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屏面板载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73260发布日期:2022-04-22 11:4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曲面屏面板载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屏幕组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面屏面板载台。


背景技术:

2.随着电视机、个人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屏幕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市场中的屏幕种类繁多,近年来曲面屏以其更广的视角、更好的立体感深受市场欢迎。
3.屏幕生产组装的过程中,需要采用载具将屏幕的面板进行固定,为保证组装后的屏幕品质,需要将面板与预组装到其上的部件进行精准定位,部分部件受成型等工艺的影响,不同批次、同一批次不同个体部件之间形状均存在一定差异,尤其在曲面屏组装的过程中,因此如预实现精确定位,每次屏幕组装前均需对固定曲面屏面板的载具进行对位调整。
4.因此,当前缺少一种针对曲面屏组装过程中、便于对曲面屏的面板位姿进行对位调整的载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面屏面板载台,克服上述缺陷,在曲面屏组装过程中,能够对曲面屏面板的位姿进行对位调整。
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曲面屏面板载台,包括载台外框、载台内框、横梁板、xxy对位平台、顶出机构,所述载台外框固定在所述横梁板上,所述载台外框中间设有空腔,所述载台内框间隙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载台内框和载台外框上表面放置面板,所述载台内框设有面板固定装置;
7.所述载台内框通过所述顶出机构与xxy对位平台竖直活动连接,所述xxy对位平台与横梁板连接,所述顶出机构驱动所述载台内框竖直活动伸出所述空腔,所述xxy对位平台驱动所述载台内框在所述空腔中做前后左右位移及水平旋转对位。
8.进一步,所述载台外框、载台内框设置在所述横梁板上方,所述xxy对位平台设置在所述横梁板下方,包括顶板、底板,底板相对顶板前后左右位移及水平旋转,所述顶板固定在横梁板下方,所述底板向上延伸有立柱,所述立柱穿过所述横梁板与所述载台内框通过顶出机构连接。
9.进一步,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直线轴承、顶出气缸,所述立柱穿过所述横梁板后通过直线轴承竖直活动连接所述载台内框,所述顶出气缸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方,所述顶出气缸穿过所述横梁板伸缩以上顶或下放所述载台内框。
10.进一步,所述载台内框设有延伸到载台外框外周的面板夹紧机构,所述面板夹紧机构活动向载台外框收缩。
11.进一步,所述载台内框下方固定有内框载板,所述载台内框通过内框载板连接所述顶出机构,所述面板夹紧机构设置在所述内框载板上,所述载台外框避位所述内框载板固定在所述横梁板上。
12.进一步,述面板夹紧机构包括多个面板夹爪、面板夹紧气缸,所述面板夹紧气缸驱
动连接所述面板夹爪,以使各个所述面板夹爪靠近或远离所述载台外框。
13.进一步,所述面板夹爪为竖直延伸的柱形。
14.进一步,所述载台内框和载台外框上表面与面板贴合。
15.进一步,所述面板固定装置为吸取面板的吸气孔,所述吸气孔设置在所述载台内框上表面。
16.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载台外框固定在所述横梁板上,所述载台外框中间设有空腔,所述载台内框间隙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载台内框和载台外框上表面放置面板,所述载台内框设有面板固定装置;所述载台内框通过所述顶出机构与xxy对位平台竖直活动连接,所述xxy对位平台与横梁板连接,所述顶出机构驱动所述载台内框竖直活动伸出所述空腔,所述xxy对位平台驱动所述载台内框在所述空腔中做前后左右位移及水平旋转对位,从而顶出机构上顶载台内框后,可以将面板与载台外框分离,而后载台内框前后左右位移及水平旋转对位,以调整面板的位姿,待调整完成后,载台内框可以下落复位,面板与载台外框接触,在保证了面板与其他部件组装过程中有足够支撑的同时,能够便捷调整面板的位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标号说明:1-载台外框,2-载台内框,3-横梁板,4-xxy对位平台,5-顶出机构,6-空腔,7-面板,8-面板固定装置,9-面板夹紧机构,10-内框载板,11-面板夹爪,12-面板夹紧气缸,13-吸气孔,14-顶板,15-底板,16-立柱,17-直线轴承,18-顶出气缸,19-连杆,20-避位孔,21-连接柱,22-xxy三轴驱动机构,23-立柱让位孔,24-顶出机构让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面屏面板载台,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载台外框1、载台内框2、横梁板3、xxy对位平台4、顶出机构5,所述载台外框1固定在所述横梁板3上,所述载台外框1中间设有空腔6,所述空腔6竖直贯穿所述载台外框1,所述载台内框2间隙设置在所述空腔6中,以使其能够在空腔6内活动,所述载台内框2和载台外框1上表面用于放置面板7,所述载台内框2设有面板固定装置8,所述载台内框2设有延伸到载台外框1外周的面板夹紧机构9,面板夹紧机构9能够随载台内框2一起移动,所述面板夹紧机构9活动向载台外框1收缩,将面板7夹紧,以对所述面板7进行初步定位及固定,所述面板夹紧机构9包括多个面板夹爪11、面板夹紧气缸12,所述面板夹紧气缸12驱动连接所述面板夹爪11,其连接形式不具体限定,可以是通过连杆19连接,也可以直接将面板夹爪11连接在面板夹紧气缸1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夹紧气缸12为双向伸缩气缸,在所述载台外框1的四周均设置有多个面板夹爪11,且相对侧的面板夹爪11两两相对、连接在同一个面板夹紧气缸12的两个伸缩端,从而各面板夹紧气缸12驱动其对应的面板夹爪11靠近或远离所述载台外框1,优选地,所述载台内框2下方固定有内框载板10,所述面板夹紧机构9设置在所述内框载板10上,所
述内框载板10与所述载台外框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面板夹紧机构9通过内框载板10与所述载台外框1间的间隙伸出到载台外框1的四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夹爪11为竖直延伸的柱形;
23.所述载台内框2通过所述顶出机构5与xxy对位平台4竖直活动连接,所述xxy对位平台4与横梁板3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载台内框2固定在内框载板10上,所述载台内框2通过内框载板10连接所述顶出机构5,所述内框载板10上设置避位孔20,所述载台外框1向下延伸有连接柱21,所述连接柱21穿过所述避位孔20与所述横梁板3连接,所述顶出机构5驱动内框载板带动所述载台内框2竖直活动伸出所述空腔6,所述xxy对位平台4驱动所述载台内框2在所述空腔6中做前后左右位移及水平旋转对位。
24.具体地,所述载台内框2和载台外框1上表面与面板7贴合;所述面板固定装置8为吸取面板的吸气孔13,所述吸气孔13设置在所述载台内框2上表面,所述吸气孔13均连通有真空装置,吸气孔13在真空装置的作用下将面板7吸在载台内框2上表面。
25.为有效利用空间,所述载台内框2、xxy对位平台4、顶出机构5、横梁板3间的具体连接形式如下,所述载台外框1、载台内框2设置在所述横梁板3上方,所述xxy对位平台4设置在所述横梁板3下方,包括顶板14、底板15,所述顶板14和底板15间设置有xxy三轴驱动机构22,所述xxy三轴驱动机构22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具体阐述,所述xxy三轴驱动机构22使底板15相对顶板14前后左右位移及水平旋转,所述顶板14固定在横梁板3下方,所述底板15向上延伸有立柱16,所述横梁板3在对应所述立柱16的位置设置有立柱让位孔23,所述立柱16通过所述立柱让位孔23穿过所述横梁板3通过顶出机构5连接载台内框2,本实施例中横梁板3通过顶出机构5与内框载板10连接;所述顶出机构5包括直线轴承17、顶出气缸18,所述立柱16穿过所述横梁板3后通过直线轴承17竖直活动连接所述内框载板10,所述顶出气缸18固定在所述底板15上方,所述横梁板3对应顶出气缸18的位置设有顶出机构让位孔24,所述顶出气缸18穿过所述横梁板3伸缩以上顶或下放所述载台内框2。
26.在使用时可配合相应的传感器或相机,首先顶出气缸18上顶内框载板10,使载台内框2上行,而后放置面板7,此时面板7与载台外框1上表面分离,面板夹紧机构9夹紧面板7、吸气孔13吸附面板7,对面板7进行初步定位,传感器或相机捕捉对比此时面板7的位置,而后xxy对位平台带动载台内框2前后左右位移、水平旋转,以调整面板7的位姿,该过程中面板夹紧机构9能够随载台内框2一同运动,故可根据需要保持对面板7的夹紧,或放松面板7仅靠载台内框2上的吸气孔13吸住面板7,待面板7位姿调整完成后,可以将顶出气缸18收回,使载台内框2下落,面板7重新落在载台外框1上,以对面板7提供更好的支撑。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