103一侧的表面的高度。
68.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的高度尺寸从第一连接部远离第一夹持部的端部,向第一夹持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端部逐渐减小;第三加强部的高度尺寸从第二连接部远离第二夹持部的端部,向第二夹持部远离第二连接部的端部逐渐减小。其中第一加强部的高度即为第一加强筋111或第二加强筋121的高度,第三加强部的高度即为第三加强筋311或第四加强筋321的高度。
69.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30对称设置,也即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对称设置,第一加强部与第三加强部对称设置。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30也可以不设置为对称结构,第二夹持件30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三加强部。
70.如此设置,互成角度的第一连接段11和第一夹持段12可以使第一夹持件10获得更为显著的弹性形变能力,并且第一加强筋111可以为第一连接段11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作用,相较于第二加强筋121具有更高的承力极限和强度,从而更好地避免第一连接段11在其与第二夹持件30的铰接点附近出现显著塑性破坏。
71.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第一过渡圆角14,第一过渡圆角14位于第一连接段11与第一夹持段12之间,且相对靠近夹持开口103;第一加强部还包括位于第一加强筋111和第二加强筋121之间的第一过渡凸筋15,第一过渡凸筋15与第一加强筋111和第二加强筋121平滑过渡连接。
72.作为优选,第一过渡凸筋15相对背离第一过渡圆角14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加强筋
111和第二加强筋121平滑过渡的第一圆弧面,第一过渡凸筋15的高度小于第一加强筋111及第二加强筋121的高度。第一过渡凸筋15的高度是指,第一夹持部上背离夹持开口103的侧壁与第一圆弧面之间高度差的最小值。
73.与第一夹持部相类似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还包括第三过渡圆角34,第三过渡圆角34位于第二连接段31与第二夹持段32之间,且相对靠近夹持开口103;第三加强部还包括位于第三加强筋311和第四加强筋321之间的第二过渡凸筋35,第二过渡凸筋35与第三加强筋311和第四加强筋321平滑过渡连接。
74.作为优选,第二过渡凸筋35相对背离第三过渡圆角34的一侧设有与第三加强筋311和第四加强筋321平滑过渡的第二圆弧面,第二过渡凸筋35的高度小于第三加强筋311及第四加强筋321的高度。第三过渡凸筋的高度是指,第二夹持部上背离夹持开口103的侧壁与第二圆弧面之间高度差的最小值。
75.第一过渡凸筋15和第二过渡凸筋35的设置,既提高了第一连接段11与第一夹持段12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二连接段31与第二夹持段32的连接强度,同时也保证了第一连接段11和第一夹持段12之间,以及第二连接段31与第二夹持段32之间具有足够的弹性以产生适度的相对弯折形变。
76.第一夹持件10还包括第一压紧段13及第一加强肋131,第一压紧段1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段12相对远离第一连接段11的端部,另一端沿靠近第二夹持件30的方向凸出,使得第一压紧段13沿靠近第二夹持件30的方向相对于第一夹持段12形成弯折角度;第一加强肋131凸设于第一压紧段13相对远离第二夹持件30的一侧,并连接第二加强筋121。
77.第二夹持件30还包括第二压紧段33及第二加强肋331,第二压紧段3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持段32相对远离第二连接段31的端部,另一端沿靠近第一夹持件10的方向凸出,使得第二压紧段33沿靠近第一夹持件10的方向相对于第二夹持段32形成弯折角度;第二加强肋331凸设于第二压紧段33相对远离第一夹持件10的一侧,并连接第四加强筋321。
78.第一压紧段13相对远离第一夹持段12的端部,以及第二压紧段33相对远离第二夹持段32的端部,用于对目标物体直接施加压力。为了使夹具100在不同大小的夹持开口103状态下均能够可靠地支撑并挤压目标物体,夹具100还包括第一接触部51及第二接触部52,第一接触部51铰接于第一压紧段13相对远离第一夹持段12的端部,第二接触部52铰接于第二压紧段33相对远离第二夹持段32的端部。
79.第一接触部51与第一压紧段13之间铰接,以及第二接触部52与第二压紧段33之间铰接,使得夹具100相对于目标物体的角度改变时仍能够对目标物体表面施加稳定夹持力,保证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30与目标物体充分接触。
80.第一压紧段13与第一夹持段12相对弯折可以使目标物体对第一压紧段13的反作用力带动第一夹持段12相对于第一连接段11弹性弯折形变;第一加强肋131则可以提高第一压紧段13与第一夹持段12的连接强度,保护第一压紧段13和第一夹持段12不会出现塑性形变或强度破坏失效。同样地,第二压紧段33与第二夹持段32相对弯折可以使目标物体对第二压紧段33的反作用力带动第二夹持段32相对于第二连接段31弹性弯折形变;第二加强肋331则可以提高第二压紧段33与第二夹持段32的连接强度。
81.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还包括位于第一压紧段13和第一夹持段12之间的第二过渡圆角16,第二过渡圆角16位于第一夹持部相对靠近夹持开口103的一侧;第
二夹持部还包括位于第二压紧段33和第二夹持段32之间的第四过渡圆角36,第四过渡圆角36位于第二夹持部相对靠近夹持开口103的一侧。
82.第二过渡圆角16,以及第四过渡圆角36的设置,可以减小夹持目标物体时,第一压紧段13与第一夹持段12之间以及第二压紧段33与第二夹持段32之间出现应力集中,能够保护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避免出现裂纹或暗裂。
8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握持件20与第一夹持件10一体锻压成型,二者分别是第一夹臂101在第一通孔两侧一体成型的两个部分;第二握持件40与第二夹持件30一体锻压成型,二者分别是第二夹臂102在第二通孔两侧一体成型的两个部分。
84.作为优选,第一夹持件10与第一握持件20的材质、第二夹持件30与第二握持件40的材质均为弹簧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0与第一握持件20均通过由65mn制成的第一夹臂101依次锻压成型和等温热处理加工而成,第二夹持件30与第二握持件40也均通过由65mn制成的第二夹臂102依次锻压成型和等温热处理加工而成。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夹臂101、第二夹臂102的材质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合金钢或碳钢,二者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85.具体地,第一握持件2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握持部21及第二加强部22,第一握持部21连接第一连接段11相对远离第一夹持段12的端部,第二加强部22凸设于第一握持部21相对靠近第二握持件40的一侧,并连接第一加强部;第二握持件4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握持部41及第四加强部42,第二握持部41连接第二连接段31相对远离第二夹持段32的端部,第四加强部42凸设于第二握持部41相对靠近第一握持件20的一侧,并连接第三加强部。在连接轴60的轴向上,第二加强部22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一握持部21的厚度尺寸,且第四加强部42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二握持部41的厚度尺寸。
86.如此设置,用户在对夹具100施力时,第二加强部22可以承担第一加强部的压应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握持部21的刚性和承力性能,保证用户对夹具100施加足够大的外力,避免第一握持部21受力后产生塑性形变或强度破坏;同样地,第四加强部42可以承担第三加强部的压应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握持部41的刚性和承力性能,避免第二握持部41出现塑性形变或强度破坏。
87.请参阅图3,图3为图1所示的夹具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88.进一步地,夹具100还包括固设于第一夹持件10的第一限位部17,以及固设于第二夹持件30的第二限位部37。第一限位部17从第一夹持件10相对靠近第二夹持件30的一侧沿连接轴60的轴向向外凸出,能够抵接于第二夹持件30或第二握持件40;第二限位部37从第二夹持件30相对靠近第一夹持件10的一侧沿连接轴60的轴向向外凸出,能够抵接于第一夹持件10或第一握持件20。
89.在第一限位部17抵接于第二夹持件30或第二握持件40的状态下,第二限位部37抵接于第一夹持件10或第一握持件20,也即第一限位部17和第二限位部37能够分别同时抵接第二夹臂102和第一夹臂101,以限制夹持开口103的大小,防止夹具100连接松脱。
90.第一限位部17与第二限位部37的设置,使得夹持开口103大小调节的预设范围得以确定。夹持开口103处于最小状态时,第一夹臂101与第二夹臂102带动第一接触部51和第二接触部52相互接触;夹持开口103处于最大状态时,第一限位部17与第二限位部37分别同时抵接第二夹臂102和第一夹臂101。也即在锁止机构70处于解锁状态时,夹持开口103能够
在最小状态和最大状态之间连续变化调整。
91.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夹持部与第一加强部之间、第二夹持部与第三加强部之间设有过渡圆角;第一握持部21与第二加强部22之间、第二握持部41与第四加强部42之间设有过渡圆角。过渡圆角的设置可以显著改善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30背离夹持开口103一侧的应力集中,以及第一握持件20和第二握持件40相互背离的一侧的应力集中。
9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夹具制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3.s10、获得毛坯,锻压毛坯获得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
94.s20、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进行等温淬火处理,获得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使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获得预设弹性性能及预设强度性能;
95.s30、组装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获得夹具。
96.具体而言,本方法中所选用的毛坯材质为弹簧钢,优选为65mn,锻压方式为模锻工艺,采用锻压载荷范围为4000-4500kn的摩擦压力机。
97.本发明提供的夹具制造方法,可以细化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内部晶粒组织,提高晶粒组织的致密性,并且可以使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兼具更好的强度性能和弹性性能,装配后的夹具即使在夹持物体时出现弯曲形变也不会造成强度破坏,可以通过自身积蓄的弹性势能对物体持续施加夹持力;此外,经过等温淬火可以提高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硬度、表面光洁性和抗氧化抗腐蚀性能,在表层形成了致密的保护层,从而更好地适用于环境恶劣的场合。
98.具体地,预设弹性性能包括: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的弹性模量为207900mpa,且弹性极限为1550mpa;预设强度性能包括: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的屈服强度为1680mpa。
99.如此设置,夹具的承力极限更高,并且弹性性能显著。
10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0之后,即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进行等温淬火处理,获得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使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获得预设弹性性能及预设强度性能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101.s15、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退火处理;
102.s16、分别在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上加工通孔。
103.如此设置,在锻压毛坯后对第一夹臂胚体和第二夹臂胚体进行退火处理,可以降低第一夹臂胚体和第二夹臂胚体硬度和残余应力,改善切削加工性;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消除内部组织缺陷,从而方便对二者通过机械加工方式加工通孔,降低刀具切削的难度。
104.此时,夹具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5.s10、获得毛坯,锻压毛坯获得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
106.s15、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退火处理;
107.s16、分别在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上加工通孔;
108.s20、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进行等温淬火处理,获得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使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获得预设弹性性能及预设强度性能;
109.s30、组装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获得夹具。
110.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0,即获得毛坯,锻压毛坯获得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包括以下步骤:
111.s11、截取棒状型材,获得毛坯;
112.s12、将毛坯加热至800℃;
113.s13、在毛坯温度不低于500℃的条件下,锻打毛坯;
114.s14、切除毛坯的废料并校正毛坯的外形和尺寸,获得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
115.此时,夹具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6.s11、截取棒状型材,获得毛坯;
117.s12、将毛坯加热至800℃;
118.s13、在毛坯温度不低于500℃的条件下,锻打毛坯;
119.s14、切除毛坯的废料并校正毛坯的外形和尺寸,获得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
120.s15、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退火处理;
121.s16、分别在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上加工通孔;
122.s20、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进行等温淬火处理,获得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使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获得预设弹性性能及预设强度性能;
123.s30、组装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获得夹具。
124.具体而言,步骤s13,即在毛坯温度不低于500℃的条件下,锻打毛坯,包括以下步骤:
125.s131、沿毛坯径向对毛坯进行镦锻;
126.s132、通过摩擦压力机对毛坯进行模锻。
127.步骤s131是在步骤s132之前进行的,作为对毛坯的预锻压扁处理,使毛坯的形状更加接近锻压后的夹臂胚体形状,进而使毛坯在步骤s132中能够更快地填充锻模内部空间,提高成型效率。
12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20,即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进行等温淬火处理,获得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使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获得预设弹性性能及预设强度性能,包括以下步骤:
129.s21、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进行盐浴等温淬火处理,获得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使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获得预设弹性性能及预设强度性能。
130.盐浴等温淬火壳体提高夹臂胚体的受热效率,不仅可以提高夹臂胚体的表面硬度,而且还可以在夹臂胚体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能够抵御外部环境的氧化或腐蚀作用,因而可以提高夹具的使用寿命,能够适用于恶劣的场合中。
131.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21,即对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进行盐浴等温淬火处理,获得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使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获得预设弹性性能及预设强度性能,包括以下步骤:
132.s211、将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加热至800℃~820℃,并保温至少30分钟;
133.s212、将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放入盐浴炉中,在320℃~350℃的条件下保温至少120分钟,以使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的硬度达到48-52hrc;
134.s213、取出并清洗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获得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
135.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盐浴炉内的加热介质包括kno3,及nano2,二者的含量分
别为50%-60%、40%-50%,作为优选,kno3的含量为55%,nano2的含量为45%。
136.此时,夹具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7.s10、获得毛坯,锻压毛坯获得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
138.s211、将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加热至800℃~820℃,并保温至少30分钟;
139.s212、将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放入盐浴炉中,在320℃~350℃的条件下保温至少120分钟,以使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的硬度达到48-52hrc;
140.s213、取出并清洗第一夹臂胚体及第二夹臂胚体,获得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
141.s30、组装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获得夹具。
142.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43.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