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50703发布日期:2023-09-23 22:51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对接发动机中的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的对接装置,更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接航空发动机中前支点组件的套齿轴和压气机的转子轴颈的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1、高压压气机转子的轴颈和前支点组件的套齿轴有若干段0.10mm以上的过盈配合面,对接过程需要对接装置定位和压紧,才能保证对接过程高压压气机转子顺利通过前支点组件的套齿轴,并且在对接过程中,套齿轴会从200℃冷却到常温,180℃的温差会产生轴向将近0.3mm的收缩,造成前支点组件和前轴颈轴肩的间隙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之间在装配时存在间隙量的缺陷,提供一种对接装置。

2、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对接装置,所述对接装置用于对接发动机中的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所述对接装置包括:

4、支撑板,用于承接和定位所述前支点组件;

5、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并用于与动力设备连接;且,相对的所述连接组件的连接点的连线穿过所述支撑板的中心,其中,所述连接点是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动力设备的连接位置;

6、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并用于传递所述动力设备的动力来带动所述支撑板翻转,以使所述前支点组件和对接于所述前支点组件内的所述压气机翻转。

7、在本方案中,通过支撑板可以承接和定位前支点组件,以便于压气机与前支点组件进行对接;翻转组件能够将动力设备的动力作用于支撑板,以使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进行翻转;连接组件一方面能够为支撑板翻转提供旋转轴线,另一方面,相对的连接组件的连接点的连线穿过支撑板的中心,能够使得支撑板能够绕着承接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之后的重心相对的中心进行翻转,使得翻转更为平稳。从而,通过该对接装置能够快速地进行翻转,缩短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的翻转时间,使得在前支点组件未完全冷却至室温时,便可从水平位置翻转至竖直位置,减小因冷却而导致的收缩量而引起的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之间在装配时存在间隙量。

8、较佳地,对应的所述翻转组件的中心线的交点穿过所述支撑板的中心。

9、较佳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端、轴颈部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所述轴颈部和所述第二端依次布置;

10、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轴颈部用于与所述动力设备的伸出轴颈连接;所述第二端设有内孔,所述轴颈部通过所述内孔与所述伸出轴颈形成柱面配合。

11、在本方案中,通过轴颈部和第二端能够与动力设备连接,通过第一端能够与支撑板连接,从而将动力设备的输出动力传递至支撑板处,以带动支撑板及设置于支撑板上的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进行翻转;此外,第二端处还具有内孔,通过内孔能够与动力设备形成柱面配合,从而使得连接件和动力设备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输出动力的传递更为平稳。

12、较佳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连接,所述内套筒与所述外套筒可转动连接,所述内套筒设有所述内孔,所述内孔用于与所述伸出轴颈形成配合。

13、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转动部,能够使得动力设备和连接件之间转动连接,而且能够使得动力设备和连接件之间形成柱面配合。

14、较佳地,所述翻转组件包括本体件,所述本体件包括翻转部和连接部,所述翻转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翻转部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所述动力设备连接。

15、在本方案中,通过本体件能够将动力设备的输出的翻转动力作用于支撑板上,带动支撑板翻转。

16、较佳地,所述翻转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加强筋;

17、和/或,所述翻转部还包括吊装孔,所述吊装孔用于供吊装工具穿过。

18、在本方案中,通过加强筋能够提升连接件的结构强度,提升连接件传递翻转动力的可靠性。通过设置吊装孔,能够在进行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对接工序之前,便于将对接装置连接至动力设备上。

19、较佳地,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20、和/或,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第二定位件,所述翻转组件的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21、在本方案中,连接组件和翻转组件分别可以通过对应的定位件定位并固定安装至支撑板上,各个定位件能够适配支撑板上对应的安装位置,提升连接组件和翻转组件与支撑板之间的安装性能。

22、较佳地,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用于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端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形状与所述支撑板的轮廓相适配;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以形成止口与所述支撑板抵接;

23、和/或,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用于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第三部分和用于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形状与所述支撑板的轮廓相适配;所述第四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以形成止口与所述支撑板抵接。

24、较佳地,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用于与所述前支点组件连接。

25、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一紧固件能够将前支点组件定位并安装至支撑板上,从而当压气机与前支点组件对接时,避免前支点组件跑偏、错位而导致装配误差。

26、较佳地,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调节件用于与所述压气机伸出所述支撑板一侧的部分连接,以调节所述压气机的轴向位置。

27、在本方案中,通过调节件能够进一步调节压气机的轴向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之间的间隙量。

28、较佳地,所述对接装置用于对接所述前支点组件的套齿轴和所述压气机的转子轴颈。

29、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支撑板可以承接和定位前支点组件,以便于压气机与前支点组件进行对接;翻转组件能够将动力设备的动力作用于支撑板,以使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进行翻转;连接组件一方面能够为支撑板翻转提供旋转轴线,另一方面,相对的连接组件的连接点的连线穿过支撑板的中心,能够使得支撑板能够绕着承接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之后的重心相对的中心进行翻转,使得翻转更为平稳。从而,通过该对接装置能够快速地进行翻转,缩短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的翻转时间,使得在前支点组件未完全冷却至室温时,便可从水平位置翻转至竖直位置,减小因冷却而导致的收缩量而引起的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之间在装配时存在间隙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用于对接发动机中的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所述对接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的所述翻转组件的中心线的交点穿过所述支撑板的中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端、轴颈部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所述轴颈部和所述第二端依次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连接,所述内套筒与所述外套筒可转动连接,所述内套筒设有所述内孔,所述内孔用于与所述伸出轴颈形成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包括本体件,所述本体件包括翻转部和连接部,所述翻转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翻转部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所述动力设备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加强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用于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端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形状与所述支撑板的轮廓相适配;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以形成止口与所述支撑板抵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用于与所述前支点组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调节件用于与所述压气机伸出所述支撑板一侧的部分连接,以调节所述压气机的轴向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用于对接所述前支点组件的套齿轴和所述压气机的转子轴颈。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接装置,对接装置用于对接发动机中的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包括:支撑板,用于承接和定位前支点组件;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与支撑板连接,并用于与动力设备连接;且,相对的连接组件的连接点的连线穿过支撑板的中心,其中,连接点是指连接组件与动力设备的连接位置;翻转组件,翻转组件与支撑板连接,并用于传递动力设备的动力来带动支撑板翻转,以使前支点组件和对接于前支点组件内的压气机翻转。采用本发明,能够快速地进行翻转,缩短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的翻转时间,使得在前支点组件未完全冷却至室温时,便可从水平位置翻转至竖直位置,减小因冷却而导致的收缩量而引起的前支点组件和压气机之间在装配时存在间隙量。

技术研发人员:赵岩,任家海,苏巧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