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物理沉积氮化钛高强钛合金衬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5837发布日期:2022-01-01 00:1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表面物理沉积氮化钛高强钛合金衬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钛合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表面物理沉积氮化钛高强钛合金衬套装置。


背景技术:

2.钛合金是通过钛与其他物料混合制成的,具有高强度、强耐热等多种优秀的特点,衬套套在钛合金物料的外侧,以便于对物料进行保护和密封,例如公开号为cn111379786a的一种高润滑内衬套可调式组合衬套,包括内衬套和外衬套,外衬套间隙配合套装在内衬套上;内衬套为组合式衬套,包括上衬套、下衬套和若干中间衬套;外衬套设有上小下大的三级阶梯孔
……
本发明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内衬套轴向长度,润滑性能好;但是该衬套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3.1.该衬套装置只能对指定的直径物料进行套住,不能根据不同的物料进行加工,同时衬套需要通过其他装置进行密封,增加物料的使用量,功能比较弱;
4.2.该衬套装置固定之后不能进行调节,不能进行重复使用,增加资金的使用,同时不方便对衬套装置内部进行维修,只能对衬套装置和连接的物料进行更换。
5.因此我们便提出了表面物理沉积氮化钛高强钛合金衬套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物理沉积氮化钛高强钛合金衬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衬套装置不能对不同尺寸的物料进行加工和不能对衬套装置进行更换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表面物理沉积氮化钛高强钛合金衬套装置,主要用于对物料进行保护和密封,由衬套本体和转动环两大部分组成;
8.转动环,设置在所述衬套本体的外侧中间,所述转动环和衬套本体均呈圆形结构;
9.包括:
10.固定柱,焊接固定在所述转动环的后侧,所述转动环的后侧中间开设有对转动环进行固定的卡槽;
11.限位柱,等角度活动轴连接在所述衬套本体的内部中间,所述限位柱的内侧呈圆形结构;
12.推动柱,等间距设置在所述衬套本体的内侧四周,所述推动柱的长度大于衬套本体外侧到转动环内侧的距离。
13.优选的,所述衬套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柱、中气囊、连接管和侧气囊;
14.中气囊,等间距设置在所述衬套本体的内部中间,所述衬套本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使气体流动的连接管;
15.侧气囊,安装在所述衬套本体的内部上下两侧,所述侧气囊和中气囊通过连接管
进行连通,实现对衬套本体的固定和对不同直径的物料进行套住。
16.优选的,所述转动环设置有固定柱、传动杆、扭力弹簧和限位杆;
17.传动杆,活动轴连接在所述固定柱的后侧中间,所述传动杆的活动轴内部焊接有使传动杆反向转动的扭力弹簧;
18.限位杆,活动轴连接在所述传动杆的左侧,所述限位杆卡合在转动环的内部,实现对转动环的固定,避免转动环出现转动的现象。
19.优选的,所述卡槽呈竖直状结构,且卡槽的直径大于限位杆的直径,并且限位杆与固定柱保持平行,使限位杆能够进入到卡槽的内部。
20.优选的,所述限位柱转动对中气囊进行挤压,且中气囊呈球状结构,使中气囊内部的气体进入到侧气囊的内部。
21.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活动轴到限位柱内端的距离小于相邻限位柱之间的间距,且限位柱通过推动柱的转动进行转动,并且推动柱的长度小于转动环到衬套本体的最短距离,避免限位柱出现不了的现象对中气囊不能进行挤压。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表面物理沉积氮化钛高强钛合金衬套装置;
23.(1)设置有限位柱和侧气囊,通过限位柱的转动使中气囊内部的气体进行侧气囊的内部,进而侧气囊膨胀实现对衬套本体的密封,不需要通过其他装置实现密封,同时可以对不同直径的物料进行套住,使衬套本体的功能多元化;
24.(2)设置有传动杆和限位杆,通过传动杆的转动拉动限位杆进行移动,实现对转动环的固定,避免固定环转动内部的限位柱出现转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剖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衬套本体;101、限位柱;102、中气囊;103、连接管;104、侧气囊;2、转动环;201、固定柱;202、传动杆;203、扭力弹簧;204、限位杆;3、推动柱;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表面物理沉积氮化钛高强钛合金衬套装置,主要用于对物料进行保护和密封,由衬套本体1和转动环2两大部分组成;
33.转动环2,设置在衬套本体1的外侧中间,转动环2和衬套本体1均呈圆形结构;
34.包括:
35.固定柱201,焊接固定在转动环2的后侧,转动环2的后侧中间开设有对转动环2进行固定的卡槽4;
36.限位柱101,等角度活动轴连接在衬套本体1的内部中间,限位柱101的内侧呈圆形结构;
37.推动柱3,等间距设置在衬套本体1的内侧四周,推动柱3的长度大于衬套本体1外侧到转动环2内侧的距离。
38.衬套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柱101、中气囊102、连接管103和侧气囊104;中气囊102,等间距设置在衬套本体1的内部中间,衬套本体1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使气体流动的连接管103;侧气囊104,安装在衬套本体1的内部上下两侧,侧气囊104和中气囊102通过连接管103进行连通;限位柱101转动对中气囊102进行挤压,且中气囊102呈球状结构;限位柱101的活动轴到限位柱101内端的距离小于相邻限位柱101之间的间距,且限位柱101通过推动柱3的转动进行转动,并且推动柱3的长度小于转动环2到衬套本体1的最短距离;
39.结合图1

4,将物料放置在衬套本体1的内部,根据物料的直径调节转动环2的位置,用手旋转转动环2,转动环2带动内侧的推动柱3同步转动,由于推动柱3的长度大于限位柱101外端到转动环2内壁的最短距离,推动柱3转动带动限位柱101同步转动,进而使限位柱101绕着活动轴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对物料的固定,限位柱101转动对中气囊102进行挤压,进而使中气囊102内部的气体通过连接管103进入到侧气囊104的内部,使侧气囊104膨胀填充物料与衬套本体1之间的间隙,不需要通过其他装置实现密封,通过限位柱101的转动实现对不同直径的物料进行加工。
40.转动环2设置有固定柱201、传动杆202、扭力弹簧203和限位杆204;传动杆202,活动轴连接在固定柱201的后侧中间,传动杆202的活动轴内部焊接有使传动杆202反向转动的扭力弹簧203;限位杆204,活动轴连接在传动杆202的左侧,限位杆204卡合在转动环2的内部;卡槽4呈竖直状结构,且卡槽4的直径大于限位杆204的直径,并且限位杆204与固定柱201保持平行;
41.结合图2

5,当衬套本体1套住之后,需要对衬套本体1进行固定,放开拉着传动杆202的手,由于扭力弹簧203的弹力使传动杆202反向移动,传动杆202带动限位杆204向转动环2的内部进行移动,转动环2进入到卡槽4的内部,实现对衬套本体1的固定,在对衬套本体1进行调节之前,用手向外拉动传动杆202,传动杆202拉动限位杆204向外侧进行移动,进而限位杆204与衬套本体1相分离,便于转动环2的移动。
4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表面物理沉积氮化钛高强钛合金衬套装置时,结合图1

5,通过限位柱101的转动实现对不同直径的物料进行套住,通过限位柱101的转动实现对中气囊102的挤压,进而使侧气囊104进行膨胀,实现对衬套本体1的密封,不需要通过其他装置进行密封,通过传动杆202转动和限位杆204的移动实现对转动环2的固定,避免限位柱101出现反向转动的现象,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