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2.笔记本电脑简称笔记本,又称“便携式电脑,手提电脑、掌上电脑或膝上型电脑”,特点是机身小巧。比台式机携带方便,是一种小型、便于携带的个人电脑。通常重1-3公斤。当前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功能越来越强。为了缩小体积,笔记本电脑采用液晶显示器(液晶lcd屏)。除键盘外,还装有触控板或触控点作为定位设备。由于真空吸附固定的便捷性,以及对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适用的普遍性,方便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对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进行固定,由于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尺寸大小不同,现有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不能够适用各种尺寸大小的笔记本电脑外壳来进行加工固定,安全可靠性差,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够适用各种尺寸大小的笔记本电脑外壳来进行加工固定,安全可靠性差,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加工板和真空泵,所述加工板的中间设置有吸附板,所述吸附板的内部设置有吸附微孔,所述吸附板的四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加工板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设置有夹杆,所述夹杆的端头设置有固定爪,所述滑块的外侧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吸附微孔的下端设置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托板,所述真空腔的两侧连接有真空硬管,所述真空硬管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下端设置有真空软管,所述真空软管的下端连接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上端设置有压力表,所述真空泵的下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前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底板的两侧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上端设置有活塞杆,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对各种尺寸大小的笔记本电脑外壳进行加工固定,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5.优选的,所述连接件采用套筒的结构,所述真空硬管和真空软管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吸附微孔和真空腔相通。
7.优选的,所述滑块采用凸型块结构,所述滑槽采用凹型槽结构,两者相互匹配,实现滑块在滑槽内的滑动。
8.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孔,且定位孔和定位销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内侧和夹杆焊性连接,通过定位销来对滑块进行固定。
9.优选的,所述真空软管的长度比活塞杆的长度长20cm,保证活塞杆上升时,真空软管插入连接件和真空泵内不脱落。
10.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包括液压升降开关和真空吸附开关,所述液压升降开关和液压缸电性连接,所述真空吸附开关和真空泵电性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对各种尺寸大小的笔记本电脑外壳进行加工固定,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加工板,2-滑槽,3-滑块,4-定位销,5-夹杆,6-固定爪,7-吸附板,8-吸附微孔,9-固定螺栓,10-真空硬管,11-连接件, 12-真空腔,13-固定托板,14-真空软管,15-活塞杆,16-液压缸, 17-底板,18-压力表,19-真空泵,20-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加工板1和真空泵19,所述加工板1的中间设置有吸附板7,所述吸附板 7的内部设置有吸附微孔8,所述吸附板7的四周设置有固定螺栓9,实现对吸附板7的固定,所述加工板1的两侧设置有滑槽2,所述滑槽2的内部设置有滑块3,所述滑块3的内侧设置有夹杆5,所述夹杆5的端头设置有固定爪6,对笔记本外壳进行固定,所述滑块3的外侧设置有定位销4,所述吸附微孔8的下端设置有真空腔12,所述真空腔12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托板13,所述真空腔12的两侧连接有真空硬管10,所述真空硬管10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11,所述连接件 11的下端设置有真空软管14,所述真空软管14的下端连接有真空泵 19,所述真空泵19的上端设置有压力表18,方便测量观看真空压力,所述真空泵19的下端设置有底板17,所述底板17的前端设置有控制面板20,所述底板17的两侧设置有液压缸16,所述液压缸16 的上端设置有活塞杆15,所述连接件11采用套筒的结构,所述真空硬管10和真空软管14通过连接件11固定连接,所述吸附微孔8和真空腔12相通,所述滑块3采用凸型块结构,所述滑槽2采用凹型槽结构,两者相互匹配,所述滑块3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孔,且定位孔和定位销4固定连接,所述滑块3的内侧和夹杆5焊性连接,所述真空软管14的长度比活塞杆15的长度长20cm,所述控制面板20上设置有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包括液压升降开关和真空吸附开关,所述液压升降开关和液压缸16电性连接,所述真空吸附开关和真空泵19 电性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待加工的笔记本电脑外壳放在加工板1上,然后根据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大小来移动滑块3,让滑块 3在滑槽2内滑动,使夹杆5及其端头的固
定爪6与笔记本外壳边端固定垂直,然后插入定位销4到滑槽3上的定位孔内,使滑块3进行固定,实现对待加工的笔记本外壳初步固定,接着通过控制面板20 上的控制按钮启动液压缸16,带动活塞杆15和固定托板13向上移动到合适加工的位置,最后启动真空泵19,真空泵19将吸附板7内的空气通过吸附微孔8、真空硬管10和真空软管14吸走,实现对待加工笔记本外壳的真空吸附固定,固定牢固,不易滑动,方便加工。
1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包括加工板(1)和真空泵(19),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板(1)的中间设置有吸附板(7),所述吸附板(7)的内部设置有吸附微孔(8),所述吸附板(7)的四周设置有固定螺栓(9),所述加工板(1)的两侧设置有滑槽(2),所述滑槽(2)的内部设置有滑块(3),所述滑块(3)的内侧设置有夹杆(5),所述夹杆(5)的端头设置有固定爪(6),所述滑块(3)的外侧设置有定位销(4),所述吸附微孔(8)的下端设置有真空腔(12),所述真空腔(12)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托板(13),所述真空腔(12)的两侧连接有真空硬管(10),所述真空硬管(10)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11),所述连接件(11)的下端设置有真空软管(14),所述真空软管(14)的下端连接有真空泵(19),所述真空泵(19)的上端设置有压力表(18),所述真空泵(19)的下端设置有底板(17),所述底板(17)的前端设置有控制面板(20),所述底板(17)的两侧设置有液压缸(16),所述液压缸(16)的上端设置有活塞杆(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1)采用套筒的结构,所述真空硬管(10)和真空软管(14)通过连接件(1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微孔(8)和真空腔(12)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采用凸型块结构,所述滑槽(2)采用凹型槽结构,两者相互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孔,且定位孔和定位销(4)固定连接,所述滑块(3)的内侧和夹杆(5)焊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软管(14)的长度比活塞杆(15)的长度长20c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20)上设置有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包括液压升降开关和真空吸附开关,所述液压升降开关和液压缸(16)电性连接,所述真空吸附开关和真空泵(19)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包括加工板和真空泵,所述加工板的中间设置有吸附板,所述吸附板的内部设置有吸附微孔,所述吸附板的四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加工板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设置有夹杆,所述夹杆的端头设置有固定爪,所述滑块的外侧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吸附微孔的下端设置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托板,所述真空腔的两侧连接有真空硬管,所述真空硬管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下端设置有真空软管,所述真空软管的下端连接有真空泵,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对各种尺寸大小的笔记本电脑外壳进行加工固定,安全可靠,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肖奥 陈虎 李志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肖奥
技术研发日:2021.05.11
技术公布日:20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