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密闭门用开关助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6803发布日期:2022-10-05 07:2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密闭门用开关助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密闭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密闭门用开关助力结构。


背景技术:

2.防护密闭门应能阻挡冲击波,满足相应的抗力要求,选用时,不仅应满足洞口尺寸的需要,还应满足设计压力要求,钢结构门虽然价格较高,防早期核辐射性能也较差,但因其自重较轻,启闭灵活,故通常用于尺寸相对较大的车辆出入口,钢制防护密闭门采用平开式,按门扇数量划分,有单扇人防门和双扇人防门两种,钢制防护密闭门按洞口处有无门槛划分,有固定门槛、活门槛和门扇降落式三种,现有的防护密闭门在使用时,由于防护密闭门的质量较重,打开较为费力,且不便于对防护密闭门进行定位,使防护密闭门不能停在任意位置,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密闭门用开关助力结构,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左侧铰接有门体,门体的正面下端设置有定位组件,安装件的正面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助力组件;
5.所述助力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转轴、连接件、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一凹槽,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转轴的外壁与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板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一凹槽开设在第二限位板的凹面处,第一限位板放置在第一凹槽内,第一限位板与门体相互靠近的一侧铰接。
6.优选的,所述安装件的正面开设有放置第一驱动电机、转轴和连接件的第二凹槽,安装件的正面且位于第二凹槽的右侧开设有放置第二限位板的第三凹槽。
7.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与转轴底部转动连接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凹槽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第一驱动电机的第二安装板,第一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均呈弧形设计,第一限位板的外壁和第一凹槽的内壁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驱动电机、螺纹杆、固定件、第二固定板、箱体、微型真空泵、电磁阀、固定柱和真空吸盘,第一固定板的背面与门体的正面下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的正面与固定件的背面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板的背面与固定件的正面固定连接,箱体的背面与第二固定板的正面固定连接,箱体的底部与固定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柱的底部与真空吸盘的顶部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内部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正面与第一固定板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的
顶部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螺纹杆的底部延伸至第一滑槽内,螺纹杆位于第一滑槽内的一端外壁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螺纹杆的外壁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的底部内壁和顶部内壁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微型真空泵和电磁阀均设置在箱体内,微型真空泵通过气管与真空吸盘连接,电磁阀、微型真空泵通过导线均与控制器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3.综上所述,该装置通过助力组件减少开关门时人们的用力程度,通过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的正反转带动第一限位板不同方向的移动,从而带动门体在开关门时均能助力,实用性强,通过定位组件使真空吸盘与地面吸紧,从而使门体固定在该位置,且不损伤地面,便于操作,且避免门体在打开后发生晃动,损坏门体内部结构,提高门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护密闭门用开关助力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护密闭门用开关助力结构的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护密闭门用开关助力结构的助力组件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护密闭门用开关助力结构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安装件;2、助力组件;201、第二限位板;202、转轴;203、连接件;204、第一限位板;205、第一凹槽;206、第一驱动电机;3、门体;4、定位组件;401、第一固定板;402、第二驱动电机;403、螺纹杆;404、箱体; 405、电磁阀;406、微型真空泵;407、固定柱;408、真空吸盘;409、第二固定板;4010固定件;5、第三凹槽;6、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0.如图1、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护密闭门用开关助力结构,包括安装件1,安装件1的左侧铰接有门体3,门体3的正面下端设置有定位组件4,通过定位组件4使真空吸盘408与地面吸紧,从而使门体3固定在该位置,且不损伤地面,便于操作,且避免门体3在打开后发生晃动,损坏门体3内部结构,提高门体3的稳定性,安装件1的正面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助力组件2,通过助力组件2减少开关门时人们的用力程度,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06输出轴的正反转带动第一限位板204不同方向的移动,从而带动门体3在开关门时均能助力,实用性强,助力组件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06、转轴202、连接件203、第一限位板204、第二限位板201和第一凹槽205,第一驱动电机206的输出轴与转轴202的顶部固定连接,转轴202的外壁与连接件203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件203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板204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一凹槽205开设在第二限位板201的凹面处,第一限位板204放置在第一凹槽205内,第一
限位板204与门体3相互靠近的一侧铰接,第一驱动电机206的输出轴带动转轴202 转动,转轴202带动连接件203转动,连接件203带动第一限位板204沿第一凹槽205在第二限位板201内转动,从而使第一限位板204带动门体3转动,减少开关门时人们的用力程度。
21.进一步的,安装件1的正面开设有放置第一驱动电机206、转轴202和连接件203的第二凹槽6,安装件1的正面且位于第二凹槽6的右侧开设有放置第二限位板201的第三凹槽5,便于安装,方便使用,第二凹槽6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与转轴202底部转动连接的第一安装板,保证转轴202转动的稳定性,第二凹槽6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第一驱动电机206的第二安装板,第一驱动电机206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第一限位板204和第二限位板201均呈弧形设计,第一限位板204的外壁和第一凹槽205的内壁相适配,使第一限位板 204在第一凹槽205内转动,通过第一凹槽205和第二限位板201对第一限位板 204进行限位,提高第一限位板204转动的稳定性。
22.如图2所示,定位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板401、第二驱动电机402、螺纹杆 403、固定件4010、第二固定板409、箱体404、微型真空泵406、电磁阀405、固定柱407和真空吸盘408,第一固定板401的背面与门体3的正面下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401的正面与固定件4010的背面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板409的背面与固定件4010的正面固定连接,箱体404的背面与第二固定板409的正面固定连接,箱体404的底部与固定柱407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柱407的底部与真空吸盘408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401的正面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内部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正面与第一固定板401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402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40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402的输出轴与螺纹杆403的顶部固定连接,螺纹杆403的底部延伸至第一滑槽内,螺纹杆403位于第一滑槽内的一端外壁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螺纹杆403的外壁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的底部内壁和顶部内壁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402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402的输出轴带动螺纹杆403 转动,螺纹杆403带动第一滑块沿第一滑槽移动,第一滑块带动固定架、第二固定板409和箱体404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柱407和真空吸盘408移动,使真空吸盘408移动至适合的高度,微型真空泵406通过气管吸空真空吸盘408内的空气,使真空吸盘408与地面吸紧,从而使门体3固定在该位置。
23.进一步的,微型真空泵406和电磁阀405均设置在箱体404内,微型真空泵406通过气管与真空吸盘408连接,电磁阀405、微型真空泵406通过导线均与控制器连接,便于操作。
24.本实用新型中,在开关门时,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驱动电机206,第一驱动电机206的输出轴带动转轴202转动,转轴202带动连接件203转动,连接件 203带动第一限位板204沿第一凹槽205在第二限位板201内转动,从而使第一限位板204带动门体3转动,通过电动的方式带动门体3转动,减少开关门时人们的用力程度,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06输出轴的正反转带动第一限位板204 不同方向的移动,从而带动门体3在开关门时均能助力,实用性强,在开关门的过程中,当需要将门体3停在某一位置时,当门体3转动至该位置后,通过控制器关闭第一驱动电机206,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402、微型真空泵406并控制电磁阀405,第二驱动电机402的输出轴带动螺纹杆403转动,螺纹杆403带动第一滑块沿第一滑槽移动,第一滑块带动固定架、第二固定板409和箱体404 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柱407和真空吸盘408移动,使真空吸盘408移动至适合的高度,微型真空泵406通过气管吸空真空吸盘408内的空气,使真空吸盘408 与地面吸紧,从而使门体3固定在该位置,且不损伤地面,便于操作,且
避免门体3在打开后发生晃动,损坏门体3内部结构,提高门体3的稳定性。
25.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