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管系附件加工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83707发布日期:2022-09-03 01:0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管系附件加工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配件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管系附件加工用夹具。


背景技术:

2.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钢材以及铝、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
3.现有的船舶管系附件加工用夹具在对金属板进行固定时,当加工完金属板的一面,需要将夹具松开,将金属板人工翻转,然后使夹具重新将金属板固定,导致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便捷性,提高加工效率的船舶管系附件加工用夹具。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舶管系附件加工用夹具,包括支架、工作台、圆盘、立板、支撑框、支撑板、步进电机、转轴、气缸、顶板、竖板、固定机构和驱动机构,支架顶端连接工作台底端,工作台顶端有圆形凹槽,圆盘在圆形凹槽中转动安装,立板和竖板底端均连接圆盘顶端,支撑板左端连接竖板右端,步进电机安装在支撑板顶端,支撑框左端转动连接立板右端,转轴右端连接步进电机输出端,转轴穿过竖板并且与竖板转动连接,转轴左端连接支撑框右端,支撑框上有开口,开口的前后端均设置有滑槽,开口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气缸,两组顶板远离的一端分别连接两组气缸的移动端,两组顶板相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槽,两组顶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在滑槽中滑动安装;
6.固定机构安装在圆盘顶端,用于支撑框的固定;
7.驱动机构安装在工作台底端,用于圆盘的转动;将金属板的左端放置在左侧顶板的固定槽中,操作两组气缸伸长,从而使金属板的右端进入右侧顶板的固定槽中,从而使两组顶板对金属板进行固定,操作固定机构升高,从而使固定机构接触支撑框的底端,从而使对支撑框进行固定支撑,当对金属板的一端加工完毕后,操作固定机构降低,启动步进电机转动一百八十度,从而使转轴带动支撑框进行一百八十度的转动,从而使支撑框对金属板进行翻转,操作固定机构升高,再次对支撑框进行支撑固定,提高便捷性,提高加工效率。
8.优选的,固定机构包括支板、伺服电机、一号双向丝杠、滑块、连杆和升降板,支板安装在圆盘右端,伺服电机安装在支板顶端,圆盘顶端有凹槽,一号双向丝杠转动安装在凹槽中,一号双向丝杠的右端延伸至圆盘右侧并且连接伺服电机输出端,两组滑块滑动安装在凹槽中,两组滑块均与一号双向丝杠螺纹连接,两组滑块顶端分别铰接两组连杆底端,两
组连杆顶端均铰接升降板底端;伺服电机带动一号双向丝杠正向转动时,两组滑块在凹槽中进行镜像的相近移动,从而使两组连杆带动升降板升高,升降板的顶端贴紧支撑框,停止伺服电机,从而使支撑框固定,当支撑框带动金属板翻转时,伺服电机反向转动,从而使升降板远离支撑框,支撑框进行一百八十度翻转后,伺服电机正向转动,从而使升降板的顶端重新贴紧支撑框,提高稳定性。
9.优选的,还包括龙门架、驱动电机和转动轴,龙门架顶端连接工作台底端,驱动电机安装在龙门架内部底端,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转动轴底端,转动轴顶端延伸至圆形凹槽中并且连接圆盘底端;当需要对金属板进行转动时,启动驱动电机,从而使转动轴在圆形凹槽的配合下带动圆盘进行转动,从而使金属板进行转动,提高灵活性,降低使用局限性。
10.优选的,还包括二号双向丝杠、夹板和转把,升降板顶端设置有凹型槽,二号双向丝杠转动安装在凹型槽中,二号双向丝杠的前端延伸至升降板前侧并且连接转把后端,两组夹板滑动安装在凹型槽中,两组夹板均与二号双向丝杠螺纹连接;升降板的顶端对支撑框进行固定支撑时,操作人员转动转把,从而使二号双向丝杠带动两组夹板进行镜像的相近移动,从而使两组夹板相近的一端分别顶紧支撑框的前后端,从而使支撑框固定,提高稳定性。
11.优选的,还包括万向轮和刹车板,多组万向轮顶端均连接支架底端,多组刹车板分别安装在多组万向轮上;装置通过多组万向轮进行位置的移动,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打开多组刹车板,使装置固定,提高稳定性。
12.优选的,还包括防滑垫,两组防滑垫安装在升降板顶端。
13.优选的,防滑垫为橡胶材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金属板的左端放置在左侧顶板的固定槽中,操作两组气缸伸长,从而使金属板的右端进入右侧顶板的固定槽中,从而使两组顶板对金属板进行固定,操作固定机构升高,从而使固定机构接触支撑框的底端,从而使对支撑框进行固定支撑,当对金属板的一端加工完毕后,操作固定机构降低,启动步进电机转动一百八十度,从而使转轴带动支撑框进行一百八十度的转动,从而使支撑框对金属板进行翻转,操作固定机构升高,再次对支撑框进行支撑固定,提高便捷性,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2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顶板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标记:1、支架;2、工作台;3、圆盘;4、立板;5、支撑框;6、支撑板;7、步进电机;8、转轴;9、气缸;10、顶板;11、竖板;12、支板;13、伺服电机;14、一号双向丝杠;15、滑块;16、连杆;17、升降板;18、龙门架;19、驱动电机;20、转动轴;21、二号双向丝杠;22、夹板;23、转把;24、万向轮;25、刹车板;26、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
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舶管系附件加工用夹具,包括支架1、工作台2、圆盘3、立板4、支撑框5、支撑板6、步进电机7、转轴8、气缸9、顶板10、竖板11、支板12、伺服电机13、一号双向丝杠14、滑块15、连杆16、升降板17、龙门架18、驱动电机19、转动轴20、二号双向丝杠21、夹板22、转把23、万向轮24和刹车板25,支架1顶端连接工作台2底端,工作台2顶端有圆形凹槽,圆盘3在圆形凹槽中转动安装,立板4和竖板11底端均连接圆盘3顶端,支撑板6左端连接竖板11右端,步进电机7安装在支撑板6顶端,支撑框5左端转动连接立板4右端,转轴8右端连接步进电机7输出端,转轴8穿过竖板11并且与竖板11转动连接,转轴8左端连接支撑框5右端,支撑框5上有开口,开口的前后端均设置有滑槽,开口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气缸9,两组顶板10远离的一端分别连接两组气缸9的移动端,两组顶板10相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槽,两组顶板10的前后两端分别在滑槽中滑动安装,支板12安装在圆盘3右端,伺服电机13安装在支板12顶端,圆盘3顶端有凹槽,一号双向丝杠14转动安装在凹槽中,一号双向丝杠14的右端延伸至圆盘3右侧并且连接伺服电机13输出端,两组滑块15滑动安装在凹槽中,两组滑块15均与一号双向丝杠14螺纹连接,两组滑块15顶端分别铰接两组连杆16底端,两组连杆16顶端均铰接升降板17底端,龙门架18顶端连接工作台2底端,驱动电机19安装在龙门架18内部底端,驱动电机19输出端连接转动轴20底端,转动轴20顶端延伸至圆形凹槽中并且连接圆盘3底端,升降板17顶端设置有凹型槽,二号双向丝杠21转动安装在凹型槽中,二号双向丝杠21的前端延伸至升降板17前侧并且连接转把23后端,两组夹板22滑动安装在凹型槽中,两组夹板22均与二号双向丝杠21螺纹连接,多组万向轮24顶端均连接支架1底端,多组刹车板25分别安装在多组万向轮24上。
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舶管系附件加工用夹具,其在工作时,操作人员通过多组万向轮24使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打开多组刹车板25,使装置固定,将金属板的左端放置在左侧顶板10的固定槽中,操作两组气缸9伸长,从而使金属板的右端进入右侧顶板10的固定槽中,从而使两组顶板10对金属板进行固定,伺服电机13带动一号双向丝杠14正向转动时,两组滑块15在凹槽中进行镜像的相近移动,从而使两组连杆16带动升降板17升高,升降板17的顶端贴紧支撑框5,停止伺服电机13,从而使支撑框5固定,当对金属板的一端加工完毕后,伺服电机13反向转动,从而使升降板17远离支撑框5,支撑框5进行一百八十度翻转后,伺服电机13正向转动,从而使升降板17的顶端重新贴紧支撑框5,操作人员转动转把23,从而使二号双向丝杠21带动两组夹板22进行镜像的相近移动,从而使两组夹板22相近的一端分别顶紧支撑框5的前后端,从而使支撑框5固定,当需要对金属板进行转动时,启动驱动电机19,从而使转动轴20在圆形凹槽的配合下带动圆盘3进行转动,从而使金属板进行转动。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舶管系附件加工用夹具,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舶管系附件加工用夹具的步进电机7、伺服电机13和驱动电机19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而无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
24.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