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罩铰链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7518发布日期:2022-09-23 21:3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机罩铰链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罩铰链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发动机罩铰链是汽车车门系统中重要部件之一,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发动机罩铰链由简单的铰链固定座和简单的铰链旋转壁通过销轴连接,发动机罩铰链固定在车身上;或具有l型截面的发动机罩铰链臂。相关技术中,发动机罩铰链的结构强度较小,稳定性较差,同时,在大多数的机罩助力撑杆的安装时,还需要为机罩助力撑杆设置单独的安装支架,造成安装零件增加,且安装成本较高,增加了车辆制造成本,存在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罩铰链,本机罩铰链采用创新设计的翻边结构可解决机罩铰链自身强度弱以及机罩助力撑杆的安装成本较高的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机罩铰链,包括: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用于与车身相连;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相连的连接板部和翻边部,所述连接板部用于与机舱盖相连,所述翻边部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通过连杆结构相连,且所述翻边部用于与机罩助力撑杆相连。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罩铰链,通过在连接板部上设置翻边部不仅提升了机罩铰链的自身强度,还为机罩助力撑杆提供了安装点,解决了在机罩助力撑杆安装时还需添加安装支架的问题,节约了车辆制造成本。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机罩铰链,所述翻边部还设有铆接球头,所述铆接球头用于与所述机罩助力撑杆相连。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机罩铰链,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且相对于所述连杆结构可活动,所述调节件用于支撑所述连杆结构。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机罩铰链,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间隔开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可转动地相连,所述调节件用于支撑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或所述第二连杆。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机罩铰链,所述调节件构造为调节螺栓,且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螺纹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机罩铰链,所述连接板部和/或所述翻边部的厚度为l,满足:3mm≤l≤4mm。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机罩铰链,所述第一安装结构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所述车身在y向上相连。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机罩铰链,所述安装部构造为第一安装孔,所述第
一安装孔的轴线沿y向,且所述第一安装结构适于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连接件与所述车身相连。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机罩铰链,所述连接板部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机舱盖的安装面,所述翻边部垂直于所述连接板部。
1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机罩铰链。
16.所述车辆和上述的机罩铰链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机罩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机罩铰链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机罩铰链100,
23.第一安装结构1,延伸板部11,第一翻边111,主体板部12,第一安装孔121,
24.第二安装结构2,连接板部21,翻边部22,铆接球头23,
25.调节件3,调节螺栓31,
26.连杆结构4,第一连杆41,第二翻边411,第二连杆42。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如无特殊的说明,本技术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29.基于现有技术中的机罩铰链100,机罩铰链100用于将机舱盖连接于车身,但是目前已有的机罩铰链100的结构强度较差,同时在机罩助力撑杆安装时需要单独的安装支架,安装成本较高,且存在安装支架结构稳定性差支撑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机罩铰链100,可提升机罩铰链100自身的强度,结构稳定性较佳,可为机罩助力撑杆提供有效地安装支撑点。
30.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罩铰链100作进一步地具体介绍。
31.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罩铰链100,包括第一安装结构1、第二安装结构2和连杆结构4,且连杆结构4连接于第一安装结构1与第二安装结构2之间。
32.其中,第一安装结构1用于与车身相连,如第一安装结构1与车身通过连接件相连,或者采用卡接、焊接等方式连接。
33.以及,第二安装结构2包括连接板部21和翻边部22,连接板部21和翻边部22相连,如图2中所示可将翻边部22在连接板部21的下侧延伸设置,连接板部21用于与机舱盖相连,翻边部22与第一安装结构1通过连杆结构4相连。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安装结构2的连接板部21的表面构造为与机舱盖相适配的面,如连接板部21的上侧面为平面,且该平面与机舱盖的表面贴合,从而提高第二安装结构2与机舱盖的贴合度,以使机舱盖与第二安装结构2可靠连接,且利于机舱盖稳定支撑于第二安装结构2。
34.其中,翻边部22从连接板部21的一侧边沿向下侧延伸设置。且连接板部21和翻边部22均构造为长条板状,其中,翻边部22的长度方向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且翻边部22沿长度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处上下宽度设置为从车辆的前部往后逐渐增大,且连接板部21的厚度范围和翻边部22的厚度范围均设置在3mm至4mm之间,且在翻边部22的后端处设置有安装点,该安装点用于与连杆结构4相连,连杆结构4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结构1相连,其中,连杆结构4设置为双连杆,使得第一安装结构1与第二安装结构2以及连杆结构4形成四杆机构,使得机舱盖在安装于第二安装结构2后,可通过连杆结构4与第一安装结构1的配合下相对于车身运动。
35.由此,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安装结构1的一体成型工艺保证了机罩铰链100自身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强度,且通过多个安装点使得机罩铰链100与车身相连时有更高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第二安装结构2的连接板部21的表面与机舱盖的下表面贴合安装,使得二者具有很高的贴合度,保证机舱盖稳定可靠地支撑于第二安装结构2,且连接板部21设计为长条板状可以和机舱盖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使得机舱盖的支撑面积更大,安装更稳定;以及,在连接板部21的下侧设置翻边部22形成下弯的翻边结构不仅为连杆结构4提供了安装点,且利于提高第二安装结构2的自身结构强度。
36.其中,翻边部22适于与机罩助力撑杆相连,以使机罩助力撑杆不需设置单独的安装支架,减少安装支架的设置成本,且减小安装支架的空间占用,安装和布置更加方便。即第二安装结构2在翻边部22处为机罩助力撑杆提供了安装点,利于降低车辆的整体设计以及制造成本。
37.换言之,本实用新型中的机罩铰链100,通过在将第二安装结构2构造为弯折相连的连接板部21和翻边部22,不仅提升了机罩铰链100的自身强度,还解决了机罩助力撑杆安装时需添加安装支架的问题,节约了车辆制造成本。
38.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边部22还设有铆接球头23,铆接球头23用于与机罩助力撑杆相连。需要说明的是,铆接球头23的弯曲强度满足在3000n载荷作用下的球头形变量小于0.5mm,即球头弯曲刚度较大且为普通安装支架的2-3倍。需要说明的是,机罩助力撑杆的最大力值约为700n,因此,通过设置铆接球头23完全可满足机罩助力撑杆的支撑力需求,尤其适用于任何力值的气撑杆安装。
39.由此,通过设置铆接球头23,利于实现机罩助力撑杆的安装和连接,减少了安装支架的使用,降低了机罩助力撑杆的安装成本。且铆接球头23利于机罩助力撑杆相对于第二安装结构2以更大区间的角度进行旋转,减小机罩助力撑杆的转动局限性。
40.以及,在实际实施中,可将铆接球头23设置在翻边部22的外侧,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安装机舱盖时,可在车辆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机罩铰链100以对机舱盖进行支撑连接,如该机罩铰链100位于车辆的左侧时,铆接球头23设于翻边部22的左侧面,而在机罩铰链100
位于车辆的右侧时,铆接球头23设于翻边部22的右侧面,且靠近前端设置。可满足当铆接球头23与机罩助力撑杆相连时,机罩助力撑杆不会与第二安装结构2相连的任意一个连杆发生干涉,从而避免连杆结构4无法运动导致机舱盖打不开或合不上的情况,增大结构的安全性。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机罩铰链100还包括调节件3,调节件3安装于第一安装结构1且相对于连杆结构4可活动,调节件3用于支撑连杆结构4。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延伸板部11在远离主体板部12的一端设有第一翻边111,且第一翻边111从延伸板部11的侧面凸出设置,调节件3可安装于第一翻边111处,且可相对于第一翻边111升降。
42.其中,在实际设计时,可在调节件3的顶端处设置缓冲垫,缓冲垫可构造为圆形垫片且与调节件3的顶端贴合相连。缓冲垫可采用天然橡胶或其它具有质量较好且缓冲效果不错的材料制成,可使得调节件3在与连杆结构4支撑配合时,缓冲垫能够对连杆结构4起到支撑缓冲的作用,避免调节件3与连杆结构刚性接触,延长调节件3与连杆结构4的使用寿命,以便于长期使用。
43.换言之,调节件3的设置不仅可用于支撑连杆结构4,且可在相对于第一安装结构1调整相对位置后,实现对连杆结构4在不同高度位置处的支撑,进而调整第二安装结构2与机舱盖在支撑稳定后所处的高度,进而调整机舱盖面差数值,提高安装精度。
44.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结构4包括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间隔开分布于第一安装结构1与第二安装结构2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安装结构1与第二安装结构2可转动地相连,调节件3用于支撑于第一连杆41和/或第二连杆42。
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定义更靠近车身前方的连杆为第一连杆41,靠近车身后方的连杆为第二连杆42。其中,第一连杆41整体构造为直条形杆,第二连杆42构造为l状条形杆,且第二连杆42中拐角处的角度大于90
°
,拐角处的下侧边沿处设置有朝向一侧凸出的第二翻边411,第二翻边411与第一翻边111相对分布,第二翻边411与调节件3相抵,即第二连杆42可通过第二翻边411支撑于调节件3。
46.以及,如图2所示,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的两端均构造了安装点,且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的上端安装点均用于与第二安装结构2中的翻边部22相连,两个连杆的下端安装点均用于与第一安装结构1的主体板部12相连。
47.其中,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间隔分布,两个连杆无交叉或干涉。具体地,第二安装结构2的翻边部22在后端设置间隔开的安装点,第一连杆41与靠近前端的安装点相连,第二连杆42与另一安装点相连。同时,第一安装结构1在主体板部12的前端上部和后端上部设置有间隔开的安装点,第一连杆41与前端上部的安装点相连,第二连杆42与后端上部的安装点相连。
48.由此,通过设置连杆结构4,可连接第一安装结构1与第二安装结构2,并且传递运动和力,并且可使得第二安装结构2进行有规律的往复摆动,从而带动机舱盖进行往复摆动,实现机舱盖的抬起以及关闭的功能。
49.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3构造为调节螺栓31,且调节螺栓31与第一安装结构1螺纹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翻边111设置有调节孔。调节螺栓31包括螺帽部和螺杆部,螺帽部连接于螺杆部的一端,螺杆部伸至第一翻边111的调节孔内且与第一安装结构1螺纹连接,且螺帽部与第二连杆42的第二翻边411相抵。由此,在调节螺栓31相对于第一翻边111转
动时,可实现调节件3相对于第一翻边111的升降,进而实现对连杆结构4的高度调整。
50.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调节螺栓31相对于第一翻边111的调节量范围为
±
3mm,可使与调节螺栓31相抵的第二连杆42的高度进行可控变化,从而实现对机舱盖在支撑稳定后的高度调节,保证机舱盖与周围的车身结构紧密地贴合,避免由于贴合度不够所造成的车身间隙过大而造成机舱盖的面差过大,保证车辆的外部美观,且防止出现机舱盖的盖合不严密而引发的安全问题。
51.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部21和/或翻边部22的厚度为l,满足:3mm≤l≤4mm。如可将l设置为3.2mm,或者设置为3.5mm,再或者设置为3.8mm。也就是说,第二安装结构2整体板件的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使得第二安装结构2的连接板部21及翻边部22的载荷能力更强,且二者的连接更稳定,避免第二安装结构2出现易变形的问题,进而可作为更加稳定地安装支撑结构,由此,其它零部件可在第二安装结构2上设置安装点并安装,从而省去在车辆设置安装支架或其它零部件时所占用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以及节约了车辆制造成本。
5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结构1设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与车身在y向上相连。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结构1设有安装部如在主体板部12上设有安装部,安装部利用螺栓或其他连接方式实现与车身的连接,从而实现机罩铰链100与车身的固定,且安装部在安装时与车身同y向安装。
53.由此,可使得第二安装结构2与第一安装结构1在实际安装后最大化地沿y向错开分布,进而满足行人保护要求中的相关法规,而且不需要通过修改铰链的外观造型或铰链臂方案等方法便能满足安全法规的要求,从而节约了制造成本。
54.同时,y向安装时,车身的安装空间首先较小,可根据机舱盖的质量优化安装点,如对机舱盖较重的结构,可增加一个安装点,满足大机舱盖的设计要求。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构造为第一安装孔121,第一安装孔121的轴线沿y向,且第一安装结构1适于穿过第一安装孔121的连接件与车身相连。也就是说,在主体板部12上设置了第一安装孔121,且连接件可设置为螺栓,进而当第一安装结构1与车身相连时,可利用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121与车身连接,并以螺母锁紧,当然也可利用其它结构件穿过第一安装孔121与车身固定连接。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设计要求对第一安装孔121的位置进行改动,且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第一安装孔121仅用于与本实施例所对应的车辆安装,而在不同车型中,如机舱盖较重的车型则可多添加几个安装孔用于与车身相连,以此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56.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部21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支撑机舱盖的安装面,翻边部22垂直于连接板部21。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部21的安装面的延伸或弯折形状可与机舱盖的下表面进行适应性的设计,从而实现更好的贴合,减小面差,提升连接稳定性。
57.以及,将翻边部22设置为相对于连接板部21垂直延伸,可使得第二安装结构2整体构造为具有“l”形横截面,即第二安装结构2构造为槽钢结构,从而利于极大地提高第二安装结构2的结构强度,提高机罩铰链100活动时的稳定性。
58.其中,在实际设计时,如图1和图2所示,可将第一安装结构1设计为包括主体板部12和延伸板部11。主体板部12上设置了多个安装点,多个安装点可分别用于与车身的多个不同位置进行连接,如在安装点设置有安装孔。如可利用螺栓穿过安装孔与车身连接,或延
伸板部11可在安装点处以其它形式与车身连接,其它形式可为卡接或焊接,即安装点处可设置卡接结构或焊接点位。
59.需要说明的是,延伸板部11连接于主体板部12的后边,且延伸板部11与主体板部12为一体成型结构,即第一安装结构1为一个整体件,由此可保证各个部件稳定连接,利于提高第一安装结构1的自身结构强度。其中,延伸板部11用于对连杆结构4进行支撑,如在机舱盖安装稳定之后,可将连杆结构4支撑于延伸板部11,以使机舱盖的支撑状态保持稳定。
6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
6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机罩铰链100。通过在连接板部21上设置翻边部22解决了机罩助力撑杆安装时需要单独的安装支架,安装成本较高,存在安装支架结构稳定性差支撑效果不佳的问题,且不仅提升了铰链自身强度,还为撑杆后部提供了安装点。
62.以及通过在第一安装结构1上安装调节件3使得机舱盖面差有一个调节区间,利于机舱盖与周围的车身结构稳定地贴合,提高减小面差。同时,在安装机罩铰链100时又从行人保护角度出发,设计了y向安装,满足了安全交规的最新法规,以及机罩铰链100在安装时又人性化的设计了多个安装点供不同车型的车辆对机罩的设计要求。
6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