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31078发布日期:2022-10-05 01:5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舱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的飞机应急舱门的开启方式仍旧是老式结构,这种结构的开启并非很便利。且飞机的应急舱门要求锁定保险可靠。为此,需要一种新型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能够便于内部方便快速打开,且锁定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能够利用两个锁点锁定舱门,能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方便抛放。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包括第一锁点机构、外开门组件、内开门组件和第二锁点机构,第一锁点机构、第二锁点机构安装于应急舱门内,第一锁点机构一端与飞机壳体固定、另一端与外开门组件机械连接,第二锁点机构一端与飞机壳体固定、另一端与外开门组件机械连接,外开门组件安装于应急舱门外侧内部,内开门组件安装于应急舱门内侧内部,外开门组件与内开门组件机械连接。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锁点机构包括固定于飞机壳体上的第一飞机壳体连接组件、固定于应急舱门内的第一锁点机构壳体、安装于第一锁点机构壳体内的第一锁定叉主轴和第一拨轮轴、固定于第一锁定叉主轴上的第一锁定叉和指示扇齿、套装于第一锁定叉主轴上的第一锁定叉卷簧、固定于第一拨轮轴上的第一拨轮、套装于第一拨轮轴上的第一拨轮卷簧、安装于第一锁点机构壳体内且与指示扇齿相啮合的指示齿轮轴;所述第一锁定叉卷簧一端与第一锁定叉相连、另一端与第一锁点机构壳体相连;所述第一拨轮与第一锁定叉相啮合,第一锁定叉设有缺口且缺口内配合有第一飞机壳体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拨轮卷簧一端与第一拨轮相连、另一端与第一锁点机构壳体相连;所述指示齿轮轴包括齿轮头、固连于齿轮头中部的轴体、与轴体另一端固连的指示标。
6.作为优选,所述外开门组件包括固定于应急舱门外侧的外把手壳、安装于外把手壳前侧内部外把手主轴、固连于外把手主轴中部的外把手、固定于外把手主轴上部的连杆、与连杆一端相连的顶杆、套装于顶杆上的弹簧、安装于外把手壳内部的顶杆座、安装于外把手壳后侧壳体上的第一齿轮杆和第二齿轮杆;所述外把手壳内固定有锁芯结构且锁芯结构可转动,锁芯结构的锁舌配合于外把手上的槽口内;所述顶杆穿过顶杆座后与第二齿轮杆上端相对,弹簧两端分别与顶杆、顶杆座相配合;所述第一齿轮杆和第二齿轮杆相互啮合,第一齿轮杆为上端带有齿形的杆件,第一齿轮杆下端连接有第一锁点机构,第二齿轮杆为中部具有齿形的杆件,第二齿轮杆上端与内开门组件相连接,第二齿轮杆下端连接有第二锁点机构;所述第二齿轮杆的齿形的同轴固定有齿轮杆卷簧,齿轮杆卷簧一端固定于第二齿轮杆上、另一端固定于外把手壳上。
7.作为优选,所述内开门组件包括固定于应急舱门上的内把手壳、安装于内把手壳内的内把手主轴、固定于内把手主轴上的内把手、套装于内把手主轴上的内把手卷簧、固定于内把手主轴上的连臂、固定于连臂上的连臂轴、固定于连臂轴上的第二刹车线结构;所述内把手卷簧一端与内把手相接触、另一端与内把手壳相连接;所述连臂的数量为2,连臂一端对称固定于内把手主轴两端、另一端对称固定于连臂轴上;所述第二刹车线结构一端固定于连臂轴上、另一端固定于外开门组件上。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锁点机构包括固定于飞机壳体上的第二飞机壳体连接组件、固定于应急舱门上的第二锁点机构壳体、安装于第二锁点机构壳体内的第二锁定叉主轴和第二拨轮轴、固定于第二锁定叉主轴上的第二锁定叉、套装于第二锁定叉主轴上的第二锁定叉卷簧、固定于第二拨轮轴上的第二拨轮、套装于第二拨轮轴上的第二拨轮卷簧、固定于第二拨轮上的第三刹车线结构;所述第二锁定叉卷簧一端与第二锁定叉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锁点机构壳体相连;所述第二拨轮卷簧一端与第二拨轮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锁点机构壳体相连;所述第三刹车线结构一端固定于第二拨轮上、另一端固定于外开门组件上;所述第二锁定叉上设有缺口且缺口内配合有第二飞机壳体连接组件。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锁点锁定,当搭载本结构的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时,飞行员将把手打开,两个锁点将会开锁,即可实现抛放功能,相对于现有结构,锁止更为便捷可靠。
10.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应用于飞机壳体上的仰视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应用于飞机壳体上的立体图一;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应用于飞机壳体上的立体图二;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第一锁点机构的立体图一;
1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第一锁点机构的立体图二;
1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外开门组件的立体图一;
18.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外开门组件的立体图二;
19.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外开门组件的立体图三;
20.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外开门组件的立体图四;
21.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内开门组件的立体图一;
22.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内开门组件的立体图二;
23.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内开门组件的立体图三;
24.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第二锁点机构的立体图一;
25.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的第二锁点机构的立体图二。
26.图中:1-第一锁点机构、11-第一飞机壳体连接组件、12-第一锁点机构壳体、13-第一刹车线结构、14-第一锁定叉、15-第一锁定叉主轴、16-第一锁定叉卷簧、17-第一拨轮、
18-第一拨轮轴、19-第一拨轮卷簧、110-指示扇齿、111
‑ꢀ
指示齿轮轴、2-外开门组件、21-外把手、22-外把手壳、23-连杆、24-顶杆、 25-弹簧、26-顶杆座、27-第一齿轮杆、28-第二齿轮杆、29-外把手主轴、210
‑ꢀ
锁芯结构、211-齿轮杆卷簧、3-内开门组件、31-内把手、32-内把手壳、33-第二刹车线结构、34-内把手卷簧、35-内把手主轴、36-连臂、37-连臂轴、4-第二锁点机构、41-第二飞机壳体连接组件、42-第二锁点机构壳体、43-第三刹车线结构、44-第二锁定叉、45-第二锁定叉主轴、46-第二锁定叉卷簧、47-第二拨轮、48-第二拨轮轴、49-第二拨轮卷簧、5-飞机壳体、6-应急舱门。
【具体实施方式】
27.参阅图1-图15,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锁点机构1、外开门组件2、内开门组件3和第二锁点机构4,第一锁点机构1、第二锁点机构4安装于应急舱门 6内,第一锁点机构1一端与飞机壳体5固定、另一端与外开门组件2机械连接,第二锁点机构4一端与飞机壳体5固定、另一端与外开门组件2机械连接,外开门组件2安装于应急舱门6外侧内部,内开门组件3安装于应急舱门6内侧内部,外开门组件2与内开门组件3机械连接。
28.具体的,所述第一锁点机构1包括固定于飞机壳体5上的第一飞机壳体连接组件11、固定于应急舱门内的第一锁点机构壳体12、安装于第一锁点机构壳体12内的第一锁定叉主轴15和第一拨轮轴18、固定于第一锁定叉主轴15上的第一锁定叉14和指示扇齿110、套装于第一锁定叉主轴15上的第一锁定叉卷簧 16、固定于第一拨轮轴18上的第一拨轮17、套装于第一拨轮轴18上的第一拨轮卷簧19、安装于第一锁点机构壳体12内且与指示扇齿110相啮合的指示齿轮轴111;所述第一锁定叉卷簧16一端与第一锁定叉14相连、另一端与第一锁点机构壳体12相连;所述第一拨轮17与第一锁定叉14相啮合,第一锁定叉14 设有缺口且缺口内配合有第一飞机壳体连接组件11;所述第一拨轮卷簧19一端与第一拨轮17相连、另一端与第一锁点机构壳体12相连;所述指示齿轮轴111 包括齿轮头、固连于齿轮头中部的轴体、与轴体另一端固连的指示标。
29.具体的,所述外开门组件2包括固定于应急舱门6外侧的外把手壳22、安装于外把手壳22前侧内部外把手主轴29、固连于外把手主轴29中部的外把手 21、固定于外把手主轴29上部的连杆23、与连杆23一端相连的顶杆24、套装于顶杆24上的弹簧25、安装于外把手壳22内部的顶杆座26、安装于外把手壳22后侧壳体上的第一齿轮杆27和第二齿轮杆28;所述外把手壳22内固定有锁芯结构210且锁芯结构210可转动,锁芯结构210的锁舌配合于外把手21上的槽口内;所述顶杆24穿过顶杆座26后与第二齿轮杆28上端相对,弹簧25两端分别与顶杆24、顶杆座26相配合;所述第一齿轮杆27和第二齿轮杆28相互啮合,第一齿轮杆27为上端带有齿形的杆件,第一齿轮杆27下端连接有第一锁点机构1,第二齿轮杆28为中部具有齿形的杆件,第二齿轮杆28上端与内开门组件3相连接,第二齿轮杆28下端连接有第二锁点机构4;所述第二齿轮杆 28的齿形的同轴固定有齿轮杆卷簧211,齿轮杆卷簧211一端固定于第二齿轮杆28上、另一端固定于外把手壳22上。
30.具体的,所述内开门组件3包括固定于应急舱门6上的内把手壳32、安装于内把手壳32内的内把手主轴35、固定于内把手主轴35上的内把手31、套装于内把手主轴35上的内把手卷簧34、固定于内把手主轴35上的连臂36、固定于连臂36上的连臂轴37、固定于连臂轴37上的第二刹车线结构33;所述内把手卷簧34一端与内把手31相接触、另一端与内把手壳
32相连接;所述连臂36 的数量为2,连臂36一端对称固定于内把手主轴35两端、另一端对称固定于连臂轴37上;所述第二刹车线结构33一端固定于连臂轴37上、另一端固定于外开门组件2上。
31.具体的,所述第二锁点机构4包括固定于飞机壳体5上的第二飞机壳体连接组件41、固定于应急舱门6上的第二锁点机构壳体42、安装于第二锁点机构壳体42内的第二锁定叉主轴45和第二拨轮轴48、固定于第二锁定叉主轴45上的第二锁定叉44、套装于第二锁定叉主轴45上的第二锁定叉卷簧46、固定于第二拨轮轴48上的第二拨轮47、套装于第二拨轮轴48上的第二拨轮卷簧49、固定于第二拨轮47上的第三刹车线结构43;所述第二锁定叉卷簧46一端与第二锁定叉44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锁点机构壳体42相连;所述第二拨轮卷簧49 一端与第二拨轮47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锁点机构壳体42相连;所述第三刹车线结构43一端固定于第二拨轮47上、另一端固定于外开门组件2上;所述第二锁定叉44上设有缺口且缺口内配合有第二飞机壳体连接组件41。
32.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33.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锁止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34.应急舱门6由第一锁点机构1、第二锁点机构4锁定,当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时,飞行员将内把手31打开,内把手31的动作通过第二刹车线结构33传递至外开门组件2的第二齿轮杆28上,从而同时使得第一刹车线结构13、第三刹车线结构43联动,第一锁点机构1、第二锁点机构4将会开锁,即可实现抛放功能。
35.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