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移动步进指停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8252发布日期:2021-12-01 13:4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机械手移动步进指停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吊扇外壳承载领域,特别涉及机械手移动步进指停座。


背景技术:

2.吊扇的外壳在生产线的运输过程中需要通过指停座进行运输,往往是通过机械手将外壳从容纳槽中吸取出来后放置于指停座中,但是现有的指停座并不能调整高度和水平方向的位置,同时,现有的指停座往往不会安装限位组件,在外壳掉落至承载板上时往往会出现外壳跳动的情况,再者,现有的指停座往往只能够盛放一种尺寸的外壳,不能防止不同尺寸的外壳,若需要承载不同尺寸的外壳,往往需要更换指停座,这就造成了成本上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机械手移动步进指停座,解决现有指停座无法调节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不能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外壳的承载,没有限位组件限制外壳的位置导致外壳放置不平稳的问题。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机械手移动步进指停座,包括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平台、连接板、基板、承载板和限位组件,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基板的上方,所述平台设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方,且所述平台与所述连接板通过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设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平台之间,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贯穿所述基板,且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连接,所述承载板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限位组件设于所述承载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所述限位组件连接;
6.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导轨、滑块、连接柱、转动杆和第一手轮,所述导轨设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滑块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滑块的顶部设有所述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与所述限位组件连接,所述转动杆贯穿所述连接柱,且所述第一手轮设于所述转动杆的两端;
7.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顶杆、伸缩柱、第二手轮和套筒,所述顶杆贯穿所述基板,所述顶杆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顶杆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手轮连接,所述套筒设于所述基板的底部,所述伸缩柱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伸缩柱的底部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套筒中。
8.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底座和限位柱,所述底座设于所述承载板的两侧,所述限位柱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柱的顶部插入所述通孔中。
9.优选的,所述平台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限位组件可于所述滑动槽中移动。
10.优选的,所述伸缩柱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所述伸缩柱均匀分布于所述基板和所述连接板之间。
11.优选的,所述转动杆包括截止部,所述截止部设于所述转动杆的中部,且所述截止部到两所述第一手轮的距离相等。
12.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与所述承载板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一致。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机械手移动步进指停座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限位组件的配合实现了本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且能够根据外壳大小调节两限位组件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吊扇外壳,通过设置第二调节组件,实现了装置在竖直方向高度的移动,避免外壳从空中掉落至承载板上而出现损坏的情况,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很好的避免了外壳在承载板上的移动,防止外壳从承载板上掉落。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台的仰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调节组件、连接板、平台和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其中:第一调节组件1、第二调节组件2、平台3、连接板4、基板5、承载板6、限位组件7、支撑柱8;
18.导轨11、滑块12、连接柱13、转动杆14、截止部141、第一手轮15、顶杆21、伸缩柱22、第二手轮23、套筒24、滑动槽31、底座71、通孔711、限位柱72。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0.如图1

3所示,机械手移动步进指停座,包括第一调节组件1、第二调节组件2、平台3、连接板4、基板5、承载板6和限位组件7,所述连接板4设于所述基板5的上方,所述平台3设于所述连接板4的上方,且所述平台3与所述连接板4通过支撑柱8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设于所述连接板4和所述平台3之间,所述第二调节组件2贯穿所述基板5,且所述第二调节组件2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4的底部连接,所述承载板6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平台3上,所述限位组件7设于所述承载板6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与所述限位组件7连接;
21.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包括导轨11、滑块12、连接柱13、转动杆14和第一手轮15,所述导轨11设于所述连接板4上,所述滑块12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轨11上,所述滑块12的顶部设有所述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的顶部与所述限位组件7连接,所述转动杆14贯穿所述连接柱13,且所述第一手轮15设于所述转动杆14的两端;
22.所述第二调节组件2包括顶杆21、伸缩柱22、第二手轮23和套筒24,所述顶杆21贯穿所述基板5,所述顶杆21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4连接,所述顶杆2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手轮23连接,所述套筒24设于所述基板5的底部,所述伸缩柱22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4连接,所述伸缩柱22的底部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套筒24中。
23.机械手移动步进指停座主要包括了第一调节组件1、第二调节组件2、平台3、连接板4、基板5、承载板6和限位组件7,其中第一调节组件1用于调节平台3上承载板6的位置,从而能够更好的接取吊扇的外壳,第二调节组件2用于调节连接板4和平台3的高度,配合机械手将外壳放置于承载板6上。
24.具体的,第一调节组件1包括导轨11、滑块12、连接柱13、转动杆14和第一手轮15,
所述导轨11设于所述连接板4上,所述滑块12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轨11上,所述滑块12的顶部设有所述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的顶部与所述限位组件7连接,所述转动杆14贯穿所述连接柱13,且所述第一手轮15设于所述转动杆14的两端;
25.所述第二调节组件2包括顶杆21、伸缩柱22、第二手轮23和套筒24,所述顶杆21贯穿所述基板5,所述顶杆21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4连接,所述顶杆2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手轮23连接,所述套筒24设于所述基板5的底部,所述伸缩柱22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4连接,所述伸缩柱22的底部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套筒24中。
26.更进一步的说明,当需要将吊扇的外壳放置于机械手移动步进指停座上时,首先机械手会将外壳从容纳槽中吸取出来,并移动至机械手移动步进指停座的上方,此时,根据外壳的大小,我们通过第一调节组件1来调节两限位组件7间的距离,具体为通过转动转动杆14两端的第一手轮15,调节滑块12在导轨11上位置,从而实现了滑块12上方连接柱13的位置的改变,进而带动了限位组件7中底座71的移动,直至移动至与外壳的大小一致为止,再在两限位组件7间放入承载板6,再调节第二调节组件2,通过转动第二手轮23,调节顶杆21的位置,此时伸缩柱22随着顶杆21的移动而发生变化,确保能够带动连接板4运动,由于顶杆21与连接板4相抵,从而带动连接板4在竖直方向高度的运动,由于连接板4与平台3通过支撑柱8连接了,故而能够带动平台3上的承载板6一起移动,以匹配上方机械手抓取的外壳的高度,避免机械手放开外壳后,外壳从空中掉落到承载板6上,导致外壳的损坏。
27.机械手移动步进指停座通过第一调节组件1和限位组件7的配合实现了本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且能够根据外壳大小调节两限位组件7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吊扇外壳,通过设置第二调节组件2,实现了装置在竖直方向高度的移动,避免外壳从空中掉落至承载板6上而出现损坏的情况,通过设置限位组件7,很好的避免了外壳在承载板6上的移动,防止外壳从承载板6上掉落。
28.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限位组件7包括底座71和限位柱72,所述底座71设于所述承载板6的两侧,所述限位柱72设于所述底座71上,所述底座71的中心设有通孔711,所述连接柱13的顶部插入所述通孔711中。
29.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平台3包括滑动槽31,所述滑动槽31设于所述平台3上,所述限位组件7可于所述滑动槽31中移动。
30.滑动槽31使得限位组件7可以在其中移动,从而实现了调节宽度的功能,从而使得本机械手移动步进指停座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外壳。
31.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伸缩柱22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所述伸缩柱22均匀分布于所述基板5和所述连接板4之间。
32.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转动杆14包括截止部141,所述截止部141设于所述转动杆14的中部,且所述截止部141到两所述第一手轮15的距离相等。
33.截止部141设于转动杆14的中部,且截止部141到两第一手轮15的距离相等,确保了两第一手轮15在调节过程中能够有一样的行程,确保向左或是向右均能够移动相同的距离。
34.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限位组件7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与所述承载板6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一致。
35.限位组件7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与所述承载板6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一致,确保了外壳
从机械手中掉落至承载板6上时,能够第一时间被限位组件7上的限位柱72固定,不会出现外壳与承载板6接触后再次反弹的情况,避免出现外壳歪斜防止的情况,确保承载板6能够完好的放置于承载板6上。
36.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