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耐磨性检测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0545发布日期:2021-11-22 17:17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耐磨性检测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检测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耐磨性检测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3.目前部分设备对轴承耐磨性检测时需要对轴承进行固定,再对其进行转动来检测轴承的耐磨性,然后现有装置在对轴承的固定不够牢固容易造成轴承移位导致检测数据不够准确,导致重新检测,使用较为不便。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轴承耐磨性检测辅助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避免检测中的轴承出现左右晃动和顶部移位,固定牢固,检测使用较为方便的轴承耐磨性检测辅助设备。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耐磨性检测辅助设备包括:底座;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内;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顶座,所述顶座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顶座的顶部;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两个升降机构,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均设置在所述顶座的顶部;滑板,所述滑板设置在两个所述升降机构上;卡座,所述卡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滑板的底部,所述卡座的底部开设有通槽;两个直角夹块,两个所述直角夹块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滑板的顶部;两个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夹持机构,两个所述夹持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控制台,所述控制台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一侧。
7.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螺杆,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顶座上,所述螺杆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
8.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限制块、拉杆、弹簧、压缩块、固定块、半圆块、固定销和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限制块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座的底部,所述拉杆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限制块上,所述拉杆与所述侧板滑动连接,所述弹簧滑动套设在所述拉杆上,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所述拉杆的一端,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滑孔,所述半圆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块的一侧,两个所述安装槽均开设在所述工作台的顶部,所述固定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滑孔内,所述固定销与两个所述安装槽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传动轴和放置板,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
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传动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放置板固定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
10.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所述滑板的两侧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异常灯。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耐磨性检测辅助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耐磨性检测辅助设备,通过两个夹持机构省时省力的对轴承外圈的两侧进行了夹持避免轴承向左右晃,通过两个固定机构较为稳固的辅助将轴承的的顶部进行了固定,避免了轴承在检测时出现上下晃动,通过以上两个机构对轴承的顶部和左右两侧进行固定避免了轴承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晃动或移位而导致数据的不准确,从而可以获得更精准的数据,检测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耐磨性检测辅助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1中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底座;2、工作台;3、传感器;4、侧板;5、顶座;6、第一电机;7、转动杆;8、第一锥形齿轮;9、第二锥形齿轮;10、螺杆;11、滑板;12、卡座;13、直角夹块;14、支撑座;15、限制块;16、拉杆;17、弹簧;18、压缩块;19、固定块;20、半圆块;21、固定销;22、安装槽;23、第二电机;24、传动轴;25、放置板;26、控制台。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耐磨性检测辅助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轴承耐磨性检测辅助设备包括底座1;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传感器3,所述传感器3设置在所述工作台2内;两个侧板4,两个所述侧板4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顶座5,所述顶座5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侧板4的顶部;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固定安装在所述顶座5的顶部;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上;两个升降机构,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均设置在所述顶座5的顶部;滑板11,所述滑板11设置在两个所述升降机构上;卡座12,所述卡座12固定安装在所述滑板11的底部,所述卡座12的底部开设有通槽;两个直角夹块13,两个所述直角夹块13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滑板11的顶部;两个支撑座14,两个所述支撑座14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侧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夹持机构,两个所述夹持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座14的底部;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控制台26,所述控制台26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一侧。
21.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锥形齿轮8、第二锥形齿轮9和螺杆10,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固定套设在所述转动杆7上,所述螺杆10转动安装在所述顶座5上,所述螺杆10与所述支撑座1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9固定套设在所述螺杆10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9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相啮合,通过两个固定机构较为稳固的辅助将轴承的的顶部进行了固定,避免了轴承在检测时出现上下晃动。
22.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限制块15、拉杆16、弹簧17、压缩块18、固定块19、半圆块20、固定销21和两个安装槽22,两个所述限制块15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座14的底部,所述拉杆16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限制块15上,所述拉杆16与所述侧板4滑动连接,所述弹簧17滑动套设在所述拉杆16上,所述固定块19固定安装在所述拉杆16的一端,所述固定块19上开设有滑孔,所述半圆块20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块19的一侧,两个所述安装槽22均开设在所述工作台2的顶部,所述固定块19滑动安装在所述滑孔内,所述固定销21与两个所述安装槽22相适配,通过两个夹持机构省时省力的对轴承外圈的两侧进行了夹持避免轴承向左右晃。
23.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23、传动轴24和放置板25,所述第二电机23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所述传动轴2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23的输出轴上,所述放置板25固定套设在所述传动轴24上,所述传动轴24转动安装在所述工作台2上,通过转动机构可对固定的轴承进行检测,以便检测完好的和不良的轴承数据显示在控制台26上。
24.两个所述侧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所述滑板11的两侧滑动连接,他可以更好的对滑板11进行升降限位。
25.所述滑板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异常灯,可以方便对一些检测带有异响的不良轴承提出信号便于操作人员听到。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耐磨性检测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27.使用时先拉动两个拉杆16,两个拉杆16压缩两个弹簧17同时带动两个固定块19和两个半圆块20移动,然后将需要进行耐磨性检测的轴承套设在传动轴24上位于放置板25上即可,再松开两个拉杆16,两个拉杆16通过两个弹簧17同时带动两个固定块19和两个半圆块20自动回位并对轴承的两侧进行了夹持,然后将两个固定销21从两个滑孔内插入至两个第一安装槽22内,当取出时可插入两个第二安装槽22内,通过两个夹持机构省时省力的对轴承外圈的两侧进行了夹持避免轴承向左右晃;
28.然后启动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带动转动杆7转动,转动杆7带动两个第一锥形齿轮8啮合两个第二锥形齿轮9转动,两个第二锥形齿轮9带动两个螺杆10转动,两个螺杆10同时带动滑板11向下降落,滑板11带动卡座12向下降落到两个直角夹块13卡在轴承的两侧外圈上再关闭第一电机6,通过两个固定机构较为稳固的辅助将轴承的的顶部进行了固定,避免了轴承在检测时出现上下晃动;
29.最后启动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带动传动轴24转动,传动轴24带动放置板25及顶部的中轴承转动进行耐磨性检测,当出现的不良的轴承时,轴承会产生异响,从而使传感器3受到,然后异常灯亮起,可以更好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而且检测测完好的和不良的轴承数据都会显示在控制台26上的显示屏内,通过以上两个机构对轴承的顶部和左右两侧进行固定避免了轴承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晃动或移位而导致数据的不准确,从而可以获得更精准的数据,检测使用较为方便。
3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耐磨性检测辅助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耐磨性检测辅助设备,通过两个夹持机构省时省力的对轴承外圈的两侧进行了夹持避免轴承向左右晃,通过两个固定机构较为稳固的辅助将轴承的的顶部进行了固定,避免了轴承在检测时出现上下晃动,通过以上两个机构对轴承的顶部和左右两侧进行固定避免了轴承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晃动或移位而导致数据的不准确,从而可以获得更精准的数据,检测使用较为方便。
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