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内六角套筒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3333发布日期:2021-12-18 00:37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内六角套筒扳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日用工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内六角套筒扳手。


背景技术:

2.在工业生产活动或者在日常检修工作中,为了拧动六角螺母或螺栓帽,需要用到六角套筒扳手。然而,由于螺母型号多种不同,作业人员往往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套筒来满足作业需求,显得不方便,这个问题对于电力系统的操作人员尤为困扰。
3.在电力系统的开关柜上常用的电缆密封套件有m16、m20、m25、m32、m40、m50和m63等很多种规格,通过相应大小的六角螺母紧固在出线钢板上,而市面上常用的t型扳手,一般都是一把扳手对应一种螺母规格,当要进行多种规格的电缆密封套安装时,装配人员需要随身携带多把t型扳手且易丢失,而且需要根据电缆密封套的不同规格频繁更换t型扳手,工作效率较低,再加上电网系统操作人员在操作时,还需要全身穿戴绝缘防护用具来与带电体保持绝缘隔离,并使用绝缘手套对带电体进行施工的带电作业,因而上述问题对于电网的工作人员而言尤显突出。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设计了组合式内六角套筒扳手,其基本构思方案是将多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六角形套筒内外互套在一起,这样就能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不同螺母尺寸差异需要不断更换不同型号套筒的麻烦。至于每内外相邻两个套筒之间如何活动连接及配合,以便防止它们相互脱离以及在需要时能够将对应的套筒推到工作位置(待工位置),则现有组合式内六角套筒扳手的结构各有千秋,主要有塔式结构(例如cn205521124u)和级差形结构(例如cn107900955a)。其中塔式结构由于有时需要将所有套筒依次沿轴向伸展开来,使得扳手在该使用状态下的轴向长度显得较长;同样的,级差形结构由于各个套筒的轴向长度逐渐递增,因而扳手的轴向长度也显得较长。
5.扳手的轴向长度太大会带来两方面的衍生问题:1、拧动时要求周围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第二,轴向长度越长,扳手本身的抗扭强度越低,为了增强抗扭强度,只能加大套筒厚度,这样,套筒轴向长度大、厚度大,加上几个套筒叠加起来,使得套筒显得沉重。
6.另一方面,现有组合式内六角套筒扳手针对如何驱动各套筒就位的结构措施方面,存在要么结构复杂要么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组合式内六角套筒扳手 ,它的轴向长度短,体积小,使用便捷。
8.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组合式内六角套筒扳手,包括有手柄、轴向杆和多个内外互套的套筒,手柄和轴向杆固定连接成为t型,各套筒的内腔横截面均为正六边形,以轴向杆的长向为竖向,其特征在于,除了最外层的套筒之外,其余各套筒的竖向高度相同;最外层套筒的竖向高度相当于其余各套筒的竖向高度的1.7至1.95倍;最外层的套筒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端面板,端面板的中央部位固定连接所述轴向杆的下端;
9.在每内外相邻两套筒中,位于较外层的套筒的内环面形成有凹槽,凹槽的延伸方向为竖向,凹槽的下端槽口封闭,而位于较内层的套筒的外环面形成有与凹槽匹配的凸肋,凸肋能竖向滑动地位于凹槽中,当凸肋沿凹槽竖向滑动到最低点时,该内外相邻两套筒的底沿的竖向位置平齐。
10.较好的是,位于最内层的套筒的内环面也形成有凹槽,凹槽的延伸方向为竖向,凹槽的下端槽口封闭;而最内层的套筒中央还设有六棱形的固定导块,固定导块与端面板固定连为一体,固定导块的侧面也设有固定不动的凸肋,该凸肋能相对竖向滑动地位于最内层的套筒的凹槽中。
11.更好的是,位于最内层的套筒的内环面也形成有凹槽,凹槽的延伸方向为竖向,凹槽的下端槽口封闭;而最内层的套筒中央还能竖向滑动地设有六棱形的滑动块,滑动块的侧面也设有凸肋,该滑动块的凸肋能竖向滑动地位于最内层的套筒的凹槽中,当该凸肋沿最内层套筒的凹槽竖向滑动到最低点时,滑动块的底面与最内层套筒的底沿的竖向位置平齐;所述滑动块的上部设有第一磁块,所述轴向杆下端的外围套设有环形的第二磁块,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形成磁力相斥的配合关系。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3.一、本实用新型除了最外层套筒之外的各套筒的竖向高度相同(而非级差式递增),而且使用时各套筒均被限制在最外层的套筒里面(而非沿轴向依次展开),因此使得扳手的整体轴向长度短,进而使得扳手的重量轻,抗扭强度高,对操作空间的尺寸要求小。
14.二、本实用新型每一次的拧动螺母过程中,螺母(螺帽)必定会将某些套筒压到最贴近端面板的位置,该次拧动动作之后,如果上述套筒继续保持位于最贴近端面板的位置,则该套筒是不能在下一次拧动动作中套住螺母的,即螺母不能嵌入该套筒的内腔 ,只有该套筒滑动到最远离端面板的位置(即待工位置),该套筒才能用于套住螺母。而本实用新型的磁力机构能够使各层活动的套筒在每次拧动之后自动恢复到待工位置,具体如下: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形成磁力相斥,在每次拧动之后,套筒与六角形螺母(螺帽)脱离,套筒中没有六角形螺帽(螺母),因而在磁力作用下,滑动块自动被推到位于最远离端面板的位置,而且滑动块还会通过其凸肋将最内层的套筒推到最远离端面板的位置,最内层的套筒还会通过其凸肋将次内层的套筒推到最远离端面板的位置,依此类推,除了最外层的套筒之外,其余各层套筒均被推移到最远离端面板的位置(即待工位置),各层套筒的底沿自动保持平齐状态,这种状态下,不管下一次需要拧动的螺母是哪一种规格,均能够利用对应的套筒套住该螺母。换言之,每一次拧动后,不必用手甩动使各层套筒使其恢复到待工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磁力机构使得其使用更加方便。
15.三、最外层套筒的竖向高度相当于其余各套筒的竖向高度的1.7至1.95倍,即小于两倍,这样既可以使其余各套筒既有足够的竖向活动度,又可以确保每相邻两套筒不至于在竖向(轴向)上完全错开,即确保凸肋不会与对应的竖向凹槽发生脱轨,确保每相邻两套筒不会脱离。
附图说明
16.图1 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仰视图。
18.图3是最外层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两层内外相邻的套筒的立体结构及其配合关系示意图。
20.图5是图2中b

b剖面示意图。
21.图6是图5中a

a剖面示意图。
22.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使用状态变化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9是图8所示结构的使用状态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实施例一
26.该实施例为一种组合式内六角套筒扳手,包括有手柄93、轴向杆94和六个内外互套的套筒(由外到内依次为套筒1、套筒2、套筒3、套筒4、套筒5、套筒6),如图1、图2所示,手柄93和轴向杆94固定连接成为t型,各套筒的内腔横截面均为正六边形,以轴向杆94的长向为竖向,除了最外层的套筒1之外,其余各套筒(套筒2、套筒3、套筒4、套筒5、套筒6)的竖向高度相同;最外层套筒1的竖向高度相当于其余各套筒的竖向高度的1.8倍;最外层的套筒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端面板95,端面板95的中央部位固定连接所述轴向杆94的下端。
27.图3、图4图5所示,在每内外相邻两套筒中,位于较外层的套筒的内环面形成有凹槽7,凹槽7的延伸方向为竖向,凹槽7的下端槽口封闭,而位于较内层的套筒的外环面形成有与凹槽7匹配的凸肋8,凸肋8能竖向滑动地位于凹槽7中,当凸肋8沿对应凹槽7竖向滑动到最低点时,该内外相邻两套筒的底沿的竖向位置平齐,如图5所示(图3中示意出最外层套筒1的立体结构,图4中示意出套筒2、套筒3的立体结构,其余各层套筒的立体结构与套筒2、套筒3的立体结构类同)。
28.图6所示,位于最内层的套筒6的内环面也形成有凹槽7,该凹槽7的延伸方向为竖向,凹槽7的下端槽口封闭,而最内层的套筒6中央还设有六棱形的固定导块97,固定导块97与端面板95固定连为一体,固定导块97的侧面也设有固定不动的固定凸肋98,该固定凸肋98能相对竖向滑动地位于最内层的套筒6的凹槽8中(即固定凸肋98固定不动,最内层的套筒6的凹槽7能相对于固定凸肋98竖向滑动)。
29.上述实施例一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拧动某一直径的六角形螺帽10时,该六角形螺帽10套入直径匹配的套筒中,比该套筒直径小的套筒会被六角形螺帽10向上顶起滑动,但在端面板95限制下不会脱轨(即凸肋8不会脱离对应的凹槽7),如图7所示。
30.实施例二
31.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二最内层的套筒6中央没有设置固定不动的固定导块97以及固定凸肋98,但实施例二在而最内层的套筒6中央还能竖向滑动地设有六棱形的滑动块9,如图8、图9所示,滑动块9的侧面也设有凸肋8,该凸肋8能竖向滑动地位于最内层的套筒6的凹槽7中,当该凸肋8沿最内层套筒6的凹槽7竖向滑动到最低点时,滑动块9的底面与最内层的套筒6的底沿的竖向位置平齐;所述滑动块9的上部设有第一磁块91,所述轴向杆94下端的外围套设有环形的第二磁块92,第一磁块91和第二磁块92形成磁力相斥的配合关系。实施例二其余方面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32.实施例二使用过程中,当滑动块9被螺帽向上顶起,则第一磁块91与第二磁块92靠
得越近,如图9所示,两者之间的磁斥力越大,所以当螺帽脱离扳手之后,在磁斥力作用下,滑动块9自动被推到位于最远离端面板95的位置,并由此使各活动的套筒保持在最远离端面板95的位置,如图8所示。
33.上述实施例一中,最外层套筒1的竖向高度可以相当于其余各套筒的竖向高度的1.7倍,或者1.95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