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库的平移门结构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12952发布日期:2023-02-01 02:2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库的平移门结构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冷库平移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库的平移门结构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冷库的平移门是指安装在冷库设备、冷冻库房等冷冻环境设备中起保温密闭的门。冷库的平移门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型材门框,强度高,无变形,外形美观,经久耐用;门扇四周采用两毫米不锈钢包边无缝焊接,坚固耐用,无变形,结构合理。冷库门门扇内一般采用聚氨酯压力注射机注射一次发泡成型,聚氨酯组织密实,均匀充满门内各处,无缩泡现象,门面平整美观,有可靠的保温盒隔热性能。冷库门的导轨采用高强度硬质防锈铝合金压制成型,导轨内部采用浮开沉闭开门系统,当冷库门开启时密封胶条冷库铝合金门框减少摩擦,关闭时冷库门根据门体自重压紧铝合金门框达到密封效果。五金件及其附件全部采用不锈钢精铸成型,门件精度高,外形美观大方,耐用,保证了冷库门开启轻便灵活、安全省力,安装方便。tpe环保密封条,使冷库门具有了更加良好的密封性能及使用性能。
3.但是,目前冷库的平移门在关闭或者打开过程中无法快速获取冷库内情况,比如温度、气压以及冷库的逗留人员情况,从而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其使用安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冷库的平移门的控制方法,旨在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能。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
6.一种冷库的平移门的控制方法,包括:
7.获取冷库内部的环境参数,以确定冷库的承载能力;
8.启动活动门以实现冷库处于打开状态;
9.使用第一采集部件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通行使用数据,并且进行计时处理;
10.使用第一采集部件再次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阻通数据,以使得活动门进行关闭处理。
11.优选的,所述获取冷库内部的环境参数,以确定冷库的承载能力的步骤,包括:
12.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冷库内部的温度参数,以确定冷库的承载能力;其中,所述温度参数包括实时温度参数、预设时间内的平均温度参数和安全温度参数。
13.优选的,所述获取冷库内部的环境参数,以确定冷库的承载能力的步骤,包括:
14.通过气压传感器获取冷库内部的气压参数,以确定冷库的承载能力;其中,所述气压参数包括实时气压参数、预设时间内的平均气压参数和安全气压参数。
15.优选的,所述启动活动门以实现冷库处于打开状态的步骤中,包括:
16.启动滑动驱动装置,以使主动轮发生运动,所述主动轮牵引牵引链和从动轮以及支撑座转动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动门离开所述冷库开口处,以实现冷库处于打开状态。
17.优选的,所述第一采集部件包括视图采集器;所述使用第一采集部件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通行使用数据,并且进行计时处理的步骤中,包括:
18.当视图采集器获取有使用者开始进入冷库开口时,便开始进行计时处理。
19.优选的,所述第一采集部件还包括人脸识别器;所述使用第一采集部件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通行使用数据,并且进行计时处理的步骤中,包括:
20.通过视图采集器和人脸识别器获取冷库开口同时进出操作人员的通行使用数据,并且进行承载情况的计时处理。
21.优选的,所述使用第一采集部件再次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阻通数据,以使得活动门进行关闭处理的步骤中,包括:
22.通过视图采集器和人脸识别器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阻通数据,以确保冷库处于非使用状态,从而使得活动门进行关闭处理;
23.其中,当阻通数据的数值等于0时,便可关闭活动门;当阻通数据小于0时,并进行警报提醒;
24.其中,阻通数据为离开冷库的人数减去进入冷库的人数。
25.优选的,一种冷库的平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了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冷库的平移门的控制方法;所述冷库的平移门结构包括滑动驱动装置、活动门、视图采集器和人脸识别器;所述滑动驱动装置与所述活动门滑动连接,以使所述活动门滑动至冷库开口处,致使所述冷库关闭;所述视图采集器连接在所述滑动驱动装置上且用于采集所述冷库的开口处的视图信息;所述人脸识别器连接在所述滑动驱动装置上且用于经过采集所述冷库的开口处的人脸信息;所述活动门内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冷库内部的环境信息。
26.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气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门的内侧壁上,并且所述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库内部的气压,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库内部的温度。
27.优选的,所述冷库的平移门结构还包括控制按钮、显示屏和计时器;所述控制按钮连接在所述活动门的外侧壁上且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显示屏连接在所述活动门的外侧壁上且与所述计时器电连接;所述显示屏分别与所述滑动驱动装置、所述视图采集器和所述人脸识别器电连接。
28.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首先获取冷库内部的环境参数,以确定冷库的承载能力,从而可以确定进入冷库内的人员安排以及保障冷库的使用安全性;然后再启动活动门以实现冷库处于打开状态;在使用过程中,使用第一采集部件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通行使用数据,并且进行计时处理,确保人员的安排在冷库的安全承载范围之内,避免发生意外,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最后使用第一采集部件再次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阻通数据,以使得活动门进行关闭处理,从而实现在确保冷库符合关门的条件下进行活动门关闭处理;进而可以实现操作灵活性更强,并且安全性能更高,减少发生意外事故。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冷库的平移门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31.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冷库的平移门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冷库的平移门结构一实施例的门板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号说明:1-活动门;21-主动轮;22-牵引链;23-从动轮;24-支撑支架;25-支撑座;31-视图采集器;32-人脸识别器;41-温度传感器;42-气压传感器;5-控制按钮;6-显示屏;7-计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6.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7.本发明提出一种冷库的平移门的控制方法。
38.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冷库的平移门的控制方法;包括:
39.s1、获取冷库内部的环境参数,以确定冷库的承载能力;
40.s2、启动活动门以实现冷库处于打开状态;
41.s3、使用第一采集部件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通行使用数据,并且进行计时处理;
42.s4、使用第一采集部件再次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阻通数据,以使得活动门进行关闭处理。
4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首先获取冷库内部的环境参数,以确定冷库的承载能力,从而可以确定进入冷库内的人员安排以及保障冷库的使用安全性;然后再启动活动门以实现冷库处于打开状态;在使用过程中,使用第一采集部件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通行使用数据,并且进行计时处理,确保人员的安排在冷库的安全承载范围之内,避免发生意外,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最后使用第一采集部件再次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阻通数据,以使得活动门进行关闭处理,从而实现在确保冷库符合关门的条件下进行活动门关闭处理;进而可以实现操作灵活性更强,并且安全性能更高,减少发生意外事故。
44.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门上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
45.在所述s1中,所述获取冷库内部的环境参数,以确定冷库的承载能力的步骤,包括:其中,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参数;
46.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冷库内部的温度参数,以确定冷库的承载能力;其中,所述温度参数包括实时温度参数、预设时间内的平均温度参数和安全温度参数。通过对冷库的温度参数的全面的了解可以实时监控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既可能保障冷库内部的冷藏品的使用安全性,还可以为后续使用者何时进入冷库提供温度参考的保障,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47.其中,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transducer)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
48.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门上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气压传感器;
49.在所述s1中,所述获取冷库内部的环境参数,以确定冷库的承载能力的步骤,包括:其中,环境参数包括气压参数;
50.通过气压传感器获取冷库内部的气压参数,以确定冷库的承载能力;其中,所述气压参数包括实时气压参数、预设时间内的平均气压参数和安全气压参数。通过对冷库的气压参数的全面的了解可以实时监控内部的气压变化情况,既可能保障冷库内部的冷藏品的使用安全性,还可以为后续使用者何时进入冷库提供气压参考的保障,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51.其中,气压传感器是用于测量气体的绝对压强的仪器。
52.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s2中,所述启动活动门以实现冷库处于打开状态的步骤中,包括:
53.启动滑动驱动装置,以使主动轮发生运动,所述主动轮牵引牵引链和从动轮以及支撑座转动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动门离开所述冷库开口处,以实现冷库处于打开状态。可以实现灵活快速地打开活动门,使得平移门结构处于打开状态,以便于操作人员进出使用。
54.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采集部件包括视图采集器;在所述s3中,所述使用第一采集部件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通行使用数据,并且进行计时处理的步骤中,包括:
55.当视图采集器获取有使用者开始进入冷库开口时,便开始进行计时处理;
56.也就是说,当使用者开始进入冷库时,活动门便开始对冷库的使用时间进行计算计时,避免使用时间过长而引起事故,从而提高活动门结构的使用安全性。
57.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采集部件包括视图采集器和人脸识别器;在所述s3中,所述使用第一采集部件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通行使用数据,并且进行计时处理的步骤中,包括:
58.通过视图采集器和人脸识别器获取冷库开口同时进出操作人员的通行使用数据,并且进行承载情况的计时处理。也就是说通过视图采集器采集在一定时间点同时通过冷库门的情况,再结合人脸识别器采集使用者是属于离开冷库还是属于进入冷库,从而获得身处冷库内部作业的操作者的人数,进而根据冷库的承载能力进行计时警报,避免使用者过多而引起冷库的安全使用性。
59.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采集部件包括视图采集器和人脸识别器;在
所述s4中,所述使用第一采集部件再次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阻通数据,以使得活动门进行关闭处理的步骤中,包括:
60.通过视图采集器和人脸识别器采集冷库的开口的阻通数据,以确保冷库处于非使用状态,从而使得活动门进行关闭处理;其中,当阻通数据的数值等于0时,便可关闭活动门;当阻通数据小于0时,并进行警报提醒;
61.其中,阻通数据为离开冷库的人数减去进入冷库的人数。
62.也就是说,在关闭活动门时,需要视图采集器和人脸识别器获得冷库门的操作者是否全部离开,避免关闭其一操作者而造成意外。
63.其中,警报提醒包括警示灯等。
6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冷库的平移门结构,该冷库的平移门结构包括冷库的平移门的控制方法,该冷库的平移门的控制方法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冷库的平移门结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如图2和3所示,所述冷库的平移门结构包括滑动驱动装置、活动门1、视图采集器31和人脸识别器32;所述滑动驱动装置与所述活动门1滑动连接,以使所述活动门1滑动至冷库开口处,致使所述冷库关闭;所述视图采集器31连接在所述滑动驱动装置上且用于采集所述冷库的开口处的视图信息;所述人脸识别器32连接在所述滑动驱动装置上且用于经过采集所述冷库的开口处的人脸信息;所述活动门1内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冷库内部的环境信息。
65.其中,视图采集器31选用摄像头。
66.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滑动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轮21、牵引链22、从动轮23、支撑支架24和支撑座25;所述主动轮21和所述从动轮23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支架24上;所述牵引链22分别缠绕连接在所述主动轮21的外表面和所述从动轮23的外表面;所述支撑座25的第一侧端与所述牵引链2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25的第二侧端与所述活动门1连接。
67.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检测组件包括气压传感器42和温度传感器41,所述气压传感器42和所述温度传感器41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门1的内侧壁上,并且所述气压传感器42用于检测所述冷库内部的气压,所述温度传感器41用于检测所述冷库内部的温度。该结构可以实时检测冷库关闭时的气压和温度参数,实现对冷库的环境参数的监控,避免发生意外。
68.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冷库的平移门结构还包括控制按钮5、显示屏6和计时器7;所述控制按钮5连接在所述活动门1的外侧壁上且与所述显示屏6电连接;所述显示屏6连接在所述活动门1的外侧壁上且与所述计时器7电连接;所述显示屏6分别与所述滑动驱动装置、所述视图采集器31和所述人脸识别器32电连接。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