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座椅滑轨固定螺母套压紧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4438发布日期:2022-07-05 20:5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座椅滑轨固定螺母套压紧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座椅滑轨固定螺母套压紧工装。


背景技术:

2.座椅支架通常是焊接在汽车地板上,用于安装和固定座椅。座椅滑轨固定用的螺栓需要与座椅支架进行紧固连接。由于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座椅螺栓不容易与座椅支架处的旋合螺母锁紧,而且通常旋合螺母位于座椅支架的背光面,使其与座椅螺栓的定位较为不便,安装过程费事费力。为了便于该旋合螺母的安装,采用了螺母托架结构,该结构用于预定位旋合螺母,使该旋合螺母与座椅支架的安装更加便捷。
3.目前,专门进行螺母托架与旋合螺母的设备还比较少,其生产效率不高,而且旋合螺母自重大于螺母托架,旋合螺母与螺母托架的结合强度有限,导致旋合螺母有可能从螺母托架中掉落,影响后续的进一步组装。综上所述,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对旋合螺母与螺母托架进行预组装的压紧工装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定位精准可靠、可实现对螺母托架与旋合螺母热熔固定的前座椅滑轨固定螺母套压紧工装。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座椅滑轨固定螺母套压紧工装,包括底座(1)、下模(2)和上模(3);
6.下模(2)设置在底座(1)远离地面的一侧端面上,下模(2)远离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部(100);所述定位部(100)沿着底座(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定位部(100)长度延伸方向的各处的宽度不完全一致;
7.螺母托架(4)嵌设在定位部(100)内,螺母托架(4)远离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卡槽(200);旋合螺母(5)嵌设在该限位卡槽(200)内;
8.上模(3)设置在下模(2)的正上方,上模(3)具有一发热活动端,发热活动端竖直的向下伸出并抵紧在限位卡槽(200)的边缘的不同位置,使限位卡槽(200)边缘受热并抵紧在旋合螺母(5)的边缘上。
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定位部(100)设置有第一仿形凹槽(101)、第二仿形凹槽(102)和第三仿形凹槽(103);第一仿形凹槽(101)、第二仿形凹槽(102)和仿形凹槽沿着底座(1)的水平长度方向顺次设置且相互连通,各仿形凹槽的各个表面分别与螺母托架(4)不同位置的外表面相抵接;第二仿形凹槽(102)的水平延伸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仿形凹槽(101)或者第三仿形凹槽(103)水平延伸方向的宽度;第一仿形凹槽(101)、第二仿形凹槽(102)、第三仿形凹槽(103)在竖直方向的深度相同。
10.优选的,所述螺母托架(4)上设置有一柔性卡接部(41),该柔性卡接部(41)朝着远离螺母托架(4)的方向朝向地面延伸,第三仿形凹槽(103)内还设置有第一盲孔(104);第一
盲孔(104)沿着竖直方向朝下延伸,第一盲孔(104)的尺寸与柔性卡接部(41)的尺寸相吻合。
11.优选的,所述螺母托架(4)上还设置有一通孔,该通孔与限位卡槽(200)相互连通,第二仿形凹槽(102)内对应的设置有凸台(105),凸台(105)与该通孔相吻合。
12.优选的,所述下模(2)有多个,各下模(2)沿着底座(1)的水平宽度延伸方向顺次排布在底座(1)远离地面的端面上;各下模(2)可相对于底座(1)水平滑动。
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两第一压块(81)和第一直线驱动机构(6);各下模(2)水平延伸方向的两端对应设置有第一压块(81),第一压块(81)与各下模(2)远离地面的表面可滑动连接;两第一压块(81)之间形成容纳各下模(2)的滑动通道,第一直线驱动机构(6)设置在底座(1)的边缘,第一直线驱动机构(6)设有推杆(7),该推杆(7)抵持在与其相邻的下模(2)的外表面;第一直线驱动机构(6)间歇的驱动各下模(2)带动螺母托架(4)和旋合螺母(5)沿着底座(1)或者第一压块(81)水平的滑动。
14.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模(2)远离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部(100),各定位部(100)沿着底座(1)的水平宽度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发热活动端的尺寸与一个或者多个定位部(100)的宽度相适应。
15.优选的,所述下模(2)与底座(1)可拆卸式连接。
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模(2)与底座(1)的位置相对固定,下模(2)沿着底座(1)的水平宽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对应设置有两第二压块(82),各第二压块(82)与下模(2)紧固连接。
1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上模(3)包括若干立柱(31)、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和加热器(33);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设置在底座(1)正上方,各立柱(31)的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各立柱(31)竖直朝上延伸并与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相抵接;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具有一可沿竖直方向伸缩的发热活动端,发热活动端设置有加热器(33);发热活动端靠近地面的端面设置有若干突起的熔接触点(34);各熔接触点(34)的投影位置与一限位卡槽(200)的轮廓相吻合。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座椅滑轨固定螺母套压紧工装,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方案通过设置专用下模固定放置预组装后的螺母托架和旋合螺母,通过发热活动端加热并抵紧螺母托架的边缘实现螺母托架和旋合螺母的热熔接固定,提高旋合螺母的稳定性;
20.(2)本方案中的下模可以设置多个,通过步进运行的方式实现依次逐个热熔接的目的,提高加工的效率;当然也可以在同一个下模上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定位部实现同样的功能;
21.(3)下模也可以设置成固定形式,将相应的上模及其发热活动端做的足够大,实现一次压接多个螺母托架和旋合螺母,同样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座椅滑轨固定螺母套压紧工装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24.图2为图1的a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座椅滑轨固定螺母套压紧工装的上模的仰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座椅滑轨固定螺母套压紧工装的与第一压块和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组合状态立体图;
27.图5为图4的b—b端面俯视图和c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座椅滑轨固定螺母套压紧工装的底座与下模和第二压块的组合状态立体图;
29.图7为图6的半剖前视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座椅滑轨固定螺母套压紧工装的螺母托架和旋合螺母组合状态俯视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座椅滑轨固定螺母套压紧工装的螺母托架和旋合螺母组合状态半剖前视图;
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座椅滑轨固定螺母套压紧工装的旋合螺母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座椅滑轨固定螺母套压紧工装,包括底座1、下模2和上模3等;该压紧工装涉及的螺母托架4和旋合螺母5作为来料属于现有产品,本方案不涉及对螺母托架4或者旋合螺母5的改进;其中:
35.下模2设置在底座1远离地面的一侧端面上,下模2远离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部100;定位部100沿着底座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定位部100长度延伸方向的各处的宽度不完全一致;
36.螺母托架4嵌设在定位部100内,螺母托架4远离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卡槽200;旋合螺母5嵌设在该限位卡槽200内;定位部用于水平的放置待加工的螺母托架4。
37.上模3设置在下模2的正上方,上模3具有一发热活动端,发热活动端竖直的向下伸出并抵紧在限位卡槽200的边缘的不同位置,使限位卡槽200边缘受热并抵紧在旋合螺母5的边缘上。上模3一方面压紧限位卡槽的边缘,另一方面对该限位卡槽边缘位置加热,在螺母托架4局部区域热熔变形后进一步压紧在旋合螺母5远离地面的表面或者边缘的倒角位置,防止旋合螺母5从螺母托架4的限位卡槽200内掉落。
38.如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结合图8可知,具体的,定位部100设置有第一仿形凹槽101、第二仿形凹槽102和第三仿形凹槽103;第一仿形凹槽101、第二仿形凹槽102和仿形凹槽沿着底座1的水平长度方向顺次设置且相互连通,各仿形凹槽的各个表面分别与螺母托架4不同位置的外表面相抵接;第二仿形凹槽102的水平延伸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仿形凹槽101或
者第三仿形凹槽103水平延伸方向的宽度;第一仿形凹槽101、第二仿形凹槽102、第三仿形凹槽103在竖直方向的深度相同。为了适应螺母托架4的分段宽度尺寸的轮廓,对应的将定位部100也设置为三个部分,各部分的宽度不尽相同且分别与螺母托架4的分段宽度相适应。
39.同样如图5结合图8和9所示,螺母托架4上设置有一柔性卡接部41,该柔性卡接部41朝着远离螺母托架4的方向朝向地面延伸,第三仿形凹槽103内还设置有第一盲孔104;第一盲孔104沿着竖直方向朝下延伸,第一盲孔104的尺寸与柔性卡接部41的尺寸相吻合。柔性卡接部41是便于在座椅支架上安装螺母托架4时,防止螺母托架4掉落,起到止退功能的部件,其超出了螺母托架4靠近地面的端面,为了与该部位适应,让螺母托架4的姿态保持水平,故在第三仿形凹槽103内设置有第一盲孔104,用于容纳柔性卡接部41伸出螺母托架4端面的部分。
40.进一步如图5和图9所示,螺母托架4上还设置有一通孔,该通孔与限位卡槽200相互连通,第二仿形凹槽102内对应的设置有凸台105,凸台105与该通孔相吻合。凸台105可以防止螺母托架4在定位部100内发生水平横向位移。
41.如图3所示,上模3包括若干立柱31、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和加热器33;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设置在底座1正上方,各立柱31的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各立柱31竖直朝上延伸并与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相抵接;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具有一可沿竖直方向伸缩的发热活动端,发热活动端设置有加热器33;发热活动端靠近地面的端面设置有若干突起的熔接触点34;各熔接触点34的投影位置与一限位卡槽200的轮廓相吻合。上模上的发热活动端的熔接触点34即作为压接部位,又是作为加热器33功率输出的传热部件。
42.为了提高螺母托架4与旋合螺母5的熔接的效率,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如下几种结构及对应工作过程实现熔接功能:
43.实施例1:如图5所示,下模2可设置多个,各个下模2上分别设置一个定位部100;预先在各定位部100内放置螺母托架4与旋合螺母5;各下模2沿着底座1的水平宽度延伸方向顺次排布在底座1远离地面的端面上;各下模2可相对于底座1水平滑动。具体的:底座1上设置有两第一压块81和第一直线驱动机构6;各下模2水平延伸方向的两端对应设置有第一压块81,第一压块81与各下模2远离地面的表面可滑动连接;两第一压块81之间形成容纳各下模2的水平滑动通道,第一直线驱动机构6设置在底座1的边缘,第一直线驱动机构6设有推杆7,该推杆7抵持在与其相邻的下模2的外表面;第一直线驱动机构6间歇的驱动各下模2带动螺母托架4和旋合螺母5沿着底座1或者第一压块81水平的滑动。当推杆7推动各下模2共同移动一个下模宽度距离时,上模3的发热活动端与下模的位置正对,当按下启动按钮时,使得上模3动作下压熔接,使一组螺母托架4与旋合螺母5连续熔接。待熔接完成后,第一直线驱动机构6伸出一定距离并保持,然后上模3再次动作并熔接,如此不断循环。
44.实施例2:图中未展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各下模2远离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部100,各定位部100沿着底座1的水平宽度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发热活动端的尺寸与一个或者多个定位部100的宽度相适应。第一直线驱动机构6每次步进动作不是驱动各下模2移动一个下模2的宽度,而是相邻的定位部100之间的中心距离。同样可以实现对多组螺母托架4与旋合螺母5的连续熔接。在上模3与第一直线驱动机构6的交替运行下循环动作。
45.实施例3:如图4所示,下模2与底座1可拆卸式连接。这种情形下,下模2可设置为固定结构,如在下模2顶部设置一组或者多组定位部100,在各定位部内预先放置螺母托架4和旋合螺母5,下模2与底座1的位置相对固定,下模2沿着底座1的水平宽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对应设置有两第二压块82,各第二压块82与下模2紧固连接。通过预先在一组或者多组定位部100上预先放置螺母托架4与旋合螺母5,通过相适应的尺寸的上模3的发热活动端来同时对一组或者多组螺母托架4与旋合螺母5进行同时熔接即可。
46.本方案中的第一直线驱动机构6与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均可采用气缸、液压缸或者电动推杆或类似的直线运动机构实现。加热器33可采用热电偶。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