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机械夹持装置

文档序号:27293298发布日期:2021-11-06 04:4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机械夹持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动化机械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夹具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以称之为夹具。
3.现有的夹具虽然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该夹持装置产生移动,并且使夹持固定后的机械配件进行转动,便于加工解决现在产品缺点或技术问题,但是,该应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费时费力,结构复杂,需要人工进行夹持,增强工人的劳动强度。
4.因此,提出一种自动化机械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自动化机械夹持装置,自动化夹持,无需人工固定,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自动化机械夹持装置包括工作箱和底板,所述工作箱的内部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竖直间隔设置有第一支撑柱,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贯穿所述工作箱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夹头,一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座,所述活动腔的内底部的一侧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移动座移动的限位机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设有用于带动一所述支撑柱沿所述工作箱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气缸。
7.有益效果:自动化夹持,无需人工固定,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8.进一步,两个所述夹头的底部上均嵌设有卡角,所述底板连接与对应的所述卡角的内壁。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零件起到保护作用,间接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10.进一步,所述卡角与所述夹头固定连接,且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卡角与所述夹头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组装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
12.进一步,所述两个所述夹头的外壁均设有保护板。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零件在夹紧的过程中进行保护,避免产生损坏。
14.进一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延伸出所述工作箱外部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另一端均铰接有第二气缸的一端,所述第二气缸的另一端铰接有机械臂的中部,所述机械臂的一端铰接有夹板,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撑
柱的顶壁上。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气缸的驱动,便于对不规则或大尺寸的零件进行二次夹紧,保证夹紧效果好。
16.进一步,所述第一气缸的两端均通过旋转销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以及所述第二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械臂的中部均通过旋转销连接。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销连接,组装和拆卸方便。
18.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活动腔的内底部一侧,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部与所述移动座固定连接。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移动座和第一支撑柱进行限位。
20.进一步,所述工作箱的顶部两侧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适配的通孔。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一支撑柱左右移动,方便夹持部进行夹持。
22.进一步,所述工作箱的外部设有柜门,所述柜门上设有散热孔。
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检查和维修设备,散热孔及时散热。
24.进一步,所述工作箱的底部设有移动轮。
2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移动到合适的工作位置,节省人力和时间。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9.1、工作箱;2、活动腔;3、第一支撑柱;4、第一气缸;5、移动座;6、限位块;7、限位槽;8、第二支撑柱;9、第二气缸;10、机械臂;11、保护板;12、夹头;13、底板;14、移动轮;15、柜门;16、夹板;17、通孔;18、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1.实施例1
32.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自动化机械夹持装置,包括:工作箱1和底板13,所述工作箱1的内部设有活动腔2,所述活动腔2内竖直间隔设置有第一支撑柱3,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3贯穿所述工作箱1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夹头12,一所述第一支撑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座5,所述活动腔2的内底部的一侧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移动座5移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槽7,所述限位槽7设置在所述活动腔2的内底部一侧,所述限位槽7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的顶部与所述移动座5固定连接,通过限位机构的设置,对移动座5和第一支撑柱3起到限位作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3之间设有用于带动一所述支撑柱3沿所述工作箱1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气缸4。
33.实施例2
34.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自动化机械夹持装置,包括:工作箱1和底板13,所述工作箱1的内部设有活动腔2,所述活动腔2内竖直间隔设置有第一支撑柱3,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3贯穿所述工作箱1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夹头12,一所述第一支撑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座5,所述活动腔2的内底部的一侧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移动座5移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槽7,所述限位槽7设置在所述活动腔2的内底部一侧,所述限位槽7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的顶部与所述移动座5固定连接,通过限位机构的设置,对移动座5和第一支撑柱3起到限位作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3之间设有用于带动一所述支撑柱3沿所述工作箱1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气缸4。
35.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夹头12的底部上均嵌设有卡角,所述底板13连接与对应的所述卡角的内壁;所述卡角与所述夹头12固定连接,且所述底板13通过所述卡角与所述夹头12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
36.卡角焊接在夹头12的底部,使得连接更为紧密牢固,可拆卸结构,使得使用者可及时将卡角拆卸分离,进而对卡角调整微信,间接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37.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所述夹头12的外壁均设有保护板11,保护板11的左侧面积与夹头12的右侧外壁面积一致,且夹头12与保护板11之间相互贴合,保护板11的左侧面积与夹头12的右侧面积一致,使得夹头12与物品接触面被保护板11给覆盖,有利于对夹头12的保护,相互贴合,使得在夹持过程中,夹头12为保护板11提供支撑,使得保护板11不会因固定的力度较大而导致断裂。
38.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3延伸出所述工作箱1外部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8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8的另一端均铰接有第二气缸9的一端,所述第二气缸9的另一端铰接有机械臂10的中部,所述机械臂10的一端铰接有夹板16,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柱3的顶壁上,通过第二气缸的驱动,便于对不规则或大尺寸的零件进行二次夹紧,保证夹紧效果好。
39.具体的,在工作箱1上设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9的伸缩;所述第一气缸4的两端均通过旋转销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3,所述第二气缸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8以及所述第二气缸9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械臂10的中部均通过旋转销连接,结构稳定,便于组装和拆卸。
40.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箱1的顶部两侧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柱3相适配的通孔17,通孔17的长度大于15厘米,为第一支撑柱3的左右移动提供空间。
41.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箱1的外部设有柜门15,所述柜门15上设有散热孔18,便于检修设备;散热孔18便于散热。
4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箱1的底部设有移动轮14,移动轮14上设有锁紧件,锁紧件为现有技术,故不进一步赘述。
43.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机械放置工作箱1的顶部,如果零件大的话,可在工作箱1上增加工作台,启动第一气缸4,第一气缸4带动左侧的第一支撑柱3向左移动,两个夹头12之间的距离变大,进而对机械零件进行夹持固定,如果零件不规则或者尺寸较大,可再启动第二气缸9,驱动机械臂9上的夹板16进行二次夹紧,同理,启动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9进行收缩,对机械零件释放。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内”、“外”、“周侧”、“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