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维修用车辆制动单元翻转装置

文档序号:26496867发布日期:2021-09-04 00:2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轨道交通维修用车辆制动单元翻转装置

1.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轨道交通维修用车辆制动单元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2.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新型轨道交通有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跨座式轨道系统和悬挂式轨道系统)和旅客自动捷运系统等,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轨道交通的列车速度也越来越快,对应高速行驶的列车来说,制动系统是列车中不能出现任何问题的一部分,因此列车的制动单元要定期进行检修,以保证列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但是现如今列车的制动单元大多笨重,在检修过程中需要多人抬至操作台上进行检修操作,并且在检修过程中制动单元需要进行翻转,人工操作很容易造成装置掉落,对检修工人的安全产生影响,并且车辆的型号不同,制动单元也会有所差别,使得操作台无法对不同型号的制动单元进行翻转固定,而且现有的操作台高度大多不能调节,使得检修工人需要弯腰对制动单元进行检修,消耗大量体力,制动单元在拆解的过程中,拆下的零件没有可以放置的位置,容易导致零件丢失或混乱,而且部分较重的零部件在拆卸过程中需要人工扶着,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出于车辆安全性考虑,制动单元螺钉固定较紧,人工拆卸十分费力,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便于翻转不同型号制动单元且便于拆卸制动单元的翻转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轨道交通维修用车辆制动单元翻转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制动单元不易翻转的问题,达到了不同型号的制动单元均能使用的目的,避免了较重器械拆解需要人工扶持的问题,解决了生锈或较紧螺钉不易拆卸的问题,达到了制动单元检修时高度可调节的目的,新增了可放置拆解后零件的功能,优化了装置便于移动的目的,达到了检修工具便于收纳的目的,降低了检修工人的工作强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支撑连杆,每个支撑连杆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的下端均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联动杆,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一个固定架,固定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滑动板,每个滑动板的后端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翻转连杆,每个翻转连杆均与固定架的对应侧转动连接,每个滑动板与对应的翻转连杆相互配合形成固定架的限位结构,每个所述滑动板均与对应侧的支撑杆、联动杆转动连接,每个支撑连杆、支撑杆、联动杆与底座相互配合形成对应滑动板的限位结构,所述底板的上方滑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滑动连接有一个放置架,放置架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限位拉杆,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滑行槽,每个所述限位拉杆的下端均置于对应的滑行槽内且可沿对应的滑行槽上下滑动,所述放置架的后端滑动连接有一个 u形架,所述放置架的下端滑动连接有一个牵引机构,所述放置架
的下端设有一个拆解机构。
5.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中部设有多个可沿固定架前后滑动的横向定位杆,所述固定架的中部设有多个可沿固定架前后滑动的纵向定位杆,每个所述横向定位杆与纵向定位杆的端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l形杆和一个按压杆,每个按压杆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按压手柄,每个按压手柄的中部均与对应的l形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l形杆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橡胶块,每个l形杆、按压杆、按压手柄与固定架相互配合形成对应横向定位杆、纵向定位杆的限位结构,每个所述横向定位杆的中部均滑动连接有多个螺栓,每个螺栓均与对应的纵向定位杆滑动连接,每个所述螺栓的外侧均螺纹配合有一个螺母,每个所述螺栓的外侧均滑动套装有一个垫片,每个横向定位杆与对应的纵向定位杆相互配合形成对应螺栓的限位结构。
6.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有一个与放置架滑动连接的移动板和一个套装在u形架中部的支撑轮,所述滑动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收紧带轮,收紧带轮的前端啮合有一个收紧蜗杆,收紧蜗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电动机,所述收紧带轮的外侧套装有一个尼龙带,尼龙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开关磁力座,所述尼龙带的中部套在支撑轮的上端。
7.优选的,所述拆解机构包括有一个转动架和一个l形架,l形架的右端贯穿转动架的上端且与转动架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架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包括有一个夹紧盘,夹紧盘内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内齿轮,内齿轮的中部啮合有多个夹紧齿轮,每个夹紧齿轮的左侧均啮合有一个与夹紧盘滑动连接的夹紧齿条,所述内齿轮的下端开设有一个长圆孔,所述夹紧盘内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夹紧螺杆,夹紧螺杆的外侧螺纹套装有一个可沿夹紧盘前后滑动的夹紧滑块,夹紧滑块的左侧置于长圆孔内且可沿长圆孔滑动,所述夹紧螺杆的后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t形扭杆,夹紧螺杆、夹紧滑块、内齿轮与对应的夹紧齿轮相互配合形成对应夹紧齿条的限位结构,所述夹紧盘的中部开设有多个注油孔,所述l形架的左侧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夹紧机构,第二夹紧机构与第一夹紧机构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转动架内转动连接有一个与第一夹紧机构固定连接的拆解蜗轮,拆解蜗轮的下端啮合有一个拆解蜗杆,拆解蜗杆内滑动连接有一个转动手柄。
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滑动槽,每个滑动槽内均设有一个可沿对应滑动槽前后滑动的推动块,每个所述支撑连杆的下端均与对应侧的推动块转动连接,所述底板内转动连接有一个主动轴,主动轴的左右两侧均啮合有一个与底板转动连接的推动螺杆,每个推动螺杆均贯穿对应侧的推动块且与对应的推动块螺纹配合,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一个切换机构,切换机构、主动轴与每个推动螺杆相互配合形成对应的推动块的限位结构。
9.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轮架,每个轮架相对底板中部方向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推杆,每个所述轮架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滚轮,所述底板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一个双向螺杆,双向螺杆的左右两侧外部均螺纹套装有一个推动滑块,每个推动滑块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推动连杆,每个推动连杆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推杆转动轮连接,每个推动滑块、推动连杆、推杆、轮架、双向螺杆与切换机构相互配合形成对应滚轮的限位结构。
10.优选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有一个与底板转动连接的滑动杆,滑动杆的后侧滑动连接有一个切换蜗杆,切换蜗杆的上端啮合有一个切换蜗轮,切换蜗轮的左侧转动连接有
一个y形架,y形架的中部转动连接两个配合齿轮,每个配合齿轮均与切换蜗轮的左侧啮合,所述前侧的配合齿轮可与双向螺杆啮合,所述后侧的配合齿轮可与主动轴啮合,所述y形架的后端螺纹配合有一个调节杆,所述滑动杆的右侧啮合有一个驱动电机。
11.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可折叠的工具板,每个工具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绳,所述u形架的左右两侧均套装有一个快拆座管夹,所述放置架的前侧设有多个可沿放置上下滑动的限位杆,每个限位杆的上端均设有一个支撑弹簧,每个限位杆与对应的支撑弹簧相互配合形成拆解机构的限位结构,每个所述限位拉杆的下端均滑动连接有一个c形架,每个所述限位拉杆内均设有一个与对应c形架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所述支撑架的左右内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定位孔,每个c形架、复位弹簧、定位孔与支撑架相互配合形成对应限位拉杆的限位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装置具有固定架、滑动板和翻转连杆,有效的解决了制动单元不易翻转的问题,使用时固定架可沿滑动板滑动,相对翻转连杆转动,完成固定架翻转的动作。2.本装置具有横向定位杆、纵向定位杆、螺栓和螺母,有效的达到了不同型号的制动单元均能使用的目的,使用时调整横向定位杆与纵向定位杆的位置,然后通过螺栓和螺母将制动单元位置固定。3.本装置具有牵引机构和u形架,有效的避免了较重器械拆解需要人工扶持的问题,使用时通过开关磁力座将较重零件吸附,通过收紧带轮与尼龙带将零件进行悬吊,避免零件脱落砸伤检修人员。4.本装置具有拆解机构,有效的解决了生锈或较紧螺钉不易拆卸的问题,使用时通过每个夹紧盘与对应的夹紧齿条夹住对应的螺钉,然后摇动转动手柄,完成对螺钉的拆解。5.本装置具有支撑连杆、支撑杆、联动杆与滑动板,有效的达到了制动单元检修时高度可调节的目的,使用时撑连杆向前滑动,使支撑杆、联动杆同步转动,此时滑动板高度上升,相反支撑连杆向后滑动时滑动板高度下降。6.本装置具有支撑架、限位拉杆与放置架,有效的新增了可放置拆解后零件的功能,使用时支撑架向前拉动,然后将支撑架向后翻转,使支撑架位置固定,随后将放置架向上拉动并向后翻转使限位拉杆的下端置于滑行槽的上极限位置处。7.本装置具有轮架、推杆、滚轮、双向螺杆、推动滑块和推动连杆,有效的优化了装置便于移动的目的,使用时双向螺杆转动,左右两侧的推动滑块均沿底板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同时推动连杆通过对应的推杆推动对应的轮架翻转,使滚轮与地面接触或分离。8.本装置具有工具板和弹性绳,有效的达到了检修工具便于收纳的目的,使用时可将工具放置在工具板上,然后使用弹性绳对工具进行固定,可将工具板向后翻转随后向前推动,使工具板滑入底板内进行收纳。9.本装置具有切换机构,有效的降低了检修工人的工作强度,使用时可通过转动调节杆控制y形架的位置,通过滑动杆、切换蜗杆、切换蜗轮与配合齿轮传动控制双向螺杆螺主动轴转动。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中固定板翻转过程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中横向限位杆、纵向限位杆与螺栓的位置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中牵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中拆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中主动轴与推动螺杆的配合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中轮架翻转原理示意图。
22.图9为本发明中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0为本发明中c形架的位置示意图。
24.图11为本发明中工具板翻转的滑道示意图。
25.图中:1

底板、2

支撑连杆、3

支撑杆、4

联动杆、5

固定架、6

滑动板、7

翻转连杆、 8

支撑架、9

放置架、10

限位拉杆、11

滑行槽、12

u形架、13

牵引机构、14

拆解机构、 15

横向定位杆、16

纵向定位杆、17

l形杆、18

按压杆、19

按压手柄、20

橡胶块、21

螺栓、22

螺母、23

垫片、24

滑动槽、25

推动块、26

主动轴、27

推动螺杆、28

切换机构、29

轮架、30

推杆、31

滚轮、32

双向螺杆、33

推动滑块、34

推动连杆、35

工具板、36
‑ꢀ
弹性绳、37

快拆座管夹、38

限位杆、39

支撑弹簧、40

移动板、41

支撑轮、42

收紧带轮、43

收紧蜗杆、44

电动机、45

尼龙带、46

开关磁力座、47

转动架、48

l形架、49

第一夹紧机构、50

第二夹紧机构、51

拆解蜗轮、52

拆解蜗杆、53

转动手柄、54

夹紧盘、55

内齿轮、56

夹紧齿轮、57

夹紧齿条、58

长圆孔、59

夹紧螺杆、60

夹紧滑块、61

t形扭杆、 62

注油孔、63

滑动杆、64

切换蜗杆、65

切换蜗轮、66

y形架、67

配合齿轮、68

调节杆、 69

驱动电机、70

c形架、71

复位弹簧、72

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1

11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实施例一,由图1和图2给出,本发明包括底板1,为了达便于调节高度的目的,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支撑连杆2,每个支撑连杆2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杆3,每个支撑杆3的下端均与底板1转动连接,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联动杆4,为了达到翻转制动单元的目的,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一个固定架5,固定架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滑动板6,滑动板6的中部设有一个长圆形滑槽,固定架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凸起,凸起置于滑动板6中部的长圆形滑槽内且可以滑动,每个滑动板6的后端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翻转连杆7,每个翻转连杆7均与固定架5的对应侧转动连接,固定架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凸出板,固定架5翻转后凸出板会与翻转连杆7接触,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固定架5进行翻转,使用时将固定架5前侧向上抬起,此时固定架5的后侧会沿滑动板6向前滑动,同时翻转连杆7向上翻转,将固定架5翻转90
°
后,翻转连杆7 开始向下翻转,固定架5的后侧继续向前滑动,使固定架5完成180
°
的翻转,此时突出板与翻转连杆7接触,固定架5位置固定,每个滑动板6与对应的翻转连杆7相互配合形成固定架5的限位结构,每个所述滑动板6均与对应侧的支撑杆3、联动杆4转动连接,每个支撑连杆2、支撑杆3、联动杆4与底座相互配合形成对应滑动板6的限位结构,使用时支撑连杆2向前滑动,使支撑杆3、联动杆4同步转动,此时滑动板6高度上升,相反支撑连杆2 向后滑动时滑动板6高度下降,为了达到可以放置拆解零件的目的,所述底板1的上方滑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架8,底板1的上端呈滑槽状,底板1的上端前侧设有多个凸起,当支撑杆3 向前翻转后位置过死点时支撑杆3位置固定,支撑架8的上端滑动连接有一个放置架9,放置架9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
接有一个限位拉杆10,所述支撑架8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滑行槽11,每个所述限位拉杆10的下端均置于对应的滑行槽11内且可沿对应的滑行槽11上下滑动,使用时先将支撑架8向前拉动,然后将支撑架8向后翻转,使支撑架8位置固定,随后将放置架9向上拉动并向后翻转使限位拉杆10的下端置于滑行槽11的上极限位置处,此时放置架9后端相比前端高度略低,避免限位拉杆10滑动,所述放置架9的后端滑动连接有一个u形架12,所述放置架9的下端滑动连接有一个牵引机构13,所述放置架9的下端设有一个拆解机构14。
28.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

3给出,为了达到不同型号的制动单元均能使用的目的,所述固定架5的中部设有多个可沿固定架5前后滑动的横向定位杆15,所述固定架5的中部设有多个可沿固定架5前后滑动的纵向定位杆16,横向定位杆15与纵向定位杆 16的中部均呈长圆槽状,为了避免横向定位杆15与纵向定位杆16在滑动过程中产生倾斜导致卡死,固定架5与横向定位杆15、纵向定位杆16滑动连接的部分设有一个圆柱,每个所述横向定位杆15与纵向定位杆16的端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l形杆17和一个按压杆18,每个按压杆18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按压手柄19,每个按压手柄19的中部均与对应的l 形杆17的中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l形杆17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橡胶块20,每个l形杆17、按压杆18、按压手柄19与固定架5相互配合形成对应横向定位杆15、纵向定位杆16 的限位结构,使用时翻转按压手柄19,使按压手柄19与按压杆18过铰接位置的死点,同时 l形杆17转动,使橡胶块20与固定架5贴合,此时对应的横向定位杆15、纵向定位杆16位置固定,为了达到便于安装制动单元的目的,每个所述横向定位杆15的中部均滑动连接有多个螺栓21,每个螺栓21均与对应的纵向定位杆16滑动连接,每个所述螺栓21的外侧均螺纹配合有一个螺母22,每个所述螺栓21的外侧均滑动套装有一个垫片23,每个横向定位杆 15与对应的纵向定位杆16相互配合形成对应螺栓21的限位结构,使用时调节横向定位杆15 与纵向定位杆16的位置使每个螺栓21均能穿过制动单元的安装孔,然后将螺母22依次安装在对应的螺栓21上,此时垫片23与螺杆的下端夹紧横向定位杆15与纵向定位杆16,垫片 23与螺母22夹紧制动单元。
29.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图2和图4给出,为了解决较重零件拆解过程中需要人工扶持的目的,所述牵引机构13包括有一个与放置架9滑动连接的移动板40和一个套装在u形架12中部的支撑轮41,支撑轮41的可沿u形架12左右滑动且转动,放置架9的下端开设有一个矩形槽,放置架9的下端固结有一个圆柱杆,移动板40的上端置于矩形槽内,移动板40的后端套装在圆柱杆的外侧,所述滑动板6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收紧带轮42,收紧带轮42的下端呈蜗轮状,收紧带轮42的前端啮合有一个收紧蜗杆43,收紧蜗杆 4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电动机44,电动机44与移动板40固定连接,电动机44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描述,所述收紧带轮42的外侧套装有一个尼龙带45,尼龙带4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开关磁力座46,开关磁力座46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描述(如:中弘 hdb01),所述尼龙带45的中部套在支撑轮41的上端,使用时调整移动板40与支撑轮41到适当位置,然后将开关磁力座46与要拆卸的零件贴合,随后打开开关磁力座46,然后启动电动机44通过收紧蜗杆43使收紧带轮42转动,将要拆卸的零件吊起,零件拆解完成后可将零件放置在放置架9上,然后关闭开关磁力座46。
30.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

2和图5

6给出,为了解决生锈螺钉或紧密螺钉不易拆解的问题,所述拆解机构14包括有一个转动架47和一个l形架48,l形架48的右
端贯穿转动架47的上端且与转动架47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架47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夹紧机构49,第一夹紧机构49包括有一个夹紧盘54,夹紧盘54内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内齿轮 55,内齿轮55的中部啮合有多个夹紧齿轮56,每个夹紧齿轮56均与夹紧盘54转动连接,每个夹紧齿轮56的左侧均啮合有一个与夹紧盘54滑动连接的夹紧齿条57,所述内齿轮55 的下端开设有一个长圆孔58,所述夹紧盘54内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夹紧螺杆59,夹紧螺杆59 的外侧螺纹套装有一个可沿夹紧盘54前后滑动的夹紧滑块60,夹紧滑块60的左侧置于长圆孔58内且可沿长圆孔58滑动,所述夹紧螺杆59的后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t形扭杆61,t形扭杆61的前端呈六棱柱状,避免通过t形扭杆61调节夹紧螺杆59使产生打滑的现象,使用时通过t形扭杆61使夹紧螺杆59转动,夹紧螺杆59转动的同时夹紧滑动移动内齿轮55转动,此时每个夹紧齿轮56同步转动使每个夹紧齿条57同时滑动夹紧需要拆卸的螺钉,然后将t形扭杆61拆下,夹紧螺杆59、夹紧滑块60、内齿轮55与对应的夹紧齿轮56相互配合形成对应夹紧齿条57的限位结构,所述夹紧盘54的中部开设有多个注油孔62,使用时可向注油孔62内注射润滑油,避免生锈的螺钉在拆解过程中损坏,所述l形架48的左侧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夹紧机构50,第二夹紧机构50与第一夹紧机构49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转动架47内转动连接有一个与第一夹紧机构49固定连接的拆解蜗轮51,拆解蜗轮 51的下端啮合有一个拆解蜗杆52,拆解蜗杆52内滑动连接有一个转动手柄53,使用时通过第一夹紧机构49与第二夹紧机构50夹持住要拆卸螺钉的两端,然后将转动手柄53滑出,摇动转动手柄53使啮合蜗轮带动第一夹紧机构49转动。
31.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

2和图7

9给出,为了达到更好的目的,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滑动槽24,每个滑动槽24内均设有一个可沿对应滑动槽24 前后滑动的推动块25,每个所述支撑连杆2的下端均与对应侧的推动块25转动连接,所述底板1内转动连接有一个主动轴26,主动轴26中部呈圆柱齿轮状,主动轴26左右两侧呈锥齿轮状,主动轴26的左右两侧均啮合有一个与底板1转动连接的推动螺杆27,左右两侧的推动螺杆27螺纹方向相反,推动螺杆27的前端呈锥齿轮状与主动杆啮合,推动螺杆27的后端与底板1转动连接,推动螺杆27的螺距适当,在没有动力输入时,推动块25不会带动对应的推动螺杆27转动,每个推动螺杆27均贯穿对应侧的推动块25且与对应的推动块25螺纹配合,所述底板1的中部设有一个切换机构28,使用时切换机构28带动主动轴26转动,主动轴26通过每个推动螺杆27带动对应的推动块25滑动,此时左右两侧的支撑连杆2沿底板1同时同向滑动,切换机构28、主动轴26与每个推动螺杆27相互配合形成对应的推动块 25的限位结构。
32.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由图1

2和图8

9给出,为了解决装置移动不便的问题,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轮架29,每个轮架29相对底板1中部方向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推杆30,每个推杆30均与底板1滑动连接,每个所述轮架29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滚轮31,所述底板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一个双向螺杆32,双向螺杆32的中部呈圆柱齿轮状,双向螺杆32的左右两侧外部均螺纹套装有一个推动滑块33,每个推动滑块 33均可沿底板1左右滑动,双向螺杆32的螺距适当,在没有动力输入时,推动滑块33不会带动双向螺杆32转动,每个推动滑块33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推动连杆34,每个推动连杆34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推杆30转动轮连接,每个推动滑块33、推动连杆34、推杆 30、轮架29、双向螺杆32与切换机构28相互配合形成对应滚轮31的限位结构,使用时切换机构28带
动双向螺杆32转动,此时左右两侧的推动滑块33均沿底板1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同时推动连杆34通过对应的推杆30推动对应的轮架29翻转,使滚轮31与地面接触或分离。
33.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由图8和图9给出,为了达到更好的目的,所述切换机构28包括有一个与底板1转动连接的滑动杆63,滑动杆63的后侧滑动连接有一个切换蜗杆64,滑动杆63的后端呈花键状,切换蜗杆64与滑动杆63同轴转动且可相对滑动,切换蜗杆64的上端啮合有一个切换蜗轮65,切换蜗轮65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一个y形架66,y形架66的中部转动连接两个配合齿轮67,切换蜗轮65的左侧呈圆柱齿轮状,每个配合齿轮67 均与切换蜗轮65的左侧啮合,所述前侧的配合齿轮67可与双向螺杆32啮合,所述后侧的配合齿轮67可与主动轴26啮合,使用时当y形架66处于前侧极限位置,前侧的配合齿轮67 与双向螺杆32啮合,此时后侧的配合齿轮67与主动轴26分离,当y形架66处于后侧极限位置时,后侧的配合齿轮67与主动轴26啮合,此时前侧的配合齿轮67与双向螺杆32分离,所述y形架66的后端螺纹配合有一个调节杆68,调节杆68内开设有螺槽,y形架66对应螺槽的位置设有凸起,所述y形架66的中部设有一个定位凸起,所述底板1对应定位凸起的位置开设有一个定位滑槽,y形架66的下端置于底板1内使y形架66进能相对底板1滑动,y 形架66不会相对底板1产生转动,使用时将调节杆68向左转动180
°
,y形架66置于前侧极限位置,此时调节杆68向右转动180
°
,y形架66置于后侧极限位置,滑动杆63的前端与驱动电机69的左侧均呈锥齿轮状且相互啮合,驱动电机69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描述,使用时驱动电机69通过滑动杆63带动切换蜗杆64转动,此时切换蜗轮65带动每个配合齿轮67同步转动。
34.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11给出,为了达到放置工具的目的,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可折叠的工具板35,底板1对应每个工具板35的位置均开设有滑槽,当不使用时可将工具板35向后翻转随后向前推动即可,为了避免工具散落,每个工具板35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绳36,工具板35的前端设有多个凸起,避免工具在弹性绳36收紧使下滑,为了避免悬吊零件时u形架12向前滑动,所述u形架12的左右两侧均套装有一个快拆座管夹37,快拆座管夹37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描述,使用时调整u 形架12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左右两侧的快拆座管夹37锁紧即可,为了避免拆解机构14脱落,所述放置架9的前侧设有多个可沿放置上下滑动的限位杆38,每个限位杆38的位置均对应拆解机构14的放置位置,每个限位杆38的上端均设有一个支撑弹簧39,每个限位杆38 与对应的支撑弹簧39相互配合形成拆解机构14的限位结构,每个所述限位拉杆10的下端均滑动连接有一个c形架70,c形架70可沿对应的限位拉杆10左右滑动,每个所述限位拉杆 10内均设有一个与对应c形架70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71,每个复位弹簧71均与对应的限位拉杆1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8的左右内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定位孔72,每个c形架70、复位弹簧71、定位孔72与支撑架8相互配合形成对应限位拉杆10的限位结构,使用时当每个限位拉杆10的底部均滑动到对应的滑行槽11的上极限位置时,每个c形架70受对应复位弹簧71的弹力上端会滑入对应的定位孔72内,此时对应的限位拉杆10位置固定,当需要解除限位拉杆10的限位时,按压c形架70的下端,使每个c形架70的上端从对应的定位孔72 内滑出,此时对应的限位拉杆10即可沿对应的滑动槽24向下滑动。
35.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首先转动调节杆68使前侧的配合齿轮67与双向螺杆32啮合,然后启动驱动电机69,驱动电机69通过滑动杆63带动切换蜗杆64转动,此时切换蜗轮65带动配合齿轮67同步转动,前侧配合齿轮67带动双向螺杆32转动,此时左右两侧的推动滑
块 33均沿底板1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同时推动连杆34通过对应的推杆30推动对应的轮架29 翻转,使滚轮31与地面接触,然后移动装置到合适的位置,然后调节横向定位杆15与纵向定位杆16的位置使每个螺栓21均能穿过制动单元的安装孔,然后将螺母22依次安装在对应的螺栓21上,此时垫片23与螺杆的下端夹紧横向定位杆15与纵向定位杆16,垫片23与螺母22夹紧制动单元,随后翻转按压手柄19,使按压手柄19与按压杆18过铰接位置的死点,同时l形杆17转动,使橡胶块20与固定架5贴合,此时对应的横向定位杆15、纵向定位杆 16位置固定,然后左转动调节杆68,此时后侧的配合齿轮67与主动轴26啮合,此时前侧的配合齿轮67与双向螺杆32分离,主动轴26转动每个推动螺杆27带动对应的推动块25滑动,此时左右两侧的支撑连杆2沿底板1同时同向滑动,支撑连杆2向前滑动,使支撑杆3、联动杆4同步转动,此时滑动板6高度上升,上升到合适高度后关闭电动机44,接着将支撑架8向前拉动,随后将支撑架8向后翻转,使支撑架8位置固定,随后将放置架9向上拉动并向后翻转使限位拉杆10的下端置于滑行槽11的上极限位置处,此时每个c形架70受对应复位弹簧71的弹力上端会滑入对应的定位孔72内,使对应的限位拉杆10位置固定,然后将左右两侧的工具板35拉出向上翻转,此时即可对制动单元进行维修,当拆解较大零件时调整移动板40与支撑轮41到适当位置,调整u形架12到合适的位置,随后将左右两侧的快拆座管夹37锁紧即可,然后将开关磁力座46与要拆卸的零件贴合,随后打开开关磁力座46,然后启动电动机44通过收紧蜗杆43使收紧带轮42转动,将要拆卸的零件吊起,零件拆解完成后可将零件放置在放置架9上,然后关闭开关磁力座46,当拆解螺钉较紧或生锈时,向上按压限位杆38,将拆解机构14取出,随后将第一夹紧机构49、第二夹紧机构50与要拆卸的螺钉对齐,通过t形扭杆61使夹紧螺杆59转动,夹紧螺杆59转动的同时夹紧滑动移动内齿轮 55转动,此时每个夹紧齿轮56同步转动使每个夹紧齿条57同时滑动夹紧需要拆卸的螺钉,然后将t形扭杆61拆下,然后将转动手柄53滑出,摇动转动手柄53使啮合蜗轮带动第一夹紧机构49转动,若生锈严重可向注油孔62内注射润滑油,当需要翻转制动单元时,将固定架5前侧向上抬起,此时固定架5的后侧会沿滑动板6向前滑动,同时翻转连杆7向上翻转,将固定架5翻转90
°
后,翻转连杆7开始向下翻转,固定架5的后侧继续向前滑动,使固定架5完成180
°
的翻转,此时突出板与翻转连杆7接触,固定架5位置固定。
36.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制动单元不易翻转的问题,达到了不同型号的制动单元均能使用的目的,避免了较重器械拆解需要人工扶持的问题,解决了生锈或较紧螺钉不易拆卸的问题,达到了制动单元检修时高度可调节的目的,新增了可放置拆解后零件的功能,优化了装置便于移动的目的,达到了检修工具便于收纳的目的,降低了检修工人的工作强度。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