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41547发布日期:2022-09-07 10:42阅读:4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


背景技术:

2.按照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建筑行业仍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传统的建筑业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对社会和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装配式建筑,其目的就是使建筑业由粗放式到绿色、环保、高效等方面发展,由此,兴起了大批装配式构件加工厂。
3.装配式构件的工厂化加工,现阶段的主要工艺是组摸、绑筋、浇筑、养护等,在正常的工序加工过程中,不同尺寸的构件需要不同尺寸的模具和下料制作不同尺寸的钢筋,如果模具和钢筋不进行有序的、规整的、合理的摆放,会造成车间加工的混乱,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有些构件钢筋长度相差很小,不合理的摆放造成钢筋的混淆,若未发现就进行使用,就会影响构件的质量。
4.另外,若装配式构件厂生产线距离较长,操作工人在进行操作时,采用落地式或固定式置物架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置物架设置的位置和工作位置距离较远时,需要长距离进行材料的倒运,工人进行了无效工作,并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装配式构件厂生产区域内物品摆放混乱、不合理、不利于长距离加工生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立柱、悬臂和底座可以进行拼装组合,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底座上设置万向轮,可使置物架按照工人加工生产的需求进行移动,解决了装配式构件厂物品摆放混乱、不合理、不利于长距离加工生产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包括立柱、悬臂、底座、高强螺栓。
7.上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所述的立柱由杆件、预留螺栓孔和插头组成,预留螺栓孔设置在杆件两侧,插头设置在杆件下部。
8.上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所述的底座由框架、卡槽、连接板、万向轮组成,卡槽设置在框架短边中部位置,卡槽口朝上,连接板和万向轮设置在底座的四个角。
9.上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所述的立柱和底座通过杆件下部插头和底座上的卡槽进行承插连接。
10.上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所述的悬臂材质为碳钢,悬臂端头采用卡口形式,并留有螺栓孔,和立柱连接时将悬臂的卡口卡住立柱,然后通过高强螺栓穿过预留螺栓孔进行连接固定。
11.上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所述的悬臂包括1号悬臂、2号悬臂和3号悬臂三种不同长度的标准件,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立柱、悬臂和底座可进行拼装组合,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14.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立柱上可设置单层或者多层悬臂,有效的利用车间面积。
15.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可根据使用要求采用单侧悬臂置物或者双侧悬臂置物,进行规范化管理,解决物品摆放混乱、不合理的问题。
16.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可使置物架按照工人加工生产的需求进行移动,解决了长距离加工生产的材料倒运问题。
17.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在不进行物品的放置时,可以移除底座上部的立柱和悬臂,单独的底座又可作为车间的运输小车使用,实现一物多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和悬臂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侧组合使用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侧组合使用示意图;
22.图中1.立柱,101.杆件,102.预留螺栓孔,103.插头,2.悬臂,201.1号悬臂,202.2号悬臂,203.3号悬臂,3.底座,301.框架,302.卡槽,303.连接板,304.万向轮,4.高强螺栓,5.叠合板模具,6.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移动的装配式构件厂组合式置物架,由立柱1、悬臂2、底座3、高强螺栓4组成。
25.上述的立柱1包括杆件101、预留螺栓孔102、插头103,预留螺栓孔102设置在杆件101两侧,插头103设置在杆件101下部。
26.上述的悬臂2包括1号悬臂201、2号悬臂202、3号悬臂203三种长度的标准件,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27.上述的底座3包括框架301、卡槽302、连接板303、万向轮304,卡槽302设置在框架301短边中部位置,卡槽302口朝上,连接板303和万向轮304设置在底座3的四个角。
28.上述的立柱1和底座3通过杆件101下部插头103和底座3上的卡槽302通过承插的方式进行连接。
29.实施例一:
3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设为单侧组合使用的置物架。
31.本实施例中,置物架摆放物品为叠合板模具5。
32.本实施例中,按照使用要求,立柱1的数量设置为3组,悬臂2设置为3层,单侧设置,上层使用1号悬臂201、中层使用2号悬臂202、下层使用3号悬臂203。
33.本实施例中,按照叠合板模具5的长度要求,1号悬臂201的数量设置为2组,2号悬臂202的数量设置为2组,3号悬臂203的数量设置为3组。
34.本实施例中,底座3的短边设置为3根,卡槽302为3个。
35.具体的实施方式是:
36.步骤一:根据叠合板模具5的长度组合框架301,框架301的短边设置为3根,每个短边中部焊接卡槽302,框架301长边和短边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然后在框架301四角焊接连接板303和万向轮304。
37.步骤二:底座3焊接完毕后,将3组立柱1的插头103分别放置在3个卡槽302内,将立柱1和底座3进行连接。
38.步骤三:悬臂2单侧设置,上层使用1号悬臂201,数量为2组,将1号悬臂201的卡口卡住立柱1,然后通过高强螺栓4穿过预留螺栓孔102进行连接固定;中层使用2号悬臂202,数量为2组,将2号悬臂202的卡口卡住立柱1,然后通过高强螺栓4穿过预留螺栓孔102进行连接固定;下层使用3号悬臂203,数量为3组,将3号悬臂203的卡口卡住立柱1,然后通过高强螺栓4穿过预留螺栓孔102进行连接固定。
39.步骤四:悬臂2安装完毕后根据使用要求放置物品,上层和中层悬臂2上放置较短长度的叠合板模具5,下层悬臂2上放置较长长度的叠合板模具5,对不同长度的材料进行规范化整理,解决叠合板模具5摆放混乱、不合理的问题,并可拉动底座3,将置物架移动至操作工人的作业位置,解决长距离加工生产的材料倒运问题。
40.步骤五:置物架不进行使用时,移除立柱1和悬臂2,放置于库房,底座3可作为车间的运输小车使用,实现一物多用。
41.实施例二:
4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设为双侧组合使用的置物架。
43.本实施例中,置物架摆放物品为叠合板模具5和钢筋6。
44.本实施例中,按照使用要求,立柱1的数量设置为3组,悬臂2设置为3层,双侧设置,上层使用1号悬臂201、中层使用2号悬臂202、下层使用3号悬臂203。
45.本实施例中,按照叠合板模具5和钢筋6的长度要求,上层左侧1号悬臂201的数量设置为3组,上层右侧1号悬臂201的数量设置为2组,上层左侧2号悬臂202的数量设置为3组,上层右侧2号悬臂202的数量设置为2组,3号悬臂203左右两侧的数量均设置为3组。
46.本实施例中,底座3的短边设置为3根,卡槽302为3个。
47.具体的实施方式是:
48.步骤一:根据叠合板模具5和钢筋6的长度组合框架301,框架301的短边设置为3根,每个短边中部焊接卡槽302,框架301长边和短边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然后在框架301四角焊接连接板303和万向轮304。
49.步骤二:底座3焊接完毕后,将3组立柱1的插头103分别放置在3个卡槽302内,将立柱1和底座3进行连接。
50.步骤三:悬臂2双侧设置,上层使用1号悬臂201,上层左侧数量为3组,上层右侧数量为2组,将1号悬臂201的卡口卡住立柱1,然后通过高强螺栓4穿过预留螺栓孔102进行连
接固定;中层使用2号悬臂202,中层左侧数量为3组,中层右侧数量为2组,将2号悬臂202的卡口卡住立柱1,然后通过高强螺栓4穿过预留螺栓孔102进行连接固定;下层使用3号悬臂203,左右两侧数量为均3组,将3号悬臂203的卡口卡住立柱1,然后通过高强螺栓4穿过预留螺栓孔102进行连接固定。
51.步骤四:悬臂2安装完毕后根据使用要求放置物品,上层悬臂2左侧放置钢筋6、右侧放置较短长度的叠合板模具5,中层悬臂2左侧放置钢筋6、右侧放置较短长度的叠合板模具5,下层悬臂2左侧放置钢筋6、右侧放置较长长度的叠合板模具5,对不同种类和长度的材料进行规范化整理,解决叠合板模具5和钢筋6摆放混乱、不合理的问题,并可拉动底座3,将置物架移动至操作工人的作业位置,解决长距离加工生产的材料倒运问题。
52.步骤五:置物架不进行使用时,移除立柱1和悬臂2,放置于库房,底座3可作为车间的运输小车使用,实现一物多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