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式口盖锁以及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6792发布日期:2022-08-03 03:2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压式口盖锁以及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按压式口盖锁以及飞行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飞机整流罩的应用中,一般需要利用锁具实现整流罩的开启或者锁闭,保证整流罩的开合性。但是现在的锁具结构复杂,响应时间较长,开锁和关锁效率较低,容易出现卡滞的情况,用户体验差。
3.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开关锁效率高的按压式口盖锁以及飞行器特别是在锁具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压式口盖锁,能够实现快速响应,提高开锁和关锁效率,并且能够避免出现卡滞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器,其内的按压式口盖锁能够实现快速响应,提高开锁和关锁效率,并且能够避免出现卡滞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
6.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按压式口盖锁,包括锁壳、锁块、按钮、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锁块和按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锁壳,锁块的一端与按钮抵持,另一端用于与锁座抵持,按钮与锁壳抵持,第一扭簧安装于锁壳,且与按钮抵持,第二扭簧安装于锁壳,且与锁块抵持,按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克服第一扭簧的弹力相对于锁壳转动且脱离锁块,以使锁块在第二扭簧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锁壳转动且脱离锁座。
8.可选地,按钮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按压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相对设置于按压块的两侧,且均与按压块固定连接,第一扭簧设置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且与按压块抵持,锁壳设置有第一铰接柱,第一铰接柱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块、第一扭簧和第二连接块设置。
9.可选地,按压块呈台阶状,按压块包括相互连接的抵持部和按压部,抵持部与锁壳抵持,按压部与锁块抵持。
10.可选地,按压部远离第一扭簧的一侧设置有凹陷面,凹陷面用于供用户按压。
11.可选地,锁壳包括面板和第一架体,第一架体固定连接于面板上,第一铰接柱安装于第一架体,按压块与面板抵持。
12.可选地,锁壳还包括第二架体,第二架体固定连接于面板上,且与第一架体间隔设置,锁块和第二扭簧均安装于第二架体上。
13.可选地,第二架体平行间隔地设置有第二铰接柱和第三铰接柱,锁块开设有让位孔,第二铰接柱穿过让位孔设置,第三铰接柱穿过第二扭簧设置。
14.可选地,锁壳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固定连接于面板上,且连接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
15.可选地,锁块靠近按钮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按钮配合。
16.一种飞行器,包括整流罩、防火墙以及上述的按压式口盖锁,该按压式口盖锁包括锁壳、锁块、按钮、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锁壳固定安装于整流罩上,防火墙上设置有锁座,锁块和按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锁壳,锁块的一端与按钮抵持,另一端用于与锁座抵持,按钮与锁壳抵持,第一扭簧安装于锁壳,且与按钮抵持,第二扭簧安装于锁壳,且与锁块抵持,按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克服第一扭簧的弹力相对于锁壳转动且脱离锁块,以使锁块在第二扭簧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锁壳转动且脱离锁座。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压式口盖锁以及飞行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压式口盖锁,锁块和按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锁壳,锁块的一端与按钮抵持,另一端用于与锁座抵持,按钮与锁壳抵持,第一扭簧安装于锁壳,且与按钮抵持,第二扭簧安装于锁壳,且与锁块抵持,按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克服第一扭簧的弹力相对于锁壳转动且脱离锁块,以使锁块在第二扭簧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锁壳转动且脱离锁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压式口盖锁由于采用了与锁壳抵持的按钮以及与按钮抵持的锁块,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响应,提高开锁和关锁效率,并且能够避免出现卡滞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行器,包括按压式口盖锁,能够实现快速响应,提高开锁和关锁效率,并且能够避免出现卡滞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口盖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口盖锁的爆炸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口盖锁中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口盖锁中锁壳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口盖锁中锁块的结构示意图。
27.图标:10-飞行器;100-按压式口盖锁;110-锁壳;111-第一铰接柱;112-面板;113-第一架体;114-第二架体;115-加强筋;116-第二铰接柱;117-第三铰接柱;120-锁块;121-让位孔;122-限位槽;130-按钮;131-第一连接块;132-第二连接块;133-按压块;134-抵持部;135-按压部;136-凹陷面;140-第一扭簧;150-第二扭簧;200-整流罩;300-防火墙;310-锁座。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器10,用于进行飞行作业。其内的按压式口盖锁100能够实现快速响应,提高开锁和关锁效率,并且能够避免出现卡滞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
35.需要说明的是,飞行器10包括整流罩200、防火墙300和按压式口盖锁100。按压式口盖锁100安装于整流罩200上,防火墙300上设置有锁座310。按压式口盖锁100能够与锁座310抵持,以实现整流罩200的锁闭,在此过程中,按压式口盖锁100与锁座310配合,以固定整流罩200与防火墙300的相对位置,防止整流罩200在飞行器10的飞行中因锁闭失效而开启的情况发生,保证整流罩200的关闭可靠性;按压式口盖锁100还能够与锁座310脱离,以实现整流罩200的打开,保证整流罩200的开启灵活性。
36.本实施例中,按压式口盖锁100安装于整流罩200,锁座310安装于防火墙300,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按压式口盖锁100安装于防火墙300,将锁座310安装于整流罩200,以使按压式口盖锁100和锁座310具备互换性,同样能够实现整流罩200的锁闭和开启功能。
37.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按压式口盖锁100包括锁壳110、锁块120、按钮130、第一扭簧140和第二扭簧150。锁壳110固定安装于整流罩200上,锁块120和按钮130均可转动地安装于锁壳110。锁块120的一端与按钮130抵持,另一端用于与锁座310抵持,锁块120能够在按钮130的限位作用下保持与锁座310的抵持状态。按钮130与锁壳110抵持,锁壳110能够对按钮130进行限位。第一扭簧140安装于锁壳110,且与按钮130抵持,第一扭簧140用于向按钮130施加弹力。第二扭簧150安装于锁壳110,且与锁块120抵持,第二扭簧150用于向锁块
120施加弹力。按钮13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克服第一扭簧140的弹力相对于锁壳110转动且脱离锁块120,以使锁块120在第二扭簧150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锁壳110转动且脱离锁座310,从而实现整流罩200的开启功能。
38.请参照图4,按钮130包括第一连接块131、第二连接块132和按压块133。第一连接块131和第二连接块132相对设置于按压块133的两侧,且均与按压块13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块131、按压块133和第二连接块132一体成型,以提高连接强度。第一扭簧140设置于第一连接块131和第二连接块132之间,且与按压块133抵持,以便于向按压块133施加弹力。锁壳110设置有第一铰接柱111,第一铰接柱111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块131、第一扭簧140和第二连接块132设置,第一连接块131、第一扭簧140和第二连接块132均能够相对于第一铰接柱111转动,以便于实现按钮130和第一扭簧140的转动。
39.本实施例中,按压块133呈台阶状,按压块133包括相互连接的抵持部134和按压部135,抵持部134与锁壳110抵持,按压部135与锁块120抵持。锁壳110能够对抵持部134进行限位,以限定整个按钮130转动的极限位置。具体地,第一扭簧140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第一扭簧140能够向按钮130施加弹力,以使按钮130具有一个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趋势,从而使得抵持部134与锁壳110抵持;当外力对按压部135进行按压时,外力能够克服第一扭簧140的弹力,以使按钮130沿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转动,从而使得按压部135对锁块120进行让位,此时按压部135不再对锁块120施加抵持力,锁块120在第二扭簧150的弹力作用下第一方向转动,且脱离锁座310。
40.本实施例中,按压部135远离第一扭簧140的一侧设置有凹陷面136,凹陷面136用于供用户按压,使得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施力点并进行按压施力,提高整流罩200的开锁效率。
41.请结合参照图5和图6,锁壳110包括面板112、第一架体113、第二架体114和加强筋115。第一架体113固定连接于面板112上,第一铰接柱111安装于第一架体113,按压块133与面板112抵持,面板112能够对按压块133进行限位。具体地,第一扭簧140的一端与按钮130抵持,另一端与第一架体113抵持,以保证第一扭簧140的回弹效果。
42.进一步地,第二架体114固定连接于面板112上,且与第一架体113间隔设置,锁块120和第二扭簧150均安装于第二架体114上。具体地,第二架体114平行间隔地设置有第二铰接柱116和第三铰接柱117,锁块120开设有让位孔121,第二铰接柱116穿过让位孔121设置,锁块120能够相对于第二铰接柱116转动。第三铰接柱117穿过第二扭簧150设置,第二扭簧150的一端与锁块120抵持,另一端与第二架体114抵持,第二扭簧150能够相对于第三铰接柱117转动,以保证第二扭簧150的回弹效果。
43.本实施例中,加强筋115固定连接于面板112上,且连接于第一架体113和第二架体114之间,以提高第一架体113和第二架体114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整个锁壳110的强度,防止锁壳11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具体地,第一架体113和第二架体114均呈u形,加强筋1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加强筋115相对设置于面板112的两侧。
44.本实施例中,锁块120靠近按钮130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122,限位槽122与按钮130配合,以保证锁块120与按钮130的稳定配合,防止锁块120在意外情况下脱离按钮130,提高整流罩200锁闭时的可靠性。
45.需要说明的是,在按压式口盖锁100的使用过程中,若需要开锁,则按压按钮130,
克服第一扭簧140的弹力并带动按钮130沿第二方向转动,当按钮130转动到一定角度时,按钮130不再与锁块120抵持,此时锁块120能够在第二扭簧150的弹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且脱离锁座310,以实现开锁功能,随后取消对按钮130的按压力,按钮130在第一扭簧140的弹力作用下回弹复位,且与锁壳110抵持。若需要关锁,则按压锁块120,克服第二扭簧150的弹力并带动锁块120沿第二方向转动,使得锁块120的一侧与按钮130抵持,随后继续按压锁块120,使其推动按钮130克服第一扭簧140的弹力沿第二方向转动,当锁块120转动到一定角度时,锁块120与锁座310抵持,且与按钮130脱离,此时按钮130在第一扭簧140的弹力作用下回弹复位,且与锁壳110抵持,而锁块120的另一侧在第二扭簧150的弹力作用下与按钮130抵持,以实现关锁功能。
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口盖锁100,锁块120和按钮130均可转动地安装于锁壳110,锁块120的一端与按钮130抵持,另一端用于与锁座310抵持,按钮130与锁壳110抵持,第一扭簧140安装于锁壳110,且与按钮130抵持,第二扭簧150安装于锁壳110,且与锁块120抵持,按钮13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克服第一扭簧140的弹力相对于锁壳110转动且脱离锁块120,以使锁块120在第二扭簧150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锁壳110转动且脱离锁座3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压式口盖锁100由于采用了与锁壳110抵持的按钮130以及与按钮130抵持的锁块120,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响应,提高开锁和关锁效率,并且能够避免出现卡滞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
4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