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拉式圆柱试样取出夹具

文档序号:28068370发布日期:2021-12-18 00:0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拉式圆柱试样取出夹具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推拉式圆柱试样取出夹具。


背景技术:

2.土体力学性质的研究离不开室内试验,尤其是当模拟埋深于地下不同深度处土体的受力状态时,围压的施加缺一不可。对于浅表土体三轴力学测试的开展,一般通过水或空气为试样施加围压,大小基本不超过1.0mpa。对于深部土体,较大的埋深对应着较大的围压值,较大围压的施加都是通过液压油来实现的,测试结束后,居于压力室液压油中的试后样品基本都是人工徒手模糊抓握和取出。如果模拟的是土体冻结状态,那么液压油温度将在0℃以下或更低,这不仅对双手易造成冻害和油腐蚀,而且当样品试后变形较大或样品底部与压力室底部产生较大吸力时,由于打滑,不易用力等,极易造成取出失败,或抓握不牢导致压力室内的液压油四溅,同时损坏试后样品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圆柱试样不便取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推拉式圆柱试样取出夹具。
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推拉式圆柱试样取出夹具,包括圆筒体、推拉杆、驱动杆、定位臂、驱动连杆和夹柄,其中:
6.所述推拉杆穿套于所述圆筒体内且可在所述圆筒体内前后移动;
7.所述定位臂固定于所述圆筒体的下方,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斜支撑臂,每一个斜支撑臂的端部固定一个定位套筒;
8.两个驱动杆对称设置,每一所述驱动杆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穿套于所述定位套筒内且可沿所述定位套筒前后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端部,另一端固定所述夹柄,两个夹柄对称设置用于抱紧所述圆柱试样;
9.每一所述驱动杆上连接一个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相衔接的位置,所述驱动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拉杆的底部。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拉杆的顶部固定有把手,所述把手垂直固定于所述推拉杆上。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定位套筒均倾斜设置,并向靠近所述推拉杆的方向倾斜,两个定位套筒以推拉杆为对称线对称设置。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套筒为方形筒,所述第一驱动杆为方形杆。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斜支撑臂固定于中心定位环上,所述中心定位环同轴心固定于所述圆筒体的下方。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相衔接的位置固定有第一定位轴,所述驱动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轴上,所述拉杆的底端固定有第二定位轴,所述驱动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轴上。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柄包括金属材质的弧形板和紧密贴合固定于所述弧形板内壁的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表面为接触圆柱试样的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上形成有通长设置的凸凹纹理。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凹纹理由间隔设置的弧面凹槽和平面凸起构成,下凹部分为弧面,凸起部分的表面为平面。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凹纹理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通槽,连通槽形成在所述平面凸起上,将相邻的弧面凹槽相连通。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凹纹理的相邻纹理上的连通槽交错设置。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通槽为直形槽或倾斜槽,同一条平面凸起上,相邻的两个连通槽的倾斜方向相反。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借助本实用新型的取出夹具可方便快捷的取出位于液压油内的圆柱试样,避免了用手取出试样时存在的各种问题,本实用新型为推拉式结构,取出试样时向下推动拉杆,放下试样时向上拉动拉杆,操作省时省力。
22.2.夹柄内部的橡胶垫可增大夹柄与试样之间的摩擦力,保证夹取过程中抱紧的稳定性,防止样品脱落,另外连通槽的设置,可促进位于橡胶垫弧面凹槽内的液压油的流动,在夹取时,挤出液压油,增大摩擦力。
23.3.本实用新型的推拉杆、驱动杆以及驱动连杆构成的连杆结构可稳定的促进两个夹柄相互靠近或远离,结构设计合理,加工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24.图1所示为推拉式圆柱试样取出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夹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中(a)和(b)为连通槽的两种分布方式。
27.图中:1

圆筒体,2

推拉杆,3

斜支撑臂,4

定位套筒,5

第一驱动杆,6

第二驱动杆,7

夹柄,8

第一定位轴,9

驱动连杆,10

第二定位轴,11

把手,12

中心定位环,13

连通槽,14

弧形板,15

橡胶垫,16

弧面凹槽,17

平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实施例1
30.一种推拉式圆柱试样取出夹具,包括圆筒体1、推拉杆2、驱动杆、定位臂、驱动连杆9和夹柄7,其中:
31.所述推拉杆2穿套于所述圆筒体1内且可在所述圆筒体1内前后移动;
32.所述定位臂固定于所述圆筒体1的下方,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斜支撑臂3,每
一个斜支撑臂3的端部固定一个定位套筒4;
33.两个驱动杆对称设置,每一所述驱动杆包括第一驱动杆5和第二驱动杆6,所述第一驱动杆5穿套于所述定位套筒4内且可沿所述定位套筒4前后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杆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杆5的端部,另一端固定所述夹柄7,两个夹柄7对称设置用于抱紧所述圆柱试样;
34.每一所述驱动杆上连接一个驱动连杆9,所述驱动连杆9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杆5和第二驱动杆6相衔接的位置,所述驱动连杆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拉杆2的底部。
35.所述取出夹具的使用方法如下,一手抓住圆筒体1,另一手推拉推拉杆2,取出样品时向下推动推拉杆2时,驱动连杆9带动第一驱动杆5均沿定位套筒4向下移动,在此同时两个第二驱动杆6相互靠近,两个夹柄7相互靠近,将圆柱试样抱紧夹住,相反的取出后放下圆柱试样时,向上拉动拉杆2,驱动连杆9带动第一驱动杆5均沿定位套筒4向上移动,同时两个第二驱动杆6相互远离,两个夹柄7相互远离,将圆柱试样放下。
36.实施例2
37.作为优选的,所述推拉杆2的顶部固定有把手11,所述把手11垂直固定于所述推拉杆2上,便于借助把手11推拉推拉杆2,同时把手11也具有限位的作用,避免推拉杆2从圆筒体1内脱出。
38.作为优选的,每一定位套筒4均倾斜设置,并向靠近所述推拉杆2的方向倾斜,两个定位套筒4以推拉杆2为对称线对称设置。
39.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套筒4为方形筒,所述第一驱动杆5为方形杆,方形结构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40.作为优选的,两个斜支撑臂3固定于中心定位环12上,所述中心定位环12同轴心固定于所述圆筒体1的下方,便于装配。两个斜支撑臂3和中心定位环12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便于加工成型。
41.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杆5和第二驱动杆6相衔接的位置固定有第一定位轴8,所述驱动连杆9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轴8上,所述拉杆2的底端固定有第二定位轴10,所述驱动连杆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轴10上,轴连接的转动连接方式,可保证转动的灵活度。
42.实施例3
43.为了提高夹持的稳定性,所述夹柄7包括金属材质的弧形板14和紧密贴合固定于所述弧形板内壁的橡胶垫15,所述橡胶垫15的表面为接触圆柱试样的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上形成有通长设置的凸凹纹理。作为优选的,所述凸凹纹理由间隔设置的弧面凹槽16和平面凸起17构成,下凹部分为弧面,凸起部分的表面为平面,耐低温、耐油腐蚀且具有延展性的橡胶垫可缓冲加紧力,橡胶垫接触圆柱样面具有凸凹纹理以增强夹持过程中与样品表面的摩擦,防止夹持过程中打滑。
44.更进一步的,如图3中(a)所示,所述凸凹纹理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通槽13,连通槽形成在所述平面凸起17上,将相邻的弧面凹槽16相连通,所述连通槽的延伸方向与凸凹纹理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连通槽将相邻的凹凸纹理相连通,连通槽的设置可在夹持样品时,促进作用面与样品之间液压油的挤出,在作用面压紧在样品表面时,残留在凹凸纹理内
的液压油通过连通槽挤出,如此可提高作用面与样品之间的摩擦力。
45.更为优选的,如图3中(b)所示,所述凸凹纹理的相邻纹理上的连通槽13交错设置,进一步加快作用面与样品之间液压油的挤出。
46.更进一步的,所述连通槽13为直形槽或倾斜槽,倾斜槽的设置在加快液压油流通的同时,可起到加大摩擦力的作用,同一条平面凸起上,相邻的两个连通槽13的倾斜方向相反,相反的倾斜放下进一步促进液压油的流通,进一步提高摩擦力,可保证抱紧样品时的稳定性。
47.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48.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