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训练用手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3549发布日期:2023-04-29 23:2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训练用手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手铐,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训练用手铐。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内手铐的机构形式主要是通过单向锁齿锁紧,铐环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另外一个方向需要通过钥匙打开才能活动。对于警务人员的使用练习来说,一般的手铐训练效率低下,操作繁琐,影响训练效率。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训练用手铐,通过设置拨片,利用旋转的拨片拨动拨齿,使得限位齿条松开活动铐齿环上的锯齿进行解锁,而代替用钥匙对手铐的解锁;这种结构的手铐,只是利用一个类似钥匙的替换件对手铐进行解锁,利用拨片解锁的过程与利用钥匙解锁的过程差别不大,并不能有效地提高训练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手铐解锁过程繁琐的不足,提供一种解锁简便的训练手铐,其外形结构与训练手法与普通手铐无异,但只需稍微用力转动即可实现解锁,解锁操作便捷,训练效率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提供一种训练用手铐,包括两个手铐本体、锁链,两个所述手铐本体通过所述锁链固定连接;所述手铐本体包括固定铐环、活动铐环、锁盒,所述活动铐环一端与所述固定铐环一端转动连接,活动铐环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活动铐环自由端上设有若干拨齿;固定铐环另一端与所述锁盒固定连接,锁盒与锁链连接,锁盒内设有安装腔体;在所述安装腔体内装设有弹性锁合件,所述弹性锁合件上设有若干双向锁齿,所述拨齿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可与锁齿抵接卡合并对弹性锁合件施力,使弹性锁合件压缩后给拨齿腾出活动空间。

4、上述方案中,利用双向锁齿实现活动铐环自由端相对于固定铐环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相比现有技术中只能进行单向转动的铐环,在上铐后只能通过钥匙解锁方能进行逆向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手铐上铐快速,无需钥匙解锁,反向用力即可挣脱,具体地,利用双向锁止与拨齿进行配合,在拨齿逆向转动时,从拨齿将力传递给锁齿,推动弹性锁合件压缩后给拨齿腾出活动空间,使拨齿可顺利逆向转动;可最大缩短解锁时间,提高训练效率;手铐的上锁过程也是利用活动铐环自由端朝向锁盒转动,通过拨齿与锁齿抵接卡合,推动弹性锁合件压缩后给拨齿腾出活动空间,使拨齿可顺利转动。常规的锁齿结构是只能允许拨齿进行单向转动的,在拨齿逆向转动时,拨齿与锁齿卡合,无法持续转动。本实用新型的在拨齿进行双向转动时,均能给锁齿提供推力,使锁齿对弹性锁合件形成挤压,使拨齿具有转动空间。

5、进一步地,所述锁齿包括均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导向面一端与所述弹性锁合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向面一端连接,第二导向面另一端也与弹性锁合件连接。第一导向面在拨齿进行顺时针转动时,给拨齿提供导向作用;第二导向面在拨齿进行逆时针转动时,给拨齿提供导向作用;现有技术中的单向锁齿只具有一个导向面;若导向面竖直设置或水平设置,则不具备导向功能;若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的倾斜方向相同,也不具备在双向导向功能;只有在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呈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时,才使锁齿可在拨齿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均起导向功能,并实现铐环的双向转动;具体地,第一导向面向右下方倾斜设置,使拨齿与第一导向面接触时,对锁齿具有一个水平方向向右的推力,以及具有一个竖直方向向上的推力,竖直向上的推力可推动锁齿向上运动挤压弹性锁合件压缩,给拨齿腾出转动空间,水平向前的推力可推动拨齿顺时针转动;相应地,第二导向面向左下方倾斜设置,使拨齿与第二导向面接触时,对锁齿具有一个水平方向向左的推力,以及具有一个竖直方向向上的推力,竖直向上的推力可推动锁齿向上运动挤压弹性锁合件压缩,给拨齿腾出转动空间,水平向左的推力可推动拨齿逆时针转动。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关于连接处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可以使拨齿在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所需的推动力相等,比较均衡;当然,也可以将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的倾斜角度设置成不同,这样可以使拨齿在顺时针与逆时针转动时需要使用不同的推力方可实现,优选地,根据需要,将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的倾斜度设置得不同,使拨齿正向转动时需要的力度更小,但逆向转动时需要的力度更大,实现上铐容易,但解锁稍微增加难度的目的;更符合手铐的设置目的。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均为平面,且第一导向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导向面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倾斜角α,所述倾斜角α为70°~110°。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均由平面组成,使锁齿更易于加工;第一导向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导向面所在的平面的倾斜角的设置与需要推动拨齿转动的力度相关,倾斜角越大,坡度越平缓,所需的推动力度越小;倾斜角越小,坡度越陡峭,所需的推动力度越大;结合普通手铐的推动力度,将倾斜角α设置为70°~110°,便于使训练时的模拟更逼真。

8、进一步地,所述锁齿还包括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设于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之间,且连接面一端与第一导向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向面连接。连接面作为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的连接过渡,可缩短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的长度,以减小对拨齿的推动力度,便于活动铐环的转动。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面为平面或弧面。平面或弧面均为易加工的机构,优选,采用弧面进行连接,使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之间过渡更为圆滑,可提升锁齿的寿命,不易断裂。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均为弧面。弧面设置的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更圆滑,不易脆裂。

11、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锁合件包括片簧、锁合块,所述锁合块端部设有转动轴,所述安装腔体中设有凹槽,转动轴装设于所述凹槽内,锁合块靠近转动轴的底部与安装腔体一侧的内壁抵接,所述锁齿设于锁合块远离转动轴的底部,所述片簧一侧连接于锁合块顶部,另一侧与安装腔体另一侧的内壁抵接;锁合块在受力时可压缩片簧向安装腔体内侧摆动。锁合块可以转动轴为中心进行上下摆动,当拨齿顶部与锁齿底部抵接时,即拨齿靠近锁齿的最高点与第一导向面及第二导向面的连接处接触时,锁齿挤压锁合块朝向安装腔体内侧摆动,对片簧进行压缩,使锁合块底部的拨齿具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当拨齿与相邻两个锁齿的间隙抵接时,片簧在弹力驱动下恢复原状,片簧向下驱动锁合块朝向拨齿摆动,使拨齿卡合于锁齿的间隙中,拨齿不具有活动空间。

12、进一步地,所述训练用手铐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锁盒上设有操作孔与钥匙孔,所述操作孔与所述钥匙孔均与所述安装腔体连通,操作孔与钥匙孔分别设于安装腔体的两端;限位块一侧与安装腔体内壁抵接,另一侧与片簧抵接;限位块靠近片簧的侧部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锁合块上设有可与第一限位件抵接的第二限位件,从操作孔或钥匙孔可拨动限位块移动。操作孔与钥匙孔均为通孔,可从操作孔或钥匙孔中对限位块进行波动,操作孔与钥匙孔的区别在于,钥匙孔需要插入钥匙才能拨动限位块,操作孔无需专门的钥匙进行操作;当从操作孔将限位块往钥匙孔方向拨动时,限位块上的第一限位件与锁合块上的第二限位件抵接,此时,锁合块的锁齿在拨齿的拨动下无法向上摆动,进而拨齿不具备活动空间,因此,拨齿处于锁止状态,无法转动;此即为手铐上铐后的锁止状态,需要利用钥匙从钥匙孔插入,将限位块往操作孔方向拨动,使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解除抵接,才可恢复活动铐环的可转动训练状态。利用此操作可方便教官培训和新警官学习解锁手铐的技能。

13、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孔位于安装腔体靠近转动轴的一端,钥匙孔位于安装腔体远离转动轴的另一端;在所述限位块靠近操作孔的端部设有第一拨动部,限位块靠近钥匙孔的端部设有第二拨动部。优选地,第一拨动部为圆弧型结构,第二拨动部位避让凹槽,便于从操作孔及钥匙孔对限位块进行拨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利用双向锁齿与拨齿配合,结合弹性锁合件的弹性作用实现活动铐环自由端相对于固定铐环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且在活动铐环与固定铐环铐合后,无需利用钥匙即可解锁;更方便教官培训和新警官学习上铐技能,可最大缩短解锁时间,提高训练效率;

16、(2)利用限位块对锁合块的抵接限位,使活动铐环与固定铐环之间进行锁止,便于教官培训和新警官学习解锁手铐的技能;

17、(3)将常规手铐的上铐与解锁技能分开,使学员可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升训练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