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舌安装稳定的移动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45889发布日期:2022-07-05 23:0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舌安装稳定的移动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密码锁,具体涉及一种锁舌安装稳定的移动密码锁。


背景技术:

2.卷帘门是以多关节活动的门片串联在一起,在固定的滑道内,以门上方卷轴为中心转动上下的门,而卷帘门锁则是起到将卷帘门固定的作用,卷帘门锁包括上锁具、下锁具、锁条、移动锁,下锁具设置于卷帘门上,上锁具设置于下锁具上并与下锁具形成供锁条移动的锁腔,在对应的墙面上设置有供锁条进入的锁槽且锁槽与锁腔的位置相对,上锁具、锁条及下锁具设置有相对应的锁孔且锁孔大小与移动锁相适配,移动锁插入锁孔中并转动,使得斜舌转动至移动锁与下锁具的相对移动轨迹上,阻挡移动锁从锁孔中脱离,进而将锁条固定,而锁条将卷帘门与墙体相固定,从而达到将卷帘门固定的目的。
3.移动锁包括活动座、锁芯、固定座、锁舌及锁杆,固定座内设置有供锁杆周向转动的容纳腔,锁芯设置于活动座内,锁杆设置于活动座上,锁杆另一端转动设置于容纳腔内,并用于驱动锁舌的转动,由于锁舌位于固定座外,使得锁舌容易受到外力的破坏,如受到沿锁杆轴向的力,容易使得锁杆从固定座沿轴向脱离,进而使得锁舌失去功效,导致移动锁的保密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舌安装稳定的移动密码锁。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固定座、活动座及锁杆,固定座内设置有供锁杆周向转动的容纳腔,锁杆设置于活动座上并随活动座同步转动,活动座转动连接于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沿横向设置有舌通槽,锁杆上设置有有联动块且联动块延伸至舌通槽内,舌通槽位于联动块两端设置有第一锁舌与第二锁舌,联动块具有位于舌通槽的横向面及纵向面且横向面的侧边长度大于纵向面的侧边长度,第一锁舌与第二锁舌之间设置有锁舌弹簧,转动的联动块使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具有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解锁状态为横向面平行于舌通槽,第一锁舌与第二锁舌在联动块的作用下向舌通槽内收缩,锁定状态为纵向面平行于舌通槽,第一锁舌与第二锁舌在锁舌弹簧的作用下向舌通槽外伸展。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移动锁时,通过转动活动座使得锁杆与联动块发生转动,当需要移动锁处于锁定状态时,联动块的纵向面转动至沿舌通槽的方向,即联动块的较短侧处于横向,此时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在锁舌弹簧的作用下向舌通槽外伸展,达到锁定的目的,而当需要移动锁从锁定状态转化为解锁状态时,联动块处于横向的纵向面转为横向面,即联动块的较长侧处于横向,此时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在联动块的作用下,向内收缩,达到解锁的目的,将第一锁舌与第二锁舌皆设置于固定座内,在不使用时,能减少对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的破坏,且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布置在垂直于锁杆的轴向,使得受到
锁杆轴向的外力时,有更强的抵御能力。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锁舌设置有向第二锁舌延伸的第一延伸块,第二锁舌设置有向第一锁舌延伸的第二延伸块,第一延伸块与第二延伸块平行于舌通槽,第一延伸块相对第一锁舌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且第一凸起位于联动块的运动轨迹上,第二延伸块相对第二锁舌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且第二凸起位于联动块的运动轨迹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解锁状态转化锁定状态时,处于横向上,联动块由横向面转为纵向面,此时联动块与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相分离,此时在锁舌弹簧的驱动下,第一锁舌与第二锁舌分别向两侧移动,直至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与联动块重新相抵,而从锁定状态转为解锁状态时,由于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与联动块相抵,而联动块处于横向上,又是由纵向面转为横向面,即由较短侧转为较长侧,使得联动块推动第一锁舌与第二锁舌相内移动,达到解锁的目的。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锁舌弹簧分别设置于第一延伸块与第二延伸块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锁舌弹簧设置于第一延伸块与第二延伸块内,使得锁舌弹簧不会暴露于外,保护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沿远离活动座方向其横截面积逐渐减少。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锁需要放入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锁孔中时,无需关注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处于锁定状态还是解锁状态,当处于解锁状态时,移动锁能直接穿过锁孔,当处于锁定状态时,由于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朝向锁孔呈斜面,使得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将压缩锁舌弹簧,使得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收回至固定座内,等到移动锁通过锁孔后,外力消失,在锁舌弹簧的作用下恢复成锁定状态,该方式使得在将移动锁插入锁孔时,无需转动活动座,操作方便。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锁杆上设置有卡块且卡块处于容纳腔中,容纳腔内设置有供卡块转动的限位凹陷,容纳腔设置有将限位凹陷与外界连通的通口且通口大小与卡块相适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固定座与锁杆的周向限位采用卡块与限位凹陷,安装时,将锁杆上的卡块对准通口,再推动锁杆,使得卡块经通口进入限位凹陷内,而后转动锁杆,使得卡块与通口相错,进而锁杆无法沿轴向移动,只能转动,而后只需对锁杆进行进一步的限位,使得其无法转动到卡块与通口相对的位置,即完成固定座与锁杆的周向限位,该限位方式无需有额外的销等元件,安装方式比较隐蔽,使得不容易被破坏。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锁杆与联动块之间设置有联动杆,锁杆与联动杆一体设置,容纳腔延伸设置有供联动杆移动的联动腔,联动块设置有与联动杆形状相适配的联动槽,构成联动杆与联动块的同步转动,联动槽与联动杆之间压缩设置有联动弹簧,联动块上设置有限位块,联动腔内设置有供限位块周向旋转的转动凹陷。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杆转动时,带动联动杆同步转动,而联动杆与联动槽的形状相适配,使得联动杆带动联动块转动,而联动弹簧的设置使得卡块与限位凹陷内的上表面相抵、联动块与联动腔内的下表面相抵,使得整体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保证使用
的稳定性,限位块与转动凹陷的设置,使得限位块只能在转动凹陷所处的范围内转动,限位块又设置于联动块,而联动块与联动杆同步转动,最终起到对锁杆的限位作用,使得锁杆上的卡块在进入限位凹陷后,其转动范围被限制,无法转动到与通口相对的位置上,进而完成整体的固定。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块位于转动凹陷内的周向旋转角度为九十度。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限位块进入转动凹陷后,锁杆只能转动九十度,无需人为的控制转动的范围,即能控制锁舌的收缩与展开。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联动腔内具有供联动块沿轴向移动的滑移轨道,限位块具有限位位置与自由转动位置,限位位置为限位块与转动凹陷相对,联动弹簧推动限位块进入转动凹陷中,自由转动位置为限位块与转动凹陷相错,限位块自由旋转。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卡块进入限位凹陷时,联动杆同时入联动槽中,而后转动锁杆,使得卡块与通口相错,而后再推动联动杆使得联动块沿滑移轨道移动,进而使得限位块进入转动凹陷,此时联动杆只能转动九十度,即无法转回至卡块与通口相对的位置,且在联动弹簧的作用下,联动块无法再向上移动,即限位块无法在轴向上从转动凹陷中脱离,使得卡块无法转动至与通口相对,且其稳定性好。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卡块数量为两个,两个卡块相对设置于锁杆两侧。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卡块的设置使得限位凹陷对锁杆的限位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联动块处于解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联动块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联动块、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的爆炸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的爆炸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的俯视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剖视图a-a;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座的俯视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剖视图b-b;
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块处于自由转动状态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舌安装稳定的移动密码锁,包括固定座1、活动座2及锁杆21,固定座1内设置有供锁杆21周向转动的容纳腔22,锁杆21设置于活动座2上并随活动座2同步转动,活动座2转动连接于固定座1,固定座1沿横向设置有舌通槽3,锁杆21上设置有有联动块26且联动块26延伸至舌通槽3内,舌通槽3位于联动块26两端设置有第一锁舌31与第二锁舌32,联动块26具有位于舌通槽3的横向面269及纵向面268且横向面269的侧边长度大于纵向面268的侧边长度,第一锁舌31与第二锁舌32之间设置有锁舌弹簧33,转动的联动块26使第一锁舌31及第二锁舌32具有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解锁状态为横向面269平行于舌通槽3,第一锁舌31与第二锁舌32在联动块26的作用下向舌通槽3内收缩,锁定状态为纵向面268平行于舌通槽3,第一锁舌31与第二锁舌32在锁舌弹簧33的作用下向舌通槽3外伸展,在使用移动锁时,通过转动活动座2使得锁杆21与联动块26发生转动,当需要移动锁处于锁定状态时,联动块26的纵向面268转动至沿舌通槽3的方向,即联动块26的较短侧处于横向,此时第一锁舌31及第二锁舌32在锁舌弹簧33的作用下向舌通槽3外伸展,达到锁定的目的,而当需要移动锁从锁定状态转化为解锁状态时,联动块26处于横向的纵向面268转为横向面269,即联动块26的较长侧处于横向,此时第一锁舌31及第二锁舌32在联动块26的作用下,向内收缩,达到解锁的目的,将第一锁舌31与第二锁舌32皆设置于固定座1内,在不使用时,能减少对第一锁舌31及第二锁舌32的破坏,且第一锁舌31及第二锁舌32布置在垂直于锁杆21的轴向,使得受到锁杆21轴向的外力时,有更强的抵御能力。
36.第一锁舌31设置有向第二锁舌32延伸的第一延伸块311,第二锁舌32设置有向第一锁舌31延伸的第二延伸块321,第一延伸块311与第二延伸块321平行于舌通槽3,第一延伸块311相对第一锁舌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312且第一凸起312位于联动块26的运动轨迹上,第二延伸块321相对第二锁舌3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322且第二凸起322位于联动块26的运动轨迹上,从解锁状态转化锁定状态时,处于横向上,联动块26由横向面269转为纵向面268,此时联动块26与第一凸起312及第二凸起322相分离,此时在锁舌弹簧33的驱动下,第一锁舌31与第二锁舌32分别向两侧移动,直至第一凸起312与第二凸起322与联动块26重新相抵,而从锁定状态转为解锁状态时,由于第一凸起312与第二凸起322与联动块26相抵,而联动块26处于横向上,又是由纵向面268转为横向面269,即由较短侧转为较长侧,使得联动块26推动第一锁舌31与第二锁舌32相内移动,达到解锁的目的。
37.锁舌弹簧33分别设置于第一延伸块311与第二延伸块321内,将锁舌弹簧33设置于第一延伸块311与第二延伸块321内,使得锁舌弹簧33不会暴露于外,保护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38.第一锁舌31及第二锁舌32沿远离活动座2方向其横截面积逐渐减少,当移动锁需要放入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锁孔中时,无需关注第一锁舌31及第二锁舌32处于锁定状态还是解锁状态,当处于解锁状态时,移动锁能直接穿过锁孔,当处于锁定状态时,由于第一锁舌31及第二锁舌32朝向锁孔呈斜面,使得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将压缩锁舌弹簧33,使得第一锁舌31及第二锁舌32收回至固定座1内,等到移动锁通过锁孔后,外力消失,在锁舌弹簧33的作用下恢复成锁定状态,该方式使得在将移动锁插入锁孔时,无需转动活动座2,操作方便。
39.锁杆21上设置有卡块23且卡块23处于容纳腔22中,容纳腔22内设置有供卡块23转动的限位凹陷24,容纳腔22设置有将限位凹陷24与外界连通的通口25且通口25大小与卡块23相适配,对于固定座1与锁杆21的周向限位采用卡块23与限位凹陷24,安装时,将锁杆21上的卡块23对准通口25,再推动锁杆21,使得卡块23经通口25进入限位凹陷24内,而后转动锁杆21,使得卡块23与通口25相错,进而锁杆21无法沿轴向移动,只能转动,而后只需对锁杆21进行进一步的限位,使得其无法转动到卡块23与通口25相对的位置,即完成固定座1与锁杆21的周向限位,该限位方式无需有额外的销等元件,安装方式比较隐蔽,使得不容易被破坏。
40.锁杆21与联动块26之间设置有联动杆211,锁杆21与联动杆211一体设置,容纳腔22延伸设置有供联动杆211移动的联动腔222,联动块26设置有与联动杆211形状相适配的联动槽261,构成联动杆211与联动块26的同步转动,联动槽261与联动杆211之间压缩设置有联动弹簧27,联动块26上设置有限位块262,联动腔222内设置有供限位块262周向旋转的转动凹陷2222,锁杆21转动时,带动联动杆211同步转动,而联动杆211与联动槽261的形状相适配,使得联动杆211带动联动块26转动,而联动弹簧27的设置使得卡块23与限位凹陷24内的上表面相抵、联动块26与联动腔222内的下表面相抵,使得整体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保证使用的稳定性,限位块262与转动凹陷2222的设置,使得限位块262只能在转动凹陷2222所处的范围内转动,限位块262又设置于联动块26,而联动块26与联动杆211同步转动,最终起到对锁杆21的限位作用,使得锁杆21上的卡块23在进入限位凹陷24后,其转动范围被限制,无法转动到与通口25相对的位置上,进而完成整体的固定。
41.限位块262位于转动凹陷2222内的周向旋转角度为九十度,即限位块262进入转动凹陷2222后,锁杆21只能转动九十度,无需人为的控制转动的范围,即能控制锁舌的收缩与展开。
42.联动腔222内具有供联动块26沿轴向移动的滑移轨道2221,限位块262具有限位位置与自由转动位置,限位位置为限位块262与转动凹陷2222相对,联动弹簧27推动限位块262进入转动凹陷2222中,自由转动位置为限位块262与转动凹陷2222相错,限位块262自由旋转,在卡块23进入限位凹陷24时,联动杆211同时入联动槽261中,而后转动锁杆21,使得卡块23与通口25相错,而后再推动联动杆211使得联动块26沿滑移轨道2221移动,进而使得限位块262进入转动凹陷2222,此时联动杆211只能转动九十度,即无法转回至卡块23与通口25相对的位置,且在联动弹簧27的作用下,联动块26无法再向上移动,即限位块262无法在轴向上从转动凹陷2222中脱离,使得卡块23无法转动至与通口25相对,且其稳定性好。
43.卡块23数量为两个,两个卡块23相对设置于锁杆21两侧,两个卡块23的设置使得限位凹陷24对锁杆21的限位更加稳定。
44.安装的具体实施方式:安装将活动座2安装与固定座1上时,将活动座2上的锁杆21伸入固定座1的容纳腔22中,且卡块23与通口25相对,进而使得卡块23进入限位凹陷24中,此时转动锁杆21使卡块23与通口25相错,同时联动杆211进入联动块26的联动槽261中,在联动弹簧27的推动下,联动块26向远离限位凹陷24的方向移动,使得处于联动块26的限位块262进入转动凹陷2222中,进而限制锁杆21的转动,从而避免了卡块23与通口25相对从而脱离的情况出现,完成活动座2与固定座1的装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