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测温功能的隐藏式汽车手柄及车内人员体温监测系统

文档序号:29959102发布日期:2022-05-11 08:4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具有测温功能的隐藏式汽车手柄及车内人员体温监测系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测温功能的新型汽车隐藏式车门手柄和测温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2.发热是病毒性肺炎等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因此,利用体温检测进行传染病初筛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但对于出租车等运营性客车而言,若在每个乘客使用体温计进行测温操作十分繁琐,影响效率,且会造成安全隐患;此外,乘客上车后进行测温,即使发现乘客存在患病风险,但由于驾驶员和乘客已经在一个密闭空间中共处,驾驶员依然有感染风险。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在车外完成体温检测的车载测温装置。
3.在此基础上,运营类客车具体存在以下的风险:1)普通车主一般在车内没有体温计,不容易知道自己的体温情况;2)普通车主即使有体温计,也很容易忘记带在车上,或者忘记测量;3)网约车、出租车等营运车驾驶员在不确定乘客体温的情况下进行载客,发生感染的风险比较高;4)现有车辆没有测量车主体温方面的提醒;5)现有车辆没有测量乘客体温方面的提醒;6)现有车辆没有体温显示方面的装置;7)网约车接触人员较多,做为疫情控制的重要环节,运营中心未能实时监控乘客健康状况;8)车门把手做为乘客与汽车接触的第一环节,没有发挥它的作用;9)现有隐藏式门把手的科技感不足;10)现有隐藏式门把手的人性化设计不足;11)现有隐藏式门把手的人机互动不足;12)现有车辆后视镜显示功能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测温功能的新型汽车隐藏式车门手柄。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测温功能的隐藏式汽车手柄,包括手柄总成。手柄总成包括手柄主体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的红外测温模块安装在手柄主体的握持部内侧。
6.作为优选,一种具有测温功能的隐藏式汽车手柄还包括底座和驱动机构。底座固定在车门内。所述的手柄总成安装在底座上,并在初始状态下与车门的外表面平齐。所述的手柄总成还包括助力弹簧。手柄主体呈l形,由一体成型的握持部和安装部组成。手柄主体的握持部与车门转动连接。手柄主体与车门之间设置有助力弹簧;助力弹簧的两端与手柄主体、底座分别固定。助力弹簧对手柄主体的弹力趋向于推动手柄主体向外翻转。手柄主体由驱动机构驱动进行翻转。
7.作为优选,所述手柄主体的安装部固定有摆臂。摆臂的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齿轮、齿条、拉杆、拉杆销、门锁外开启拉线。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安装在底座上,输出轴与齿轮固定。齿条与底座的底板上的导轨构成滑动副。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朝向摆臂的那端连接有拉杆销。拉杆销穿过摆臂上的滑槽。
8.作为优选,所述的齿条远离摆臂的端部设置有门锁外开启拉线。门锁外开启拉线
连接到车门的门锁锁舌。
9.作为优选,底座包括底板和两块加强板。间隔设置的两块加强板与底板外侧面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
10.作为优选,所述手柄主体的握持部外侧设置有压力检测模块;
11.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测温模块的信号线与车载电脑连接。
1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内人员体温监测系统,包括前述的具有测温功能的隐藏式汽车手柄和车内后视镜总成。车内后视镜总成上安装有连接到车载电脑的测温按键、测温复位开关、体温指示显示屏、紧急呼叫开关和电子防眩目开关。
13.作为优选,一种车内人员体温监测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前排座椅头枕的背面、驾驶员挡光板、副驾驶化妆镜上的红外测温传感器。
14.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门手柄上设置测温模块,能够在驾驶员或乘客上车前检测体温,从而能够在驾驶员或乘客在上车前完成体温检测,将传染风险隔绝在车外。
16.2、本实用新型能够将车门把手上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传到车内后视镜总成的显示屏中,从而方便驾驶员监测到乘客的体温是否正常。
17.3、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数据实时传输到运营中心云端,便于实时监控运营车安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手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手柄主体翻转到第一工作位置时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手柄主体翻转到第二工作位置时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车内后视镜总成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8.实施例1
29.如图1和2所示,所示,一种具有测温功能的隐藏式汽车手柄,包括底座、驱动机构 12和手柄总成3。底座通过车门外板内侧的四个凸焊螺栓18固定在车门内,并用4个螺母 19紧固。凸焊螺栓18使用凸焊焊接方法固定在车门外板内侧,凸焊螺栓18的长度不影响车门玻璃的升降。底座包括底板1和两块加强板2。间隔设置的两块加强板2与底板1外侧面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手柄总成3安装于底座上,并在初始状态下与车门的外表面平齐。底板1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为提供手柄主体4提供的转动空间缺口。
30.如图2和3所示,手柄总成3包括手柄主体4、红外测温模块5、助力弹簧6、手柄转动销7、边法兰轴承8、摆臂9和摆臂转动销10。手柄主体4呈l形,由一体成型的握持部和安装部
组成。握持部用于供使用者握持和开门;安装部用于底座连接,来实现手柄主体4的隐藏和转出。手柄主体4的握持部外侧设置有压力检测模块;手柄主体4的握持部的内侧中部上开设有测温模块安装槽4-1。测温模块安装槽4-1内安装有红外测温模块5。红外测温模块5的信号线与车载电脑连接。当红外测温模块5检测到使用者手部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时才予以开门,否则无法开门。
31.手柄主体4安装部上开设有横向设置的安装槽,且开始有竖直设置的第一销轴安装孔 4-2和第二销轴安装孔4-3。手柄转动销7、摆臂转动销10与手柄主体4安装部上的第一销轴安装孔4-2、第二销轴安装孔4-3分别固定。手柄转动销7位于手柄主体4的转折处与摆臂转动销10之间。手柄转动销7的两端与底座上的两块加强板2分别转动连接,从而让手柄主体4能够绕手柄转动销7旋转。手柄转动销7上套置有助力弹簧6;助力弹簧6为扭簧。助力弹簧6的两端与手柄主体4、底座分别固定。助力弹簧6对手柄主体4的弹力趋向于推动手柄主体4向外翻转,进而为手柄主体4的向外翻转提供助力,降低手柄主体4 因冰封、阻挡等原因无法顺利弹出的肯能行。
32.摆臂9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摆臂9的中部开设有滑槽。手柄转动销7与边法兰轴承8的内圈过盈连接。边法兰轴承8的外圈与摆臂9上的第一连接孔过盈连接。摆臂9的第二连接孔与摆臂转动销10刚性过盈配合。摆臂9伸入手柄主体4 安装部上的安装槽。
33.如图4和5所示,驱动机构12包括驱动电机13、齿轮14、齿条15、拉杆16、拉杆销 11、门锁外开启拉线17。驱动电机13通过电机支架1-1安装在底座上,输出轴与齿轮14 固定。齿条15与底座的底板1上的导轨1-2构成滑动副。齿轮14与齿条15啮合。齿条 15朝向摆臂9的那端焊接固定有两条间隔设置的两根拉杆16。两根拉杆16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为圆孔或腰形孔。拉杆销11的两端安装在两根拉杆16的安装孔内。拉杆销11 的两端旋接有与两根拉杆16外侧面接触的限位螺母,实现对拉杆销11的限位。拉杆销11 穿过摆臂9上的滑槽。
34.当齿轮14带动齿条15滑动时,拉杆16直接带动摆臂9绕手柄转动销7旋转,或在拉杆销11到达腰形孔端部时带动摆臂9绕手柄转动销7旋转。而摆臂9旋转带动整个手柄主体4旋转。驱动电机13内置有用于测量齿轮14转动角度的磁感应角度传感器;据此能够得到齿条15的移动距离。
35.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齿条15远离摆臂9的端部设置有门锁外开启拉线17。门锁外开启拉线17连接到车门的门锁锁舌。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7.当使用者需要开门时,按压或触碰手柄主体4握持部外侧的压力检测模块;驱动电机 13正转,驱动手柄主体4翻转到第一工作位置,如图6所示;此时,手柄主体4握持部内侧的红外测温模块5露出。使用者用手按压红外测温模块5,实现对使用者体温的检测;若体温在预先规定的正常范围,则驱动电机13继续正转,驱动手柄主体4翻转到第二工作位置,如图7所示,此时车门被打开;否则,通过报警器或网络信息推送的方式提示驾驶员,从而达到让驾驶员预先知悉乘客体温状况的效果。
38.实施例2
39.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该具有测温功能的隐藏式汽车手柄,配合车内后视镜总成20使用。车内后视镜总成20上安装有连接到车载电脑的测温按键21、
测温复位开关22、体温指示显示屏23、紧急呼叫开关24和电子防眩目开关25。车内后视镜总成20能够让驾驶员能够便捷的操控隐藏式汽车手柄,并使得驾驶员和乘客能够便捷地看到乘客上车时的体温。
40.实施例3
41.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前排座椅头枕的背面、驾驶员挡光板、副驾驶化妆镜上安装红外测温传感器。驾驶员或乘客上车后,插上安全带,温度传感器电路接通,进行体温的复测。
42.驾驶员或乘客上车前,驾驶员点击手机app测温按键,驾驶员在车上时点击后视镜 20上的测温按键21,车门手柄弹出。这一信号通过主mcu内置wifi模块发送给主mcu,主mcu发出控制指令给驱动电机13,同时驱动电机内置磁感应角度传感器接地并开始工作,驱动电机13转动带动齿轮14转动,齿轮14带动齿条15正向运动,拉杆16开始运动,拉杆销总成11开始运动,拉杆销总成11推动摆臂9绕着手柄转动销7转动,摆臂9带动摆臂转动销10一起转动,摆臂转动销10带动手柄主体4转动。驱动电机内置磁感应角度传感器识别到电机转动设定圈数后,主mcu发出停止指令给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 停止工作。此时门锁外开启拉线17移动空行程,闭锁器处于关闭状态,门锁为锁止状态,车门不开启。如果驾驶员自己单独一人上车时,出现体温异常,可通过机械钥匙打开车门。为防止驾驶员自己不测温,驾驶员可设定为:如果不进行温度测量,无钥匙打开车门功能关闭,此时驾驶员体温信息可传送到驾驶员手机显示。车门手柄弹出后。
43.实施例4
44.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红外测温模块5内置测温模块内置红外开关、测温模块红外测温传感器、测温模块车外报警器。红外测温模块5置于手柄主体4内侧,驾驶员或乘客手握手柄的同时,测温模块内置红外开关检测到人体手部红外线,红外开关接通,测温模块红外测温传感器电路接通开始测温工作,测温模块红外测温传感器即时测量手部温度。乘客上车后,乘客将车门闭合,车门门碰开关接通,传递信号给主mcu(即车载电脑),主mcu发送信号给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电机13开始反转,拉动手柄闭合手柄总成3。
45.驾驶员或乘客手握手柄时,测温模块内置红外开关接通,车门手柄处测温模块5内置红外测温传感器接通,测温立即开始。如果体温正常,则主mcu发送开锁信号给闭锁器,闭锁器打开门锁,同时发送信号给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继续工作,齿条15继续正向移动,推动手柄主体4进一步转动,齿条15移动的过程中拉动门锁外开启拉线17,门锁外开启拉线17移动工作行程,门锁外开启拉线17拉动门锁锁舌,协助乘客打开门锁。门锁外开启拉线17移动工作行程由电机控制,驱动电机内置磁感应角度传感器识别到电机转动设定圈数后,主mcu发出停止指令给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停止工作。此时乘客只需轻微拉动手柄主体4,即可上车。如果体温不正常,则主mcu不发送开锁信号给闭锁器和驱动电机13,门锁不开启,乘客不能拉动手柄。同时主mcu内置语音报警模块工作,驱动测温模块内置报警器工作,发出报警提示声音“体温异常,不能载客,敬请谅解”。
46.驾驶员或乘客上车后,为确保测温的准确性,进行体温复测。驾驶员或乘客如果坐前排,插入前排安全带时,前排安全带插入开关接通,前排后外测温传感器开始工作,测量的体温数值通过主mcu,经过输出信号驱动电路,驱动车内后视镜体温指示屏23工作,显示
温度数值。同时这一温度值又通过主mcu内置wifi模块传输到驾驶员手机端app,驾驶员手机端app与运营端监控系统实时连接,故这一温度值会实时上传运营端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营运车的安全。乘客如果坐后排,插入后排安全带时,测温工作开始。如果体温复测有异常,主mcu收到测温传感器信号之后,主mcu内置语音报警模块工作,驱动车内扬声器发出报警提示声音“体温异常,不能载客,敬请谅解”。如果驾驶员自己体温异常,则运营中心会发出提醒,不能载客。体温数值同时传输到内后视镜体温指示屏23,在后视镜显示出来,便于驾驶员和乘客实时查看。
47.测量体温时,驾驶员打开测温按键21或者手机app测温按键,手柄开始工作。车外测温结束时,体温数值通过测温模块内置红外传感器、主mcu,传输到车内后视镜,体温在后视镜体温指示屏23上显示,驾驶员体温则在手机app上显示。
48.完成测量后,体温数值通过前后排红外传感器、主mcu,传输到车内后视镜,体温在后视镜体温指示屏23上显示,体温指示显示屏23中显示各个人员的温度,体温指示屏 23按照开门的位置显示多个温度值,驾驶员很容易识别所测体温的乘客。
49.测量体温完成后,如果由于环境光线因素,乘客不容易看到屏幕信息,驾驶员可打开电子防眩目开关25,减少反光,看到自己体温信息。如果出现乘客体温复测异常但是拒绝下车等复杂情况时,驾驶员可以点击紧急呼叫开关24,主mcu触发内置wifi模块工作,驾驶员端手机接通运营中心监控系统,便于及时处理问题。测温结束后,驾驶员可以通过体温复位开关22复位初始状态,便于下一次测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