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4013发布日期:2022-07-30 00:5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2.智能门锁作为智能家居产品,已广泛用于家装。目前,智能门锁从横把手结构形式慢慢演变为全把手结构形式,全把手的智能门锁没有单独设置把手,在门锁的侧面设有内凹结构,开关门时该内凹结构为抓手位置实现开关门。
3.在实际应用中,门的开关形式分为左开门或右开门,但智能门锁的结构都相对统一,这样就存在,当智能门锁的内凹结构设置在靠近门框一侧时,因为门框和智能门锁之间的距离较小,在利用内凹结构作为抓手开关门时容易被夹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门锁,通过结构优化可以防止开关门时被夹伤,提高使用安全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前门锁结构,所述前门锁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门锁面板组件和前门锁底座,所述前门锁底座具有贯通一侧壁的内凹区域,所述前门锁面板组件包括朝所述前门锁底座方向伸出的两个模块,所述前门锁底座具有两个安装腔,每个所述安装腔与两个所述模块均能装配,两个所述安装腔相对所述前门锁底座的中心呈中心对称。
6.如上,该智能门锁将前门锁底座的两个安装腔设为中心对称结构,每个安装腔都能够与前门锁面板组件的两个模块进行装配;实际应用时,当门板的左侧为开关门侧时,将前门锁底座的内凹区域朝向门板的右侧设置,前门锁面板组件的两个模块分别与前门锁底座对应位置的安装腔配合,组装后,内凹区域作为抓手开关门时,因该内凹区域远离门锁所在侧的门框,所以可以避免被夹;当门板的右侧为开关门侧时,以前述位置来说,可将前门锁底座旋转180度,使其内凹区域朝向门板的右侧设置,因前门锁底座的两个安装腔相对底座中心中心对称,并每个安装腔与两个模块都能装配,所以其旋转后,两个安装腔仍能与前门锁面板组件的两个模块分别组装,组装后,内凹区域作为抓手开关门时,因该内凹区域远离门锁所在侧的门框,所以仍可以避免被夹。
7.如上所述的智能门锁,所述内凹区域位于两个所述安装腔之间。
8.如上所述的智能门锁,两个所述模块之一设有防撬开关,所述防撬开关包括凸出于所述模块,且向所述前门锁底座方向伸出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在外力作用下可向所述模块内部缩回。
9.如上所述的智能门锁,所述前门锁底座设有两个具有弹性的套部,所述套部用于与所述伸出部插装配合,两个所述套部相对所述前门锁底座的中心呈中心对称。
10.如上所述的智能门锁,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后门锁结构,所述后门锁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后门锁面板组件和后门锁底座,所述后门锁底座具有贯通一侧壁的内凹部,所
述后门锁面板组件朝向所述后门锁底座的一面设有两个触控开门条,两个所述触控开门条相对所述后门锁面板组件的中心对称,且其中一个所述触控开门条与所述内凹部的位置对应。
11.如上所述的智能门锁,所述后门锁面板组件包括两个朝所述后门锁底座方向伸出的两个模块部,所述后门锁底座具有两个安装腔部,每个所述安装腔部与两个所述模块部均能装配,两个所述安装腔部相对所述后门锁底座的中心呈中心对称。
12.如上所述的智能门锁,所述内凹部位于两个所述安装腔部之间。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面板组件和底座,两者相对固定,所述底座具有两个内凹区域,两个内凹区域分别贯通所述底座的相对的两个侧壁;还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以封堵两个所述内凹区域中一者的开口。
14.如上,该智能门锁在底座上设有两个内凹区域,与门板组装后,可将靠近门锁所在侧门框的内凹区域用止挡部封堵,这样,使用另一侧远离门框的内凹区域作为抓手开关门,可防止被夹伤。
15.如上所述的智能门锁,两个所述内凹区域相对所述底座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16.如上所述的智能门锁,所述面板组件为前门锁面板组件,所述底座为前门锁底座;和/或,所述面板组件为后门锁面板组件,所述底座为后门锁底座。
附图说明
17.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前门锁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18.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前门锁结构处于第一种安装状态的爆炸图;
19.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前门锁结构处于第二种安装状态的爆炸图;
20.图4为图2中所示前门锁结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21.图5为具体实施例中后门锁结构的爆炸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门板01;
24.前门锁结构10,前门锁面板组件11,第一模块111,第二模块112,伸出部113,前门锁底座12,内凹区域121,第一安装腔122,第二安装腔123,套部124;
25.后门锁结构20,后门锁面板组件21,第一模块部211,第二模块部212,触控开门条213,后门锁底座22,内凹部221,第一安装腔部 222,第二安装腔部223。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7.请参考图1,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前门锁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28.该实施例中,智能门锁包括前门锁结构10和后门锁结构(图1 中未示出),以门板01为参考基准,安装在门板01外面的门锁结构称之为前门锁结构10,相应地,安装在门板01内的门锁结构称之为后门锁结构,此处的外和内是以房间为参考基准,门板朝向房间外的一面为外,位于房间内的一面为内。可以理解,人们需要进房间时,需要开启前门锁结构10,出房间时,需要开启后门锁结构。
29.图1中门锁的安装状态,通常称之为右开门的方式,即人开关门时正常使用的是右手,此处为方便说明,以人面对门时的左右方向来说明门锁的安装位置,即图1中,智能门锁的前门锁结构10安装在门板01的左侧,门板01的左侧靠近墙面。
30.该实施例中,前门锁结构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门锁面板组件 11和前门锁底座12,其中,前门锁底座12具有贯通一侧壁的内凹区域121,以图1所示来说,该内凹区域121贯通前门锁底座12的右侧壁,在开关门时,该内凹区域121可作为开关门的抓手部位,方便抓住该部位开关门。
31.请一并参考图2和图3,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前门锁结构处于第一种安装状态的爆炸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前门锁结构处于第二种安装状态的爆炸图。
32.前门锁面板组件11包括朝前门锁底座12方向伸出的两个模块,此处称之为第一模块111和第二模块112,这两个模块可以为功能模块,其内部可以安装有相关的智能控制结构,具体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设置,可参考现有结构设计,模块的具体设置不是本技术的发明核心所在,此处不做详述。
33.前门锁底座12具有两个安装腔,每个安装腔与前门锁面板组件 11的两个模块均能够实现装配,需要强调的是,此处并不表示一个安装腔同时与两个模块进行装配,只是说明每个安装腔在不同的安装状态下都能与两个模块配合,下文详细说明。
34.此处为方便理解和描述,将前门锁底座12的两个安装腔称之为第一安装腔122和第二安装腔123,这两个安装腔相对前门锁底座12 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即,前门锁底座12从第一位置绕其中心旋转180 度到第二位置后,第一安装腔122与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二安装腔123 重合,第二安装腔123与处于第一位置下的第一安装腔122重合,这样,在前门锁面板组件11的方向或者说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前门锁底座12从可与前门锁面板组件11装配的第一位置旋转180度处在第二位置时,仍能与前门锁面板组件11进行装配。
35.这里,可以将图2中,前门锁底座12所处的位置看做是第一位置,那么图3中,前门锁底座12所处的位置为第二位置。对比图2 和图3可以看出,前门锁面板组件11的组装位置不变,图2中,前门锁底座12的第一安装腔122与前门锁面板组件11的第一模块111组装,前门锁底座12的第二安装腔123与前门锁面板组件11的第二模块112组装,两种安装状态下,前门锁面板组件11的面板方向一致,即均是数字部位位于上方,但是,对比图2和图3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组装状态下,前门锁底座12的内凹区域121的朝向不同。
36.实际上,前门锁结构10在图2所示的组装状态与在图1所示的状态一致,此状态下,前门锁结构10安装在门板01的左侧,其作为抓手的内凹区域121远离门板01的左侧边,这样,在开关门时,可避免内凹区域121处在窄小的空间下,可防止被夹手。
37.在应用中,假设门板01的安装状态为其右侧为开关侧,即门板 01绕着左侧转动,需要将前门锁结构10安装在门板01的右侧,那么此时,可将图1和图2状态下的前门锁底座12旋转180度后再与前门锁面板组件11组装,即采用图3所示的安装状态,这样,将前门锁结构10安装在门板01的右侧时,其作为抓手的内凹区域121朝向门板 01的左侧,远离门板01右侧的门框或者墙体,在开关门时,也可避免内凹区域121处于狭小空间,仍可防止被夹手。
38.由上可见,该智能门锁的前门锁结构10的设置,能够防止开关门时被夹手,安全系数高,不管门板01如何装配和开关,都可用同一套前门锁结构10。
39.具体设置时,如图1至图3所示,将内凹区域121设置在前门锁底座12的两个安装腔
之间,该布置相对合理,使得前门锁底座12和前门锁面板组件11的相关配合结构件设置较为方便。
40.请一并参考图4,图4为图2中所示前门锁结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41.该实施例中,在前门锁面板组件11的一个模块上设有防撬开关,该防撬开关包括凸出于模块且向前门锁底座12方向伸出的伸出部 113,图示示例中,将伸出部113具体设置在前门锁面板组件11的第一模块111上,该伸出部113在外力作用下可向第一模块111内部缩回,将前门锁结构10安装在门板01后,受门板01的挤压,该伸出部 113处于缩回状态,若有人撬锁,那么门板10对于伸出部113的挤压力消失,伸出部113则弹出,以触发报警信号,该控制原理也可参考现有技术,不作为本技术的发明核心。
42.为了保护伸出部113和美观,在前门锁底座12上设有两个具有弹性的套部124,套部124用于与伸出部113插装配合,两个套部124 相对前门锁底座12的中心呈中心对称;组装时,伸出部113可插入对应位置的套部124。可以理解,两个呈中心对称设置的套部124是为了方便前门座底座12处于图2或图3所示状态下都能与前门锁面板组件11配合。
43.请一并参考图5,图5为具体实施例中后门锁结构的爆炸图。
44.该智能门锁还对后门锁结构20做了改进,如图5所示,后门锁结构2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后门锁面板组件21和后门锁底座22,其中,后门锁底座22具有贯通一侧壁的内凹部221,该内凹部221在利用后门锁结构20开关门时作为抓手使用。
45.后门锁面板组件21朝向后门锁底座22的一面设有两个触控开门条213,两个触控开门条213相对后门锁面板组件21的中心对称,且其中一个触控开门条213与内凹部221位置对应,开关门时,内凹部 221作为抓手部,与内凹部221位置对应的触控开门条213可以被手触碰到,从而触发触控开门条213,给出相应指令。触控开门条213 的相关控制设置可参考现有技术设置,不是本技术的发明核心所在,不再详述。
46.后门锁底座22也可如前门锁结构10一样,根据安装位置,选择方向,使得安装后后门锁结构20的内凹部221朝向远离门锁安装侧的门框,防止开关门时夹手,具体可参考前述前门锁结构10的描述类似理解,此处不再重复,因设有两个对称的触控开门条213,所以,不管后门锁底座22以第一状态或者基于第一状态旋转180度后的第二状态于后门锁面板组件21组装,都有一个触控开门条213与内凹部221 位置对应,都能够被手触碰到,确保使用可靠性。
47.该后门锁面板组件21包括两个朝后门锁底座22方向伸出的两个模块部,此处称之为第一模块部211和第二模块部212,后门锁底座 22具有两个安装腔部,每个安装腔部与两个模块部都能装配,两个安装腔部相对后门锁底座22的中心呈中心对称。下文将两个安装腔部称之为第一安装腔部222和第二安装腔部223。
48.以图5所示状态,后门锁面板组件21的第一模块部211与后门锁底座22的第一安装腔部222组装配合,后门锁面板组件21的第二模块部212与后门锁底座22的第二安装腔部223组装配合,装配后,以图5所示视角,内凹部221的开口朝向左侧。
49.根据安装需要改变内凹部221的朝向时,后门锁面板组件21的方向不变,可将后门锁底座22旋转180度,使其内凹部221的开口朝向右侧,此时进行装配时,则是第一模块部211与后门锁底座22的第二安装腔部223组装,第二模块部212与后门锁底座22的第一安装腔部222组装。
50.后门锁结构20与前门锁结构10类似,同样能够防止开关门时被夹手。
51.具体设置时,将内凹部221设置在后门锁底座22的两个安装腔部之间,该布置相对合理,使得后门锁底座22和后门锁面板组件21 的相关配合结构件设置较为方便。
52.除了上述智能门锁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智能门锁,该智能门锁同样包括前门锁结构和后门锁结构。
53.前门锁结构包括前面板组件和前底座,两者相对固定,其中,前底座具有两个内凹区域,两个内凹区域分别贯通前底座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即两个内凹区域形成两个抓手部位,安装于门板后,将靠近门锁所在侧门框的内凹区域用止挡部封堵,这样,只能通过另一内凹区域作为抓手开关门,可防止夹手。
54.以图1所示来说,假设前门锁结构安装在门板01的左侧边时,将前门锁结构的开口朝向左侧的内凹区域用止挡部封堵,这样开关门时用开口朝向右侧的内凹区域作为抓手,假设前门锁结构安装在门板 01的右侧边时,可以理解是将开口朝向右侧的内凹区域用止挡部封堵。
55.即该前门锁结构还包括可拆卸安装于前底座的止挡部,用以封堵其中一个内凹区域的开口。
56.该智能门锁的后门锁结构也可与前门锁结构类似设置,即后门锁底座也具有两个内凹区域,根据安装需要,利用可拆卸的止挡部来封堵其中一个内凹区域的开口,不再详述。
57.具体设置时,两个内凹区域相对于门锁结构的底座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如此方便加工和各功能模块的布局。
5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门锁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